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桐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桐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发布时间:2021-01-17 00:13:24

⑴ 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

在搞塘拐那一块,也就是靠近新安中学那。几台机械在那挖路填埋呢。

⑵ 桐城市行政区划图

桐城,古称“桐国”,因其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

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位于安庆市北部,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分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241毫米。

桐城市接江趋淮,河埠陆驿自古车水马龙,素有“七省通衢”之称。下辖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个镇和3个街道,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全市总人口75.5万人。

1、桐城市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1949年以前,县域东南广,西北狭,面积3543平方公里。1949年2月,东乡及南北乡的部分地区析置桐庐县(今枞阳县);1979年12月,南境杨桥区大部分地区划入安庆市郊区。自此,县域东经116°40′-117°09′,北纬30°40′-31°16′。东邻庐江、枞阳两县,北接舒城县,西毗潜山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郊区。东西宽42公里(从桐梓山到三芝庵),南北长64公里(从大龙山牛冲到北峡山大佛尖)。

2、桐城市行政区划:

1986年桐城县下辖8区(范岗区、青草区、双港区、金神区、大关区、孔城区、石河区、黄甲区)、3镇(城关镇、孔城镇、青草镇)、53乡、1个管理区(鲟鱼)。11个居民委员会、468个行政村,实行镇管村体制。1988年8月,原安庆地区和安庆市合并并组建新的安庆市,桐城县隶属安庆市。

1996年8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所辖区域不变。2004年5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罗岭镇由桐城市划归安庆市宜秀区。2006年9月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为12个镇、2个街道。截至2011年底,全市辖12镇、3个街道,198个行政村、23个居民委员会。

3、桐城市行政区划图:

⑶ 安徽桐城经济开发区有哪些服装厂、制衣厂

这些货源不是批发市场可以找到的.
我自己是做保暖内衣库存积压的.
当初我找货版源辛辛苦苦跑了三个权多月,花了一万多块才找到 优质的货源.
当然烂货那里都有,想找质优价廉的货源,我给指个方向
有一种商人专做尾货,至于他们的联系方式,你可以从批发市场老板那里打听
他们手里货全,可以挑,不要担心价格,他们只会在收购的基础上加0.5元左右,相对于大量压货和低利润快走,他们会选后者.当然你要有量,一个人吃不下,就找合伙人一起吃.
服装批发市场收货,杂乱而且质量参差不齐.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⑷ 安徽桐城市经济开发区这边有没有学跆拳道的地方

一般大学的体育馆和健身房有相关的培训班,你可以去看看。
如果不是你们那边的人基本上对回于这答些问题是不知道的。

此外如果是假期班的话其实都差不多没有高下之分,如果是打算报日常班那么就去健身房看看,如果要具体的地址估计也没人知道的,建议用网络地图在自己附近看看有没有健身房或者大学的体育馆比较好。

一般会馆都是采用多项教学的方法也就是散打,跆拳道,截拳道等等项目都会有,你只要去看看就能找到。

一般假期班价格在800到1000左右一个月。成年班也是有很多的,大部分在健身房那里,你可以去看看。一般时间会安排在晚上5到8点之间。

在网络地图上搜“大学”或者“健身”就可以了。
有其他问题可以追问。

名师未必靠谱,很多时候都是挂个名字自己不教学让底下学生去教学员的,假期班无所谓的都是学个皮毛。

我只是给你如何找到的方法具体地址还是要靠你自己去寻找的。

有情况可以追问。

⑸ 安徽省桐城市经济开发区属于哪个市

安徽省桐城市经济开发区就是属于桐城市的。
安徽省桐城市经济开发区就是属于桐城市的。

⑹ 桐城的经济

桐城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特色鲜明。2013年,全市有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15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个私企业完成工商税收占全市总量的75%,8家民营企业进入全省50强,15家企业进入全省200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省著名商标37件。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22.5亿元,增长17.9%;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增长18.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0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增长12.2%。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5亿元,增长9.5%;财政收入22.66亿元,增长0.5%;规模工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221.4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亿元,增长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53元,增长10.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3元,增长13.1%。 桐城市经济数据表(单位:亿元)年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2010122.6 205.1 118 11.3 2011160 285 170 15.7 2012160385196.619201319043821022.5 桐城人民世世代代从事农桑稼穑活动,劳而不辍。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土地为私人占有,农民不断失去土地而成为佃农。1949年,全县共有耕地71.74万亩,占全县人口56.25%的贫农和雇农,仅占全县耕地的13.77%。耕作制度落后,复种指数极低,全县粮食总产量13860万斤,人均275斤,而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拥有量更少,生活长期处于极端艰难困苦之中。
建国初,经过土地改革,组织互助组,成立初级社,兴办高级社,几千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度被彻底消灭。农业生产力获得解放,农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石河乡翻身合作社艰苦奋斗、一年翻身的事迹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扬。在生产关系变革的同时,大力推行低产改高产、迟熟改早熟、单季改双季等一系列耕作制度的改革,使桐城县成为安徽省推广双季稻成果最为显著的典型。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生产中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泛滥,农村经济遭到很大破坏。6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农业生产重又得到新的发展。1965年,全县粮食总产41080万斤,成为安徽省第一个粮食亩产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规定指标的县。1971年,全县粮食总产50540万斤,又成为安徽省第一个粮食亩产超千斤的县。后由于盲目学大寨,随意改变生产关系,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农业经济发展又趋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6年桐城被列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198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6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17亿元的31%。粮食总产56280万斤,人均777斤。经济作物中,棉花总产252.6万斤,油料1799万斤,茶叶22.54万斤,留兰香种植面积4000亩,被列为国家留兰香油生产基地。从1953年粮、油、棉实行统购统销到1987年,桐城共向国家提供商品粮437722万斤,年均12506万斤,为支援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清代,县内森林茂密。民国时期历经战乱,森林面积有所减少。建国初,全县森林面积90万亩,覆盖率40%,木材蓄积量100万立方米。经过1954年洪灾后伐林垦荒,1958年大炼钢铁毁林烧炭,“文化大革命”期间乱砍滥伐,木材蓄积量锐减。为挽回损失,保持生态平衡,县委、县政府把领导全县人民植树造林,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到1987年,全县先后建立乡、村林场134个,森林面积54万亩,覆盖率达25%。
县内地表径流丰富,水系通江,构成多种多样的鱼类生存环境。建国前,渔业生产一般是野生繁殖、天然捕捞。建国后,大力开发人工繁殖和专业捕捞,使水产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1987年,全县有国营和集体养殖场40个,专业渔队2个,养殖水面5.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683.6万斤,渔业总产值442万元。桐城畜牧业发展迅速。1987年,全县生猪存栏量22.21万头,畜牧业总产值303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9%。
2011年桐城农业总产值达36亿元,是2006年1.3倍。粮食生产连续8年丰产丰收,粮食总产达40.1万吨,桐城市先后3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粮油、畜牧、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和茶叶、棉茧、园林三大特色产业基本形成,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安庆市级25家,建成绿色水稻标准化基地31.6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6万亩、渔业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基地9万亩、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农机化水平再上台阶,农机总动力达45.8万千瓦。土地流转规范有序,流转面积达20万亩。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牯牛背水库和2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工,大沙河流域整治工程稳步实施。耕地保护和土地保障发展能力持续加强。实施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6个,建设规模6.8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9批次,面积9000亩,桐城市荣获“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2亿元,增长6%,粮食产量达41.2万吨。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30亿元,增长10%。新增绿色食品7个,“乐健”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桐城小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建设花卉苗木基地4.2万亩。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现有家庭农场137家、专业大户15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22家、产业化龙头企业172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达2万亩,完成1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修建当家塘2768口,农机总动力达49.9万千瓦,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7%。
2014年粮食产量42.25万吨,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133.7亿元,新增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家、水产养殖示范场1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持续扩大,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42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100多家,新增国家级示范社2家。 明清时期,桐城工业仅有一些小型手工作坊,零星分布于四乡八镇。民国18年后,县内相继兴办小型发电厂和碾米厂。1949年,全县有工业企业2842家,其中个体手工业2783家;总产值46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80%。经过“一化三改造”,集体和地方国营工业兴起。1957年,全县有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11家,年产值28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4.83%;国营工业企业17家,年产值595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1.47%。其后,历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挫折和折腾,工业经济时兴时衰,发展极不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84年,全县有乡镇企业8525个,从业人员65451人,产值1.49亿元,居安徽省各县前列。此后,乡镇企业产值以每年平均净增1亿元的高速持续增长,逐步形成了以集体企业、工业企业、骨干企业为主,区、乡、镇、村、联户、家庭办企业多层次并立,种植、养殖、工业、交通、建筑、商业、饮食服务多元并存,地区之间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其中工业企业在乡镇企业中占主导地位。陶瓷、猪鬃、羽绒、内燃机配件等产品已销往国际市场,电子陶瓷基片、景泰蓝、玻璃纤维涂塑窗纱和药物卫生纸等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塑料喷雾器、红砖、电刷等被评为省乡镇企业优质产品。1987年,全县有乡镇企业16964家,其中年产值超百万元的骨干企业39家;从业人员102634人;产值4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7%。乡镇企业以其雄厚的实力与农业、工业构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全县有乡以上工业企业387家,工业总产值3.57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9%。
2011年,桐城工业总产值达380亿元,是2006年5倍,年均增长37.9%。规模企业总数达到297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70家、超10亿元2家;11家企业税收过千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84亿元,年均增长43.2%;实现增加值75亿元,年均增长39.5%。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中国名牌产品1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高新技术产品21个。
2013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38亿元,增长11.9%;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10.9%。新增规模企业65家,总数达348家。完成工业投资125亿元,其中技改投资69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93项。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5亿元。“两化”融合进一步推进,新增智慧企业30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
2014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19.4亿元,增长14.2%。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完成工业投资157.7亿元,增长18.5%;技改投资115.7亿元,增长51.4%。 桐城商业,在宋代即已相当兴旺,“里多富饶,人善商贾。”明清时期,县城、枞阳、汤沟、孔城、青草、练潭等处商贾云集,百货俱全。建国前,商品主要由私商自由经营。1953年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县共组成合作商店(组)219个,同时大力发展国营和供销合作商业。1956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793万元。“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商业经济体制几经变动,最后出现了国营商业独家经营、流通渠道单一的局面。1978年后,改革商业经济体制,开放集市贸易,商业经济获得新的繁荣。1987年,全县国营、集体商业网点1438个,个体有证商户7182户,从业人员1.78万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1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对外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出口商品已发展到轻工、纺织、五金、粮食、土特产等34个品种,远销到美国、日本、南斯拉夫、埃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011年桐城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7亿元,是2006年1.7倍,年均增长10.9%。“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积极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扎实开展,累计销售产品16万台件、兑现财政资金4800万元。对外经贸稳步发展。自营进出口企业达187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38亿美元,年均增长18%。
2013年,桐城实现三产服务业增加值44亿元,增长8%。
2014年进出口总值2亿美元,增长7.5%,2家企业成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6亿元,4家建筑企业晋升一级资质,银行业金融机构增至11家。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8.1亿元,比年初增加30.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5.9亿元,比年初增加15亿元。

⑺ 安徽桐城有哪些企业啊经济怎么样

桐城还不错啊,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小城市,有悠久的历史和很大的发展潜力,专现在桐城比较出属名的企业有鸿运家纺, 双港的制塑业,范岗的制刷业等等了,还有大关的蛋鸭产业,很多很多的……
这些企业在全国都是很有名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中等小型的企业……

⑻ 桐城经济怎么样

从该城市地复理位置来看制,位于合肥市和安庆市中间,属于安庆市的核心区域,其对安庆市整个区域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安徽将重点打造马芜铜宜沿江城市群,必将辐射到该市,对该市经济发展起着拉动作用。
从整个安庆市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桐城市经济发展成熟,工业、农业发展都有自身特点和重点。

⑼ 桐城东部新城是不是不做了 听说桐城经济崩盘了、、

桐城那么多出外打工的,发大财的都移居他乡了;一部分徘徊观望。还有把买的房子想卖掉,为什么?官商环境不好!公共交通不好!物价逢节飞涨,为什么?是桐城土地贫脊吗?非也!皆官僚理念之使然也。

阅读全文

与桐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