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的事例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的事例

发布时间:2021-01-17 01:13:03

❶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的实例有哪些

先给你一组数据,后面是例子。占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他们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全球出口市场82%,外国直接投资的68%,全球电话总数的74%;而占全球人口总数1/5的贫困人口在上述几项上的占有率仅约1%。在平均收入方面,贫富国家之间相差74倍, 而在1960年,这种差距还仅为30倍。此外,200 名最富有者的资产超过占世界总人口41%的人的收入总和。在过去4年里,这200名富翁的财产增加了两倍,达一万亿美元以上,相反,每日收入少于一美元的穷人仍维持在13亿左右。
经济全球化的利:以中国加入WYO后的变化为例。数据是以加入WTO那年和09年相比。这五年来中国的市场开放使老百姓得到了很多实惠,最明显的就是汽车。五年前,中国汽车发展很慢,汽车的进口税特高,五年后汽车便宜多了,中国也成为汽车的生产大国。从电信市场来说,中国的电信企业重组,形成了新的电信竞争,老百姓也从中受益不少,五年前的电话初装费就是几千块,电话在家庭的普及率还不太高,现在一般农村家庭都可以装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8.19亿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8.3%和33.9%;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23亿,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7700万。争取到2010年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亿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亿户。中国是世界上通信领域最大的市场,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服务最大的市场,并且将在明年超越美国,成为宽带用户最多的国家。 经济全球化的弊:一、经济全球化之后受到伤害的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在12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说,截至今年11月初,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这是2002年以来,我国年度遭受贸易调查首次突破100起大关。除了显性的贸易保护外,发达国家开始利用技术、气候、碳关税等实施隐性贸易保护的意图也更加明显。二、1984年12月3日凌晨,在距首都新德里以南750公里、地处印度中部丘陵地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附近的一家农药厂,装有液态剧毒气体甲基异氰酸盐的储气罐内温度上升,压力过大,一股浓烈、酸辣的乳白色气体从储存罐内渗漏出来,在博帕尔市内外以浓雾状游移于地表附近,经久不散。这次事故使储气罐内45吨剧毒气体泄漏殆尽。仅2天内就有2500余人丧生,另有60万人受毒气不同程度的伤害。到1994年死亡人数已达6495人,还有4万人濒临死亡。1964年,印度农业“绿色革命”运动正如火如荼,中央政府多年为亿万饥民的危机所困扰,急于解决全国粮食短缺问题,而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有无足够的化肥和农药。因此,当时世界著名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提出的开办一座生产杀虫剂农药厂的建议,对印度政府来说正中下怀,求之不得。1969年,美国和印度专家就此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方案。同年,一家小规模的农药厂在博帕尔市近郊应运而生,试产3年后双方都表示满意。1975年,印度政府正式向美方颁发了在印度制造杀虫剂农药的生产许可证。一座具备年产5000吨高效杀虫剂能力的大型农药厂终于在博帕尔市郊建成。

❷ 那些事例(实例越多越好)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股市,商业,等)

目前,新的经济只是在部分工业化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初露端倪,在全球范围还属于萌芽状态。不过这种经济的发展肯定对于世界政治和经济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日本经济审议会1999年向日本政府提出对未来十年日本新经济计划的建议时说:“当前,世界文明正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不是一般的‘进步’与“高度化”,而是要创造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变化。……一直支撑战后增长的现代工业社会的规范已跟不上人类文明的巨大潮流。……在今后存在多种智慧的社会中,必须通过不断创造出新的智慧来搞活经济与文化。为此,就必须能够更加容易地吸收世界的信息和知识,还要有更加容易向世界传递信息的环境。同时,还必须拥有能够培养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组织和人才的计划和社会气氛”。

如果把上面所说的世界经济的变化加以概括,似乎可以说,未来经济有两大趋势:一个是经济知识化,表现为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发展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另一个是经济全球化,表现为商品、劳务、资本、技术和人才在全球流动的加速。这两大趋势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也可以说,新的经济将是以知识与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全球为市场的时代。它将促使各国的增长模式、产业构成、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教育制度、文化取向等产生深刻的变化,也将对各国的对内、对外政策提出新课题。

三、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及其两重性经济全球化的发端似可溯源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创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三大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给全球金融、贸易与投资活动以极大的推动。美元与黄金挂钩使美元成为国际流通与储备的手段,首先便利了美国企业向全球的拓展。不过,冷战时期两个世界市场的划分又使经济全球化受到一定限制。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有两股力量推动:一股力量是信息技术革命和高新技术成长的大大促进了商品、劳务、资本、人才、技术的全球交流。另一股力量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和转轨国家加入市场经济行列,给世界大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然而,也要看到由于存在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特别是超级大国在经济全球化中推行损人利己的贸易与金融政策,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金融动荡和南北两极分化,充分显示了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为:第一,由跨国公司带头推行的生产国际化走向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

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居于统治地位。美国的大企业抓住欧、亚的战后重建机遇开展了海外扩张。汽车、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大公司带头进行跨国生产以战领世界市场。欧、日的经济得到恢复后,他们的大公司也纷纷进行海外投资。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国际化的主导力量。当时的生产国际化主要的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因为那里政局较稳定、市场引对广阔、基础设施较完善、投资软环境较健全。七十年代,生产国际化扩展到发展中世界。到了九十年代,跨国公司又把生产国际化发展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这一特点表现在三方面:一个方面是跨国公司展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与兼并,着眼于全球市场、资源、技术、人才的利用,重点是控制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的海外市场。以1997年美国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垄断美航空工业开始,跨国公司重组与合并的狂潮席卷了电子、电信、航空、金融等行业。1997年美国企业兼并的协议金额是1991年的7倍。1998年德国奔驰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合并成世界最大的汽车集团;1999年日本的银行三巨头——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的日本兴业银行组建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集团。这些表明跨国公司在全球的重组正方兴未艾。第二个方面是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由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方面是因为发达达国家的市场相对饱和,另一方面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提供获得丰厚利润的机会。第三个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的一批大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海外生产与销售。在世纪末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家大企业中,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初露头角,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正在为成为生产全球化新星。

第二,发达国家带动的流通国际化走向贸易自由化与区域集团化。

战后发达国家的生产国际化推动了流通的国际化。国际市场的放大和流通国际化反过来又成为促进发达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据统计,全球贸易增长速度高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1950年——1994年的四十五年间,全球GDP增长率为年均4%,全球贸易年均增长率则为6%。这说明全球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越来越依靠国际市场交换来得到价值实现。1970年美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储存存度为11%,1997年升为25%。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更高。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70年为25.9%,1993年达到37.3%。就是说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有三分之一以上要依靠海外销售。其他发达国家也是大体如此。

发达国家经济对国际市场依存度的加大产生了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谋求相互削减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从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经过四个回合的谈判,发达国家关税的平均税率已由约40%降到降到低于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税率降到1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发达国家正在发起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为他们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向全球自由拓展服务。但是在贸易自由化问题上,发达国家搞双重标准。他们通过各种措施,主要是非关税垒和单边主义措施来限制外来商品进口,还以某些政治借口实施歧视或制裁,受害者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贸易自由化同贸易保护主义是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孪生兄弟。另一趋势是经济贸易区域集团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西欧中小国家为对付苏美,也为了适应贸易自由化趋,由煤钢联营起步,建立了欧洲共同体。欧共体实行关税同盟,在成员国之间稿自由贸易,给各成员国开辟了广阔的区域市场。同时为了缩小成员国的经济不平衡,实行共同农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结构政策,授助经济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以促进共同发展。到了九十年代,美国、欧盟和日本一方面继续高唱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苦心营造以自己为中心,囊括本地区南北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贸易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看似‘相互矛盾,其实相辅相成。贸易自由化不可能消除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双重标准行为,区域集团化也不可能扭转便利球贸易走向自由化的趋势。

第三、全球金融市场联网和各国货币国际化形成金融市场一体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便利了国际筹资,也加大了全球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活动的神经中枢。战后国际金融以美元的金本位制为基准,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当时国际汇率的稳定对促进战后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国际金融活动农渐从为贸易和投资服务分离出来成为独活动。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1973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形成国际货币浮动汇率制:发达国家社会财富的多年积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数以万亿计的巨额资金;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货币在不同程度上可兑抽象;信息革命把各国金融市场联成网络。于是,国际金融活动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为便利国际交易与投资进行资金融通,而是为巨额国际游资寻找增值的途径。据分析,每天在全球外汇市场上的交易最高达1.5万亿美元,只有2%是为正常的贸易与投资服务。

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和巨额国际金融资本的存在为筹措国际资金提供了方便,但更便利了国际金融投机。金融安全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首要课题。

金融动荡是促使各国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汇率战是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经济较量的重要手段。日本就曾从泯率战中成为金融大国,又从泡沫经济破灭中陷入长期萧条。

从全球范围看,国际金融动荡和国际金融投机的最大受害者是发展中国家。原因很简单,一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和机制不完善;二是金融实力薄弱而且往往是外国的债务奴隶。一旦国际金融市场风云突变,发达国家就将恶果尽量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在1997—1998年的全球金融动荡中,东亚、拉美、非洲都受到沉重打击。世界银行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说,“在发展中世界,世界至少有36个国家1998年人均产出将出现负增长……1998年—1999年发展中国家的总产出将是八十年代初债务危机以来最低的”。

第四,世界经济增长中心走向多元化。

战后初期,世界经济的两大增长中心分别是美国和苏联。他们两家的表现和经济政策决定了世界经济变化的走向。到了九十年代苏联不复存在。俄罗斯在经济转轨中因采取“休克疗法”,陷入了深得的经济灾难,短期内难望对世界经济有多大影响。然而俄罗斯的资源、人才、科技潜能依然存在,本世纪仍会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中心。美国虽仍在世界经济中雄踞首位,但它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局面已由美、欧、日本足鼎立所取代,美国的相对分额虽然可能有短期的上下波动,但下隆已成趋势。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有份额却呈上升之势。上世纪末,中国是世界第七大经济,巴西是第八大经济。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如东盟、南方共同市场的地位也在上升。本世纪还将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印尼、尼日利亚、南非、墨西哥、阿极廷等等成为世界或地区经济的明星。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将会有新的发展。经济增长中心的多元化将给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同时,也可能会引起新的经济矛盾和经济变数。

综上所述,到上世纪末,经济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已汇合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它之成为不可逆转,是战后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三股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首先,战后的科技发展,已不间一般的科技进步,不但有量的发展,还有质的突破。科学研究在继续深化和分化的同时,出现学科的交叉与综合,使人类对微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认识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往的技术创新基本局限珩加强或替代人的体力劳动,现在的技术创新则开阔了提高或替代人的脑力劳动的途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度大大加快。高科技的发展要求超国界的合作,高新技术产业要求有超越国界的广阔市场。其次,从经济领域来看,推动市场经济向全球扩展的,不仅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政府,更重要的是,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三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摆脱农业业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新生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和转轨国家也放弃了计划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再从政治层面来看,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发生过多次局部战争,但没有酿成新的世界战争。冷战结束后,尽管国际政治形势时紧时松,天下并不太平,但总体趋趟向缓和,多数国家把振兴经济放在第一位。这一切为市场经济相对顺利地向全球扩展提供了条件。

历史表明,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又加深各国经济竞争的两重性。由于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大,发达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可能彼此长补短,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协调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西欧国家的战后发展为此提供了实例。德法曾经是百年世仇,战后却由势不两立的仇敌变为协调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西欧各国的联合,并且同前殖民地一种相对平等互助关系。这样欧洲国家在战后通过和平发展而不是军事扩张实现了经济振兴,欧盟的经济实力到上世纪未已同美国相当,其国际政治地位也将随之得到提高。

然而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经济全球化还有加剧各国经济竞争的一面。这就有可能导致各国经发展失衡,不但可能引起经济和政治动荡,还有可能导致战争。北约发动南联盟的侵略战争,也可看作是国际经济发展失衡和霸权主义野心膨胀的结果。 weson11 2008-12-12 16:08:06 一定是不乐观的。 nnnvvvcc 2010-01-06 12:28:59 本文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如城市规划、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城市职能、城市交通、城市建筑、城市管理、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正面影响,同时也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技术的重大进步往往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最初的产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汽车的普及,则引起了城市郊区化。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导领域。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以其它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20世纪,尤其是二次大战以来的大事记,无论多么简略,都不会忽视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它所产生的广泛经济、社会影响。"①那么,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的发展有何影响呢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正面影响
当今世界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润滑剂";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信息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在这股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传统形态与功能等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影响,城市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
1 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效率与科学性。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根疽谰荩

❸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要几个例子,谢谢

以中国为例,利,参与世界的交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弊,竞争更加激烈,不利于本国的名族企业。

❹ 经济全球化弊端事例

福特汽车,它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常设机构,然后进行组装和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生产地的资源达到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利用水平和就业率
全球化弊端是造成了市场竞争激烈冲击民族企业
就像中国加入WTO是机遇,也是挑战

❺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例子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

1、贸易全球化的表现:第一,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二,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

2、投资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全球化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增长率和世界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水平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状况;二是垂直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利率和汇率的国际联动和影响。

4、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的表现:表现在当今约90%的国家都有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其足迹已几乎遍及全球。

(5)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的事例扩展阅读: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把握不好,挑战将大于机遇,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的爆发就充分暴了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不适应性与不合理性。

经济全球化由于各经济体的相互依存度越来也高,经济滋出效应加大,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强调各国之间经济政策协调,己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课题。

❻ 生活中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事例

中国的改革不仅使这个国家加入到全球贸易体系中,而且赢得了世界银行和其他版经济学家的赞誉,这些权经济学家将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巨大成功的事例大肆宣扬。中国确实吸引了大量外资并成为出口大国。

“麦当劳”、“肯德基”现象和众多跨国公司在全球活动的事例好多哦!

❼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要几个例子,谢谢

弊:大量外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危机,会引发国际债务危机。例子:1995年墨西哥的国际债务危机。
利:开拓了市场

❽ 经济全球化负面的例子。

经济全球化虽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加密切,经济发展更快,但大多数利益却被发达国家所夺取,发展中国家虽也得到了好处,但更多的是在经济,文化领域上不断的被渗透,且国家主权容易遭到冲击

❾ 经济全球化的典型事例

1.企业跨国经营和商品跨国生产

在以往的年代里,某一特定产品是由某一特定企业独家制造的,这是天经地义的。如王麻子刀剪肯定出之于王麻子刀剪铺工匠之手,本田发动机是由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等等,也就是说产品是专属于某国家的某企业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这一概念越发不清楚了。现今的国际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虽然也钉上某厂、某地或某国生产 ( 制造 ) 的牌子,但实际上已不是独家生产,甚至不是某一国制造的产品。众所周知的波音喷气客机,名义上是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其实参与生产的企业包括 6 个国家的 l500 家大企业和 15000 家小企业。再如,欧洲的 “ 空中客车 ” 飞机,参与研制和生产的企业除法国外,还有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航空公司,只是在法国的图卢兹最后总装,法国制造的零件还不到 40 %。不仅这类结构复杂的大型设备是这样,就连许多小型产品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这类产品的原产地或生产国的概念,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事实上的 “ 全球产品 ”—— 经济全球化的杰作。

“ 全球产品 ” 是商品跨国生产的结果,商品跨国生产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和成功,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的全球扩张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力。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并生产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阶段或环节,按照以往的生产模式,这些阶段或环节便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但在跨国经营的企业里,却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有些环节 ( 如零件加工 ) 在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进行,有些环节 ( 如开发设计 ) 在拥有高素质专家的地方进行,有些环节 ( 如总装配 ) 则在主要的销售市场附近进行。因此,可以说 “ 全球产品 ” 是全球性资源最佳整合的结果。

2.商品和资源的跨国大流动

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从 GATF 到 'WTO 都是要使这个市场更大、更无阻力和更自由,以便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让消费者从中获益,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这就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

今天国际市场商品和资源流通规模之大,已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程度,仅 1995 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就达到 5 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人购买了 l000 美元进口商品。世界贸易年增长一般都在两位数,并且持续地超过产出增长的速度。这就是说,世界产品中越来越大的部分参与了国际贸易,许多国家对外贸的依存度显著增大,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全球经济的怀抱。

今天世界范围人口的流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其规模之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超过了任何一次民族大迁徙。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各工业发达国家对外籍劳工的吸纳不断增多,美国、加拿大首当其冲,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西欧也开始大批招收外籍劳 32 ,其中英国和法国各达 300 万,中东石油输出国 10 年间劳工数增长 10 倍。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民工潮以亿计算。

今天世界范围的资金流动 ( 国际投资 ) 量,近乎天文数字,仅 1995 年世界外汇交易总额就达 500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商品贸易额的 100 倍。

3.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
当今世界已经摆脱了以往那种严格控制技术外流的传统,技术也以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市场。世界技术市场上通过合法方式出售和购买技术专利、技术特许权、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版权交易、购买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等等方式的技术交流十分活跃。这种技术的广泛流动使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显著缩短,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创造更大的效益。以日本为例, 1950~1970 年间,日本仅仅花了 60 亿美元,引进 2600 项技术,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奇迹。据专家分析,如果不引进外国技术而由自己开发的话,大约需要 3 倍的投资和 10 倍以上的时间。

世界范围内信息的高速与大量流动,几乎不受地理限制,世界确确实实变成了地球村。信息在经济、技术乃至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任何时代都重要,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现今的任何一个产业。据预测到 2012 年仅集成电路行业年销售额将达 1 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 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 60 %与集成电路有关。

上述 3 个方面描述的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从中可以发现这种经济模式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优越性,它的磅礴气势和动人前景。同时,电会发现这个世界规模的经济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确是一大难题。如果这个国际市场没有统一的共同遵守的规则,流通的商品和各种资源没有可靠的质量,没有较高的信任度,其后果将是何等的不堪设想。

阅读全文

与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的事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