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带一路将会对我国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带一路(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缩写:OBAOR或OBOR,汉语全拼:yidaiyilu),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中国全面阐述了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规划,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它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一带一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有关各方可以把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接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是“一带一路”的交会之地,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从长远看也可融入合作。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优先领域和早期收获项目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把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在共建“一路一带”过程中,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不断增大对周边的投入,积极推进周边互联互通,探索搭建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要通过“一带一路”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一带一路”建设,包括前期研究都是开放的,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的理念、构想和规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
Ⅱ 一带一路对广西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一带一路广西的定位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广西将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的原则,不断完善和优化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深化改革创新:
一是加强先进制造业合作,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二是开展金融、港口物流等领域合作,充分利用广西正在打造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千万标箱大港和建设区域国际航运中心的机会,开展金融创新和港口物流合作,构建港口城市合作网络。
三是携手开拓国际市场,发挥和拓展“南宁渠道”的作用,共同开拓东盟市场,拓展全球业务,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四是参与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广西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园区体系,并在积极打造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开发开放实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一带一路”是开放性、包容性区域合作倡议,而非排他性、封闭性的中国“小圈子”。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正是基于这种认知与愿景,“一带一路”以开放为导向,冀望通过加强交通、能源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
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以此来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
Ⅲ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哪些作用
中国与更多国家携手建设以“五通”为核心内容的“一带一路”,形成内外联动、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布局,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延伸至现代版的国际“大合唱”。
1、政策沟通理念。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取得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共识,构建沿线国家多层次政府间经济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规划项目对接的机制,形成趋向一致的战略、决策、政策和规则,结成更为巩固的“命运共同体”。
2、设施联通理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推动沿线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共同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国际骨干通道建设,突出抓好区域间互联互通,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通达水平,把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结成携手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3、贸易畅通理念。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中国将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建设自由贸易网络体系,拓宽贸易领域;共同优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服务链,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互补、互动与互助;共同探索新的开放开发之路,形成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4、资金融通理念。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快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的步伐。共同推进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在“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引导作用。在世界舞台上,一场“化蛹为蝶”超越意识形态的金融开放合作好戏正在进行。
5、民心相通理念。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中国更高层次的开放是获得包括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内世界各国的文化认同。要使“一带一路”建设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必须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推动不同文明交流碰撞,汇聚和释放文化促进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实现更有效率、更具包容性的增长。
Ⅳ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的总结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影响三个: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Ⅳ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改革的影响和作用
一带一路的倡议对我们国家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他可以根据沿线国家的需求进行生产和供给。
Ⅵ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有哪些
产业对接“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其战略愿景可分为远近两版大层次权,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金融互通:近期着眼于“基建互通,远期则致力于“商贸文化互通、资源引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
Ⅶ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路一带对中国开放式经济发展和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增长了中国各地gdp人均增长。
Ⅷ 一带一路规划对我国区域经济有哪些方面影响
与以往国际经济合作形式相比,“一带一路”倡议内涵更加丰富。它不仅着眼于签订更多商业合同,实现设施、贸易、资金“互联互通”,还强调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实践和弘扬,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赞誉。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大量商机开始浮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渐入佳境。依托“一带一路”这一平台,全球资源和要素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和更加有效的利用,从而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
“一带一路”连接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人口数量超过全球的60%,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占全球的30%。“一带一路”建设让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被遗忘的角落”重新回到历史的聚光灯下,接入全球化大网。
Ⅸ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一带一路”有利于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我国对外开放历经由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江沿边开放、最后走向全面开放等几个阶段。受地理区位、资源条件、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发展不均衡,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
受这种对外开放格局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也逐渐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城乡市场互补问题、东西部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问题、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沿海发达城市与内陆欠发达地区差距问题、市场中的就业问题等。
2、“一带一路”有利于优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计划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由要素引入为主转化为要素输出与输入平衡发展,即在加大资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相关产业“走出去”力度的同时,也加强资源、能源和高新技术引入。
3、“一带一路”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高本国商品质量和完善服务体系,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能够有效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一带一路”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化解过剩产能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推动低端制造业的区域转移;拉动中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带动沿海地区优化外贸结构;扩大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增强电力、高铁、工程、机械、汽车产业等相对成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终在与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与经济交流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稳步促进我国经济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4、“一带一路”有利于创新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的方式
“一带一路”通过渐进式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全方位贸易服务往来等合作方式,为我国资本市场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投资机会。
通过建设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及丝路基金,可以进一步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提高我国金融业务国际参与度和话语权。
这样既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扩大回旋余地,也减少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更有利于沿线各国在互利共赢理念下的优势互补,最终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稳步发展。
(9)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经济合作的影响扩展阅读:
“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东部地区开放发展。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为10%左右,投资对于经济增长所起到的作用正在逐渐降低。东盟一直是我国重点合作的对象,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关系自然也是一大飞跃。
而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谈判也正在进行当中。中国积极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这毫无疑问为我国的东部地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东部地区也应该借此机会,进一步开放地区体制,积极进行相关的改革,为东部地区下一步的发展扫清障碍。
2、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中部崛起。
自从“十二五”以来,伴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行,我国的中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同比明显增长。中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因而第二产业占比提高,投资金额也有显著提高。
但是考虑到中部地区本身具有的资源优势,目前的发展趋势还不能说完全尽如人意,中部地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一带一路”倡议为西部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
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力图带动西部地区的崛起。经过多年的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有明显的提高,增速较为平稳。“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行能够对西部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日趋紧密,中国与东亚地区的重要资源往来,产品运输等都必将经由西部地区进出,国家将会在西部构建起一张由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共同组成的运输网络,以支撑多方的经济合作,这也将成为西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4、“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东北地区提供发展的新机遇。
东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地区却失去了曾经的发展势头。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东北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经济增长依旧不容乐观,固定资产投资不足,通过“新丝绸之路”的建设,东北将与欧亚大陆完成紧密的对接,东北对外的经济合作将日趋繁荣,东北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