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南许昌现在有向哪方面发展的趋势
许昌是一个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地级小城市。虽然不起眼,但发展良好,交通便利。在未来的规划中会推进郑许一体化建设。依托郑州强大的背景,利用许昌本身的资源更好很快的发展。
建设城市的同时,许昌的经济发展也是飞速发展。著名的森源集团,黄河实业,金汇集团等成功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名单。许昌市人民政府与森源集团签署了“许昌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项目,该项目为许昌经济发展和森源集团的完美转型都将是一件盛事。森源集团也曾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最具社会责任感民营企业”称号,参与抗震救灾,成立森源专项助学基金,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许昌市超市行业典范“胖东来”,为了更好为市民服务一直秉持理念“不满意就退货”“顾客至上”等,顾客对服务有不满,投诉就奖励现金,真正做到服务一流。疫情期间的“胖东来”更是义不容辞,一个利润不高的超市行业,为武汉捐赠5000万元。汶川地震时,胖东来的老板带着捐赠物资,带上员工亲自赶赴灾区,抗震救人。
许昌市的生态建设,水系建设,经济发展,还是便民惠民工程建设都在极速发展中,未来的许昌也将会荣获更多国家级城市的殊荣。
㈡ 赤峰经济和许昌经济哪个城市发展的好一些,具体点
我觉得还是赤峰经济好一点!赤峰幅员辽阔,是中国辖区面积第二大市!矿产资源丰富,旅游的资源众多!
㈢ 许昌襄县好吗,经济发展怎样
襄城县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自古扼南北道路要冲,通东西舟楫之便,素有“专九省通衢”之称。属南距煤城平项山20公里,北距古都许昌40公里,东距内陆特区城市漯河45公里,境内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发达。漯宝、平禹铁路贯穿境内,东接京广,北通陇海,西连焦枝。G311线、S329线、豫20线、S103线等国道、省道呈米字形交汇县城,许平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县乡、村公路全部开通,交通便利,信息通达,投资8.2亿元的首山一矿、投资5.6亿元的襄城火电厂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全县出现了热气腾腾发展经济的大好局面,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而今,襄城县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步伐在不断加大,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区位交通的明显优势,独特优惠的投资环境,使襄城这块热土正焕发出空前的活力。在这片充满希望,蕴育商机的土地上,热情好客的襄城人正敞开胸怀,广纳中外有识之士,共图大计,共谋大业,同创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明天。
㈣ 改革开放以来许昌或长葛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许昌充分发挥政策、区位和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已由一个传统落后的农业市逐步发展成为以市区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城市。已形成了烟草、电力装备、金刚石及其制品、发制品、卫生陶瓷、鞋业、纺织、大豆精深加工等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生产基地。主要工业产品有继电器、电力自动化保护装置、卷烟、烤烟、烟草机械、金刚石及其制品、汽车传动轴、农用机动车辆、汽车配件、煤炭、电力、水泥、棉布、鞋帽、发制品、陶瓷等。许继电气集团公司、黄河旋风集团公司、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葛天实业集团公司、许昌卷烟厂、许昌市骆驼鞋业股份有限公司、许昌市四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许昌市烟草机械有限公司、许昌龙岗发电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许昌、禹州、长葛、尚集等主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迅猛,目前进入园区的项目500余个,总投资100亿元;已建成项目328个,完成投资60亿元,初步形成了机电、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和新材料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产业群,成为许昌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为了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许昌实施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全国首批实施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同时还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唯一的综合性园区。该科技园区按照“一园九区”的总体规划,实施兴建了花木产业化示范园、花木产业化示范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中药材生产示范区、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区、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农作物种子产业化示范区、畜牧业生产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和农村城镇化科技示范区。目前园区规划的100多个项目中,已完成65个,总投资2.74亿元。按照要求,许昌正在积极申报国际农业科技园区,到2010年,基本建成符合21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市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在粮食、棉花、烟叶3大产业继续保持优势的前提下,花卉、蔬菜、中药材3大产业迅速兴起,农业特色经济逐步形成。目前全市花木面积达到30万亩,蔬菜面积达到84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农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全市基本实现了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优质小麦、优质大豆等主导产品所占的比率逐年提高。畜牧养殖业保持稳步发展,在大农业中的地位凸现,以猪、牛、羊为重点,实现了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的转变。2002年全市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5%,肉、蛋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6.7%和9%,畜牧业现金收入约占农业收入的一半,对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
近几年,许昌积极探索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组建了发展投资公司、交通投资公司、城建投资公司、东城投资公司等四大公司,构建了经营城市的投资融资平台。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卫生城、优秀旅游城的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完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东城新区20平方公里的框架初步显现,全面开发热潮已经兴起。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实现了产业化,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30万吨,市区绿化覆盖率为32%。电能除由华中电网供应外,现有地方年发电量48亿千瓦时。许昌大酒店、桃园大酒店、鸿宝大酒店等涉外星级宾馆有十余家。一批高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可为投资者提供完备的服务。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越的条件和优质的服务
所辖县、市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和地方特色
许昌所辖6县、市、区具有各自的经济优势和地方特色。禹州市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因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被誉为国之“瑰宝”;中药材生产、加工业久负盛名,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煤炭、建材资源丰富,开采量大,辐射能力强。长葛市乡镇企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了黄河集团公司、葛天实业公司、众品食业公司、四通电气公司、兆峰陶瓷公司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黄河集团公司已挤身人造金刚石世界三强。许昌县的发制品、鞋业、腐竹生产规模较大,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河南瑞贝卡公司发制品2002年创汇4805万美元,成为全世界发制品加工中心。鄢陵县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是国家重点优质棉花生产基地;鄢陵花卉享誉全国,明、清时期就有“花都”、“花县”之称,是长江以北最大的花木基地;其腊梅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众多,质量绝佳,被誉为“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称。襄城县山水别具一格,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优质烟生产和烤烟出口基地县,被毛泽东主席称为“烟叶王国”;近年来,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多万亩,成为周边地区蔬菜种植销售基地。魏都区因汉魏古都而得名,三国古迹景点集中。许昌以“钧都”“烟都”“花都”“魏都”而享誉国内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快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许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全市上下继续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始终如一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把宏伟蓝图尽早变为现实。
——坚持走工业强市之路,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首先是发挥现有优势,重点做强做大电力装备(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类产品、金刚石及其制品、烟草加工(卷烟、烤烟)及烟草机械、发制品、鞋类产品、大豆精深加工(精炼油、大豆生物食品)、高档卫生洁具、汽车摩托车配件、纳米新材料(纳米碳酸钙、金属纳米磨料)、家用电器、纺织印染等行业的骨干产品,形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生产基地,铸就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最大的产销企业。其次是以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促其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产业升级的新高地,提高现有园区规模和档次,兴建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园区,强力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打好“科技园区牌”,唱好“特色农业戏”。许昌农业将围绕建设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条主线,发展特色产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规划的一园九区及其内含的100多个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园区建设“十五”末要初见成效,2010年基本建成符合21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园区。特色农业发展将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农民由传统的种粮、种棉、种烟向种植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中药材发展,争取“十五”末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50-60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40万亩。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强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着力提高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重点发展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旅游、社区服务、物流配送、文化教育等新兴服务业。以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提高其辐射带动能力。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安全高效的金融网络和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以三国文化、自然风光、生态旅游为重点,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为目标,把旅游资源大市变为旅游产业强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投资主体采取合作、联营、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资产重组。建立和完善保障私人财产的法规条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进一步扩大开放,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市场多元化,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出口规模,保持出口创汇在全省的先进位次。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在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工程承包,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全力推进“东引西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拓展许昌的经济发展空间。
——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继续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用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式,对城市资产实现市场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实现城市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实用。以许昌市区、禹州、长葛三城市为中心,以鄢陵、襄城两县为两翼,以15个重点小城镇为依托,实施组群式发展,使其相互延伸,逐步接近,从而拉大城市框架,增强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市区将通过东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高品位,突出特色,确保“十五”末,市区面积达到50-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0万人左右;2020年,市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0万人,使之成为中原城市群中一颗璀璨之星。
㈤ 禹州与长葛谁经济强
很显然长葛比禹州强,就拿最低工资标准来说长葛比禹州多150块,长葛是一类行政区水平,跟省会郑州一个标准的,禹州是二类,这不能说明问题吗?
㈥ 许昌经济状况怎么样 在河南
许昌有瑞贝卡,许继,黄河旋风三个大的上市企业,相应行业应该不错的。
东区开发面积很大。
市级公务员工资是2300左右
房价比较贵
近年环境卫生进步很大,干净多了
㈦ 南阳和许昌那个经济更发达
目前是许昌经济领先南阳,但是南阳的潜力和后劲更足,许昌民营经济不错,名不见经传,不为人重视,GDP悄然占据河南第四。瑞贝卡、黄河旋风、胖东来、众品全国驰名,一切白手起家,不容易,民营经济发达则民生殷实,许昌发展均衡度河南首屈一指。许昌人创业激情河南第一。看好许昌的未来。不过令人担忧的是,许昌至今依然只管辖一区,如果省管县,许昌将尽失优势,均衡发展的许昌也将为分散的发展模式付出代价,所以,许昌现在的最大问题是扩大区划面积,尽早争取将东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许昌县以及长葛一部分纳入市区规划范围。
中原城市群将南阳排除在外,周边湖南陕西重庆的发展规划也往往难以影响到南阳。南阳很孤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滞后,似乎这一切是我们国家的特征。南阳市区为中心400公里以内无与之相抗衡的城市,交通上,南阳的很有优势,焦枝铁路和宁西铁路交汇于南阳,河南唯一的三座机场南阳占其一,1万多平方公里的广阔的土地,1000多万人口的人口,南阳应该比今天发展的更好,然而,现如今,南阳市区尚不及焦作、平顶山等城市,城市发展尚且如此,农村的贫瘠程度更不用多讲了。从我的业务量上来讲,一个许昌顶3个南阳。但是抛弃商人的观点,我更看好南阳,我最喜欢看地图了,也会自作主张勾勒出一些自己心中的规划。南阳周边城市的特点和南阳接近,所以,基本属于几个省的贫弱地带,所以如果能讲着些地区重新规划为一个省,省会设在南阳,辖区管辖:陕西安康、商洛;湖北十堰、襄樊、随州;河南信阳、驻马店,洛阳、三门峡一部分。这个地区面积大约16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3000多万。如果这样,可以使该区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南阳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不过这只是设想。区域规划终究还是要最高决策层去推动。
㈧ 许昌这个地方怎么样,许昌人好么,经济发展情况呢
楼上的你没来过许昌把,这空气比郑州好多了,还被评为过全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许昌人也好,还有好多美女帅哥
东城区的迎宾馆和南边的双龙湖都很漂亮
阳光集团,许继,瑞贝卡,都是许昌的,你说许昌经济发展怎么样
㈨ 许昌最近的外县是哪个县经济发展最好
长葛市工业发达,今年的河南民营企业前十强其中有三个是长葛的,森源,众品,黄河。同时长葛建筑机械、重金属加工都很发达,经济发展比较好。
㈩ 大家说下河南许昌市和陕西咸阳市这两个城市哪个未来发展很经济回很好、谁更有投资的好处
现在西咸一来体化提出来并在逐步源的实施,而且整个大的西北经济圈也刚提出来。
我家就挨着许昌,从02年的时候,许昌的恶势力被铲除后,发展上提高了不少,至少相对于临近的漯河发展势头上要快了一些。
但这几年一直没有回去,具体的许昌的情况也逐渐的不了解,但是你要看投资环境的话,最好还是和当地的政府沟通,看一下当地政府对投资商的支持力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