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6969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的影响

6969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16 15:36:15

Ⅰ 从经济生活分析供给侧改革的原因措施意义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进行回供给侧改答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按市场规律办事。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完善科学宏观调控,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供给侧,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生产决定消费,实现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

Ⅱ “供给侧改革”对我国经济有何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等等。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当前我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也非标准形态的通缩。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东北经济危机加重而一些原来缺乏优势的西部省区异军突起……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言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Ⅲ 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产业结构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回结构开源疏流,在答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Ⅳ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供给侧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500-1000字

http://xueshu..com/s?wd=paperuri:()&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E5%A6%82%E4%BD%95%E5%A2%9E%E5%BC%BA%E4%B8%AD%E5%9B%BD%E5%85%B1%E4%BA%A7%E5%85%9A%E6%89%A7%E6%94%BF%E7%9A%84%E5%90%88%E6%B3%95%E6%80%A7%E5%9F%BA%E7%A1%80%3A%E5%8E%86%E5%8F%B2%E7%9A%84%E5%AE%A1%E8%A7%86&tn=SE_xueshu_c1gjeupa&ie=utf-8

Ⅳ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

从经济抄生活角度看,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一方面,仍然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对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都要靠市场机制加以实现。
另一方面,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带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因此,要加强科学的国家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总体平衡。因此,要推进供给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一个名词解释:供给侧。
所谓“供给侧”,即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凯恩斯学派强调通过需求管理来调节经济周期,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时通过加大政府公共支出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古典学派和供给学派强调供给一方的作用,强调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激励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强调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来提高国民经济的供给能力。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Ⅵ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

供给侧改革的“喜”:
1)亏损最严重的30%企业对2015年经济指标的拉动:固定投资仅0.5个百分点;消费仅0.7个百分点;
2)亏损企业的税收贡献本身较小,失业补贴最高共需要1618亿;
3)银行面临的潜在坏账小于拨备+年利润。
“忧”:但面临的挑战仍大:
4)参考1998年去产能速度,若考虑存量在建工程,投资的拖累可能更大;
5)资产质量问题可能约束银行放贷能力;
6)与1998年相比,本轮去产能周期缺乏新增长点。
“喜”:经济能够承受供给侧改革冲击
在极端假设下,我们假定工业企业中亏损最为严重的30%都面临出清压力,也将所有亏损企业都倒闭的情形作为一个对比。整体而言,供给侧改革对投资和消费的拖累都相对有限,且参考《关于钢铁行业脱困指导意见》等改革指导文件,整个供给侧改革的完成可能需要5年左右的较长的时间,整体风险更加可控。
亏损企业对投资的贡献不足0.5%
根据我们的测算,亏损最严重的30%企业的固定资产存量约占整个工业部门的10%,假设固定资产投资与存量成正比(事实上这很可能高估改革影响),对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拖累约为0.5个百分点。如果我们把这个范围扩大到所有亏损企业,其占工业部门比重约13.5%,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拖累约0.7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对消费的直接拖累也有限
在就业方面,亏损最严重的30%企业拥有899万的员工,根据亏损企业员工平均5.6万元的年收入,按照人均1500元/月的失业补助计算,职工收入下降约3146亿,而目前中国人均消费倾向约62.6%,对2015年总消费的拖累约0.7%。如果按照全部亏损企业计算,这一数字为1.3%。
亏损企业对税收的贡献不大
从行业划分来看,房地产、批发零售、银行和烟草业是目前国家税收的主要贡献,而全部产能过剩行业占全国总税收的占比仅不足10%。供给侧改革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同时对税收产生影响。一方面,亏损企业的倒闭会减少税收的基数,但事实上亏损企业享受税收的优惠和减免,对整体税收的贡献有限;另一方面,按人均1500元/月计算,亏损最严重的30%企业如果全部倒闭,最高需要1618亿的失业补贴(对比2015年财政支出17.6万亿),影响也可控。
银行拨备+利润足以覆盖潜在坏账
在极端假设下,30%亏损企业全部倒闭,其拥有的债务全部违约,这将会给银行部门带来2.9万亿的坏账问题,给银行部门带来较大的压力。但截至2015年3季度,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达到2.3万亿,银行年利润预期也超过1.5万亿,坏账损失仍然小于银行当前的拨备和年利润水平,不会带来系统性风险。如果供给侧改革是在3年以上的时间长度中逐渐完成,根据我们的测算,对银行的利润拖累也相对有限。

“忧”:但仍有三方面的挑战
如果算上存量在建,投资的拖累可能更大
在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中,中国依赖于投资的拉动,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接近5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不足20%的正常水平。而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意味着大量的投资仍在建设之中。在1998-2002年的去产能周期中,纺织业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资产交付使用率上升至超过100%,意味着投资的大量减少。而在本轮的去产能周期中,如果未来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目前66%)重新回升至1998年周期时的高位水平(79%),那么对投资的拖累将会更大。
坏账问题可能限制银行功能的发挥
根据我们的测算,亏损企业的潜在坏账风险小于目前银行的拨备和利润水平,系统性风险有限。但债务的压力上升可能会影响银行信贷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债务问题的加速恶化和对经济增长的拖累。近期传出的部分银行对19个行业贷款进行限制或正是表现之一。
新需求从何而来?
在1998-2002年的去产能周期之中,虽然投资和出口带来了较大的拖累,但最终消费(包括政府支出)出现快速回升,对冲了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而且随着2001年加入WTO,外部需求的增长对冲了内部矛盾,使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期。但目前全球缺乏新的需求增长点,中国内部也面临老龄化压力,为达到“十三五”规划中6.5%的增长目标,仍需要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

Ⅶ 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哪一个对经济的影响更大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如果说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热的关键词是“经济发展新常态”,那么今年,这个词就一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者重在精确总结问题,后者志在努力解决问题。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逻辑。何谓经济新常态?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详细列举了其九大特点。用一句大白话来总结,就是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粗放地发展。可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到底又该怎么呢?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的对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鼓励开发商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农民工买房”……只要明白了供给侧改革,今年会议提出的很多吸引眼球的重要举措,也就都能明白了。所以,供给侧改革不是一个无聊的经济学术语,而是与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不仅会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也会直接关乎我们的经济生活。所谓供给侧,自然是与需求侧相对。投资、出口、消费是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需求似乎严重不足。可是,看看每年成倍增长的出境旅游数据,看看黄金周国人在境外不断刷新的爆买纪录,我们就能发现,原来不是没有需求或者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或者说是供需错配。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来提高总需求;而供给侧管理认为根本不需要所谓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换言之,简单的刺激需求并没有用,关键是要改革供给,在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供给侧四大要素上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要素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显然,供给侧改革是一种新的改革思路,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手段。在供给侧改革的语境下,完全放开二孩也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好,股市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也好,户籍制度改革化解地产库存也好,今年影响我们生活的各种重要变化,其实都能看出明显的政策指向。更重要的是,新常态下的“经济病灶”变得更加清楚,“歼灭战”的目标变得异常明确,总结起来,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五大改革任务,其实正是供给侧改革在今年的具体目标。供给侧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大举措,也是企业前进的大机遇,更是公众眺望未来的大窗口。你在其中准备扮演何种角色,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属于你个人未来的“新常态”

Ⅷ 供给侧改革对消费观有什么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版。这种改革具体权而言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

Ⅸ 供给侧改革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版盾与问题。 破除生产要素和商品权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障碍、大量的过剩产能和经济结构性问题等,都是需求侧管理所无法解决的,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多做些工作,则可以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基础。

Ⅹ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

供给侧改革的“喜”:
1)亏损最严重的30%企业对2015年经济指标的拉动:固定投资仅0.5个百分点;消费仅0.7个百分点;
2)亏损企业的税收贡献本身较小,失业补贴最高共需要1618亿;
3)银行面临的潜在坏账小于拨备+年利润。
“忧”:但面临的挑战仍大:
4)参考1998年去产能速度,若考虑存量在建工程,投资的拖累可能更大;
5)资产质量问题可能约束银行放贷能力;
6)与1998年相比,本轮去产能周期缺乏新增长点。

阅读全文

与6969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