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我国经济发展与军事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与军事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5 14:01:20

⑴ 辽宁号对我国军事体系建设 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意义

将能对本国利益区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

以辽宁号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综合作战能力将会出现质的飞跃。它的主要活动范围处于第一至第二岛链之间,进可攻,退可守,将能对本国利益区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

2013年11月26日,辽宁舰从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在海军导弹驱逐舰沈阳舰、石家庄舰和导弹护卫舰烟台舰、潍坊舰的伴随下赶赴南海,并将在南海附近海域开展科研试验和军事训练活动。这是辽宁舰入列后,首次组织跨海区的长时间航行训练,属正常安排。

(1)我国经济发展与军事发展扩展阅读:

航空母舰的相关情况:

1、航母编队重点围绕作战体系构建与运用,突破潜艇伏击区、远海制海制空作战、编队指挥所训练等多项内容展开训练。

2、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迅速发展。航空母舰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了航空母舰新舰型的不断涌现,从而使航空母舰的性能也进一步优化。

3、2019年12月17日下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17”。

⑵ 我国国防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国防与经济是全局中的一个整体,国防与经济会协调发展,也就是经济增长越快,国防也就越快,按比例发展。

军事建设方面会在机械化与信息化方面复合发展,也就是即补机械化的课,也会补信息化的课,并用信息化的技术来改进机械化,讲求军事技术实现自动化。尤其是海湾战争,对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促进是非常大的,在信息化的战争中,处于劣势的部队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处于处处挨打的境地,也就是说,在系统对抗中,没有信息化,就会是聋子和瞎子,看不到敌人,敌人却在处处打击你。所以加快信息化的改造,是中国国防的需要,是未来战争的需要。

军事体制编制还会处于调整之中,让体制和编制适应未来军队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是军队发展的必然之路。我的的二百一十万的军队总体说来,可能还是过于庞大,编制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军事训练有了新思路,军事训练避免不符合实际,是战争的需要,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越是贴近实战,才能使广大官兵在战时少流血。这是对人民负责,对部队负责。军事训练也会采取多样化的训练,因为我们未来的敌人是多个方向的,所以我们的部队的训练也会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式。

未来我国的国防实力会有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这是因为我国的积累阶段已经完成,基础已经打好,会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快。

⑶ 我国发展国防军事的目的是什么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我国发展国防军事的目的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抵御外来侵略,保障国家安全与利益。

⑷ 您对中国的军事发展有何看法

其实你说的两点不是单选,你的这两种说法我很赞同。
军事发展无非就是发展出强大的武装。以求在不可预料的国与国的战争中胜利。我个人认为军事发展三点很重要。
1。科技。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新科技出来后都第一时间用在了军事战争上。而且战争对科技的需求也是不会终止的。攻与防,矛与盾,两方面有一方变强,另一方都会想方设法的去追上。很简单的例子,美看到俄的弹道导弹先进,决定弄反导;而俄就强化‘白杨’以对之。美弄F22,中俄弄J20,T50。科技对军事发展的意义绝对重大。
2,经济。强大的战争机器离不开经济。战争就是打的钢铁产量,打的燃料,打的就是“钱”。战争对资源需求巨大,发展经济是表象,一旦打起来纸币就没什么价值了。这里“经济”我觉得得是固定资产,是矿井,油田,铁路,和工业设备等有形资产。另外很重要的是经济再发达。都要有能力在战时把他转换为军事力量。二战中的苏联 拖拉机厂能迅速转产坦克,美国的企业大批生产的飞机坦克军舰,都是依靠其强大的工业基础,迅速的转化来的。相比二战前期日本的经济也算发达,但是一旦遭到轰炸,军工企业只能化作零散的作坊转入地下。其生产能力没了,自然落败(这里又涉及战略纵深的问题等下再谈)。总之发展经济是必须的。
3。人。人的因素,还是二战,前期日本军人基本都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战斗力很强。但是到末期,兵员素质明显下降。而美国源源不断的青年投入战场,结局大家都知道的。不讲别的,中国的人口和幅员辽阔的土地(又是战略纵深的问题了,呵呵),日本是吃不下去的。人的因素也很重要。
你说的主要是经济和科技我就不多说了。套句熟语经济,科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吧”

⑸ 简述我国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我国坚持的是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相互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⑹ 我国和印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发展潜力分析

印度军事:
从明面上来看:印度是世界第四大军事强国,有着先进的武器装备,亚洲第一的海军(真正打起来第一也许是日本)亚洲第二的空军。似乎和中国半斤八两。
但是印度的军力事实上很差!
1.没有完整的战略机动网!(虽然印度公路里程很长,但缺乏完整省际高速公路,发达的铁路和机场群)
2.没有强大的国民统一性(印度有3000多种民族方言,15种官方语言,这意味着混乱!)国家里面大量充斥这文盲和在贫困线下生活的人。
3.莫名其妙的傲气:印度人很骄傲,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是最强的(当年美军教官训练印度士兵时差点没气死,懂一点东西就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什么都和美国人比,吹嘘印度的东西好)
4.国内阶级分化严重,下级军官自主能力差!
5.国内缺乏基础设施(供电网,自来水网,钢产量等等匮乏)
6.国家先进装备过度依赖援助和进口,对长期作战不利。
印度完全依靠自己的军事统治来治理国家,是自己成为了一个准军国主义大国印度也有自己的优势:1.软件,电子科技发达。2.国际上敌视国家较少。3.原亚太国家领袖(中印之战后被中国夺得此称号)4.资源丰富。5.农业发达。6.地理位置优越

⑺ 为什么我国要独立自主的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进行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建设

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中国的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对外政策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中国必然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中国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放在第一位。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屡遭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和欺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前赴后继的英勇奋斗才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因而极为珍惜来之不易的独立自主权利。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国国防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中国面临着极为繁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中国所选择的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不会产生侵略别国的因素。

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来处理国际事务,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主张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国家间的纠纷和争端,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即使将来强大了,也决不走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中国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还渊源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有爱好和平的传统。中国古代思想家曾提出过“亲仁善邻” 的思想,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这种思想表现在军事上,就是主张用非军事手段来解决争端、慎重对待战争和战略上后发制人。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爱和平,重防御,求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共御外侮,始终是中国国防观念的主题。新中国的国防政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这是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宪法赋予中国武装力量的主要职责。中国努力避免和制止战争,努力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国家必须具有用军事手段捍卫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能力。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完全是为了自卫,是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安全的需要。中国武装力量的规模是与保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相适应的。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是中国国防建设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国防现代化需要国家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国防现代化水平只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逐步提高。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军队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中国在战略上实行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国拥有少量核武器完全是出于自卫的需要。中国坚持全民自卫原则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立足现有武器装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适应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做好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准备。

--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军队努力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目标是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方针。中国军队依靠科技强军,实现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按照现代战争的特点,努力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水平,改革和完善军队的体制编制,改进部队的训练和院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行为。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外军事关系,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不搞霸权主义,不搞军事集团,不进行军事扩张,不在国外驻军或建立军事基地。中国反对军备竞赛,主张根据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行有效的军备控制和裁军。中国支持国际社会采取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的活动,支持国际社会为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争端、军备控制和裁军问题所做的努力。

⑻ 我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本导向是什么

在发展与安全的问题上,十八大指出,我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本导向是国家版核心安全。
经济建权设和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互为依存的矛盾统一体。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了,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尽量减少或降低两者矛盾和对立的因素,促进和强化两者互为支撑的能力,保持两者整体协同步调一致。
平衡发展,就是要找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黄金分割点”,解决两者之间的资源配置失衡问题。
兼容发展,就是要使国防建设不仅成为抵御外敌的“利剑”,而且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技术引领。

⑼ 简述我国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国防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国防要服务于经济发展。

阅读全文

与我国经济发展与军事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