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发展流派

经济发展流派

发布时间:2021-01-15 06:51:30

㈠ 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学的流派现象

1、经济体制的变化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内义市场经济容体制变化。

2、社会风气的变化

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变化。

3、人民生活的变化

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变化。

(1)经济发展流派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建立在中国耀眼的经济发展成就基础上的。从经济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刨除年均4.8%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高达9.3%。

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中国近40年的经济增长确实称得上是一大奇迹。从数量规模上看,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三、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从经济增长的质量上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发展同样可圈可点。在已经过去的40年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包括了不同阶段的发展思路。整体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思路日趋成熟,逐渐由初始“唯GDP”论的发展思路过渡到可持续发展思路。

㈡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包括

发展经济学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固有的庸俗性质,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首先,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A.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 传统庸俗经济学和新古典学派对发展有三个基本观点:①认为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累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边际调节来实现的。价格机制是经济调节,从而也是经济发展的杠杆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用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就足以论证经济发展问题。②认为发展是和谐的、平稳的过程,是以自动的均衡机制为基础的。在发展过程中,冲突之间会出现秩序,私利角逐中会出现协调。③认为继续发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乐观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出现横向的“扩散效应”和纵向的“涓流效应”,从而经济发展所得的利益会普及社会各个阶层。总之,经济发展被认为是一个无冲突、无飞跃、无质变的过程,它所要求的仅止于创造适当的刺激、完善市场的机制和起动会自行运转的增长机器而已。新古典学派这种发展观点,显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事实上,市场机制起不了合理调节的作用,经济增长的利益并不能普及人群,贫困、失业、社会矛盾、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现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增无已。除了前述对发展的基本看法外,发展经济学也承袭了新古典学派的研究方法,并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的规定性。有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如以缪达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新古典学派观点的束缚,比较注意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特点,从结构上、制度上进行分析,但他们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同传统的以及当代的庸俗经济学并无根本的歧异。 其次,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往日经验来规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那些主张一般的、统一的发展理论的学者们自然认为各国的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共同的途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并无不同,就是采用经验分析的学者也持有类似的看法。他们使用统计资料,把今日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发展前期的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发现两者是有差异的,但又找到一些“规范化的事实”,并从它们推演出一个一般性结论。例如,结论之一是,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通过收入的不均分配以积累资本,促进增长,然后再实现公平分配。这无异说,发展中国家应当而且必然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 再次,从发达国家的立场看待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些问题。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之下,发展中国家在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从而在贸易条件、商品出口、跨国公司投资各方面都遭遇着困难并蒙受损失。但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却往往从发达国家的角度去解释和辩护,从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尽管发展经济学有上述的庸俗观点,但也有一些有益的成份。它所分析研究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其本身是有参考价值的。发展经济理论中对一些局部的、具体的问题的分析,并非都是谬误。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各个侧面如人口、工业、农业、贸易、财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作了相当细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论点,如两缺口模式指出了一个开放经济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发展极的概念说明了中心城市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投资项目估价分析使人们认识到,利用资源时应当把眼光从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扩大到社会经济效益。发展经济学中有一些学说和理论,与新古典学派并不一致,对它们应当区别对待。尽管新古典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正统,但西方经济学界还是有人能以动态的观点从互相联系的因果关系中去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主张。在发展经济学的文献中,还可以看到激进学派的理论。激进学派是作为主流派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在有关经济发展的许多重要问题上,持有与新古典学派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关于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性质和根源,激进学派就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

㈢ 艺术流派的演变与时代的关系

时代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决定的,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而艺术流派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内当时容的经济政治分不开,经济变迁,时代变迁,经济变迁,文化变迁,这三者其实是相互联系的。

艺术流派的形成是艺术的发展必源然。每一个艺术流派有它自己的生成与消亡周期,这是艺术流派的发展的规律。一般来说,艺术流派在兴起时是有生命力的、有创造性的、充满探索意识的。而当他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便开始式微,最后流于僵化与腐朽,成为新的艺术流派反叛的对象。

(3)经济发展流派扩展阅读

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生活节奏。美术作为商品走进市场,给艺术发展带来激烈的竞争。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眼睛延伸到宏观与微观世界。

因此现代艺术家必然要创造和选择新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己所认识的新世界。现代哲学直接影响现代美术创造,叔本华的唯我主义的本体论思想、唯意志论观点导致认识上的直觉主义,这使艺术家的天才和灵感升华为艺术创造的根本。

㈣ 经济学的历史阶段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或主要人物贡献

1. 古典学派(The Classical School)--受重农学派“自由放任”思想影响。
A. 时间:大约起自1776年至1848年止
B. 创始学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C. 学派精神:
a) 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涉
b) 人类皆有“利己心”,经济体系自动会达成均衡
c) 充份就业是社会常态,失业是短暂社会现象
D. 代表人物有:
a) 亚当斯密:
1) 出版“国富论”,为经济学奠定基础,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后人尊称为“经济学之父”
2) 提出“价格机能”,即“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人类“利己心”的催使下可解决人类基本的经济问题
3) 提出“绝对利益法则”,主张国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强调自由贸易。
b) 马尔萨斯(T.R.Malthus):1798年《人口论》,提出悲观的经济学论调,即粮食以等差级数增加,出生率以等比级数增加,所以人类终会有粮食不足的惨象,可喜的是其预测与现况差距颇大。
c) 赛伊(J.B.Say):1803年《经济学泛论》,提出“赛伊法则”(Say’s Law)─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充分就业是常态。与现今“消费者导向”的时代亦背道而驰。
d) 李嘉图(David Richard):1817年《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提出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差额地价说、比较利益法则及生存费用说。
e) 约翰密尔(John S.Mill) 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㈤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图书目录

导言
一、关于本书的若干立意的说明
二、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演变脉络
三、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中的八次“革命”
四、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讲 “凯恩斯革命”与凯恩期经济学
一、凯恩斯及其代表作
二、“凯恩斯革命”的历史背景与“凯恩斯革命”的含义
三、凯恩斯对“充分就业”概念的重新解释
四、凯恩斯的基本理论
五、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及其具体的政策设计
六、“凯恩斯革命”的意义及其评价
第二讲 新古典综合派
一、凯恩斯主义发展和变化的四个阶段与“两个剑桥之争”
二、新古典综合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
四、新古典综合派的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及其经济周期理论
五、新古典综合派对形成“滞胀”原因的几种解释
六、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与政策实践
第三讲 新剑桥学派
一、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二、新剑桥学派的形成
三、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
四、新剑桥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五、新剑桥学派的现实影响及其基本评价
第四讲 新凯恩斯主义与“克林顿经济学”
一、新凯恩斯主义生产的历史背景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三、新凯恩斯主义基本理论与政策主张
四、“克林顿经济学”的现实影响与评价
五、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评价
第五讲 瑞典学派
一、瑞典学派的产生及历史背景
二、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三、瑞典学派的基本经济理论
四、瑞典学派的政策主张
第六讲 加尔布雷思新制度主义
一、新制度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与理论特征
二、加尔布雷思新制度主义的主要理论
三、加尔布雷思新制度主义的政策主张
第七讲 哈耶克与伦敦学派
第八讲 弗莱堡学派与德国新自由主义
第九讲 现代货币主义
第十讲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讲 供给学派与“供给经济学”
第十二讲 新制度经济学(上)
第十三讲 新制度经济学(下)
第十四讲 激进政治经济学派
附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生平及其理论成就
后记

㈥ 温州文化本地文化流派

温州的历史和现实——呼唤温州学

为什么要创立温州学,创立温州学有什么意义,这是创立温州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温州作为一个市,文化与经济有其鲜明的区域特色。创立温州学,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无论从温州的历史或现实角度看,还是从温州人群体看,都很有意义。温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创立温洲学积淀了丰富的养料。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是南戏的摇篮,尤其是南宋时期以叶适为代表的著名永嘉学派,与当时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三足鼎立,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个学派提出事功学说,主张“通商惠工”、“利义并行”,把物质看成道德思想的载体,把辛勤劳动拥有的物质财富看成是光荣的事。这些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温州人。温州今天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传统“文化基因”作用的结果。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其中和背后的历史文化,是解读温州发展奥妙的根,是探求温州发展规律的源,是创立温州学的沃土。

温州现实中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为创立温州学提供了鲜活的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率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率先建立股份合作的企业组织制度,创造了许多个“第一”,被专家学者称为“温州模式”、“温州格局”、“温州路子”、“温州现象”、“温州悬念”等等。研究温州的改革开放,研究温州的市场经济发展,对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温州人对温州文化的认同感,为创立温州学提出了现实需要。文化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力量。它以温馨的韵味、丰富的内涵,使人类在沟通感情中引起共通、共鸣,在思想交流中形成共识、共进,这是文化力量的真正所在。温州有200多万人在海内外创业,他们的年销售收入数以千亿计,相当于在温州之外还有一个温州。温州人具有恋乡不守土的秉性,他们虽然四处奔波、闯荡市场,但时刻眷恋家乡。创立温州学其中一个出发点,就是发挥文化在联络和沟通人们情感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温州文化去凝聚海内外温州人,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家乡归属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从而把温州人“细胞”的活力变成温州“肌体”的活力,把“温州人经济”转化为温州经济。

对温州已有的研究,为创立温州学初步奠定了基础。多年来,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温州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现有的研究资源和学术成果还是分散的、零碎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创立温州学,就是要整合现有的各种研究资源和学术成果,变分散的为整体的,变零碎的为系统的,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温州文化和温州人——温州学的精髓

什么是温州学,温州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这是创立温州学一个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温州学创立之初,虽然难以对其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也不宜急于对其研究对象作出明确的界定。但是,温州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确定其内在涵义的基本轮廓和研究对象的大体范围。

温州学是研究温州文化的学科。温州富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温州历史发展的结晶,它连接着温州千百年的文化渊源。研究温州学,首先要研究温州文化。要研究温州文化的生成、兴衰,研究温州文化的个性、特征,研究温州历史文化的地位、作用,研究温州现代文化的创新、发展。永嘉学派以及它所形成的传统重商文化,应当成为温州学研究的一个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发展路子的闯出、“小商品、大市场”的形成、民营经济的发展,温州人善于经商、敢闯市场,都可以从温州传统重商文化中找到渊源。研究温州传统重商文化,对于温州以至全国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市场经济,都有着启示和借鉴作用。研究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推进文化创新,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品位,积极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发挥文化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更应当成为温州学研究的一个大课题。温州的信用建设,温州的现代商业文明建设,温州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等等,都应当成为研究温州文化创新的内容。

温州学是研究温州人和温州人精神的学科。温州经济,讲到底是广大民众经济,是老百姓经济,是温州人经济。“温州人”是温州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温州最大的特有的优势。温州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敢闯敢冒、敢为人先,务实求实的精神创造了温州经济。温州学的研究,如果离开了对温州人和温州人精神的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首先,要研究温州人的观念。观念处在文化的核心层,起着导向的作用。温州发展的领先,在于温州人观念的领先。温州人“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等价值取向和精神理念,是温州发展的原动力。其次,要研究温州企业家群体。温州的企业家不少是从“泥腿子闯江湖”起步的,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不断走向成熟,他们的成长过程反映了温州发展的轨迹。第三,要研究海外的温州人。温州人遍布世界各地,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市场。温州商人是世界华商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温州学是研究温州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学科。经济与文化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温州经济的发展,促进温州文化的发展。温州文化的发展,又能动地反作用于温州经济,推动温州经济更快的发展。温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揭示温州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温州学的研究过程中,还必然涉及到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人才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

综上所述,温州学应该是一门主要研究温州文化,研究温州人和温州人精神,研究温州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揭示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综合性地方学科。

区域性和世界性——温州学研究的钥匙

怎样进行温州学的研究,温州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温州学的研究,要着眼于发展这个角度,遵循开放性原则,坚持历史与现实、区域性与世界性、文化与经济的统一。

温州学的研究,要继承传统,又要超越传统。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给温州留下了一笔宝贵遗产,特别是永嘉学派“经世致用”思想,以及受这种思想影响所形成的传统重商文化,无疑对我们今天发展市场经济、进行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参照价值。对优秀传统文化,应该继承它、挖掘它,使其发扬光大。这是历史的传承,文脉的延绵。然而,任何民族、任何地区的传统文化,都有其局限性,温州也不例外。温州人“人人想当老板”的自我性很强,有竞争意识,但有时缺乏合作、协作和甘当配角的精神;温州人精明、务实,但有时往往偏重于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温州人重人情,亲和力强,但有时规则意识还不够。凡此种种,无不有着传统文化正面的和负面的效应。因此,我们不能为传统所累,不能将传统的东西固定化、模式化。“温州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模式,它是根据发展变化的情况而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研究温州学,应该采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传统文化大胆地进行扬弃、进行创新,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先进的现代文化结合起来,不断赋予温州文化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在继承中创新、跨越,在创新、跨越中更好地继承。这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也是研究温州学的科学方法。

温州学的研究,要立足温州,又要放眼世界。一个地方在其经济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必然体现出区域特点。温州文化在共性中有着鲜明的个性。正是这种鲜明的个性,使得创立温州学有了理论上的依据。研究温州学,首先应该立足于温州,离开了温州也就无所谓温州学。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世界性文化交流日益扩大的今天,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不可能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联系的、开放的。研究一个地方的文化,应该把它放到全国、放到世界中去分析、去比较,大胆地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我们研究温州学,无意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时代,去强化乡土意识、地方观念,恰恰相反,希望通过它的研究,尤其是对温州人“筑码头、闯天下”、开拓海内外市场的研究,对温州人开放意识、开放观念的研究,进一步增强温州人的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变“区域人”为“世界人”。因此,温州学的研究必须坚持开放性。研究的视野是开放的,要跳出温州看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研究的力量是开放的,要借助海内外各种研究人员,整合现有各种研究资源和研究成果,为我所用,以提高温州学的研究水平。

温州学的研究,要着重研究文化,又不能局限于文化。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现象,都有其文化的痕迹。温州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地方学科,应当把温州文化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然而,文化和经济从来就是相互融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研究温州学,不能单纯就文化说文化,就文化研究文化,而是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全方位视角,以多学科交叉的科学视角,研究文化与经济的互动,研究文化力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作者为中共温州市委书记)

㈦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基本观点和区别

i

㈧ 货币主义流派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无论经济如何发展都无法消除失业 这个失业率大概是多少

看国家的发展水平

㈨ 如何系统地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史及各个流派的思想

1. 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 一般公认,世界上现存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古希腊色诺芬(,约前430-约前355或354)的《经济论》,英语单词 “Economy”、“Economics”即源于此。该书采用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讨论如何管理奴隶主家庭农场,堪称“古代微观经济学”。他还著有《雅典的收入》,论述如何增加雅典国家收入,堪称“古代宏观经济学”。此外,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所著《理想国》,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和完善奴隶经济制度,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主张限制商业、高利贷和私有财产。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所著《政治论》主要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奴隶经济制度,《伦理学》分析商品等价交换现象,认为货币使不同的商品等价。 2.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经济思想 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476年,终于1640年,其间战乱、灾荒和瘟疫连绵不断,经济、文化黯然失色,人称黑暗的“中世纪”(Middle ages)。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Thomas Aquienas,1225或1226-1274)著有《神学大全》,根据上帝意志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认为上帝创造万物有高低之分,“下等人”应当受“上等人”统治。同时,提出公平价格理论、货币理论、商业理论和利息论,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了折衷和辩护,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 1492年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约1451-1506)“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国际贸易成为当时西欧主要经济增长点,催生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萌芽。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主张促进商业发展,开展国际贸易,实行贸易管制。第一次正面肯定商业和商品经济,堪称“革命性”突破。早期重商主义主张“货币差额论”,即只出口不进口,主要代表作是1581年于英国匿名发表的《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晚期重商主义主张“贸易差额论”,即少进口多出口,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克列钦(Antoine de Montchrétien,1575-1622,又译“蒙克莱田”,1615年发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柯尔培尔(Jean Baptiste Colbert,1619-1683)以及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又译托马斯·曼,1621年发表《论英国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 3.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Bourgeois classical economics)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雏形,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主要著作《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政治算术》、《货币略论》等)、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主要著作是1776年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和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基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不同于重商主义的观点:(1)财富是物质产品,劳动是财富的源泉;(2)市场自动调节比人为地调节更能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即“看不见的手原理”(Principle of invisible hand),据此主张自由放任政策。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另一分支是法国的“重农学派”(Physiocrats),主要代表人物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1758年发表《经济表》,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自由贸易。但由于法国小农经济比重较大,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因此认为只有农业才是社会财富的源泉,货币只是流通手段;工业只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是农业的附属物;对外贸易只是一种等价交换,都不能增加社会财富。 4. 新古典经济学 183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分化为两支,即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school),马克思主义者一般称之为“庸俗经济学”(Vulgar economics)。 “新古典经济学”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辩护”,认为:市场完美有效,能够自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等。该学派没有明确研究宏观经济现象,一般认为其宏观经济学观点是:市场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不需要政府干预。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除马歇尔外,早期还有英国的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1882),法国的萨伊(Jean Baptiste Say,1767-1832)等,晚期则有英国剑桥学派的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罗伯逊(Dennis Holme Robertson,1890-1963)、霍特里(Ralph George Hawtrey,1879-1975)等;属于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Leon Walras,1834-1910)和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ado Pareto,1848-1923);属于奥国学派的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Carl Menger,1840-1921)、维塞尔(Freidrich von Wieser,1851-1926)、庞巴维克(Eugen von B?hm-Bawerk,1851-1914)等;属于瑞典学派的威克塞尔(Knut Wicksell,1851-1926)、卡塞尔(Gustav Cassel,1866-1945)等;属于美国学派的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1847-1938)、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柯布(Charles W. Cobb)、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1892-1976)等。

㈩ 经济学主要有以下流派,()除外。 A新古典主义 B发展经济学 C新凯恩

选B
经济学学派:
重农学派
李嘉图学派
马歇尔学派专 - 新古典学派 - 新剑桥学派 - 凯恩斯学派 - 新凯属恩斯学派
德国历史学派
奥地利学派 - 新奥地利学派 - 货币学派
供给学派 - 供给面学派
一般均衡学派
芝加哥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美国制度学派 - 新制度学派

阅读全文

与经济发展流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