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区经济发展分析

区经济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18 01:09:48

⑴ 简述中三角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中三角"经济圈以长江中游地区相临的湘鄂赣三省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为核心组成,其目标是着力打造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第四极。"中三角"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其目前面临的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通过SWOT工具对"中三角"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来对"中三角"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SWOT分析是对影响区域内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出发,综合分析区域优势 (Strengths)、劣势 ( Weaknesses) 、机会 ( Opportunities) 、威胁( Threats),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1 优势
1.1 区位优势
"中三角"处我国中部的腹地,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区域内部以京广、京九、沪昆铁路构成交通交叉网络,以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对物资的流动带来了极为便捷的条件。"中三角"南接"珠三角",东临"长三角",北承"环渤海"。"中三角"与上述三大经济增长极形成互补,并与之实行产业、人才和贸易的双向流动。
1.2 生态优势
生态资源是生态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中三角"环境优美,空气质量高,绿色覆盖面广。区域内"一江串两湖",水资源相当丰富。其中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水质持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而洞庭湖则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水质也处于Ⅲ类。植被方面,江西森林覆盖率达60.5%,居全国大陆第2位。湖北省森林覆盖率为26%。"绿色宝库"神农架林区是中国中部地区唯一的原始森林。湖南是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已达56.1%,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3 资源优势
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矿产品种较多的省份之一。湖北已发现矿产136种,其中已有探明储量的矿产86种。在目前已知的150多种矿产中,江西就有14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89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3种。
1.4 旅游优势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中三角"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湖北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楚文化遗址73处,三国历史陈迹140多处。湖南的岳阳、岳麓书院、炎帝陵、舜帝陵、屈子祠和马王堆昭示了湖南历史的久远,张家界与衡山令游人流连忘返。江西有2个世界遗产、2个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际重要湿地、5个国家遗产、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资源。

⑵ 如何分析某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② 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回土壤、水源答)优越;
③ 工农业基础条件(好);
④ 资源条件(丰富),旅游条件;
⑤ 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⑥ 市场条件(广阔);
⑦ 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
⑧ 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⑶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的内容简介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同于一般的区域发展战略,前者应包含在后者之中,后版者具有更权广的内涵和外延。区域发展战略具有系统综合性,包括发展的各个方面,涉及人口、资源、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教等各个领域。区域发展不但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全体成员的经济条件的改善,也包括社会政治状况的改善,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生存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各方面素质的提升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仅仅论述了其中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是《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研究系列》之一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分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中具体包括了:战略制定中的自然资源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供求分析、战略制定中的产业结构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等内容。

⑷ 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分析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国民经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进一步显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上表现得也十分明显。去年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区域经济增长速度都比上年提高,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仍然保持了近年来“东部西部高、中部和东北低”的增长格局,但东西部地带间增长速度的差距有所缩小。全国各省区市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为13.45%(以各省区市生产总值为权重计算,下同),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为14.13%,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东北为12.30%,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中部为12.73%,比上年提高2.33个百分点;西部为12.75%,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东部增长速度最快,并高于各省区市平均;东北、中部和西部增长速度均低于各省区市平均;中部速度增长幅度最大,但西部增长速度仍然高于东北和中部地区,表明西部开发战略继续取得成效;东部增长速度与西部增长速度之差为0.72个百分点,比上年的1.58个百分点有所缩小,表明我国东西部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所减弱。二是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在上年较快的基础上,继续有所提高,省区市间的速度差距继续扩大,增长速度的“宝塔型”分布进一步凸显。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为10.4%—19.4%,最大值比上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最低值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最大值与最低值之差达9.0个百分点,高于上年的7.7个百分点,显示出各省区市经济总量的差距呈加速扩大的趋势。地区经济总量与结构分析近年来我国地区经济总量的分布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特点如下:一是区域经济总量的分布呈现出东部和中部比重提高,而东北和西部比重继续下降的态势。去年东部经济总量比重54.17%,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中部比重为19.66%,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东北和西部则继续分别比上年下降0.34和0.03个百分点。二是各省区市经济总量排序总体格局没有大的变化,若干省区市位次发生了一些小的变动。去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依然为“二、三、一”的格局。从各省区市看,除北京、湖南和西藏为“三、二、一”格局,海南为“三、一、二”格局外,其余省区市均为“二、三、一”格局。各省区市产业结构比重变化出现新的情况,突出的是一产出现多年来的第一次回升;二产比重继续有所上升;三产比重也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一产比重15.2%,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二产比重52.9%,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三产比重31.9%,比上年继续下降1.5个百分点。区域发展水平与差距的变化去年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0561元,按各省区市平均则为13108元,各省区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215元—55307元之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格局和地区差距变化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东西部间的绝对差继续扩大,而相对差则出现缩小态势。去年东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差为12837元,比上年名义扩大17.8%,与东西部经济总量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东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对差为2.662,比上年缩小2.5%,表明一系列协调区域发展的措施正在起作用。二是各省区市发展水平继续呈现出发达省区市数量少、落后省区市数量多的“金字塔”形分布格局。我国区域经济展望今年是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今年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基本趋势大体如下:第一,更加明显的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将继续带来我国区域经济的普遍高速增长,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第二,资源对经济快速发展的约束作用将进一步明显。煤电油运等能源原材料产业,以及其它一些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作用将继续存在。这一方面可以继续为自然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需求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求各地区都要将这些制约因素的增强看作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良好的契机,进一步切实抓好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工作力度,努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降低能耗和物耗,大力提倡节约水、土地和能源等各种资源。第三,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成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整合空间资源和优化经济布局的关键举措。 在今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中部地区和中等发展发达地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活力地区。我国中部地区不仅有独特的协调和整合空间资源的优势,而且还具备了快速发展的生产要素基础、基础设施基础和产业基础:如具有较为密集的人才资源和教育科技资源、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达的交通通信条件、辐射广泛的商贸流通产业;高效的粮食主生产、突出的能源原材料产业、具有一定优势的汽车与装备工业以及以“光纤”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等等。 第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步伐进一步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继续享受增值税转型、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等改革试点,对部分行业和企业在税收、银行贷款、投资支持等方面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的基础上,国家还将加强振兴东北的人才基础。这些措施将使老工业基础的振兴不断加快。 第五,西部大开发将继续取得较大成效。国家将继续在建设资金和财政转移支付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进一步加强西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同时,还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第六,东部将继续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开展区域合作的先导地区。 第七,地区间的差距将呈绝对差继续扩大,而相对差在人口合理流动继续加速的情况下有所缩小的态势。我国国民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扩大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措施得当,将国民经济总体布局和人口合理分布统筹考虑,是有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地区绝对差距过快扩张的。
来源:经济日报

⑸ 一般从哪些方面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必修三)

主要分为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来分析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或者崎岖,影响区域内的农业类型和容规模,城市的发展
空间
气候——气候类型和主要特征(主要从降水和气温方面分析)主要
影响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水文——水资源多少
土壤——肥沃程度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等,影响工业发展方向.矿产资源丰富有利
于当地重工业发展
社会经济条件: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交通——交通的类型,(如陆路交通,水陆交通)便利程度,
劳动力——数量多少(主要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有关)
质量如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政策——政策支持会促进当地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阅读全文

与区经济发展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