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09年经济发展

09年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16 00:56:27

『壹』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风浪中,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组合拳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回中国共产党代表中答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等。
(2)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拉动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等。

『贰』 2009年我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答题要点

一、2009年我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是什么?(25分)
要点:1.保增长是首要任务。(5分)
2.扩内需为根本途径。(5分)
3.调结构是主改方向。(5分)
4.促改革释放发展潜力。(5分)
5.惠民生是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分)

二、谈谈你对西藏的历史和未来的看法。(25分)
要点: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5分)
2.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旨在分裂祖国、维护封建农奴制、反对民主政革的武装叛乱。(5分)
3.50年来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农奴翻身做了主人,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分)
4.当前国际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勾结起来不断抹黑中国。我们应清楚“西藏问题”不是人权问题,宗教问题或者民族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一个关系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问题,无论打着什么旗号,妄图以“西藏问题”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都是不可能得逞的。(10分)

三、简述当前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意义。(10分)
1.从国内发展看:
(1)贯彻十六报告的精神。
(2)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长期积累的问题(4分)
2.从国际发展来看:
(1)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2)用一种新的发展观念统筹我们的外交政策(4分)
3.从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紧迫任务看:
(1)解决党能不能掌权的问题
(2)解决能不能发展经济的问题
(3)是能不能赢得民心的问题(2分)

四、就本学期学习的国际形势问题谈谈你的体会。(20分)
1.通过对大国关系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到当今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看点。(10分)
2.目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如何应对是各国政府的头等大事,处理好各大国关系对全球经济发展关系重大。(10分)

五、你是如何看待我国周边关系的?(20分)
要点:1.周边关系的稳定对我国的安全非常重要(5分)
2.目前周边关系良好基本稳定(5分)
3.还有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可举1-2个例子说明(10分)

『叁』 佛山市南海区2009年经济发展情况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世界经济遭遇了空前的冲击,不同的区域与政府经受了严峻考验。这一年,我们战略坚定,目标不改,创新不断,遇到困难不怕硬,遇到机会不放过,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环境的治理与再造、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区域的提升与增值,实现了产业、环境与城市的共进共赢,经济与社会发展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2亿元,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75亿元,增长1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8亿元,增长12.6%。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87.4亿元,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19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326元,增长10.5%。二氧化硫削减1.2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4775吨,全面完成减排任务。

一、产业转型看到了朝阳

在金融海啸冲击下,我们的经济发展经受了考验,把握了机遇,产业转型加快、提升稳健,后劲增强。
1.传统产业在整治改造中获得提升。全年关停纺织、有色金属、陶瓷等重污染企业50家,有限的环境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西樵纺织”在“三统一”基地中重获新生,产值、税收、投资逆势增长,历年少见。“大沥有色金属”在整治关闭190间小熔铸企业后,产值增长3.7%。保留提升的10家陶瓷企业全部实现清洁生产,产值、税收占了该行业的80%,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原来的3%。
2.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巩固壮大。经过几年的培育,新兴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汽配、电子信息两行业产值均超百亿元,税收总额接近10亿元,推动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4.4%。广东新光源产业化基地顺利建设,中显科技、美国旭明等高技术企业落户,促进平板显示、绿色照明产业迅速发展。我区相继与中科院、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合作,共建中试基地、研发中心等产业平台,产业发展后劲充足。全年新增12家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逐步走上优质化、产业化道路。
3.都市型产业在培育中迅速成长。在全球金融业形势不佳、投资布局放缓的情况下,金融区招商、建设逆势飘红,成功引进了香港汇丰等4家银行,国信证券等2家证券公司,新加坡亿胜投资等2个风险投资项目。PICC项目成功封顶,AIA项目顺利建设。富士通中国大陆首个数据中心、法国凯捷等一批顶尖服务外包项目落户,使业态更加完善。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聚集成势,吸引30多亿元优质资本、200多家科技企业进驻。都市型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形态,为产业与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传统民企在扶持中得到发展,在转型中实现飞跃。“雄鹰计划”取得实效。财政提供8000万元信用担保基金,为民企撬动了10倍融资,有效缓解了民企的资金压力。全年企业技改投入超45亿元,占全省近7%,位居全省同级之首。3家民企成功上市,新增2个中国驰名商标,发明专利授权量首超百件。一批民企果断转型,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与进步。(摘自南海区2009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10-02-08 12:21:4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05c530100hvu8.html

『肆』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摘自今年政府报考 绝对正确完整

一、经济增速下滑得到较快扭转,国民经济率先实现回升向好。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2008年第四季度国民经济增速出现了陡然下滑,由第三季度增长9.0%下滑到增长6.8%,2009年第一季度仍在延续下滑的趋势,经济增速下滑到6.2%。随着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2009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7.9%,比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三季度增长9.1%,比二季度快1.2个百分点;四季度增长10.7%,比三季度快1.6个百分点,全年经济增长8.7%,比预期8.0%的目标快0.7个百分点,国民经济不仅较快扭转了下滑的趋势,而且还呈现出逐步加快的势头,全年实现了好于预期的结果。

二、粮食连续6年实现增产,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连续6年增产,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全年粮食产量53082万吨,比上年增产211万吨,不仅实现了连续6年的增产,而且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棉花虽然出现减产,但产量仍达640万吨。油料产量3100万吨,增长5.0%。肉类产量7642万吨,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增长5.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增长。2009年彩色电视机9898.8万台,比上年增长9.6%,其中液晶电视机6765.3万台,增长85.2%;家用电冰箱5930.5万台,增长24.7%;汽车1379.5万辆,增长48.2%;移动通信手持机61924.5万台,增长10.7%;微型计算机设备18215.1万台,增长33.3%;大中型拖拉机37.1万台,增长30.6%;发电量37146.5亿千瓦小时,增长6.3%;粗钢56803.3万吨,增长12.9%;十种有色金属2650.1万吨,增长5.2%。

服务业供给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全年新建铁路投产里程5557公里;新建公路121013公里,其中新建高速公路4391公里;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31318万吨;新增数字蜂窝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7580万户。

三、投资和消费实现快速增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回升的关键。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3.3%,为1981年以来增长最快的。

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际增长16.9%,为198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以及与生活改善有关的消费品销售均呈现快速增长。

内需是经济较快回升的关键。初步测算,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8.0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2.3%;消费拉动4.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2.5个百分点;净出口负拉动3.9个百分点,负贡献44.8%。

四、进出口总额由下降转为增长,出口跃居世界第一位。进出口总额由下降转为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其中,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三季度下降16.5%,四季度增长9.2%。从月度看,前10个月均为下降,11月份同比增长9.8%,12月份增长32.7%。

出口跃居世界第一位。尽管2009年我国出口额下降16.0%,实现12017亿美元,但德国的降幅更大,出口实现8032亿欧元,相当于11213亿美元,这说明2009年我国出口额已超过德国,出口跃居世界第一位。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由降转升。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90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但自8月份开始实现连续5个月正增长,其中12月份出现了大幅增长,当月增长103.1%。

五、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实现大幅增长,经济运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由下降转为大幅增长。全年全国财政收入68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国财政收入一季度同比下降8.3%,二季度就扭转了下降趋势,实现了增长2.6%,三季度增长24.1%。

企业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初还是大幅度下降并一直延续到三季度,1-2月份下降37.3%,1-5月份下降22.9%,1-8月份下降10.6%。

六、产业、城乡和区域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上升0.8个百分点。

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2009年末,我国城镇人口621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19万人,城市化率为46.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生产和投资快速增长。从工业生产看,中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快于全国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15.5%,快于全国4.5个百分点。从城镇投资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3.9%;中部地区增长36.0%;西部地区增长35.0%。

七、科技取得重大突破,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5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72亿元。全年成功发射卫星6次。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受控撞月。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51.1万人,比上年增加6.5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40万人,增加32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74万人,增加62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30万人,减少7万人。

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2%。出版各类报纸437亿份,各类期刊31亿册,图书70亿册(张)。

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28.9万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0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6万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0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31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3543个,诊所及其他19.3万个。

全年运动健儿在30个项目中共获得142个世界冠军,11人3队22次创22项世界纪录。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共有7人9次创超5项世界纪录;12人3队21次创16项亚洲纪录;29人5队52次创39项全国纪录。

八、就业人员和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就业人员增加好于预期。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1120万人,增加910万人,新增加110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增加393元,比上年增长8.2%,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长8.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城镇为36.5%,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4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0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0061万人,增加8239万人。271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启动。

『伍』 09年中国经济形势会怎样

http://www.china.com.cn/llsy/2008-10/21/content_16645253.htm

一、2008年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步入下行通道

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成效开始明显显现,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出口和投资增幅开始趋降或趋稳,受需求约束,经济增长率开始高位回调。月度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可比价格),7月份由6月份的16%降低到14.7%,8月份进一步降低到12.8%。股市、房市交互推动,持续快速升温的情况也得到根本改变。这些情况表明,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进入下行通道。

(二)价格涨幅持续攀高的态势也出现新的变化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回归“5”的时代。8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涨幅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这是自2007年7月份以来,CPI同比涨幅首次回落到5%以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再创12年新高,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0.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3%。

随着国内秋粮丰收在望,有效供给得以增加,新涨价因素逐渐消失,在翘尾因素进一步减弱的情况下,CPI将进一步回落。虽然PPI涨幅较高,但由于不能充分传导,所以不会大幅度推高CPI。预计12月份CPI可能降至3%以内,全年有望控制在6%左右。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需求下降,再加上美元不断走强,投机原油期货的需求减少,原油价格不断降低,资源性产品价格将走稳走低,这对稳定PPI的走势比较有利,与此联系,国内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也将逐步回落,PPI涨幅将掉头向下。

(三)美国金融问题发展引发世界经济走弱的可能性加大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问题持续发展,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美国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渐显露。继“两房”问题之后,雷曼兄弟公司又申请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美国五大投资银行或申请破产,或改行。这些情况表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金融问题还在发展中,其对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在发展中。金融衍生产品曾经起到分散风险,扩大流动性,扩大房地产等方面需求的作用,而金融衍生产品的问题,也会集中引爆风险,紧缩流动性,紧缩房地产等方面需求。前者对美国经济繁荣曾经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后者则会导致美国经济走向萧条。目前这一问题还在发展之中,美国政府、美联储、国际银行组织纷纷采取措施控制这一问题的发展,但大量增加财政支出,会引起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导致美元进一步走弱,有可能引发美国长期双赤字所潜伏的经济危机。

二、2009年经济形势展望

2009年的经济走势很大程度取决于政策的调整情况。从三大需求分析,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潜伏减慢可能

受股市走弱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减缓;随着企业困难增加和劳动工资成本的提高,就业增长预计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并进而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经济趋冷的苗头,可能会从多方面影响到居民的消费信心,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考虑到目前买房需求的变化,油价提高和用车条件的变化对家庭买车需求的影响等,应该注意未来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放缓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发生,其影响链条很长,会从终端需求逐步向上游产业传递,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比较长时间的调整。

(二)房地产投资和企业投资潜伏减慢的可能

2008年中国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和环比涨幅均呈现持续回落态势,深圳等部分特大城市房价,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一变化引起了普遍的看跌预期,导致住房销售量减少。从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看,预计这一态势会进一步发展。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必须加以控制,但也要注意大涨之后出现大落的可能。如果仅仅由市场进行调节,预计未来住房市场将继续低迷,加上贷款紧缩因素,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因现金流断裂而陷入困境,房地产业有可能进入周期性调整。由于房地产建设周期比较长,一般在5年左右,因此调整一旦开始,预计会持续较长时间。这一情况必然会影响到房地产投资增长。

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提高,节能和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较为明显。另一方面,随着总需求增幅放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移成本上升压力的空间有限。2008年家电产品、轿车产品等酝酿的提价活动最后都没有实现,相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水平还有所下降。综合这两方面情况,企业的经营困难比较突出。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9.4%,增幅较上年同期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困难加大,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投资的增长。

近年来的投资调控,重点控制政府主导的行政性投资,投资增长更多的依靠市场引导的投资。房地产和企业投资是市场引导投资的主体,其中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五分之一强,企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较大。这些投资增幅下降,预计对全部投资增长将产生明显影响,因此,2009年投资增长有可能明显下降。

(三)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可能继续降低

受金融问题的影响,美国实体经济在2009年可能显现走弱态势,就业与收入增长的问题将进一步发展,美国市场需求将进一步疲弱。受美国金融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影响,预计欧盟和日本经济也会呈现走弱态势,而且可能先于美国。受此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疲弱。受财政赤字扩大的影响,美元可能继续走弱。这些都会对中国出口形成不利影响。经过2008年各类因素变化的洗礼,中国出口企业开始调整升级,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出口企业面对的困难仍然很多,如果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收缩,人民币继续升值,预计对出口仍将形成较大制约。综合这些情况,预计2009年出口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减慢。特别在美国经济出现较大问题并带动世界经济进入衰退过程时,预计出口增长下降的幅度将比较大。

综合对三项需求变化的分析,如果放任自流,由市场自发调节经济发展态势,则2009年中国经济可能表现为继续下调的趋势,若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大的变化,与国内诸因素组合,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回调。

三、要充分估计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综合分析各种主要影响因素和国际经验,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经济已经并将继续呈现二战后一些国家曾经出现的那种“赶超型”发展,经济持续保持较高增长,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率、居民消费结构和水平等将加快趋近发达国家的特点。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分析,自2001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消费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共同推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的阶段,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2003年以后,中国经济已经连续5年快速增长,2008年,在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累积作用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下,经济出现了高位回调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于将这一轮经济较快增长更长时间的保持下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支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仍然存在,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保障水平较高,国内消费投资市场继续拓展的空间仍然很大,我们已经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只要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和调节的时机,就能够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在世界经济走低的背景下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态势,并对世界经济形成积极拉动。

首先,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巨大。中国是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居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下,改善生存状态的要求比较普遍。在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支持下,预计在汽车、住房等方面的需求会持续扩大。与巨大的人口规模、巨大的城乡之间转移的人口规模联系,可以认为中国未来消费市场拓展的空间十分广阔。

其次,国内投资增长潜力巨大。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产业内部联系深化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这些因素支持下,国内投资增长潜力巨大。

第三,国内资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十分迫切,必然推动住房需求不断扩大;需求必然拉动住房建设、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因此,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房地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股票市场方面,随着国民总储蓄的不断增加,寻求投资的资金数量不断增加,规模巨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持续快速推进,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质量会不断改善;随着股市的自身调整和基本制度规则的完善,监管的完善,股市投资活动的规范性将不断增强,风险趋降;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体制机制完善会支持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因此,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发展前景都十分广阔,中国的资产市场还是十分年轻的、成长性非常高的市场。

第四,政府的宏观调控经验不断积累,宏观调控在稳定经济运行,防止大起大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动力十分强劲,但并未出现经济全面过热,相反,出现了持续5年的较高增长。这表现了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及时作出反应,包括调整贷款额度,下调贷款利率和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和微利小企业的所得税率,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办法等。这些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改善股市投资环境都有积极作用。

『陆』 09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调控对策建议

内容摘要: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格局,预计GDP增长10%左右,CPI上涨6.3%左右。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贸易顺差2350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建议宏观调控将“保增长、促转型”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2008年中国经济在发展中调整
2008年,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超出预期,国内出现突如其来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面对国内外一系列不利因素,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应对、果断决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保持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
1.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取得初步成效
无论是年初确定的“双防”方针还是年中调整的“一保一控”方针,我国始终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之一,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货膨胀。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强,使夏粮连续第五年增产,秋粮丰收在望,肉禽蛋等生产稳定发展,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已经从2月份最高时的23.3%回落到8月份的10.3%,其中猪肉价格从2月份上涨63.4%回落到8月份上涨1.0%。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的扭转成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涨幅比2月份高点8.7%回落了3.8个百分点,年内有望继续小幅走低,预计200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6.3%,物价过快上涨的趋势初步得到扭转。
2.及时调整调控政策取向促进三大需求积极变化
在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连续减速,经营困难的企业和行业不断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政策取向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及时出台了多项微调措施,促进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加强劲,1-8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增幅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幅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前8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4920亿元,同比增长27.4%,增幅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和汇率升值放缓等多项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当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3.8%和14.9%。总需求的积极变化有利于稳定经济走势,初步预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10%左右。
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力和市场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两高一资”产品和粮食出口受到政策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上升。从工业生产看,高能耗产品产量增速明显放缓,1-8月,生铁、粗钢、钢材、十种有色金属和水泥产量分别增长6.5%、8.3%、10.1%、13.3%和7.4%,增幅同比下降9.8个、9.4个、10.8个、11个和7.6个百分点。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量同比增幅由去年10.2%提高到今年的31.6%;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同比增幅由去年的5.2%提高到今年的50.3%。工业结构的改善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预计今年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好于去年。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也出现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企业成本上升和外需明显收缩使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证券市场股指调整幅度过大和成交低迷,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到位,煤电油气运短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资本跨境流动使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不减,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又十分紧张;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在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下,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下图显示,2008年二季度以来,反映经济未来运行趋势的先行指数下降势头明显,表明经济趋势性下滑的风险在增大。
对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预测详见附表1。

二、充分估计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性
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我国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
1.次贷危机的恶化使世界经济复苏艰难
次贷危机继续向纵深发展,正在严重破坏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行秩序。这场金融危机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和什么时候充满不确定性。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扩散,由于发达国家金融领域普遍出现信用和信心危机,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缩水,商业银行普遍的惜贷行为使工商业实体经济活动失去金融支持。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世界各国经济周期同步性将放大次贷危机对全世界实体经济的拖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大调整严重打击经济信心,使世界经济的复苏可能进一步推迟。世界经济复苏缺乏新的增长点,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将低于2008年。今年8月份以来,全球经济降温使国际油价跌幅超过30%,带动其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同程度的下降,近期各国通货膨胀率纷纷呈现见顶回落迹象,预计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降温,通货膨胀压力较2008年减弱。
2.国际经济低迷将进一步收缩我国外部需求
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次贷危机后的低迷状态,美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大幅放缓,1-8月份仅增长10.6%。但由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相对稳定,1-8月份对欧盟出口仍然增长26.3%。次贷危机负面影响已经从美国向欧洲、日本和新兴国家传导,欧盟和日本二季度经济负增长;同时,8月份以后美元汇率反弹使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升值加快,2009年我国对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出口可能全面放缓,外贸顺差规模进一步缩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可能比2008年更加严重,使我国2009年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
3.房地产开发投资降温,带动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减速
1-8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1%,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1.4%。但房地产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价调整迹象明显,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市场可能由“量跌价滞”进一步发展为“量价齐跌”,初步预计,在2008年高基数的台阶上,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下滑到10%以下,房地产投资增量从6800元减少为3200亿元,这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减速。由于房地产是产业链较长的支柱产业,也是这一轮经济扩张的龙头产业,它的周期性调整将拖累一连串行业景气度下降,钢铁、建材等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可能随之减速。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土地出让金收入,今年以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幅明显下降将影响明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4.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保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难度加大
2008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但农民进一步增收面临许多制约因素,股市和房市调整使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缩水,扣除物价因素后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比前几年下降。“奥运景气”消失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可能逐步放缓。汽车、住房两大消费热点开始降温。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0.8%,增幅下降37.2个百分点。上半年汽车销量增幅回落11.4个百分点,8月份全国汽车销售环比下降5.53%,同比下降6.34%。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热点退潮后在短期内很难由其它消费热点替代,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都可能低于2008年。
5.成本上升与产能过剩“两碰头”,企业效益不容乐观
2008年不得已对成品油、电力、公用事业等价格实行行政管制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经济运行正常秩序受到较大影响。8月份火力发电仅增长1.8%,从供给方面约束了工业生产正常增长,如不及时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工业急剧减速将会威胁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2009年我国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但在产能过剩背景下企业将面临成本上升而销售价格难以提高的重压,企业效益将大幅滑坡,财政收入形势严峻。
三、2009年不同政策和环境组合下的经济增长情景预测
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宏观调控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对之策。我们将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分为轻微衰退、低速增长和轻微复苏三种情境,相对应地设计了三种不同力度的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模拟预测了三种可能情景下的中国经济走势(见附表2)。
1.中方案:平稳增长情景(GDP增长9%左右)
美国、欧洲、日本三大经济体低速增长但没有陷入衰退,国际石油、粮食价格虽有波动但年均价水平比2008年有所下降,国内外没有比雷曼破产、汶川地震更强烈的突发事件发生;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首要政策目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并根据实际运行变化,围绕“保增长、促转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2000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6%-17%,保证对普通住宅、经济适用房等房地产项目的正常贷款。
在上述条件下,经初步测算,预计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9%左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速小幅回落到3%左右。第二产业受出口和投资减速影响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08年的15%减速为13.5%,第二产业增速也由2008年的11.1%减速为10.2%。受金融、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减速影响,预计第三产业增速比2008年低0.5个百分点。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08年27%骤然下降到10%左右,多数制造业投资降温;虽然有积极财政政策和灾后重建等加速因素支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仍然回落7.5个百分点,预计名义增长率达到1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幅预计达到16%左右,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放缓使我国进出口同时减速,预计全年出口和进口分别将增长14.5%和19.5%,增幅同比下降6.5个和7.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约2369亿美元,同比减少9%左右。理顺资源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由4%上升4.3%左右。
这一情景的特点是考虑国内外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宏观调控明确“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作出重大调整,给社会强烈的政策预期引导,防止了经济景气连续惯性下滑,为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景气环境。从现在掌握的信息资源分析,2009年出现这一情景的概率预计达到60%左右。
2、高方案:快速增长情景(GDP增长9.5%以上)
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在2009年出现复苏,世界经济实际情况好于预期,国际石油价格水平低于2008年,国内外没有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同时,宏观调控政策以“保增长”为首要目标,实行“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中央财政发行建设国债3000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8%左右,向在建和新开工投资项目(包括房地产)提供充足的贷款。
在上述条件下,虽然房地产投资增速由2008年的27%下降到15%左右,但新开工的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灾后重建投资规模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然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达到24.5%。由于就业和收入状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18%。国际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使出口增长17.5%,国内保持高增长使资源性产品的进口需求保持旺盛,进口增幅也达22.5%,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447亿美元左右,同比减少6%。初步预计经济增长率将保持9.5%以上的速度,但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也继续保持在5%左右,理顺资源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4%左右。
这一情景的特点是国际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和宏观调控全面扩张政策的力量重合,较好维持了经济景气,继续保持就业扩大的局面,但可能进一步加剧能源、环境压力,可能使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效前功尽弃,不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出现这一情景的概率预计在20%左右。
3、低方案:大幅下滑情景(GDP增长8.5%以下)
如果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轻微衰退;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到5%以下,投资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虽有灾后重建等政策性投资支撑,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4.5%左右,增幅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4%,也比上年下降8个百分点;由于国内景气下滑,进口增幅下降,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11.5%和16.5%,贸易顺差2291亿美元,同比减少12%。经济增长率可能下滑到8.5%以下。由于经济景气明显回落,物价上涨压力减弱,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由4%上升4.5%左右。
这一情景的特点是国际环境剧烈变化与国内政策变化的紧缩效果叠加,使经济降温过快,就业压力更加突出,金融坏帐快速浮出水面。我们认为,我国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有效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必然会根据经济运行变化适时调整政策力度,这一情景发生的概率仅为20%左右。
四、对2009年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
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双加速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内储蓄率较高,外汇储备充裕,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充分,国内消费市场潜力较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有力激发国内各方面发展积极性,因此,我国经济具有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活力和潜力,通过适时有效的调控,我国经济定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对2009年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建议是:
1.以“保增长、促转型”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
当前,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但从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次贷危机后国际货币流动性变化趋势和美元汇率走势等因素看,我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控物价的政策效果2009年将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的破坏作用不断加剧,国内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回落过快,经济过快下滑的风险在逐步增大。建议2009年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宏观调控首要政策目标。之所以要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是因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样突出,解决当前经济困难不仅需要总量政策的适度放松,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能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重获中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应对复杂形势的思想和行动,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防止为保增长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
2.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建议200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所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这次不仅要扩大政府建设投资,由政府配置资源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要强调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减税费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加大对结构转型的财政支持力度,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促进企业设备装备更新;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和公益性行业科研的支持力度,支持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开展企业创新风险投资试点,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议2009年中央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到2000亿元,重点用于灾后重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节能减排和结构升级等产业发展项目、支持“三农”项目等,采用银行配套贷款、吸收民间资金入股等办法,扩大国债投资带动作用。
3.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9年我国货币流动性局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既可能因为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使国内金融机构对国内经济形势和企业盈利前景预期转坏,普遍出现“惜贷”现象,同时国际“热钱”大量撤出,造成我国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交易量大幅萎缩,突然由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不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严重短缺;也可能因为中国经济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国家从而国际“热钱”继续大量流入我国,延续我国这几年一直存在的货币被动投放局面,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面对不确定性,实行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都不适宜,因此建议2009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要根据货币流动性变化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控制在16%-17%,取消信贷额度管理,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转型中的独特作用。
4.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
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超出了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出现调整实属必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以改善供给结构和满足自住需求为导向,既要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也要防范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市场过度调整。改善供给结构,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普通住宅的土地供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普通住宅供给,大中型城市要扩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金融机构应对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保证对普通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等房地产项目的正常贷款,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保证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正常施工和竣工,防止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大面积“烂尾楼”现象。要允许房地产上市公司和其它优质房地产公司通过企业债券市场筹集资金,鼓励房地产行业的兼并重组。前期出台的住宅交易环节税反而增加了购房人负担,应当及时取消。适当降低居民首套自住房贷款利率,取消对“第二套住房”特别贷款限制政策,吸引居民在房价回落到合理水平时踊跃入市。
5.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
要深化全党对扩大消费重要性的认识,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必然在13亿人民的消费需求,经济结构转型最重要的方面是需求结构从主要依靠外需转向主要依靠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要从宏观收入分配环节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议降低居民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税率为零,提高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到3000元,增加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减轻低收入者税负。实行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城乡就业,落实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相关政策,根据物价水平变动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消费税制度,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6.完善外贸政策,帮助外向型企业渡过难关
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次贷危机恶化后,发达国家未来的贸易壁垒会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使用,中外贸易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如有必要,还可联合其他相关国家,在WTO框架下联合抵制发达国家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国际社会转嫁危机的做法。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重点支持自主品牌产品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要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资金、技术上予以一定支持,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渡过难关。继续严格控制粮食、化肥、钢材、煤炭和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7.抓住有利时机,理顺资源能源价格
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逐步减轻,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为我国理顺资源能源价格、改革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提供了有利时机。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下决心适时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电价改革步伐,促进合理电价机制的形成。主要采用经济手段解决当前电煤、成品油、供热等由价格引发的供需矛盾,做好电力、煤炭、成品油、供热等供给保障工作,从供给面保障生产生活正常秩序。要进一步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抑制不合理需求。改革资源税费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附表1: 2008年中国经济主要指标预测(亿元,%)
指标 2007年实际 2008年1-8月 2008年预测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GDP 249530 11.9 130619 10.4 297767 10
一产 28095 3.7 11800 3.5 33967 3.6
二产 121381 13.4 67419 11.3 146054 11.1
三产 100054 12.6 51400 10.5 117746 10.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8.5 15.7 15.0
轻工业 16.3 13.3 12.8
重工业 19.6 16.8 16.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37239 24.8 68402 26.3 173607 26.5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17414 25.8 84920 27.4 149703 27.5
房地产投资 25280 30.2 18430 29.1 32106 27.0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89210 16.8 68439.2 21.9 108658 21.8
出口(亿美元) 12180 25.7 9377 22.4 14738 21.0
进口(亿美元) 9558 20.8 7857 30.0 12139 27.0
外贸顺差(亿美元) 2622 50.0 1520 -6.2 2599 -0.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4.8 4.8 107.3 7.3 106.3 6.3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03.1 3.1 108.2 8.2 108.6 8.6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104.4 4.4 112.2 12.2 112.5 12.5

注:GDP、三次产业增加值、全社会投资为上半年数据,货币、工业增加值、零售额为1-8月份数据。GDP、工业增加值为可比价格的实际增长率,其它为名义增长率。

附表2: 2009年三种经济增长情境预测
指标 低方案 中方案 高方案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GDP 335593 8.5 339006 9.0 345147 9.5
一产 36490 2.8 36736 3.0 38144 3.2
二产 75 9.6 167407 10.2 171395 10.8
三产 133728 9.4 134863 9.9 135608 10.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0.5 13.5 14.2
轻工业 9.7 11.0 12.6
重工业 13.1 14.0 15.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98780 14.5 206593 19.0 216141 24.5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72907 15.5 179643 20.0 187877 25.5
房地产投资 33711 5.0 35316 10.0 36921 15.0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23870 14.0 126043 16.0 128216 18.0
出口 16433 11.5 16875 14.5 17317 17.5
进口 14142 16.5 14506 19.5 14870 22.5
外贸顺差(亿美元) 2291 -11.9 2369 -8.9 2447 -5.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0 3.0 104.0 4.0 105.0 5.0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02.0 2.0 103.5 3.5 105.5 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103.5 3.5 105.5 5.5 107.5 7.5

注:GDP、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为可比价格的实际增长率,其它为名义增长率。

『柒』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严重的困难面前,我们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

AD

『捌』 1998年到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分几个阶段各阶段都采取的什么措施请高手解答!

一、1997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997年以来,在“稳中求进”、总量适度从紧以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宏

观政策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国民经济发展实现

了经济高增长、物价低涨幅的宏观调控预期目标。

1.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社会供给有较大增加。随着社会需求的稳步增

长,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计下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将略快于上半年,全

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9.7%左右,增幅与上年相当,基本体现了年初中央确

定的稳中求进的经济方针。

分产业看,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与1996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这在一定

程度上会影响农业产值的增长。但是由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非种植业的

农业产业发展较快,因此1997年农业生产仍可望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农业增加

值增幅在4.2%左右,比去年增幅低一些。工业生产今年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1~9月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8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展望

全年工业生产形势,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好转,产销率的稳步提高以及投资回

升,加上后面几个月资金环境较为宽松,预计工业生产增幅稳中有升,但是由

于目前我国经济整体上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大的消

费热点难以出现,而且出口增速也会逐步减缓,8月份工业销售产值中出口交货

值增长13.6%,比1~8月份累计低1.7个百分点,已显示出这种态势。因此全年

工业增加值增长保持平稳态势,不会出现大起大落,预计增幅在12.4%左右。建

筑业1997年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估计增幅在8.3%左右。预计第二产业增长12%

左右。第三产业上半年在金融保险业和信息产业较快增长的拉动下,增幅较上

年同期高。下半年,各地大力开展再就业工程,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将

会更多地参与商业和服务业,因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继续保持上半年的势头,

全年增幅在9%左右。

2.社会需求保持适度增长,净出口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1997年1-8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与去年同期增幅相比有较大下降。由于市

场环境的变化,一些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因为投资方向选择不准与过去相比有所

下降,外商直接投资增幅不会很高,因此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不会太高,

估计在16%以下。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213亿元,同比增长了

13.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后几个月我国的消费品市场将继续延续

不温不火的状态,预计全年实际增幅在12%左右,受物价因素影响,名义增幅比

上年有较大下降,大致在14.1%左右。今年1-8月份,我国外贸出口1123.7亿美

元,增长24.1%,进口868.9亿美元,增长1.5%,贸易顺差255亿美元。前8个月

进出口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与去年的基数有很大关系。后几个月,随着结构

调整步伐加快以及投资需求的逐步回升,加上10月1日起大幅调低进出口商品关

税,预计进口增幅会稳步提高,估计全年增幅在7%左右。出口增幅则呈稳步下

行态势,估计全年出口增幅在17%左右。贸易进出口顺差达283亿美元左右,比

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净出口需求成为拉动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3.物价涨幅低位徘徊,预计全年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涨幅可控制在2%以内,

居民消费物价涨幅控制在4%左右。从目前情况看,后几个月物价形势比较乐观,

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原因一是市场供求平衡;二是1996年物价

翘尾因素减弱;三是居民消费心理平稳,没有形成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四

是粮食生产连续几年获得大丰收,对物价稳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4.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形势比较平稳。1-8月份,财政收入增长27.3%,

财政支出增长19.2%,财政收支节余392亿元。财政收入之所以能够有较高幅度

的增长,主要一是由于印花税的增幅较高;二是个人所得税的增长较为可观。

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逐步好转,今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将在去年高于GDP的增速之

后,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势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提高。预计全年财政支

出增长15%左右。

从目前情况看,金融形势也基本正常。初步估计全年M0增幅在14.8%左右,

货币发行在1300亿元左右。随着严格股市资金准入,企业定活存款比例会发生

一定变化,初步预计全年M1增长18.5%左右。由于下半年国债发行量将少于上半

年,这将有利于居民储蓄的回升,预计年底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幅在20%左右,

从而带动M2增幅有所回升,全年预计达到19.2%左右。

二、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环境和影响因素

1.国际环境:1997年,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全球GDP增长率将由96年的2.9%

上升为3.1%。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仍将温和上升,据LINK中心1997年秋季预

测,1998年全球GDP增长率将由1997年的3.1%上升为3.2%。其中,美国经济增长

稳中略降,但欧盟和日本经济增长加快,分别由1997年预计增长2.4%和1.2%上

升为2.6%和1.7%,东南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1998年增长6.7%。与此

同时,全球贸易额增长保持稳定,预计1998年增长7.6%。世界经济增长的加快,

将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国内环境:首先,作为具有极其深远意义的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对我国

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跨世纪的战略部署,对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98

年国企改革步伐将加快,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

制经济,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其次,直接融资步伐加快, 企业资金环境会得

到一定改善。同时,由于直接融资比重加大, 银行贷款的压力相应减轻,这将

为银行选择贷款方向、项目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第三,在资产

重组步伐加快, 股份制比重提高的情况下资金进一步向效益较高的企业、项目

集聚,这样由于资源配置优化,可使同等要素产生更大的作用。第四,香港回

归后,使内地与香港的合作机会增多,会有更多的华人资本进入内地参与经济

建设。第五,前几年对经济发展形成瓶颈制约的一些因素已基本化解。经过了

“八五”时期的建设,发电能力和交通、通讯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估计1998年

这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会形成约束。第六,近两年农业生产形势很好, 为1998

年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发展背景。

3.影响因素:第一,物价压力较小,即使投资规模适当扩大,也不会使物

价大幅攀升,从而为投资需求增长让出较大空间。第二,到1997年8月底,我国

外汇储备已达1300亿美元,再增加外汇储备已无必要,这样可以利用一定的外

汇储备,进口一些技术档次高的先进设备,以更快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品结

构升级换代。第三,物价涨幅保持较低水平,为利用利率这一经济杠杆进行经

济调节创造了条件。1998年物价涨幅虽有一定回升,但回升有限,这样,在适

当时机可对利率水平和结构进行微调,减少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利息负担,

刺激经济的发展,使企业与银行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第四,国家决定从1997

年10月1日起降低进出口商品关税税率,降税幅度为26%。关税的大幅下调必将

吸引更多的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导向的外商投资,加大外资和技术引进力度,从

而促进经济发展。

当然,1998年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一是就业压力依然很

大,这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质量形成一定的约束。目前,我国的经

济增长已由过去主要追求“量”转变为主要追求“质”,经济增长的内涵发生

了很大变化。但由于下岗职工、就业人员的增加对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

定均有很大影响,因而在经济发展中我们不能不同时要兼顾经济增长质量和数

量。二是连续几年的贸易顺差,汇率升值,为98年继续扩大出口增加了难度,

同时由于东南亚各国货币的贬值,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

力。因此贸易顺差增幅会大幅下降,从而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三是新

的消费热点仍处于扶植、培育阶段,消费需求增长平稳。四是企业经营水平不

高、效率低下的矛盾仍难以根本扭转。

三、1998年国民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1.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由于前几年抑制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障碍----通货膨胀压力和基础产业瓶

颈都已得到较为明显的缓解,同时随着十五大的召开,股份制改革将进一步推

进,非国有经济发展也将会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其经济增幅有望进一步提高,

预计在中央总量适度从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稳中求进的政策方针下,1998

年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较高增幅,预计GDP实际增长1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随

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高价值产品所占比重的加大,以粮食生产为平年考

虑,预计1998年第一产业增幅将比1997年有所提高,增幅大致在4.3%左右。第

三产业随着城镇再就业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个体商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加上各

级政府对第三产业的愈加重视,估计1998年第三产业增幅会继续提高,预计增

幅在9.3%左右。工业生产在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增

幅在12.5%左右,建筑业受房地产市物影响,增幅不可能太高,预计增长8.5%左

右。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略有提高

90年代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需求力量。鉴于目

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开工率不足,因而呼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声音很

是强烈,同时由于体制性因素,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也一直比较强烈。为保证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有必要也有可能保持较高的增幅,但是

因为作为投资主要主体的企业,其投资意愿与以前相比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因

此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也不会太高,初步估计增幅在17.5%左右,投资结构有望进

一步好转。

3.消费平稳增长

据对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和武汉五大城市消费者调查的结果,1997年

居民消费无热点显示,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难有表现。同时由于近年消

费行为已几乎完全市场化,政府并无直接刺激的手段,因此在居民收入稳定增

长,消费心理日趋成熟的情况下。199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实际增幅与1997

年相比基本持平,受物价因素影响,名义增幅高于1997年。

4.进口增长加快,出口增长减慢

1994年以来,我国贸易进出口已连续4年出现盈余,且数额越来越大,因而

贸易摩擦增多,国际压力增大。另外,由于1997年10月1日起我国大幅下调进出

口关税,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进口增长,在1997年增幅相对较低的情况下,1998

年进口增幅会有所反弹,估计比1997年增长13%左右,而对出口而言,由于1998

年国内投资增长有所加快,内需扩大,这会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需求的大幅增

长,同时由于人民币币值连年坚挺,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商品出口竞争

力有所减弱,在1997年出口增幅较高的基数作用下,估计1998年出口增幅比1997

年有所回落,预计增幅在10%左右。贸易顺差达到267亿美元,绝对数额不小,

但与1997年相比,净出口增幅大幅下降,从而1998年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减

弱。

5.物价略有反弹

分析影响物价上涨的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1998年物价涨幅仍将保持在一

个较低的水平上。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1997年物价涨幅低,对1998年几乎没

有什么翘尾影响;二是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产品价格水平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成

本上升的压力小;三是进口关税大幅下调,进口成本也会下降;四是市场供求

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社会供求关系平衡;五是从货币因素来看,1997年M2

的增幅与前几年相比有不小的下降,从经验数据看,M2对物价上涨的影响往往

滞后一年,因而1998年物价上涨动力减弱。如果考虑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

政府部门可能利用近年物价涨幅较低这一较好时机出台部分调价措施,预计98

年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3.3%左右,居民消费物价上涨5.6%左右。

6.财政金融继续平稳运行

近两年,由于加强工商税收征管工作,改进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办法以及提

高印花税率等措施,促使税基明显扩大,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开始回升。98

年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财税征收将更加规范化,以前一些“费”

可能纳入财政收入范畴,加上企业经济效益预期看好,进口增幅较高,从而财

政收入增幅将可能继续高于GDP现价增幅,所占比重继续小幅上升,初步预计98

年财政收入增长16.6%。由于1998年将加快企业兼并破产步伐,因而财政支出压

力较大,要完成财政赤字控制目标需下大力气,努力增收节支。

作为对宏观经济有直接影响的货币政策,预期1998年仍将是适度从紧,但

贷款结构会发生较大变化。一些绩优企业资金环境宽松,而一些负债率高、偿

债能力差的企业将不得不面临资金紧缺的局面。从各项金融指标看,1998年现

金投放规模依然较大,原因在于1998年股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会吸引一部分

资金,同时利率会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使得居民持现意愿增强。此外是商业

信用不佳,企业间交易出现了许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象。预计M0增长13%

左右.M1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将呈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年底余额同比增长18.8%

左右,基本上在“九五”计划货币控制目标范围之内。M2随着居民储蓄的稳定

增长,预计增幅在20%左右,控制在“九五”计划23%的目标之内。

『玖』 2009年我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bjtu

『拾』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31年。改革开放31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惊人跨越,中国GDP增长

(来1)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源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①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②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⑤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⑥坚持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⑦全国人民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团结一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阅读全文

与09年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