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影响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17 02:14:47

⑴ 简述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大量引进外国经济作物。

⑵ 明清时期是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吗

明清时期是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
在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的发专展得益于新航路属的开辟,欧洲人从太平洋彼岸的美洲大陆带来了高产的玉米和番薯,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美洲大陆的白银也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缓解了中国的银荒,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是明清时代的特色,之前的朝代不曾有过,北宋时期从占城引进的占城稻算是农业交流,但不像明清时期这样大规模引进.
以上是背景叙述,传统经济模式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只是一种说法,若每家都能自给自足就不需要国家和政府机构了,事实是农民辛勤劳动一年,但是常常无法自足,天灾人祸会使原本就脆弱的农业基础难以负重.这才是我们一直吹嘘的自给自足,实际上所谓自然经济的特点是自给不能自足.所谓新的经济模式应该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中国是没有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的,教材太老了,这个讨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引起广泛的讨论,但是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是雇佣劳动就能概括的,总之是多种因素才能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世界走向资本主义是一个大趋势.

⑶ 近代前夜农耕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导学案
【课程标准】自读、1分钟
了解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掌握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表现、特点和缓慢发展的原因,认识由于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的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结果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学习重点、难点】自读、1分钟
重点:在明清两朝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难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后为何不能像西方那样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知识结构】
整体感知: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抑商与禁海

世界领先 封闭落后
在明清农耕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出现了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然而禁海闭关与抑商等政策阻碍了它的发展,中国逐渐失去了世界领先的地位,落后于世界潮流并最终成为列强侵略的对象。
【自主学习】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主学习下列各题,预计用时10分钟)(勾画课本记忆)
材料一: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

资料来源: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农业出版社 明朝主要经济分布图
材料二:以余所知,浙东、闽南、广东、广西,及江西、安徽,岁种再熟田居其大半,近闻两湖、四川在在亦渐艺此。
——《江南催耕课稻编》李彦章(清·道光)
材料三:山东济南,“远方之货至,富人争市以博利”。
——《明文奇赏》卷二四引王维祯《赠济南太守项君序》
【探究】阅读上述材料以及教材P26—27材料和三幅图片,分类概括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概括,让学生掌握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表现:农业方面:(1)耕地面积扩大。(2)双季稻得到推广。(3)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4)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推广。
手工业方面: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商业和城市方面:(1)商品流通扩大,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2)出现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3)工商业市镇兴起。
明清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保持领先地位。
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材料一:……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二:明万历苏民无集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苏州府志》
材料三:(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四: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
──《资本论》
【探究】材料一至三中苏州的丝织业中出现了怎样一种新现象?请运用这四则材料证明你的观点。
新现象: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证明:“大户张机为生”,靠手中资金、生产资料购买劳动力,剥削增殖财富,“小户趁织为活”“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说明工匠完全脱离土地,失去任何生产资料,只能靠受雇出卖劳动力为生。“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显示了当地已形成劳动力市场。机户雇佣工匠“计日受值”,雇佣关系已经形成。资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所有者(机户)和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机工)在市场相遇,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阅读教材该框题下文字,作答记忆下列问题(5分钟)
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基本特征是什么?具体有何体现?
要素: ① 为购买 增殖 的商品生产; ② 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
③ 工场手工业的经营形式。
特征:
表现:①明中后期苏州的丝织业; ②明中后期江西景德镇瓷业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
※〖自选拓展〗 苏州丝织业如何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
三、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
《雍正耕织图》
【探究】根据材料二,雍正帝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根据是什么?
关系:农本商末,重农抑商。
依据:他认为,农业为人民生活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阅读第28-29页课文 自主完成勾画并记忆下列问题。6分钟后检查
一、重农抑商:1.说出明清阻滞新经济成长的因素?
① ;② ;③ 。
2.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重农抑商?
生: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等手段。
二、禁海: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禁海政策?禁海政策具体有何表现?是否完全禁绝?有何影响?
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决定
②思想上:统治者愚昧自大
③军事政治上: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 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形成抗清力量,危及自己统治。
表现:拆船、禁止出海贸易等。
没有。康熙年间曾一度开放海禁,至乾隆二十年(1757年)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 。
影响: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具有在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卫作用。但是脱离 ,失去了 、
、 的契机。
四、近代前夜的危机
阅读第29-30页课文,自主完成勾画并记忆下列问题。7分钟后检查
1、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
中国 西方 政治 封建制度顶峰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 农耕经济繁荣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 越洋抢滩、海外殖民 思想文化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互相讨论讲解15分钟后,组长整理本组答案,派人表述。10分钟检查结果
材料一 (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卖田地,或数市顷,或数百顷。
——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依据是什么?
1)a重本抑木;b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a清政府广设关卡,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征收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b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达标测试】
明清两朝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明中期以后,中国古代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其结果如何?
(3)近代前夜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对迟滞,其具体的原因有哪些?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第一组图片:

图1 乾隆皇帝 图2 英国早期议会
第二组图片:

图3中国传统的织布机 图4 珍妮纺纱机
第三组图片:

图5旧私塾一景图 图6 网络全书派在辩论
第四组图片:

图7广州十三行远眺 图8 荷兰东印度公司商站
【师生归纳】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不利因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小;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商业、手工业规模的扩大;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形成;农民极度贫困,购买力低;资本流向土地,影响了资本积累;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⑷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中国在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从太平洋彼岸的美洲大陆带来内了高产的玉米容和番薯,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美洲大陆的白银也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缓解了中国的银荒,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是明清时代的特色,之前的朝代不曾有过,北宋时期从占城引进的占城稻算是农业交流,但不像明清时期这样大规模引进.
以上是背景叙述,传统经济模式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只是一种说法,若每家都能自给自足就不需要国家和政府机构了,事实是农民辛勤劳动一年,但是常常无法自足,天灾人祸会使原本就脆弱的农业基础难以负重.这才是我们一直吹嘘的自给自足,实际上所谓自然经济的特点是自给不能自足.所谓新的经济模式应该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中国是没有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的,教材太老了,这个讨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引起广泛的讨论,但是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是雇佣劳动就能概括的,总之是多种因素才能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世界走向资本主义是一个大趋势(在共产主义没有产生之前.)

⑸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原因

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生产力;从国外引进了高产农作物;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⑹ 举例说明唐宋元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如何理解明清之际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同时显露出

唐宋以来,商品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经济上的变化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一、商品经济对思想的影响
1、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主要背景
商品经济的冲击和程朱理学丧失活力,是明清之际思想领域发生巨大变革的根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出现,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经济思想主张
(1)李贽的义利观念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逐利拜金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尊奉礼教的士大夫们鼓吹“存天理,灭人欲”,从思想上扼杀这些叛逆理学的“异端”意识。
李贽极为痛恨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维护传统礼教的卫道士,指斥他们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
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而不应该被强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倡导“工商皆本”
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明末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工商皆本”主张的提出,反映了市民阶层发展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带有初期的民主思想的色彩,具有进步作用。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正确思想,但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3)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根本原因
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二、商品经济对书法的影响
1、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文风很盛,又因当时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2、明代——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苏杭等地不仅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还成为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文人书法在此时受到重视,他们大都有较深的文化素养,在继承优秀书法传统的基础上,更追求个性化的改造,力求书法能够抒发个人情怀。
三、商品经济对绘画的影响
1、民间风情画
宋代以来,一方面社会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繁荣,传统政治城市的经济职能和娱乐服务色彩空前加强,并形成了大量纯粹的经济市镇;另一方面,由于科举制度的日益发展完善,以及印刷术的发明,导致了书籍的普及和民间文化水平的大大提高;加之戏曲的形成和兴盛,民间世俗文化得以日益繁荣。
2、明清时期
文人画全面占领画坛,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实际上指的是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明清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异族统治下的思想文化专制。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法的画家和画派。
四、商品经济对宋词(诗歌)的影响
宋代城市生活的日趋繁荣吸引了大批士子。他们于山水田园之外,更加迷恋都市歌舞宴饮的生活。
五、商品经济对小说的影响
1、宋代话本——把中国小说推向新阶段
产生背景主要包括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和说书在宋代的流行。
2、明清小说——空前繁荣,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
(1)繁盛的原因
①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
②印刷业的发展
③明清时期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
(2)特色
①通俗文学蓬勃发展,达到成熟阶段
②浸染着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③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
六、商品经济对戏曲的影响
1、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发展促进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发生变化。原先城市中封闭的坊市制格局在宋代遭到废弛。出现许多集市,还出现了大型综合娱乐场所——瓦舍(北宋都城汴梁最大的瓦舍可容纳数千人,而南宋都城临安城内有瓦舍20多处)。各种通俗文化,尤其是戏曲便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很大发展。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了。
2、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代杂剧
戏曲是综合艺术,它的发展需要一定物质基础。元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局部繁荣是导致元杂剧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元代,蒙古族统治者,征服中原,连年的战争使中原经济遭受严重摧残,但蒙古族贵族追求生活的奢靡,将大批工匠集中到城市。而流离失所的人口也不断涌进城市谋求生计,这也导致某些城市出现畸形繁荣。如元代的都城大都,城市商业活动频繁,人口极度膨胀。城市的繁华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大批演员、观众与活动场所,促成元杂剧兴盛。
3、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
京剧这一剧种孕育、形成于北京,与北京其时在全国所处的特殊位置有关。明清两朝,北京作为帝国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不仅聚集着人数众多的皇族贵胄、文武百官,而且吸引着各地的商人蜂拥而至。
各地商人来京后纷纷设立商业会馆、商号,各大会馆除了设有祭神的设施外,一般都有戏台。逢年节喜庆之日,会馆即集资邀请戏班来会馆演出。
在这种情形下,四方艺人纷纷云集北京,以满足京城皇室贵族、官员、商人以及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北京自然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

如何理解明清之际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同时显露出近代前夜的迟滞与危机?

明清之际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露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的新经济因素,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但在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抑制、阻碍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未能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强大力量。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飞跃相比,在处于农耕经济顶峰的康乾之际,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便已大体定局。
正当明末农民起义以及明清之间战火纷飞之际,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此后一二百年,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工业革命使西方资产阶级不到100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些西方国家疯狂地越洋抢滩,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毫无认识。他们对外紧闭国门,对内压制打击工商业,厉行文化专制,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力量的对比迅速发生逆转。到19世纪初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后,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

⑺ 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经济因素

相对于农业,出现了手工业,工业,也就是出现了资产阶级性质的经济因素。那时不总提民族工业嘛。

⑻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为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高中历史谢谢!

事实就是这样的,生产力强,自然富裕,而草原文明太弱只能入侵抢点

⑼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国力等几方面概括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⑽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远古);

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

春秋战国:铁农具日益普遍,牛耕开始;

汉代:安装犁壁,牛耕普遍,出现耧车和代田法;

唐代:曲辕犁的发明;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等。

古代农业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

多元交汇的农业起源;从耒耜到曲辕犁的生产工具的进步

水利设施的逐完善;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耕作方式的演变

4.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落后性和狭隘性:脆弱性:

(二)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农耕经济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日益完善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小型化,中华大地上出现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关系相应地随之发生变化,土地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战国时期逐步确立起封建土地私有制以不同形式的土地抽有制为基础,农村劳动力的身份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总体趋势是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本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究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村劳动力身份的变化。

阅读全文

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