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中国经济发展的背后

中国经济发展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1-01-15 13:47:41

㈠ 中国GDP发展的背后有多少问题存在

其一,注水GDP不仅损害地区党委政府的公信力,还会直接导致对地区经济走势的盲目乐观,从而影响到决策层的政策制定和把握,并“带动”地方领导趋于做“书面”文章,在很多地方,地区政府缺乏有效监督,多数一把手在一年内连走马观花地到自己管辖的部门和地区看一看都做不到,更无法谈深入调查研究,故决策产生偏离和表面化在所难免。
其二,GDP和所有统计指标一样具有局限性,生态环境、就业形势、收入分配状况、人民生活水平等内容都很难从中体现。在GDP大棒指挥下,一些干部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唯拉动GDP的工作才干,唯增长GDP的项目才上,而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沉下身来,做一些无关数据却关乎民生的事情,以致于在经济繁荣的表象下,大多数老百姓并未得到多少真正的实惠。
其三,引发系列增加财政收入的短期行为。现实中的“土地财政”、“财政依赖矿产(资源)”、高能耗财政高污染换取财政收入的“并行”,使我们的发展正在逐渐丧失可持续的后盾。如土地财政,很多城市土地出让金已占地方财政一半以上。2009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增加140%,北京、上海的土地出让收入达到了财政收入的40%以上。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收入,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带来城市规模无序扩张,更可怕的是由此带来的集中于国土、房地产管理部门的腐败滋生。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民生,而GDP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
唯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危害是重复和盲目建设带来资源浪费。我国60年的发展史,投资冒进、重复建设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的顽疾。一边限制产能过剩,一边新开产能项目,致使一些产业陷入自相矛盾的发展“陷阱”。
唯经济增长的危害还表现在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发展不可持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障碍和隐患,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地稳步发展。 30年来,我们实现了西方国家经历百年才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同时也实现了百年才能累计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唯经济”时代,很多人坚持认为经济增长能解决环境与生态危机。事实上,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钱,而且时间也来不及。发达国家人均GDP是8000美元到1万美元时可以支付起这个代价,但我国在达到人均4000美元以前,不同的危机正以各种形式冲击着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坚持“治污”先“治人”,破除种种思想阻力和障碍,让“科学发展观”彻底取代单纯的“政绩观”。

㈡ 中国经济为什么高速增长背后的风险

首先,“高投资”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应该说,较高的资本形成率是许多亚洲国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共同特征。日本从1953年开始到1970年代初期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其高达35%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新加坡在1971年至1985年间的高速发展时期,其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率超过40%。马来西亚在1990年代中期也有几年高速增长的时期,而它在此时期的固定资本形成率也超过40%。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也都认为,高资本形成率和大规模投资是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引擎。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高投资不仅来源于国内储蓄,而且来源于大量的国外直接投资。众多的外国公司被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所吸引,大举投资中国。据中国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年均实际利用外资额从1983年的6.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3亿美元,平均年增长15%。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累计
利用外资总额达到6180亿美元。外资的大量流入,不仅补充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而且为中国的技术进步和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
第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保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有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比较优势,一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不仅每年都有近1000万的新增就业人口,而且在广大乡村有超过1.5亿的剩余劳动力等待到城市就业。二是“人优价廉”。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质量很高。
第三,效率改进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效率改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归因于技术改善和劳动力技能的提高。一方面,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从僵化的集权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各种生产要素被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部门或经济领域,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带来资本,而且也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也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劳动力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无疑这也是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第四,剧增的国际贸易拉动支持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自1980年以来,中国始终把对外贸易发展作为拉动和支持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政府不仅主动减少国际贸易的政府垄断和控制,降低贸易壁垒,而且积极谋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这些政策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
增加,进而迅速成为当今世界位居美国和德国之后的第三贸易大国。
第五,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保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种组织的效率来源于一套能够对经济主体行为进行激励的产权制度安排。毫无疑问,中国经济近30年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提供了强大动力”。
采纳哦谢谢

㈢ 中国实体经济现状和走向,其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博弈

报告认为,一般如果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的塌方式下滑,专将成为进入属萧条期的标志。稳投资政策释放、股市总体高扬、房地产市场回稳等因素作用下,今年四季度的小幅反弹可能短暂又轻微,2016年一季度GDP还是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主要观点:
一、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塌方式的下滑,趋势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叠加,使宏观经济面临失速风险;
二、过快的债务增长和企业债、地方债过高问题,与生产领域通缩叠加,对宏观经济的内生性紧缩效应更加严重;
三、目前财政政策名义积极但实质紧缩,货币条件指数紧缩,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性大幅下降;
四、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过程中铸造下一个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五、宏观经济将在2017年出现稳定的反弹,逐步不如高增长的节奏之中,我们的结论是短期很衰,中期看好;
六、股市会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或者崩盘,一定要看五个指标。

㈣ 靓丽数据背后,中国经济增长真的乐观吗

这个乐观,中抄国还有大的上升空间,加袭上一带一路的建设,更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将推动人民币人民币的全球化,这些对中国的经济都是非常有利的 ,近代的经济增长也不奇怪,主要是依靠人力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

㈤ 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背后的弊端是什么

精神空虚,心理医生很忙,社会发展后劲不足,财富不能传承

㈥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在增长的背后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

(1)我国受传统发展观的影响,注重经济发展对社会专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属,忽视了社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来;落实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上来;落实到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上来。

㈦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

任何发展都会巨大的潜力和巨大危机!财富的定义永远是少数人来掌握!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付出!只是在不同的上层领域里决定着财富的分配而已!

㈧ 中国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背后的经验是

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被称为奇迹,在这个奇迹背后人们普遍回认为存在着一种“答中国模式”,这一模式是类似于“华盛顿共识”一样存在着。因此,有学者总结出中国特有的一些优势:第一,拥有大量廉价且具有吃苦耐劳的劳动力即人口红利,他们为企业提供源源不绝的劳动力。第二,极高的国内储蓄率,这一点为工业投资提供资金。第三,全球化红利,是指中国进入全球化市场进行贸易。第四,对原有计划经济进行市场化改造而释放出的高效率。这四大要素自1980年以来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良多。

阅读全文

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背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