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未来十年全球经济靠什么发展
随着中美贸易磨擦的持续,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将会陷入动荡的局面。落后的低效益加工型企业将逐步淘汰,转移到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将更依赖高新产业和服务业。
⑵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是什么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抄。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⑶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有哪些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来看:
第一,有利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来进行生产,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进行销售,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提高经济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第二,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可以弥补各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实现产业演进和制度创新,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生产力的较大提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了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并使现代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传播,现代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国家的科学技术活动,都必须也只能以世界上现有的科技成果为前进的基础。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科学技术的世界性流动,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进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借助“后发优势”,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
第四,促进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它使以往的国别关系、地区关系发展成为多极关系和全球关系,推动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国际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发展,并必然会导致一系列全球性经济规则的产生,使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出让或放弃部分主权,形成和遵守这些经济规则。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和绝对优势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特征会得到充分体现;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会更加突出,使国家之间的市场竞争和民族冲突会更加激烈和尖锐;少数大国一手操纵世界经济事务,使平等互利原则和国际间的合作屡遭破坏;局部地区的民族摩擦、经济危机以及政治经济的震荡也极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扩展,增加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⑷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使各国逐步趋近的一种状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暂时的倒退与停滞都有可能。当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无法满足各国谋求更广阔市场的时候,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成为补充。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这种客观的趋势是每个民族国家难以把握的,它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效应:正效应或负效应。当一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获得的正效应小于负效应时,该国就会对经济全球化采取抵制或消极的态度,转而谋求区域经济一体化。
而大多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行对内开放、对外排斥的集体保护政策,这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一种不利的影响。然而,正因为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艰难,所以,如果没有区域经济一体化,许多国家走进世界市场、提高对外开放就会成为不可企及的事。
(4)全球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经济全球化形成与发展成因
根本上是源于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的限制,经济当事人在巨大的生产力面前越来越需要从国际上寻求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市场,从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既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从跨国公司到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各国在推动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方面逐渐取得共识;多边贸易体系从关贸总协定发展到世贸组织,各国越来越将政策朝着贸易和投资壁垒减少的方向改进。这些都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形成和发展。
⑸ 世界经济发展三大支柱是什么
世贸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世界贸易组织(英语: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中文简称是世贸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 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
世界银行(英文名称:World Bank)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简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通称。是联合国经营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机构,同时也是联合国的一个下属机构。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五个成员机构组成。
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
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⑹ 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金融经济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趋势,也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这些趋势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巨大影响。如何适应以这三大主要趋势为特征的世界经济发展及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而且,三大主要趋势对世界范围的合作与发展所赋予的新的内涵,对于未来的世界经济及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⑺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有哪些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的影响:
1、西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有更多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
2、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
3、有利于加速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7)全球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其他影响
1、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标准的数目的增长,例如版权法;
2、国际贸易的增长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更快;
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4、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
5、更多的国际间的文化影响,例如通过好莱坞电影的出口;
6、文化多样性的减少;
7、贫富差距确实扩大;
8、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9、各种文化的融合及创新;
10、通过诸如互联网和电话等的技术使得共享的信息资源不断增长;
11、移民的增长,包括非法移民。
⑻ 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世界人口将继续增长。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UNDESA)预测,在中等生育率情景下,世界人口将由2010年的69.16亿增长到2030年的84.25亿、2050年的95.51亿[47]。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南部非洲、北非、西亚、南亚等低收入国家,而发达国家人口则略有增长。2010~2030年,发展中国家人口将由56.75亿增长到71.31亿,年均增长1.15%;发达国家人口将由12.41亿增长到12.94亿,年均增长0.21%。发展中国家人口比例将由2010年的82.1%提高到2030年的84.6%。
全球城市化进程将持续。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UNDESA)预测,世界城市人口将由2010年的35.59亿增长到2030年的49.84亿、2050年的62.52亿;城市化率由2010年的51.6%增长到2030年的59.9%、2050年的67.2%[37](图1–17)。城市化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和城镇。2010~203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将由46.0%快速增加到55.8%,人口大于1000万的城市将由2010年的17座增加到2025年的29座。据Seto等预测,2007~2050年全球城市面积将扩展40~143Mhm2,大部分将挤占农业用地来完成城市扩展[48]。
图1-17 全球人口与城市化率变化趋势预测
(资料来源: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2013)
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全球农业用地将继续扩展。到2050年,全球谷物需求量将比2000年增加70%~75%,肉类需求量将增加一倍。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计,到2030年全球农业用地面积将扩展10%左右[49]。联合国环境署(UNEP)预计到2050年全球农业用地将扩展7%~31%,即350~1500Mhm2,新增农业用地主要是砍伐森林与拓荒天然草地而成的。荷兰环境评估机构(PBL)预测到2050年全球耕地将净增1500~1600Mhm2,主要集中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
全球对矿产、水等地质资源的需求取决于各国未来的发展路径,存在较大变数。中国、印度、墨西哥、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仍将继续推进,还有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刚刚启动或即将启动。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以煤炭资源为动力,以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费、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特征。如果发展中国家继续走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全球矿产资源开发可能将出现再一次的大幅度增长。据可持续欧洲研究所(SERI)预测,在“现行模式发展情景”下,到2050年全球矿产资源消费量将是2008年消费水平的2.7倍,农业用水需求量将增加80%,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CO2将增加260%[18]。这种情景将给全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基于对未来发展的预测,联合国环境署(UNEP)提出了另一种发展路径——“可持续发展情景”。在这种情景下,各个国家在采取强有力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方面高度一致、高度协调,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由“现行模式发展情景”向“可持续发展情景”转变,逐步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