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和趋势,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追求。我们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第二、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形成于实践,又对实践发挥重要的理论指导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新的思想高度提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实践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靠的是改革开放;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同样必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来越发展进步。
第四、必须深刻把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部署,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要不断改善民生,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把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职责,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倡节约型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推动优化人居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
第五、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这“五大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力量。
② 科学发展观与低碳经济如何结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求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纵观社会发展,现在我们都需要以回工业化来带动城市答化,实现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富裕。既然选择了工业,污染就在所难免,也就成了一道难题。所以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步调一致。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我们的人民要富裕,但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牺牲了这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何去何从?所以低碳经济出来了。以一种政治性的面孔,来规范发展,保护我们的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就对我们要进行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指导作用。我们的国家工业大体还处于粗放型状态,我们要提高创新能力摆脱这种状态,低碳经济无疑是我们要运用的策略,通过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稳步发展。这些都是低碳经济能够带来的。
③ 怎样建设“低碳经济”,实现科学发展观
建设“低碳经济”,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途径:
1、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2、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3、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4、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5、国家采取措施,开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第二、抓好试点,树立典型。
在条件具备的省市、地区、行业中及各省,都应有目的的选择试点和典型,扎实推进,建之有效,确保我国经济在低碳经济促进下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成立专门机构指导“低碳经济”。
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要改善环境,形成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重。
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
为确保全社会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使“低碳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并顺利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国家完全有必要成立“低碳经济指导机构”。
第四、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产业导入政策;土地使用配套政策;资金配套政策;完整的技术理论;系统的产业、产品认证及检测标准以及加速人才培训。
第五、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同时,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经济不仅仅是需要去郑重承担起来的一份责任,它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发展机会,必须在转型、转变中培育和创新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六、处理好“一抓”“三防”关系。
“一抓”就是抓低碳经济建设;“三防”就是防一哄而起、防乱上项目、防浪费。这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必须在开始时就让各级政府、行业、社会头脑清醒、思路明确、认识一致、步调统一。”
第七、认真做好宣传教育普及及舆论监督工作。
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关系,经常向社会通报减排进展、成效与不足,同时要组织媒体配合政府号令及时进行相关报道和揭露。开通低碳经济网络专线,搭建老百姓与政府勾通的桥梁,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人翁作用。
第八、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低碳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各级政府在新上项目、投资方向、减排成效等工作中,充分尊重人大、政协的审批、监督权力和作用。
除经常组织代表、委员视察新上低碳经济项目外,在每年两会上都应由政府向代表、委员通报“低碳经济”运行情况、“低碳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及“低碳经济”对人民幸福度的贡献率。
第九、将“低碳经济”绩效纳入政府、公务员政绩考核核心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