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常州2003年经济发展率

常州2003年经济发展率

发布时间:2021-01-13 15:54:05

❶ 常州的经济情况是怎么样的

消费水平中等·比起上海。对比西部地区,算贵了。个体户多,政府的税收多,硬件设施就完善,福利政策也好,这就是优点。挣钱不够花,是因为你乱花,不然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来常州务工。

❷ 常州的商业发达吗

我是无锡的么当然支持无锡

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以经济发达、工商比翼而著称。八十年代初,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以乡镇工业发达为时代特征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是全国最早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如今,常州市以农机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汽车及配件制造业、新型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为龙头,带动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工业、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三大新兴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规模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302.2亿元,增长18.1%;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5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20亿元,增长25.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0亿元,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分别增长13.4%和10%。全年协议利用外资和实际到帐外资分别达到28.5亿美元和8.7亿美元。

历年来,常州市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全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此外还是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12名,中国城市竞争力前30,2003年被国务院批准建立特大城市,近年来正在为建设特大型城市而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2005年,建成区已经达到145平方公里。

❸ 为什么中国在2003年的经济增长而GDP却很低

个人理解:
经济增长通常理解为一国GDP的上升,即以一国内总产出来衡量。
中国GDP增长率之高容有目共睹,但所谓收益低,我想应该是国家整体福利不够高的说法。经济增长不一定经济发展。增长的GDP可能来自于资源的浪费,不合理利用,也可能来自于一些污染企业的收益,也可能来自于地下黑市的交易。这些都有助于GDP的增长,但无疑并没有增加人民福利。
正因为如此,今年国际上提出了“绿色GDP”说法,衡量考虑到了福利因素的综合GDP。

❹ 常州市历年公路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设计小时交通量],以确定道路等级,评价的高速公路运行状态和版服务水平的参数。更小权的设计小时交通,公路建设规模小,降低建设成本。然而,这是不恰当的设计小时交通,以减少道路交通状况恶化的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增加,降低整体经济效率的公路。因此,全年小时交通从最大到最小的顺序,一般的设计小时交通30号的位置,但流量的季节变化中的王者之路,如旅游,道路,交通排序曲线放宽段的斜率不一定是从30开始,应控制在20至40小时之间,根据实际情况。
设计的道路交通使用的数量来确定车道的路口,交通信号等交通设施的设计,并选择和设计。
的路面设计流量将年日平均车流量翻译的主体使用的标准轴载车道的生命的累计数的有效作用。

❺ 常州哪个区最有发展潜力

当然武进, 企业最多, 面积最大!发展很有潜力!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在新世纪奏响了中国发展的嘹亮旋律。
在这片吴越文明孕育了几千年的土地上,武进,就象一块晶莹的绿宝石,镶嵌在长江洪流和太湖碧波之间, 96万人民在1242.3 平方公里的沃土上,秉承着先人的勤劳和智慧,用汗水和热血编织着光荣与梦想。
武进是长江三角洲最有经济活力的腹地。这里,曾经是著名的“苏南模式”的春秋淹城发祥地,大量的中小企业经过市场经济锤炼和体制创新的洗礼,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传统的机械制造、轻纺、化工等产业的基础上,新材料、电子制造、精密仪器、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武进拥有悠久执着的人文传统,儒风蔚然,人才辈出。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1546位武进籍的进士,其民风底蕴可见一斑。新世纪的武进在构筑独特的人才战略优势,规划建设中的大学城将集中一批高等专业技术院校,专门培养高素质的制造专业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最强大的动力。
武进是一块富有创造力的土地。
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建设成集精密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科技园区。武进外向型 农业综合开发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将营造长江三角洲极具个性的生态发展园区。平山远水、风景秀丽的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将太湖灵秀汇于一湾,是经典的江南风光胜地。
武进,期待着更多创业者的到来。
武进,将在创业中飞翔。 [编辑本段]综合经济实力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9.8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第一产业增加值25.08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586.54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238.25亿元,增长30.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68万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1.39万元。完成预算内财政收入163.88亿元,比上年增长47.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9.3%,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编辑本段]教育文化 [编辑本段]人口常住人口
发表年份统计对象数字内容来源文献1996武进区20万亿元,比“九五”末再翻一番半,人均10万元以上;基本形成现代化城市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以上,成为全国县级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查看 来源:《武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编制完成, 栏目:计划管理,《武进年鉴》(1996年)1996武进区20万城区建成面积达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以上,努力成为全国县级市中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查看 来源:武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栏目:重要文件选载,《武进年鉴》(1996年)2002湖塘镇11.61万全镇有42788户,常住人口11.61万人,流动人口8万余人。查看 来源:中国乡镇之星、江苏省卫生镇——常州湖塘镇, 栏目:图片,《江苏卫生年鉴》(2002年)2003洛阳镇达7000人工业园区、文教区、商贸区、住宅区分布合理,面积达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达7000人、外来人口1万人,镇区常住人口比10年前增长了8倍。查看 来源:规划建设最适宜人居小城镇, 栏目:洛阳镇,《武进年鉴》(2003年)2003邹区镇达1.2万年末该镇城镇建设面积达3.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达1.2万。查看 来源:邹区镇探索经营城镇新路, 栏目:邹区镇,《武进年鉴》(2003年)2004武进区22万作为(中国21世纪议程》首批优先项目,至2003年,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规划建设中等现代化城市的武进中心区已初现雏形,年末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人。查看 来源: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 栏目:第三部分成功范例,《中国百强县(市)发展年鉴》(2004年)2005武进区15万目前,市镇建成区面积已达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万,且呈现出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查看 来源:关于城镇经营的实践与思考, 栏目:调研材料选编,《武进年鉴》(2005年)2005武进区103.66万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03.66万人,育龄妇女25.16万名。查看 来源:概况, 栏目:人口和计划生育,《武进年鉴》(2005年)2006寨桥镇3682人灵台村总面积4平方千米,有农户曰oo户,工业企业24家,常住人口3682人。查看 来源:灵台村通过省级卫生村验收, 栏目:寨桥镇,《武进年鉴》(2006年)2006武进区103.13万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03.13万人,育龄妇女25.05万人,全年出生5188人,出生率5.02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城市民营经济活力调研成果发布会”上,武进区荣获“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区)” 第一名和“中国民营经济首选投资县(区)”第一名两项桂冠。
中国城市民营经济活力调研活动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和中国企业报社联合主办,并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资深记者组成阵容强大的组委会及专家组。调研活动以各城市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地方申报的基础上选取若干个城市,以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为核心,吸纳有关媒体参加,在当地有关部门配合下,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民营企业家以及相关群体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研,在调研基础上,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价。
此次活动本着“权威、公开、公正”的原则,从经济、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全面评价了城市的政策环境与民营经济活力,撰写中国城市民营经济活力年度总报告,并综合评定出“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潜力)城市”、“中国民营经济首选(最佳)投资城市”和“中国城市发展杰出贡献民营企业家”。
武进作为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荣获综合实力华夏第二县(市)、中国明星县(市)、全国首批小康县(市)等众多全国性荣誉称号,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中国百强县(市、区)第八位。
武进民营经济十分活跃,起步于乡镇工业,曾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和“苏南五虎”之一,“九五”期间乡镇工业完成了改制工作,民营经济进入新一轮加速发展期,特别是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武进民营经济在政府的扶持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新上项目明显增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区的90%以上,而且涌现出一大批规模大、档次高、潜力大的成长型企业,民营经济已当之无愧地成为推动武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http://bbs.wj001.com/thread-538-1-1.html

❻ 常州十年来的变化

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她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她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常州还是“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国城市投资环境40优”城市之一,国家第一批可持续发展,全国环模试点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身处一个城市建设的家庭,无论从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城市建设的积极投入出发,或是开发企业对城市规划与发展的热忱关注出发,都深刻的感受到这几年常州城市规划和建设所发生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技术升级和水平的提高。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常州要取得发展的新优势、要从夹缝中求得错位发展的原始动力、要在“铁本赶超之痛”后清醒的发现长处克服短处,就需要提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开发新的发展资源,构筑新的发展优势,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在更高的起点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达到“两个率先”的战略途径之一。这一两年全市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基础建设高潮,一批城市道路、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和污水处理工程相继开工,全市城市化已经有了相当快的进展和相当高的水平。但按照“两个率先”的要求,城市化仍然是滞后的。适应于“两个率先”要求的城市化提速,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常州现已进入了城市化中期。从城市形态看,“千城一式”现象严重,一座大楼,楼前一个广场,广场前一块绿地,绿地前一个雕像,城市的自身特色都在这种雷同的规划和建设中丧失了。从功能上看,一些地方一味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眼睛只盯着城市GDP的提高。结果是GDP上来了,城市现代化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因为现代化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人的发展的综合体系。这种功能的错位,直接导致城市能力的弱化,表现在一些城市难以对周边的农村承载经济和社会的辐射功能,体现不出城市现代文明对传统农业文明的改造作用。这些在规划中必须注重起来,加强起来,改善起来,在城市的角落中彰显出常州作为中华龙城、作为一座文化古城的魅力。城市的美丽就是经济发展的魅力和吸引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就是可持续的协调发展。适应“两个率先”要求,常州城市化的全面提速,关键要抓住机遇。目前常州城市化提速的极好良机是“长三角城市带”在“长三角热”的升温中正在崛起。长三角以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6.2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0%的GDP,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长三角这种优势使其成为当前“一化三转移”,即经济全球化,产业、技术、资本国际转移的重要地区,尤其是国际资本正在大举向长三角集聚。在这一大势的推动下,一个以上海为核心和带头的长三角城市带正在崛起,它可能取代珠三角城市带的地位而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新的城市群,成为继纽约、多伦多与芝加哥、东京、巴黎、阿姆斯特丹之后世界第六大城市带。身处如此优越的地域环境,常州应尽快落实与上海的接轨,找准自身在这一城市群中的位置,准确界定自身的城市功能,找准发展的方向,才能抓住城市化提速的最佳机缘。以上海为主导,进行交通整合,实现“同城效应”;实现产业、资本、外贸、物流、旅游、信息、人才、环境、文化各方面的整合,在参与长三角城市间产业上错位互补、资源上互通共享、发展上联动共赢的大格局形成中,使常州的城市化实现全面提速。 适应“两个率先”要求,常州城市化的全面提速,最重要的还是观念的继续转变和更新。作为一名从事多年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的常州人,我觉得要多学、多看、多听,学习先进的同时也应该剖析一些典型的事例以防止重蹈覆辙,看听的选择应该是国际上、国内相类似的一些城市的发展经验,反对一味的以特大城市作为标准来效仿。观念的提升尤以常州本位的特色发挥为基础。自己的,才是特色的,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才是国际的。 一种心情,一个城市。或许常州给外地人的感觉就是活力、热情和领先。城市需要精神,需要原动力。动力来自千千万万的常州人和在这座城市中不停忙碌的人们。希望常州的建设更美好,希望我们的天空更蓝、水更绿,希望二十年后再看常州,已然城市典范。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常州市民精神最好的诠释出我们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努力!

❼ 常州经济如何

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的常州人盛宣怀倾注毕生精力从事近代工矿交通事业,创造了第一家电信企业等11项“中国第一”。清末民初,常州纺织、机械、食品等近代工业得到较快发展,1906年出现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晋裕布厂,1932年,著名实业家刘国钧建立了纺织染联营模式,在三十年代具有首创意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并以乡镇工业发达为时代特征共同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作为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常州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形成农业机械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汽车及配件制造业、新型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和轨道交通、新型涂料等六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目前输变电产品制造业规模名列全国第一,并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著名的轨道交通车辆与部件制造基地,工程机械与车辆产业也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至2010年底,常州全市已拥有26只中国名牌产品、175只江苏省名牌产品、327只常州市名牌产品,中国名牌数在全省位列第三,初步形成了以中国名牌为龙头、江苏名牌为中坚、常州名牌为后备的多层次发展、梯队提升的良好格局。 常州正在成为国内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现代装备制造城。

❽ 1.200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10%,总产值约占世界GDP的4%。为什么会这样接下来我们

世界银行关于中国GDP数据的调整及其存在的问题

本篇文章来源于 “论文地带”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内容提要:论文深入研究了世行调整中国GDP数据的原因、方法和结果,系统地阐述了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统计体系和价格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以事实为依据,利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对世行的调整方法进行了逐项剖析,揭示出其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这种调整方法已经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世行不应再调整中国GDP数据的基本观点。

本文发表在《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90年代初,世界银行派代表团对中国统计体系进行考察之后,发表了一篇考察报告:《转换中的中国统计体系》。报告认为,中国统计体系虽然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但其在基本概念、调查范围、调查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缺陷:基本概念仍深深扎根于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调查范围仍主要限于物质生产领域,调查方法仍以传统的全面行政报表为主;中国价格体制虽然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仍保留着传统价格体制的许多本质特征,许多产品的价格仍然处于政府控制之中。这些情况导致中国官方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数据的低估和速度的高估。1994年,世行发表了一篇专题报告:《中国人均GNP》。它以上述考察报告为依据,对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向上调整。世行公布的1993-1997年的中国人均GNP数据是在其调整后的中国1992年GDP(注1)总量数据和中国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率数据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因此,世行公布的中国1992-1997年人均GNP数据远大于中国官方人均GNP(注2)的美元折算数。本文阐述世行关于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的调整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

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致性调整、范围调整和估价调整,综合调整比率为34.3%。其中一致性调整和范围调整是关于统计体系的不完善所做的调整,估价调整是关于价格体制的影响所做的调整。
世行关于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情况简要概括在表1中:

表1: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

调整项目 调整幅度 对GDP的影响(%)
自产自用的粮食 上调20% +0.8
存货增加 下调1/3 -1.6
福利服务 10%企业劳动力从事福利服务 +1.6
亏损补贴 补贴视作政府最终支出 +0.8
一致性调整合计 +1.6
粮食产出 上调10% +0.9
蔬菜产出 上调30% +2.3
农村工业产出 上调10-15% +0.6
农村服务业产出 上调50-60% +6.5
住房服务支出 上调40% +1.5
范围调整合计 11.7
住房服务 179.8% 1.5

本篇文章来源于 “论文地带”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p; 全部其他行业 -12.1%-43.0% 16.6
估价调整合计 18.3% 18.3
总计 34.3

注:1、农村工业包括农村煤炭开采业、纺织业、消费品制造业和其他工业
2、农村服务业包括人文服务业、原材料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
3、全部其他行业包括粮食作物种植业、其他作物种植业、煤炭开采业、纺织业、消费品制造业、其他工业、人文服务业、原材料供应业、其他服务业

(一)一致性调整

从表1可以看出,世行关于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的一致性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世行认为,中国统计体系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估价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粮食。它假定对这部分粮食进行一致性估价将使其价值增加20%,这种调整使GDP上升0.8%。

2、存货增加

世行认为,中国对不能销售或不能按计算产出时所采用的价格销售的产出存货增加的计算存在严重的不一致性。它认为,一般来说,如果这些存货结转另一年,并最终被废弃或按大打折扣的价格销售,中国没有对GDP中的存货增加做相应的调整。因此,存货增加大于采用一致性估价所应有的价值量。世行因此将中国的存货增加调低1/3,导致GDP下降1.6%。

3、福利服务

世行认为,中国企业改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将目前企业对职工提供的诸如住房、医疗等福利性服务市场化。这种改革的结果将导致GDP上升。世行假定有10%的劳动力从事相应的服务,并假定这些服务转向市场化。通过投入产出计算,这种假定使GDP 上升1.6%。

4、企业亏损补贴

中国统计规定,企业亏损补贴作为GDP的负项。世行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企业亏损是政府价格政策的结果。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补贴是对以优惠价格提供货物和服务的补偿,统计上应当处理为政府的货物和服务购买和政府对相应接受者的分配,即不应当作为GDP的负项,而应当作为正项包括在政府最终支出中。世行对这种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整,结果使政府支出增加7%,导致GDP上升0.8%。

综合上述结果,世行将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上调了1.6%。

(二)范围调整

从表1可以看出,世行关于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的范围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

世行认为,中国的耕地面积被低估了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与卫星测量的耕地面积相比);同时,样本产量可能被高估了,综合两方面因素,将中国的粮食产出调高10%,导致GDP上升0.9%

2、蔬菜

世行认为,中国蔬菜产出价值的计算没有反映单位面积的蔬菜实物产量随时间和收获周期而变化以及市场力量正在鼓励蔬菜的非旺季生产(此时价格较高)情况,同时,蔬菜耕地面积的测算也是不准确的。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世行将中国的蔬菜产出价值调高30%,导致GDP上升2.3%。

3、农村工业

世行认为,村及村以下工业的产出被低估,因为相应企业通常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和不属于国家统计局直接管理的统计调查系统。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一定程度的偷漏税情况影响到产出的低估。某些迅速增长的农村工业,如建筑材料工业,高价格和高利润鼓励了产出的低估。利润低的行业,如煤炭开采业,也有低报的刺激,因为煤炭的自由市场价格较高。另外,世行也指出,为了夸大地方官员的政绩,农村工业也出现了高估产出的现象。综合上述因素,世行将中国农村工业产出调高10-15%,导致GDP上升0.6%。

4、农村服务业

世行认为,农村服务业,例如农村卡车和拖拉机运输服务业发展的非常迅速,但是中国没有一套系统的测算方案;农村服务业统计基本上没有包括临时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农村人从事的服务活动,例如大量的个体维修店的修理人员、小贩、餐馆老板、理发师和家庭佣人,等等。考虑上述因素,世行将农村服务业产出调高50%-60%,导致GDP上升6.5%。

5、居民住房服务

世行认为,中国居民住房服务既存在范围方面的低估,也存在价格方面的低估。从范围方面讲,城市和农村住房服务统计都不完整。中国的住房服务价值是通过住房面积、造价和折旧率等资料推算出来的,但住房面积资料不完整,城市住房面积调查资料没有包括居住在城市里的农村居民住房面积,农村住房面积调查范围的不完整性更加突出。世行假定国家统计调查网络覆盖了中国所有住房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进而把中国的住房服务价值调高40%,导致GDP上升1.5%。

综合上述结果,世行将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上调了11.7%。

(三)估价调整

世行认为,由于扭曲的价格体制和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中国工业的土地和资本回报率远高于其他行业,消费品制造业的回报率最高,服务业和煤炭行业的回报率最低,农业的回报率也比较低,中国进一步的价格改革将改变行业的营利状况。世行试图将各行业的土地和资本回报率调整到全国的平均水平。由于纺织行业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很重要,世行在估价调整过程中,保持该行业的价格不

本篇文章来源于 “论文地带”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❾ 为什么常州经济最近几年发展的那么慢,谁能解释下,详细点,多方面的

瓶颈期

阅读全文

与常州2003年经济发展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