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教育发展进程与其经济发展进程

教育发展进程与其经济发展进程

发布时间:2021-01-14 19:50:55

A. 征信是什么意思

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出具的记录您过去信用信息的文件,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它可以帮助您的交易伙伴了解您的信用状况,方便您达成经济金融交易。
当前有两种查询渠道可以查询清楚一个人所有的信用记录。
1、央行征信报告。需要本人携带身份证件前往当地的央行网点即可查询,征信报告中会显示出用户过去5年的借贷平台,借贷金额,借贷期限,负面信息等数据内容。
2、查完征信报告后,需要查询网贷数据库。只需要打开微信首页,搜索:七九数据。点击查询,输入信息即可查询到自己的征信数据,该数据源自全国2000多家网贷平台和银联中心,用户可以查询到自身的大数据与信用情况,可以获取各类指标,查询到自己的个人信用情况,网黑指数分,黑名单情况,网贷申请记录,申请平台类型,是否逾期,逾期金额,信用卡与网贷授信预估额度等重要数据信息等。
相比央行的个人征信报告,个人信用记录的氛围更加广泛,出具的机构也更加多元,像七九数据、芝麻信用分等,都于个人信用记录的一部分,整体而言更类似于网上说的大数据征信,是传统个人征信报告的有益补充。

B. 英特尔和微软是什么关系 啊他们是 同一个公司还是不同的公司啊

您好。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35年产品创内新和市场领导的容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

微软
微软是美国的公司

创建于1975年的微软公司是世界个人和商用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领袖。微软公司为用户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优秀的软件予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进行沟通的能力。
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C. 谭嗣同真的是被砍了三十几刀才断气的吗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戊戌变法的主要成员之一,在实行变法的过程中,由于他拉拢袁世凯不成,反被袁世凯将计就计出卖了,所以慈禧太后就下令反对变法,逮捕了留在这里的维新人员,而他在变法失败后就被斩首了,与其余被杀害的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这五人并称为“戊戌六君子”。

我们应该多关注他为当时的中国所做出的贡献。他曾经提出废除科举制度,兴办学校,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提出开办工厂,修建铁路,发展中国的经济;提出改革官僚体制,清理政治上的弊端;出版了许多融汇了他自己思想的作品,如《仁学》。虽然最后变法失败了,他想用生命的代价去唤醒当时麻木不仁的百姓也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反而被人们误解。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事是,他毕生致力的维新变法还是取得一些成效的,维新变法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变法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推动了更多的人想要拯救中国的热潮,而且还推动了政治经济的发展,慈禧在后来也废除了科举制度,开始实行新政,这就说了维新变法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这也算是没有白费谭嗣同等仁人志士的牺牲了。

D. 马克思的生平简介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树,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经常看到有人问这个问题,那就是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对于这个问题的话,人们的说法很多,但是我看到像国学大师,季羡林,人家90多岁所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就是说人生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是你可以赋予你的人生意义。

也就是说如果说你碌碌无为的话,那么你的人生可能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但是如果说你能够发光发热,对你的外部环境做出一些重大的影响,那么你的人生就极其的有意义。

而在世界的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个人对于整个地球的影响非常的大,他就是马克思。

追随爱妻而去

马克思与燕妮成婚于1843年,在1881年,他的妻子燕妮去世,而对于马克思来说也经受了非常大的打击,在1883年马克思积劳成疾去世了。

E. 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教育的发展肯定可以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因为教育教出来的是国内家、社会的新鲜血液,容
是社会的新一代接班人,所以,一个民族、国家、社会的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大事。
当一个社会重视教育发展进程,千方百计重教育,就能为各行各业输送所需人才,推动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同样,政治经济发展对教育有促进作用,只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满足教育所需的条件,
在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的环境下,教育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和制约。

F. 如何查找Oracle用户与其在操作系统上的进程关系

linux /Unix 上的好查
windows 下的不好查

通过V$session 和 v$process 关联 ;查询到具体的 spid
这个spid 就是操作系统的进程号

windows下 资源管理器 查找内 oracle.exe 的进程;容看不到明细

G. “进程运行速度与其拥有线程的数量成反比”什么意思阿。拥有线程越多,速度越快吗谢谢

理解来反了.有的线程越源多.线程运行的速度就越慢.
原因如下:
所谓多线程,其实也并不是并列运行.多线程其实就是CPU在线程代码中快速切换,只是这个切换速度太快了,造成多个线程是并列运行的假象.
比如,一个线程运行,CPU的时间可以100%的给这个线程使用.
如果,两个线程,那么可能每个线程使用了CPU 50%的时间.
以此类推.
如果一个线程的工作量是1 .独占CPU时,需要1秒钟完成,那么速度就是 1/1 = 1
当现在有两个线程时,CPU只能分配0.5秒运行这个线程,那么就需要2秒来完成1的总量,所以速度就是 1/2 = 0.5
这就是所谓的,线程越多,线程的运行速度越慢

H. 在对心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基圆半径与其行程有何关系

没有啥关系,行程你得看凸轮形状呗,对心情况下,要是个圆形凸轮,行程应该是0?正常的凸轮(圆加凸起)的话,对心情况下行程就是回转中心刀凸轮最大半径的距离减掉基圆半径?

I. 初三历史复习资料

给你一些热门题和世界历史的资料(在后面)

1.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哪个国家?其实质是什么?
答案:意大利 是资产阶级扣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2.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有哪两件?这两国革命的基本模式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在城市发起暴动,最后夺取政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说明革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国情符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3.如今的美国有“超级梦幻大国”之称。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两次社会革命的影响:即美国历史上的独立战争和内战。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主义枷锁,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两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领先一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到19世纪末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在二战后经济继续发展,保持了世界工业大国和科技大国的地位。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前期,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财,战后工业迅猛发展;二战期间,美国远离欧洲战场,再发战争财;战后初期美国以绝对的经济优势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霸权。
美国经济发展还得益于:适时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如罗斯福新政;丰富的国内资源;控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引进人才、技术、劳动力;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5.<<独立宣言>>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何意义?此后哪一个国家也发表了类似基本思想的什么文献?
答:思想:提倡平等自由。意义: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或者宣告美国独立。 文献:法国<<人权宣言>>
6.你认为美国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否遵循了<<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试举一例说明
答:美国的霸权行径有违“平等自由“的思想。如对伊拉克的战争。(或者科索沃战争等)

7.法国在资本主义民主法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请列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重要法律性文件。
8.美国独立后资产阶级民主法制建设的宪法性文件是什么? 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写出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9.1954年,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答案:7.《人权宣言》《法典》
8.《1787年宪法》、罗斯福新政
9、 你知道1989年以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欧洲政治版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原因的出现导致了哪一国际组织的解散?

答:变化:①1989年东欧剧变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②1991年底俄罗斯联邦等11国共同签署建立“独联体”文件,这样苏联解体了。

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导致了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

这一原因的出现导致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

10、 二战前及其期间,世界历史上出现了哪些坚持反法西斯侵略的著名政治家?选择其中一位,谈谈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

答:坚持反法西斯侵略的政治家有: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戴高乐、季米特洛夫、毛泽东。

丘吉尔:丘吉尔是二战期间英国首相。德国空军对英国进行空袭期间,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进行了顽强抵抗,粉碎了德国的企图。丘吉尔领导的英国同中、美、苏等国为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而走向联合,形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丘吉尔出席了二战期间的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贡献。

罗斯福:1933年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使美国经济从经济危机中逐渐复苏;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于1942年初联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期,为尽快战胜德、日法西斯,分别与中、英、苏等国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协调了盟国行动。为最后战胜法西斯作出重要的贡献。

11、 你认为对二战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你选择这些事件的理由是什么?

答:除考试说明中的外,还可举:《开罗宣言》发表、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等。

12、 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你能谈谈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吗?以比较的方式来表述。

答:交通:第一次科技革命前,人们坐的是马车,后来坐的是汽船、火车,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坐的是汽车、飞机,给人们的旅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照明:工业革命前,人们使用自然火或蜡烛等照明,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电力的广泛应用,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驱走了黑暗。

通讯:工业革命前,人们通过邮寄或写信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人们使用有线电话、有线电报或无线电报来传递信息。

13、 简要评述拿破仑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

答:拿破仑是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名声大噪,成为资产阶级强有力的代表人物。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他颁布《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立法的规范。他还率领法军抗击欧洲反法同盟,打击了欧洲各国封建势力,但他也借对外战争进行掠夺,遭到各国人民反对。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封建王朝得以复辟。

14、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是“走向战争”,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谈谈理由。

答:我认为正确。①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意、德、日先后建立和强化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②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增强了实力,世界面临战争威胁。③西方大国的“不干涉”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④受侵略国家人民虽然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没有形成世界性的反法西斯联合阵线,有效抑制侵略。⑤德意日法西斯却于1937年组成“轴心国”军事政治集团,侵略气焰更加嚣张。⑥1938年英法同德意共同制造了“慕尼黑阴谋”进一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法西斯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最终使世界走向战争。

15、 有人说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最大的受益国,因为它每次都是由中立国转变为参战国的。请问:这种说法有道理吗?美国是怎样完成这一转变的?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两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初期,美国实行的都是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同交战双方进行贸易,大发战争横财的政策。

转变和影响:

①一战进行到1917年,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美国为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向德国宣战。这一做法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战火烧到美国本土。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很快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美国的参战对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作出了很大贡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能赶上并超过英国和法国?

答:因为美国和德国在电力方面领先一步。除直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外,还因为在美国方面:①内战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②资源丰富;③大量的欧亚移民提供了技术和劳力;④吸收了大量欧洲剩余资本。 在德国方面:①实现了国家统一;②从法国得到了大量战争赔款③通过普法战争从法国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重要矿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矿藏资源。

经验:发展经济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更新设备,扩大海外市场,引进外资。

教训:①不能固步自封,拒绝先进技术和外来资本。②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发展民族工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J. 对心直动凸轮机构中基圆半径与其行程的关系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在设计凸轮轮廓曲线时,凸轮的基圆半径、推杆的滚子半径和平底尺寸等等,都假设是给定的,而实际上,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是要考虑到机构的受力情况是否良好、动作是否灵活,尺寸是否紧凑等许多因素由设计者确定的。
1.凸轮机构中的作用力和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1)凸轮机构中的作用力
直动尖顶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在考虑摩擦时,其凸轮对推杆的作用力 F 和推杆所受的载荷(包括推杆的自重和弹簧压力等) G 的关系为

F = G /[cos(α+ψ1) - (1+2b/l)sin(α+ψ1)tanψ2]

(2)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推杆所受正压力的方向(沿凸轮廓线在接触点的法线方向)与推杆上作用点的速度方向之间所夹之锐角,称为凸轮机构在图示位置的压力角,用α表示
在凸轮机构中,压力角α是影响凸轮机构受力情况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角愈大,则作用力 F 将愈大;如果压力角大到使作用力将增至无穷大时,机构将发生自锁,而此时的压力角特称为临界压力角αc ,即

αc=arctan{1/[(1+2b/l)tanψ2]}-ψ1

为保证凸轮机构能正常运转,应使其最大压力角αmax小于临界压力角αc 。在生产实际中,为了提高机构的效率、改善其受力情况,通常规定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αmax应小于某一许用压力角[α]。其值一般为:
对直动推杆取[α] =300 ;
对摆动推杆取[α] =350~450 ;
回程时通常取[α] =700~800。

2.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
对于一定型式的凸轮机构,在推杆的运动规律选定后,该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与凸轮基圆半径的大小直接相关。即

tanα=[(ds/dδ) - e]/[(r02 - e2)1/2 + s]

由此可知,在偏距一定,推杆的运动规律已知的条件下,加大基圆半径r。,可减小压力角α,从而改善机构的传力特性。但此时机构的尺寸将会增大。故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的原则为:在满足 αmax≤[α]的条件下,合理地确定凸轮的基圆半径,使凸轮机构的尺寸不至过大。
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凸轮的基圆半径r。的确定,不仅要受到αmax≤[α]的限制,还要考虑到凸轮的结构及强度的要求等。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凸轮的基圆半径常是根据具体结构条件来选择的。必要时再检查所设计的凸轮是否满足αmax≤[α]的要求。

3.滚子推杆滚子半径的选择

采用滚子推杆时,滚子半径的选择,要考虑滚子的结构、强度及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主要分析。
(1) 凸轮轮廓曲线与滚子半径的关系
当凸轮的理论廓线为内凹时,由于凸轮的工作廓线的曲率半径ρa 等于理论廓线的曲率半径ρ 与滚子半径rr之和,这样,不论滚子半径大小如何,凸轮的工作廓线总是可以平滑地作出来。
当凸轮的理论轮廓曲线为外凸时,其工作廓线的曲率半径ρa 等于理论廓线的曲率半径ρ与滚子半径rr之差。此时若ρ=rr,工作廓线的曲率半径为零,则工作廓线将出现尖点,这种现象称为变尖现象;若ρ<rr ,则工作廓线的曲率半径 为负值,这时,工作廓线出现交叉,致使推杆不能按预期的运动规律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失真现象。
因此,对于外凸的凸轮轮廓曲线,应使滚子半径小于理论廓线的最小曲率半径ρmin 。
(2)滚子推杆滚子半径的选择
滚子推杆滚子半径的选择,应根据凸轮轮廓曲线是否产生变尖或失真现象来恰当地确定。
1)凸轮工作廓线的最小曲率半径ρa一般不应小于5mm 。如果不能满足此要求时,就应增大基圆半径或适当减小滚子半径,或必要时须修改推杆的运动规律,或使凸轮工作廓线上出现尖点的地方代以合适的曲线。
2)滚子的尺寸还受其强度、结构的限制,因而也不能做得太小,通常取滚子半径rr=(0.1~0.5)r0。

4.平底推杆平底尺寸的确定
当用作图法作出凸轮廓线后,即可确定出推杆平底中心至推杆平底与凸轮廓线的接触点间的最大距离。设平底两侧取同样长度, 则推杆平底长也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l = 2|ds/dδ|max + (5~7)mm

对于平底推杆凸轮机构,当凸轮的工作廓线不能与平底的位置线相切时,推杆将不能按预期的运动规律运动,即出现失真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适当增大凸轮的基圆半径避免失真现象

阅读全文

与教育发展进程与其经济发展进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