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乌克兰危机给我们什么启示
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自由化不一定能为人们带来巨额的财富,相反,它除了造就一批经济寡头之外,带给人们的或许是巨大的负担,这在乌克兰如此,这在苏联解体之后相当长时间段内的俄罗斯亦是如此。相对有中国而言,中国的人均自然资源不如乌克兰,乌克兰的工业体系、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仍有独特的一面,在其经济自由化之后,国家溃败如斯,这不得不引起足够的警示。在中国,鼓吹经济自由化的声音极大,肢解国有企业的呼声从未中断,但乌克兰的事例足以警示中国。
2、腐败不仅危害执政党的基础,腐蚀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更会在国家危难时刻,使得人们“离心离德”。乌克兰危机的根源是腐败造成了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各省份要求独立的呼声不断高涨,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人民与国家离心离德。在中国,腐败已经成为了顽疾,乌克兰的事例足以警示中国。
3、大一统的文化历史观基础是“文明共识”,这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同化,还在于文明的强势。比如此次克里米亚人们的选择就是在于乌兰文明的弱势和俄罗斯文明的强势,这是强势文明对弱势文明的征服。这对于象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国家而言,极有必要去建立中华文明共识的基础,在少数民族区域推行汉文化的普及,同时给予少数民族区域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分享。
4、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巨型国家而言,中华文明共识并未完全的取得包罗港澳台和部分少数民族认同基础上,所谓的民主制度极为可能腐蚀中国的国家基体,毕竟在中国的部分崎岖也存在着“独立”的诉求声音。这不得不引起中国的警惕与反思。毕竟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的“公投行为”,显然符合“民族自决”的民主程序。
5、核武器是保持大国地位不可动摇的战略支柱,是维护中国领土安全的战略长剑,虽然有少数的声音鼓吹中国应当“弃核”。
B. 乌克兰危机是什么性质的事件
被支配性质的。。。。真要说起来乌克兰并不乱,真正使其乱的是外面两大集团的专争端,那只属是碰撞点而已。。。
但就这次乌克兰事件而言,是带有掠夺性质的。。。其目的就是掠夺俄罗斯的钱,所以在俄罗斯先有富商撤资逃离(其实这是美国使用在很多国家的经济抢劫,具体不细说了)。。。。之后就是乌克兰的爆发(乌克兰事件不过是被挑起的旧伤),美国不出意外的算准了俄熊依旧如此鲁莽,结果俄罗斯果真在政治军事为辅的经济抢劫下中招了,所以现在卢布跌到一元人民币比8卢布左右,好像更低了。。。。。(俄罗斯经济基本完蛋了)
但世界上的政治都是一场连续的大牌局并非单一的目的,乌克兰事件之前是美国的亚太计划,目的是对中国进行经济抢劫,但中国的兔子们很厉害,看见过日本、东南亚等等的后果,有所防备。。。。在加上一些特殊情况使得老美无从入手(另外一个就是老美的现在虚弱,外债。。)
所以他要重返亚太就必须要解决一下内虚,在出手对付中国。。。。所以在亚太有所干涉的俄罗斯就显得特别讨厌了,所以抢劫俄罗斯一箭双雕。。。。既得钱也解决了俄熊,这样亚太就只单挑中国了。。。。
这就是大环和小环的关系了,具体性质要看你自己要写的自己定义了。
C. <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启示>1500字作文,求学霸帮忙
乌克兰危机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乌克兰危机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简介,乌克兰反政府武装骚乱已经持续了五个多月,在这场政治危机中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匆忙出逃,但如果说乌克兰危机只是一场政治危机显然远远不止于此,又是这场危机印上了军事冲突危机,主权危机,更是可能引起国际政治危机,很明显乌克兰已经成为板上鱼肉,下面我就简单的分析一下乌克兰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而乌克兰位于东欧和中亚的过渡地带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约三分
乌克兰危机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简介;乌克兰反政府武装骚乱已经持续了五个多月,并造成了上千人的伤亡。在这场政治危机中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匆忙出逃,反对党领袖季莫申科昂首从监狱走出,俨然促成了证券的更迭。但如果说乌克兰危机只是一场政治危机显然远远不止于此。俄罗斯的出兵,克里米亚的公投,又是这场危机印上了军事冲突危机,主权危机,大国的博弈更意味着这不仅仅是地区冲突,更是可能引起国际政治危机。事到如今,很明显乌克兰已经成为板上鱼肉,问题在于,俄国熊和欧美国家争夺到底要怎么分,才能让自己吃的更饱。那么如此突如其来的剧烈冲突中,又有哪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呢,下面我就简单的分析一下乌克兰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地缘政治
英国的哈尔福德麦金德在一个世纪之前就曾作出了惊人的论断,中亚和东欧是历史上的交通枢纽,谁控制了中亚谁就控制了亚欧大陆,谁控制了亚欧大陆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而乌克兰位于东欧和中亚的过渡地带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乌克兰危机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简介;乌克兰反政府武装骚乱已经持续了五个多月,并造成了上千人的伤亡。在这场政治危机中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匆忙出逃,反对党领袖季莫申科昂首从监狱走出,俨然促成了证券的更迭。
但如果说乌克兰危机只是一场政治危机显然远远不止于此。俄罗斯的出兵,克里米亚的公投,又是这场危机印上了军事冲突危机,主权危机,大国的博弈更意味着这不仅仅是地区冲突,更是可能引起国际政治危机。事到如今,很明显乌克兰已经成为板上鱼肉,问题在于,俄国熊和欧美国家争夺到底要怎么分,才能让自己吃的更饱。那么如此突如其来的剧烈冲突中,又有哪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呢,下面我就简单的分析一下乌克兰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地缘政治
英国的哈尔福德麦金德在一个世纪之前就曾作出了惊人的论断,中亚和东欧是历史上的交通枢纽,谁控制了中亚谁就控制了亚欧大陆,谁控制了亚欧大陆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而乌克兰位于东欧和中亚的过渡地带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从人口和地理位置因素分析,约三分之一乌克兰人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亲俄;三分之二讲乌克兰语,生活在中西部,倾向于靠近欧盟。从人口和地理位置因素分析,约三分之一乌克兰人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亲俄;三分之二讲乌克兰语,生活在中西部,倾向于靠近欧盟。 因此乌克兰的分化走向了必然,集中表现在了一战时期。乌克兰两派,分别加入了协约国和同盟国,并参战。后来即使在苏联时期也有哥萨克骑兵进行反抗,在二战事情甚至不惜加入了德国阵营。
因此动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从人口和地理位置因素分析,约三分之一乌克兰人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亲俄;三分之二讲乌克兰语,生活在中西部,倾向于靠近欧盟。示威者主要来自亲西方的基辅地区和西乌克兰地区。反对党克里琴科,季莫申科的政治盟友亚采纽克参加了游行示威。示威者想要,第一废除现行宪法,还原2004年版宪法,限制总统权力,扩大议会权力;第二继续与欧盟签署联系协定,向西靠近。示威活动已蔓延至乌克兰数个城市,多位于西部地区,但支持总统的东部地区城市也发生了示威活动。欧盟和美国都对乌克兰昨天的流血冲突表示谴责。俄罗斯控制乌克兰长达数世纪,许多俄罗斯人认为乌克兰攸关俄罗斯的战略利益。美国<<时代>>周刊认为即使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也不会解决乌克兰更深层次的问题:乌克兰与俄罗斯联系密切的过去仍然有着强大的力量,而欧洲在帮助乌克兰建设一个更为繁荣.和平的未来方面还未做好准备。
启示
中国的地缘政治和乌克兰有着巨大的不同,乌克兰作为一个在西方和俄国两大力量中心之间战略缓冲地带,如想维持其长期存在总的来说就是要搞平衡外交政策。然而中国则与之不同,比之要复杂的多。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最东部,在太平洋的最西断。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中国长期在这里---东亚居于主导地位。但是中国周围却又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在中国周边存在以下几种力量,俄罗斯,日
本,印度还有无所不在的美国。俄罗斯由于与中国有较大的边境线,且受西方势力打压,其对中国既联合又压制,压制怕中国强大后,对其造成不利的影响。联合中国是由于受到西方势力的挤压。由于其军事力量的实力,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要把俄罗斯视为战略联盟,巩固中国北方广大地区,让北方变为中国的战略基地。日本由于历史原因,其对中国很仇视,是和中国存在潜在冲突的国家之一。印度经济和科技军事具有一定基础的国家,西方出于均势理论和牵制中国的考量,鼓励和支持印度的发展,将是和中国存在潜在冲突的力量之一。美国由于其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对中国崛起采取多方牵制的策略。因此中国要想充分发挥自身地缘优势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 争取区域力量主导地位,形成世界主要力量中心之一为主要外交目标,并相应布局全球势力范围,为下阶段全球主导地位和保证区域主导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要想成为世界一极乃至争霸世界,仅仅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中国必须改变以往的一些外交政策,如不见结盟政策。在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浪潮下已经很难做到独善其身了,中国必须实施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并结交一批可靠而有用的战略伙伴或盟友。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及相邻地区的地缘优势。
3. 继续采取韬光养晦的外交作为,对于大国韬光养晦,对于效果有所作为,这种胡萝卜加大棒型的中国式外交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D. 在乌克兰危机中主要国家集团受到的影响
1、俄罗斯得到了克里米亚,失去了整个乌克兰。俄罗斯在东欧方向失去了屏障专,是得不偿属失。未来,乌克兰必然跟欧盟越走越近,甚至加入欧盟。
2、乌克兰什么都没得到,现在成了欧洲的阿富汗、索马里。事实证明,不搞经济,专搞政治,是不行的。
3、欧盟。基本上没有什么得失。
4、中国。得到了中俄一些能源贸易大单。因为乌克兰向欧盟接近,所以可以预见的将来乌克兰向中国出口的武器越来越少,不过现在中国仅从乌克兰进口一些发动机等设备,进口的武器规模越来越小,基本上中国损失不大。
5、美国。乌克兰问题,对美国声誉有所损坏,但是基本上美国是隔岸观火。没什么得失。
E. 乌克兰危机会对中国有好处吗
乌克兰的动荡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是有好有坏的。
坏处便是中国在乌克兰有巨额投资,乌克兰的动荡和未来的有可能加入欧盟,对中国相当不利,会造成大量的投资收不回来,而且亲美的政府也不会像前任政府那样将技术和武器卖给中国。俄罗斯虽然和中国走得很近,但俄罗斯也非常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对于中国来说,乌克兰是对俄罗斯的牵制,过去俄罗斯不愿意卖给中国的,乌克兰愿意给,只要给钱。一个亲美的乌克兰,对中国是不利的,那样不仅乌克兰会倒向欧盟,与中国的订单减少,而且中国也失去了与俄罗斯讲价的筹码。
好处便是中俄的能源贸易谈判由来已久,当然价格是一直未落实合同的主要因素。乌克兰危机让美国与欧盟以及其他地区盟友一道发起对俄经济制裁,包括之前与中国竞争的主要对手韩国和日本,而中国目前成了俄罗斯保障能源出口维持国家经济和社会运转的唯一方向,所以俄罗斯加大与中国能源合作力度是美国逼出来的,而从价格上看,中国也没有对俄罗斯实施压价等落井下石的手段。
中国获得了更加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而是中俄的优势互补不但大幅降低了美国主导对俄制裁效果,同时美俄在东欧前途未卜的军事对抗趋势,可能让中国重新获得在亚太安全稳定的发展机遇期,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上取代美国成为亚太总体格局中的主导。
F. 乌克兰危机对中国有何启示作文
自独立以来,没有人认为乌克兰会衰退。乌克兰的人们相信乌克兰必然是欧洲的新星,是的,乌克兰的人们足有此信心。乌克兰的信心源泉不仅是其独天得厚的自然资源,还在于其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发达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乌克兰是欧洲的“粮仓”,拥有世界最大的黑土地(占世界“黑土带”的40%)。不仅如此,乌克兰而且还蕴藏着70余种矿藏资源,仅顿巴斯煤田探明的储量就为420亿吨,克里沃罗格的铁矿储量约为260亿吨,人们都知道:煤矿、铁矿资源是工业的力量源泉。乌克兰的的资源储量足以支撑乌克兰的工业体系,这对于仅有5000万人口乌克兰这样的工业化国家来说,乌克兰储备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别的工业化国家所不具有的优势。
除此种种令人羡慕的品种丰富、储量巨大自然资源之外,乌克兰还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乌克兰曾是原苏联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中心。而且乌克兰是原苏联科技、文化和教育中心。苏联的科技人才占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而乌克兰的科技人才又占了苏联的四分之一。乌克兰的航空、航天、造船和新材料科学世界卓然,它的实用发明和专利也占了苏联的40%。
乌克兰的教育非常的发达。如名立欧洲十大名校、世界高校20强的基辅大学;有在化学工程、新型材料等学科方面独步世界的基辅工学院(现更名为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有被称为国际医生摇篮的文尼察医科大学和基辅医科大学;有在世界航空类大学中名列前三名,接受过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留学生的基辅国际民航大学;有建于1805年的哈尔科夫大学,不仅是原苏联建校最早的第二所大学(第一所大学为莫斯科大学),而且直到今天,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物理系的教授们也几乎全部出自该校;还有蜚声世界的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基辅音乐学院等等。
那么作为拥有如此丰富资源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发达的教育体系的工业化国家乌克兰如何会沦落为失败国家之列呢?Sonecon, LLC董事长罗伯特?夏皮罗如此介绍乌克兰的经济状况:“乌克兰经济上等同于失败的国家。1991年独立后,该国迅速实行经济自由化,但很快放弃了改革,转投国家寡头政治模式,而当时这也在俄罗斯盛行。大约20年后,乌克兰GDP缩水30%,即便糟糕的俄罗斯经济也比1991年增长了20%,与此同时,1991年酷似乌克兰状况的波兰经济同期增长130%。如今,乌克兰国债已被视为垃圾债券。即使在危机之前,乌克兰信贷评级比希腊还要低,比阿根廷也好不到哪里去,阿根廷由于管理不当,拖欠债务并没收外资企业,沦为全球金融弃儿。乌克兰150多亿美元国债将在今年到期,还有150亿美元2015年到期。目前乌克兰经常账户赤字相当于GDP的8%,如果没有巨额援助-200亿美元到250亿美元-或不加入到一个更大的贸易体系中,乌克兰不可能筹资偿还债务。”
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启示之一,就是经济自由化不一定能为人们带来巨额的财富,相反,它除了造就一批经济寡头之外,带给人们的或许是巨大的负担,这在乌克兰如此,这在苏联解体之后相当长时间段内的俄罗斯亦是如此。相对有中国而言,中国的人均自然资源不如乌克兰,乌克兰的工业体系、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仍有独特的一面,在其经济自由化之后,国家溃败如斯,这不得不引起足够的警示。我想,在中国,鼓吹经济自由化的声音极大,肢解国有企业的呼声从未中断,但乌克兰的事例足以警示中国。
乌克兰一共有130个少数民族。其中占主体的乌克兰族77.8%,俄罗斯族为17.3%,其他少数民族约为4.9%。引发此次乌克兰危机的克里米亚半岛,俄罗斯族为58%,乌克兰族为35%,克里米亚的原居民鞑靼人为1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固然俄罗斯族人在克里米亚是多数民族,但是占克里米亚总人口83.1%投票率,96.77%的选民赞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赞同“回归俄罗斯”的比例远远超过了俄罗斯族在克里米亚人口技术的比例,这样的数据不免真实的反映了克里米亚人们对乌克兰的悲观情绪。有观点认为乌克兰普遍的腐败现象才使得克里米亚人们对乌克兰国家的“离心离德”,当然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不仅完全符合事实,个人的观点这是文明认同的问题。
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启示之二。腐败不仅危害执政党的基础,腐蚀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更会在国家危难时刻,使得人们“离心离德”,这在中国的晚清末期也是如此。同时,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启示之三。是大一统的文化历史观基础是“文明共识”,这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同化,还在于文明的强势。比如此次克里米亚人们的选择就是在于乌兰文明的弱势和俄罗斯文明的强势,这是强势文明对弱势文明的征服。这对于象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国家而言,极有必要去建立中华文明共识的基础,在少数民族区域推行汉文化的普及,同时给予少数民族区域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分享。
当基辅燃起熊熊大火的时刻,没有人会认为这是民主的胜利。虽然自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以来,乌克兰的政治制度引进了西方的民主运作体系,但自1991年乌克兰独立以来大约20年后,乌克兰GDP缩水30%,这在所有工业化国家中是仅有的失败案例。同时,乌克兰的政治“运动”极多,从亚努斯科维奇和季莫申科再向前,乌克兰的政治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在政治动荡的情形下,贪腐几乎是普遍的行为,这或也是乌克兰经济下滑的原因,虽然自由化经济才是乌克兰经济溃败的主因。民主制度并未能给予乌克兰人们带来福音,相反成为了乌克兰人们的巨大负担,这从乌克兰的糟糕经济数据中可以看到这个事实。同时,民主制度不仅仅是引发了乌克兰政治的动荡和糟糕的经济数据,还在于民主制度不是强化了乌克兰人们的国家认同感,相反则是弱化了人们对于乌克兰的认同,这值得中国的警惕与反思。
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启示之四。即对于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巨型国家而言,中华文明共识并未完全的取得包罗港澳台和部分少数民族认同基础上,所谓的民主制度极为可能腐蚀中国的国家基体,毕竟在中国的部分崎岖也存在着“独立”的诉求声音。这不得不引起中国的警惕与反思。毕竟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的“公投行为”,显然符合“民族自决”的民主程序。
乌克兰是原苏联中4个拥有核武器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另外3国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四国独立之初,为了保持核威慑能力,都准备保留部署在本国境内的核武器。其中,乌克兰从原苏联的战略武库中共继承了130枚SS-19和46枚SS-24型导弹,其境内共有约170个核弹发射井,成为世界第三大核储备国。但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下,1992年5月23日,俄、乌、哈、白四国外长与美国务卿在葡萄牙的里斯本签署议定书,乌、哈、白三国的所有核武器将在7年内销毁。到2001年,乌克兰正式成为无核国家,包括美、英、俄等国承诺给予乌克兰核保护其国家完整,但显然这未能阻止原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的“分离”。当然对于乌克兰来说,其时弃核是无奈之举,就如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阿列克谢耶维奇:“乌克兰并不研制核武器(90%的核武器研究人员为俄罗斯人,注),乌克兰的经济和技术并不能满足需求”,。
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启示之五。核武器是保持大国地位不可动摇的战略支柱,是维护中国领土安全的战略长剑,虽然有少数的声音鼓吹中国应当“弃核”。
对于中国来说,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有很多方面,但无疑经济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坚守,文明共识建设,国家认同问题以及核武政策无疑是最为值得关注的方面。
G. 乌克兰危机对法国的影响
对法国最直接的影响是法国为俄罗斯建造的4艘驱逐舰决定不交付俄国,现在还不知道有多少损失。
H. 乌克兰危机的经济影响
自2013年11月国内动荡后,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Hryvnia)已贬值10%,对美元汇率大幅跳水,跌至历史低点。1格里夫纳约合0.123美元。
I. 乌克兰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中国曾承诺给予乌克兰核保护伞,现似乎不必了。
J. 乌克兰危机对欧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1,乌克兰危机加大了乌俄之间的恶劣关系,对于东欧政局稳定有着难以忽视的威胁。
2,深层次的看,这代表了冷战之后,原来对立的两大团体暗中争斗逐步明显化。对乌克兰来说,这表明了苏联独立前西方阵营所做出的努力日渐消弱;对俄罗斯来说,苏联之后的疲软已经逐步消除,它开始了对原来实力范围的收复。
3,站在西方的角度上看,设立于东欧、中欧的缓冲地带已经受到了俄罗斯的威胁。续格鲁吉亚内战之后,俄罗斯完成了试探,也似乎做好了西进的准备。但是天然气神马的,我觉得并不能成为俄罗斯遏制西方依靠。欧盟要发出和美国不同的声音,这才是俄罗斯大胆的来源。
4,俄罗斯会需要国际盟友的,那么中国会被公认为很好的选择。但是正因为这种公认,会给中俄带来机会:美国会加大对西太平洋势力圈的监控,从而分散了对东欧的精力;而中国可以保持沉默,并且加快和欧盟的沟通,扮演一种貌似调停者的角色,从欧盟那里交换利益。
5,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这四组势力通过乌克兰危机试探着要从新划分势力范围或者谋取利益。但是攻守的主角是欧盟和俄罗斯,利益最受威胁的是美国,中国是其中浑水摸鱼的一方,如果处理得当,会促使欧盟脱离美国的控制,俄罗斯被制裁,美国加大对中东的控制并在巴尔干组建新的防线但是失去中欧和西欧,中国成功挤入欧洲政局并夺得影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