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区发展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区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16:39:10

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哪三个功能区 他们各自的范围和功能是什么

一、区域范围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境内,古称彭蠡,《尚书·禹贡》有“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之说,又有彭蠡湖、彭蠡泽、彭泽、彭湖、扬澜、宫亭湖等多种称谓。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35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鄱阳湖是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集名山(庐山)、名水(长江)、名湖于一体,其生态环境之美,为世界所罕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个县市区 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共青城、九江县、彭泽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东乡县;浮梁县;余江县;新干县; 瑞昌市;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乐平市;贵溪市 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浔阳区、庐山区;珠山区、昌江区;月湖区;临川区;渝水区
编辑本段二、区域定位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 1.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2.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3.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 4.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编辑本段三、战略目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区域规划

编辑本段四、现行意义
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国务院指出,要把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重大举措,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编辑本段五、产业基地
光电产业基地:以南昌为中心,重点建设硅衬底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及器件项目、LED照明光源项目、高亮度LED显示屏项目、LED背光源项目、有机发光器件(OLED)项目、计算机等终端电子产品项目、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南昌、新余为中心,重点发展高性能且资源高效利用的高纯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发电系统、兆瓦级以上风电设备和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等项目。 生物产业基地:以南昌、樟树为中心,依托南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樟树中药产业传统优势,重点推进中药现代化,建设治疗艾滋病新药、抗癌原料药、新型功能糖、血细胞分析仪器、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成从生物医药到生物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的完整产业链。 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以鹰潭、南昌为中心,以江铜集团为龙头,提高铜冶炼水平,重点开发铜引线框架、铜板带、铜箔、特种漆包线等高精度、高性能产品。 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以超量或等量淘汰省内落后钢铁产能为前提,依托新钢、萍钢、南钢现有生产能力,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船板、弹簧钢、建筑用钢、线材等钢材深加工产品,提升钢材深加工水平。 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以九江为中心,实施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工程,适时实施化肥原料路线改造项目,落实环保措施;以永修为中心,重点发展有机硅单体和有机硅系列深加工;以樟树、新干为中心,积极开发离子膜烧碱、纯碱以及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 航空产业基地:以南昌、景德镇为中心,积极参与民用飞机制造,承担国际航空转包生产任务,重点建设南昌航空工业城。 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以环湖中心城市为重点,重点开发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以及小型高速柴油机、汽油发动机、变速器、柴油车超低排放后处理装置。 产业布局

编辑本段六、城市发展
南昌: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昌北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产业,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基地水平;加快发展金融、商贸、物流、会展、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金融、旅游集散中心,全国重要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加快形成南昌一小时经济圈,联动发展新建、安义、进贤、余干、南昌县城和丰城、樟树、高安市区。 九江:进一步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开发,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建成赣北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以九江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瑞昌、沙河、湖口、彭泽沿江城镇板块以及德安、共青、永修、星子、都昌南部城镇板块。 景德镇:依托千年瓷都的产业基础和品牌优势,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大力发展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工艺陶瓷和精品建筑陶瓷,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世界瓷都、赣东北工业重镇和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以景德镇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浮梁、鄱阳、万年县城和乐平市区,形成以景德镇为中心的赣东北城镇群。 鹰潭:发挥铜产业基础、交通枢纽、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世界铜都、赣东北物流中心和道教文化旅游城市;依托中心城区,向东逐步与贵溪城区连接成片,向南逐步建成宝山片区,进一步建设余江县城。 新余:着力发展光伏、钢铁和旅游产业,建设光伏产业基地、特种钢材制造基地和赣西区域中心城市;以主城区为依托,重点建设下村、罗坊工业基地。 抚州: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医药轻纺和文化产业,创建工业新城和文化生态旅游名城;以新城区为依托,联动建设东乡县城,加快融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 在2010年,又开展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知识答题竞赛活动。
编辑本段七、具体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主要是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建设。同时,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 ――加快经济发展,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崛起的带动区。主要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有序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加强城乡统筹,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合理发展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继续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稳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科学制定规划,指导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㈡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措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中国重点规划建设的一流示范性区域,经过美国、澳洲、新加坡国际顶级专家规划建设,按照一流标准打造生态经济核心示范区。

生态示范区
鄱区建设号声扬,低碳防污不可忘;护好湖乡天与水,宜居乐业万年长。鄱阳湖近年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建设。同时,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
经济效应
国家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有序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城乡统筹,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合理发展新型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继续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稳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生态长效机制
科学制定规划,指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根据国家中长期重点规划,江西省将按照“集聚经济,高效开发”的功能定位,工业产业相对集中布局在高效集约发展区;滨湖控制开发带通过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制现有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有计划异地搬迁和改扩建;湖体核心保护区强化生态功能、禁止开发建设。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江西省将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对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实行项目核准备案、土地供应、要素保障三优先。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对滨湖地区、五河源头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通过设备折旧补贴、设备贷款担保、迁移补贴等手段,有计划地进行拆迁和异地改扩建。
与此同时,江西省还将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支持机制,对五河源头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利益损失进行合理补偿。清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税费优惠政策,调整和完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绿色生产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引导企业构建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体系,对各级各类金融机构支持的节能减排和绿色信贷示范项目给予贷款担保与贴息的优惠政策。

㈢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什么部

《规划》明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专新余、抚州、宜春、上属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从区位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依托长江,上连湘楚、下通皖江,同时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既与沿海发达地区山水相连,又与中西部地区直接相通,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点。该区域以占江西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是江西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㈣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定位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
1.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内开发示范区
2.建设长江中容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3.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
4.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5.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6.世界级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区

㈤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情况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该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重要增长极,是中部制造业重要基地和中国三大创新地区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同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中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镇3市,以及鹰潭、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 。 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
九江市:九江县、彭泽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浔阳区、庐山区、瑞昌市、共青城市
景德镇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乐平市
鹰潭市:余江县、月湖区、贵溪市
新余市:渝水区
抚州市:东乡县、临川区
宜春市: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
上饶市: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
吉安市:新干县

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规划


江西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着力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典范”——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成长基地、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独具特色和极具优势的资源型产业重要加工基地,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富裕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
近期规划
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达到富裕的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辐射中东部的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
鄱阳湖区规划范围内38个县(市、区)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达到45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0%,达到2275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5%;利税年均增长30%,达到21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60%。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区内工业经济总量50%左右。力争10个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39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00亿元,80%以上的工业园区建成省级或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中长期规划
到2020年实现地区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级生态宜居、经济发达的新型城市群,打造中部崛起的象征,中国现代化的缩影标志性区域。为到2025年前后基本实现高等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光电产业基地:以南昌、九江为中心,重点建设硅衬底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及器件项目、LED照明光源项目、高亮度LED显示屏项目、LED背光源项目、有机发光器件(OLED)项目、计算机等终端电子产品项目、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南昌、九江为中心,重点发展高性能且资源高效利用的高纯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发电系统、兆瓦级以上风电设备和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等项目。
生物产业基地:以南昌、九江、宜春樟树为中心,依托南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樟树中药产业传统优势,重点推进中药现代化,建设治疗艾滋病新药、抗癌原料药、新型功能糖、血细胞分析仪器、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成从生物医药到生物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的完整产业链。
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以鹰潭为中心,以江铜集团为龙头,提高铜冶炼水平,重点开发铜引线框架、铜板带、铜箔、特种漆包线等高精度、高性能产品。
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以超量或等量淘汰省内落后钢铁产能为前提,依托新钢、萍钢、南钢现有生产能力,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船板、弹簧钢、建筑用钢、线材等钢材深加工产品,提升钢材深加工水平。
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以九江为中心,实施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工程,适时实施化肥原料路线改造项目,落实环保措施;以永修为中心,重点发展有机硅单体和有机硅系列深加工;以樟树、新干为中心,积极开发离子膜烧碱、纯碱以及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航空产业基地:以南昌、景德镇为中心,积极参与民用飞机制造,承担国际航空转包生产任务,重点建设南昌中国国家航空工业城。
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以环湖中心城市为重点,重点开发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以及小型高速柴油机、汽油发动机、变速器、柴油车超低排放后处理装置。 南昌: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昌北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产业,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基地水平;加快发展金融、商贸、物流、会展、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全球商贸物流、金融、旅游集散中心,全球重要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以南昌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联动发展新建、安义、进贤、余干、余江、南昌县城和丰城、樟树、高安市区。
九江:进一步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开发,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建成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省次中心城市、赣北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以九江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瑞昌、沙河、湖口、彭泽沿江城镇板块以及德安、共青、永修、星子、都昌南部城镇板块。
景德镇:依托千年瓷都的产业基础和品牌优势,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大力发展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工艺陶瓷和精品建筑陶瓷,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世界瓷都、赣东北工业重镇和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以景德镇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浮梁、鄱阳、万年县城和乐平市区,形成以鹰潭、景德镇、上饶为中心的赣东北城镇群。
鹰潭:发挥铜产业基础、交通枢纽、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世界铜都、赣东北物流中心和道教文化旅游城市;依托中心城区,向东逐步与贵溪城区连接成片,向南逐步建成宝山片区,进一步建设余江县城。
新余:着力发展光伏、钢铁和旅游产业,建设光伏产业基地、特种钢材制造基地和赣西区域中心城市;以主城区为依托,重点建设下村、罗坊工业基地。
抚州: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医药轻纺和文化产业,创建工业新城和文化生态旅游名城;以新城区为依托,联动建设东乡县城,加快融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

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包括哪些县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的38个县市区
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版湖区、浔阳区、庐权山区、珠山区、昌江区、月湖区、临川区、渝水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共青城、鄱阳县、余干县、瑞昌市、九江县、彭泽县、万年县、安义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东乡县、乐平市、浮梁县、贵溪市、余江县、新干县

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优势

鄱阳湖经济区雄踞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大经济发达地区的核心位置,是连版接沿海与内陆权的枢纽,直接面向东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
第一,环鄱阳湖地区属资源型经济区域,自然资源丰富。
第二,该地区海陆空交通发达。区域内拥有20多个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内陆港口群,海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线路密集,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华中、华东和华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
第三,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凸现新的优势,金融环境正在改善。环鄱阳湖区已经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纺织、食品等八大支柱产业。
第四,该区域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高度聚集,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

㈨ 为什么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战略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区域规划

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国务院指出,要把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重大举措,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阅读全文

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区发展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