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

发布时间:2021-01-18 18:24:02

Ⅰ ⑴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封集市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

特点:交易数额大(商业规模较大),商品丰富,种类齐全;商品交易分类分区内.
情况:城市中的容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Ⅱ 宋代城市发展特点

宋代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繁荣昌盛,使宋代时期的城市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第一,城市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职能出现多样化,有工商型城市、商业型城市和手工业型城市等三种类型。第二,农村商品经济发达,“草市”逐步演化为商业性集镇。宋代“草市”向集镇的发展过程,大体上经历草市大量涌现、草市向商业集镇演变和商业集镇向手工业专业镇转化三个阶段。第三,海外贸易空前发达,港口城市大量出现,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加速了贸易口岸城市的发展。
宋代是在经历了大约200余年的天灾、战乱之后的虚弱社会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权。政治上是一个新兴的政权,经济上尚需百废待兴,文化上也有待恢复和重建。在有宋一代,尽管国力远不及唐代,但就社会经济发展而言还是有了显著的进步。在农业方面,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的提高、耕地面积扩大和农业人口的增加上。在手工业方面,也较隋唐发达,主要表现在矿冶、陶器、造船、兵器、纺织、造纸、制盐、制糖等手工业门类的不断扩大,以及分工更加细密。正是由于宋朝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宋朝时期的城市才在前代城市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致使宋朝时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本文拟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对宋朝时期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作一探讨,不当之处,请专家学者指正。

一、城市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职能出现了多样化

在宋代,由于社会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经济职能有了进一步加强。在城市建设上,那种传统的坊里制度逐渐被打破,出现了临街设店的景象;而在商品流通上,产生并逐渐推广了“交子”(纸币),“交子”的出现与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赋税制度上,也开始征收商税,据《宋史》卷85~90《地理志》记载,宋朝时期全国著名的经济都会总数不下四、五十处,仅征收商税在10万贯以上的就有42个城市。由此可见,这一时期许多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已逐步演变为政治、经济职能并重的城市,城市类型开始多样化。从经济角度看,宋朝时期的经济性城市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工商型城市、商业型城市和手工业型城市等三种类型。
1、工商型城市
这种类型的城市通常出现在农业生产和商品生产都比较发达的地区,它们既可以利用周围农村提供的原料发展手工业生产,又可以吸收周围乡村集市的商品和自身生产和商品来发展商业贸易。例如,成都在北宋时期,既是成都府治,又是历代全国的纺织生产基地,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都会。当时,蜀锦乃为全国著名的丝织品,有“罗、纨、锦、绮等物甲天下”之称。[1] 蜀锦的产量也相当可观,仅北宋中央政府每年就从四川地区采购“上供绫锦鹿胎万二千匹”。[2]在南宋时,国都临安(今杭州)、婺州(今江西金华市)、平州(今苏州市)、镇江、常州、湖州等地已成为当时全国最主要的丝织业中心。尤其是平州,既是府治所在,又是全国纺织生产基地和商品交换中心,成为江南地区工商业都十分繁荣的都会。[3]
2、商业型城市
这种类型的城市通常出现在水陆交通都比较发达的地区,即交通枢纽地区,主要是由于货物中转和商业贸易比较发达而形成。随着大运河的疏浚,在大运河沿岸,一些较大的政治中心城市如临安、汴京(今开封)等一跃成为全国的重要商业城市,其规模之大,人口之众,商业之繁华,在当时是其它城市望其项背的。据《汴都赋》记载:当时的汴京是“竭五都之镶富,备九州之货贿”。据周宝珠研究,在北宋元丰年间,东京(即汴京,今开封)的工商业者及其他服务行业共约有15000多户。[4] 唐朝时期的坊、市制度已被打破,工商业者临街开店,大小商号鳞次栉比。主要商业区,终日车马杂沓,交易繁忙。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开封城中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真实写照。这些商业区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晓市。另外,开封城中还有相国寺、鼓扇百索市、巷陌杂市、乞巧市等定期交易市场,其交易规模也很大。[5]长江沿岸交通发达地区也出现了许多商业性城市,如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芜州、江州蕲口、鄂州、荆州等,其中鄂州尤盛,其商业影响范围东及于海,西至于川,南抵珠江,北达淮水,“盖川、广、襄、淮、浙贸迁之会”[6],“市邑雄富,列市繁错”。[7] 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在北宋时也已替代了隋唐时期的扬州的地位,成为两淮、江浙诸路货物的集散地。[8]
3、手工业型城市
这种类型的城市,与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城市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起源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交通枢纽,它主要是依赖于手工业或矿业而形成发展起来的。这主要是宋朝时期在纺织、陶瓷、造纸、印刷、造船、兵器、冶金、制盐等的生产规模、品种、数量和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使手工业型城市排除了原有政治方面的因素而独立发展起来。这一时期造纸技术已进入了相当成熟的时期,因而都城开封、浙江杭州、福建建阳、江西婺州、四川成都和眉山等都发展成为印刷业的中心,而吴江府的粉笺、温州的蠲纸、台州黄岩玉版纸、杭州的藤纸、绍兴府的竹纸、宣州的宣纸等,在当时也都是非常著名的纸制品。从纺织业来看,有蜀锦、定州的刻丝、婺州的花罗、东阳的花罗、润州的花罗、青州与邵州的隔织、抚州连花纱、越州的寿陵和绵州的巴西纱子、亳州的轻纱、明州象山女儿布、平江府昆山药班布等。从制瓷业来看,窑址遍及全国,非常发达。其中定州的白瓷、汝州的青瓷、耀州的青白瓷、景德镇的影青瓷等都相当著名。[9] 由此可见,手工业型城市在宋代是相当发达的。

二、农村商品经济发达,“草市”逐步演化为商业性集镇

商业性集镇繁荣,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另一大特色。这种特色的标志就是“草市”的大量涌现,并逐渐演化成商业性集镇。“草市”是由农村交换剩余产品而形成的定期集市演变而来。正如《中国古代史》所评价的那样:“在城市的周围及广大乡村中形成了许多定期的贸易集市,北方称集,南方称墟,江淮地区称草市,统称之为坊场。这些坊场是连接城市和乡村,乡村和乡村之间经济联系的纽带,得以使农民自用自食之外的农副产品转化为商品,与市场发生日益密切的关系。”[10]纵观枕宋朝“草市”向集镇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把其分为草市大量涌现、草市向商业集镇演变和商业集镇向手工业专业镇转化三个阶段。
1、草市的大量涌现
草市始见于南北朝,隋唐时期已有了初步发展。[11]至唐末,在某些商业繁荣的城市开始出现夜市及附城草市,农村中定期的小市也越来越多。此类草市,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状况,各有不同的集期,如二日一集、三日一集、五日一集、六日一集、乃至十日一集等。[12] 到了北宋,由于城市建设彻底冲破了坊、市之间的界线,商店可以随处开设,从而导致了城市内部集市的产生。与此同时,许多城市由于规模的扩大,限于城垣以内的范围已不够使用,商业区域不断向外扩展,与农村中的草市相呼应,从而加快了草市的大量兴起。[13]
2、草市向商业集镇演变
随着草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大量兴起,使一些大的农村集市成为附近地区的集散中心和城乡交流的联结点,从而演变为市镇。在早期,我国的市和镇之间是有着比较严格的界线的。据《吴江县志》卷4《镇市村》记载:“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可见,“市”仅具有经济职能,“镇”则是镇守地方,具有军事、行政的职能。但是,到了北宋时期,这些市镇的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纯粹以贸易为特征的镇市大量涌现,“诸镇监官,掌警逻盗窃及烟火之禁,兼征税榷酤”。[14]于是,在县和草市之间也就有了镇的建置。镇的出现又加快了商业性集镇的发展。这样,市和镇之间的区分标准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以商况较盛者为镇,次者为市”[15] 。据樊树志研究,北宋时代,黄河流域的市镇发展占有明显的优势,四京尤为突出,东京开封府有31镇,西京河南府有22镇,北京大名府有20镇,南京应天府有13镇。而同时代的江南地区相对较少,苏州有4镇,秀州有4镇,杭州有12镇,湖州有6镇。南宋时代,随着江南经济的飞速发展,江南地区的市镇异军突起。临安府增至28市镇,嘉兴府达15市镇,苏州达19市镇。可见,经有宋一代,草市不仅发展成集镇,而且数量增加也相当迅速。
3、商业集镇向手工业专业城镇转化
在宋代,各地市镇尽管商业贸易职能较强,但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即手工业生产活动也非常活跃,也是市镇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宋会要

Ⅲ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城市商抄品经济发袭达;城市经济文化功能增强。
(2)注重气节和德操,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3)特点:文人画注重抒情写意;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盛行。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理学的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

Ⅳ 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3000字)左右啊论文格式

我知道人口南移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额,貌似还有政局稳定和自然资源丰富等原因····

Ⅳ 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特点

特点:1、坊市制抄打破 2、打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3、官府的控制减弱 4、行政和军事因素减弱,经济功能上升 5.城市的面积和繁荣也超过前代,城市的管理范围也日益扩大
影响:文化上随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社会对商业限制减轻,促进了宋词的产生与发 展.

Ⅵ 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特点

宋代城市来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
1.
农耕经自济的发展;
2.
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
城市规模大,人口多;
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
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
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Ⅶ 高考历史题,题干为,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请帮忙找答案。

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Ⅷ 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1、赋役

宋代的农材赋役制度,大致延续唐末的两税法,但增加了丁税,而差役则甚为繁重造成人民负担,因此王安石变法时有免役法的推行。

2、农业

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

3、手工业

瓷器制造: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

纺织业:宋朝的丝、麻、毛纺织业都非常发达。而相关的印染业也因此发达起来。

造纸术:宋朝时期,主要的造纸材料包括丝、竹、藤、麻、麦秆等。重庆、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纸产地。渝川地区的布头笺、冷金笺、麻纸、竹纸,安徽的凝霜、澄心纸、粟纸,浙江的藤纸等都闻名于世。

造船技术: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

4、金融商业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

5、会子危机

会子虽与铜钱可自由兑换,但由于会子不断贬值,两者汇率也急遽走低。宁宗宣布十一、十二、十三界会子同时流通后,出现了会子挤兑铜钱的现象。嘉定五年后危机才渐渐平息。从此之后,会子换界已无法正常进行。

6、海外贸易

由于西夏阻隔了西北的丝绸之路,加上经济中心的南移,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宋朝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其中民营外贸又占大宗。

Ⅸ 根据材料说明宋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

  1. 农耕经济的发展;

  2. 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


城市规模大,版人口多;

经济功能增强,商权业贸易繁荣;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

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

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Ⅹ 宋代时产生的哪幅图生动描绘了宋朝时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盛况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专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属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阅读全文

与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