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是什么
成员国之间经济活动中各种人为限制和障碍逐步被消除,各国市场得以融合为一体,企业面临的市场得以扩大。
成员国之间签订条约或协议,逐步统一经济政策和措施,甚至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组织机构,并由该机构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❷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点
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主要依靠三条途径:一是不断深化、升级现有形式;二是扩展现有集团成员;三是缔结新的区域贸易协议或重新启动沉寂多年的区域经济合作谈判。
东亚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亚洲的亮点。从1992年东盟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即在2008年通过实施有效优惠关税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1997年底又举行首届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即建立“10+3”合作机制),将合作从东盟扩展至东亚地区,从而正式启动东亚合作进程。2002年,中国与东盟达成将在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10+1”模式业已形成。
其他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于1992年签署关于建立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条约、宣言和议定书三个文件,正式将该组织更名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首脑会议于1994年批准把优惠贸易区转变为共同市场的条约,宣布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简称“东南非共同市场”)正式成立。“欧盟”的诞生、欧元的启动以及欧盟实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使得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外引人注目。“北美自由贸易区”于1994年正式成立以来,美国设想把其范围扩展到拉美,以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南北美地区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不过,前不久阿根廷第四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关于此项动议的谈判无果而终。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的贸易部长也于2001年签署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一体化的政府间框架协议,并于2002年正式签约。
区域经济一体化覆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只有12个岛国和公国没有参与任何区域贸易协议(RTA)。174个国家和地区至少参加了一个(最多达29个)区域贸易协议,平均每个国家或地区参加了5个。当然,各地区之间的差别很大,发展程度也不相同。世贸组织全体成员同时又是各区域经济组织成员,有的具有多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的身份。全世界近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成员资格”。北方国家签署的区域贸易协议最多,平均每个国家为13个。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已与北方国家签署了双边优惠贸易协议。多数协议发生在东欧、北非和拉美,东亚各国签署的协议少一些,而南亚各国至今尚无与北方国家签署协议的先例。
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广泛深入。新一轮的区域协议涵盖的范围大大扩展,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包括服务贸易自由化、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统一的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共同的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甚至提出要具备共同的民主理念等。比如,北美、欧盟、南南以及其他一些区域一体化协议中,很多都涉及标准、物流、海关合作、服务、知识产权、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劳工权益和竞争政策等条款。
形式与机制灵活多样。一是大多数区域经济集团对成员资格采取开放式态度,以加速扩大。除一些明确由双方构成的区域经济,如美加自由贸易协议、澳新紧密经济合作关系协议等之外,一般区域经济大都经历了成员由少到多的过程。比如,欧盟历经5次大规模扩大,现已发展至25个成员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4年来也经历了4次扩大,达到21个成员。二是合作形式和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许多国家放弃或基于原有贸易优惠安排而成立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有的从关税同盟发展成为共同市场。比如,1995年1月,南锥体四国(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根据1994年签署的“黑金城议定书”的规定,将自由贸易区提升为关税同盟,并正式开始运转,从而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关税同盟。
跨洲、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的构成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打破了狭义的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比如,日本相继与墨西哥、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连横合作。南锥体共同市场与其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领域内广泛的问题进行探讨业已制度化。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有意与南锥体共同市场合作,建立从阿拉斯加到阿根廷的整个美洲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突尼斯、摩洛哥等成员先后与欧盟谈判建立“欧盟与地中海自由贸易区”,并成为欧盟的伙伴国和联系国。南非则在与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积极筹建“印度洋经济圈”。
❸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特征是“对内自由贸易,对外保护贸易”,因此,它对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必然是双重的,既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消极影响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自由贸易思想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内奉行自由贸易原则,清除各种贸易壁垒。自由贸易政策实施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将有助于成员国增强自由贸易意识,同时区域内部保护贸易的约束机制对于成员国内部贸易保护主张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示范效应。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约束效应。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
(三)区域谈判与多边谈判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为多边贸易谈判提供经验和技巧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消极影响
(一)区域性经济集团都实行对内自由贸易、对外保护贸易的贸易政策,这种“内外有别”的政策明显背离多边贸易体制的非歧视原则,形成保护主义的贸易壁垒。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贸易转移效应”,背离比较优势原则,对区域外的国家造成损害,往往导致区域内外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使世界贸易组织经常处于“救急”状态。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增加了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力量,抑制了竞争,削弱了 WTO 体制的作用。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把各国追求自由贸易的目标由多边贸易协定转向区域性一体化组织安排,不利于 WTO 体制发挥作用和进一步发展。
❹ 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性国际经济抄组织可以分袭为一般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后者比前者反映了更紧密的地区经济依赖和协作。大量的和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都是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大推动了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相互协助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❺ 中国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意义
1、区域经济一体复化促进了我制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着区域内各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我国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员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既可以消除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等障碍,同时也为区域内市场规模的扩大与市场的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我国与区域内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战后,在世界经济范围之内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体现成员国共同意志的经济贸易政策相继出台。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贸易领域竞争的产物,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促进了我国同区域内各国的贸易国际化和自由化。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资源优化配置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我国生产要素在国际流通,而且提高资源配置的优化效率。从生产、贸易、金融三个角度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利于我国生产要素参与国际流通,而且也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能并刺激经济增长,最终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这显示出我国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
❻ 区域经济学 怎样理解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答案
所谓区域经济体化指理位置相邻近些家实行超家经济调节相互消除经济贸易壁垒甚至让渡部家主权建立起区域性经贸集团第二世界战特别20世纪80代区域经济体化迅速发展起其根本原世界经济发展平衡包括发达家与发展家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面平衡及发达家间发展平衡经济环境要求各同消除经济障碍困难且现实发展水平接近家间率先展体化运则现实选择
具体说发达家间区域经济体化家垄断资本主义产资本益际化情况实行际协调种必产物各员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加强际经济调节种组织形式发展家间组同形式区域经济体化组织主要由于些家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际工际交换处于极利位希望借助于集体力量实行经济联合发展民族经济改变利际经济位创造利条件其性质与发达家区域经济体化所同发达家与某些发展家建立体化组织原主要三面:西各主要发达家提高自身际竞争力试图通划势力范围甚至接纳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差距较发展家建立起自主经济圈借增强其世界经济角逐力量;二南北双产要素产业结构极强经济互补性使双获取比较利益推南北经济体化根本力;三双巩固扩市场份额需要发展家拥丰富自资源、广阔市场廉价劳力发达家巨吸引力广发展家说发达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运用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限制发展家工业制品口实现南北经济部体化员间相互给予优惠确保本产品口
❼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及特征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含义: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主要特征:
(1)成员内部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
(2)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
(3)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
(7)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展阅读: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原因: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雏形可以追溯到 1921 年,当时的比利时与卢森堡结成经济同盟,后来荷兰加入,组成比荷卢经济同盟。 1932 年,英国与英联邦成员国组成英帝国特惠区,成员国彼此之间相互减让关税,但对非英联邦成员的国家仍维持着原来较高的关税,形成了一种特惠关税区。
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形成三次较大的发展高潮。第一次高潮发生在 20 世纪 50 ~ 60 年代。
尽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21年成立的比利时和卢森堡经济同盟(1948年荷兰加入,组成比荷卢同盟)。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真正形成并迅速发展,却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❽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促进新的世界经济关系格局的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欧洲、北美、亚太三个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发展,使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块式”结构和“网络”状态的新格局。所谓“块式”是指这个大区域一体化形成三个经济圈;这三个区域集团又与非洲、中南美、中欧、北欧、东南亚等其他大、小区域一体化组织组成一个相对峙、抗争而又联系合作的世界经济网络。这种新的格局必然使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点发生转移,即国与国的经济关系和对外贸易格局被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区域国际贸易所代替,各国必须更多地以自己所处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依托、谋求发展。同时这种格局也必然促使各国更加注重自身发展,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的基本战略
(2)有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各国经济日益增强的相互依存性和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全球化趋势和态势。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各个角落发展起来,并呈滚雪球似的发展势头,各大集团都在吸收更多的成员,对外经济贸易交往并没有停止,同时在加强彼此的沟通和联系。这种情势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各区域集团融合在一起,可能会形成一个包容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内的单一的世界经济共同体,在共同体内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从长期来看,从总体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会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3)推动经济国际化加速发展,提高世界科技开发水平。自由市场的建立必然会推动和加强集团外国际垄断资本在这些市场的竞争,如“跨国直接投资”的兴起。目前西欧、北美、东亚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世界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不仅推动了国际资本的互相渗透和交融,使集团内部优化配置资源,也使国际化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提高了世界科技开发水平
❾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什么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相互协助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
(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自由贸易思想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
(三)区域谈判与多边谈判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为多边贸易谈判提供经验和技巧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消极影响:
(一)区域性经济集团都实行对内自由贸易、对外保护贸易的贸易政策,这种“内外有别”的政策明显背离多边贸易体制的非歧视原则,形成保护主义的贸易壁垒。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贸易转移效应”,背离比较优势原则,对区域外的国家造成损害,往往导致区域内外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使世界贸易组织经常处于“救急”状态。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增加了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力量,抑制了竞争,削弱了 WTO 体制的作用。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把各国追求自由贸易的目标由多边贸易协定转向区域性一体化组织安排,不利于 WTO 体制发挥作用和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