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华经济的发展前景。
什么都有,大城市的吃的啦,牌子啦,商场啦,很多,都不错。城市环境好。除了内杭容州,浙江就属金华环境美了。
旅游景点也多,双龙洞,尖峰山等
特产也很好吃
大学也多。
您在金华一定会快乐度过大学生涯的··~~O(∩_∩)O~
Ⅱ 金华是个怎样的城市(高分悬赏)
金华在浙江来说消费比较低,房价便宜,生活节奏慢,比较适合享受。在全国来说,它只属内于三流城市。金容华位于浙江省的正中间,交通是比较便利的。在这里找一份800的工作那是一抓一大把,要找1500以上的就相对比较困难。金华人的素质还是很不错的,从公交车主动让位上可以看得出。当然不排除金华也有人渣。金华的街道比较干净,店铺也比较整齐。这里有农贸市场、建材市场、金华商城等等各个交易市场。像金华的乐购、银泰、福泰隆等也是比较好的消费场所。至于医疗方面,怎么说呢,只要不是特级医师能解决的毛病,这里基本都能解决。在教育方面。这里有金华理工、职业学院、浙江师范大学。
最后建议:如果来金华是生活、享受的。这里是不错的地方。如果是创业最好选择其他城市。
Ⅲ 浙江金华是个怎样的城市经济发达吗
我虽然才18但是在金华也呆了18年啦~~
对这个城市还是蛮了解的。
总体上虽然没办法和杭州内这样的容省会城市比
但是还是一个不错的城市
今年还是去年的十佳宜居城市排名第9
客观评价素质真的是参差不齐
见过公交车主动让座的
也见过没事就朝电话亭上踹一脚的
Ⅳ 浙江金华经济发展现状
金华简介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建城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这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金华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峰、洞、瀑、湖一应俱全,是我国江南的游览胜地之一。
“千古风流入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洲”。这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游入咏楼的诗句;“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步步前登清汉近,时时回首白云低。”这里唐代诗人袁吉言辞金华山的绝句;“银河倒泻入冰壶,道是龙宫信是巫。满壁珠玑飞作雨,一天星斗化为无。瞬看新月轮轮饱,长有惊雷阵阵呼,压倒双龙何足异,嵌崎此景域中弧。”这是现代诗人郭沫若游冰壶洞的佳作。
金华山青水秀,物产丰富,是浙江“第二粮仓”和“水果之乡”。“金华火腿”更是驰名中外。
金华是文化之邦,地杰人灵,人才辈出。是“文化之乡”、“花卉之乡”。其中东阳被誉为“人才
之乡”;东阳和浦江又被命为“民间工艺之乡”;浦江、义乌、兰溪是传统的“书画之乡”。金华人民纯朴善良,勤劳智慧,其中永康被称“百工之乡”、东阳又称“建筑之乡”。金华市总面积10900平方公里,人口434万,其中市区30.8万人。金华气候温和,四秀分明,年平均温度17.3 ℃,最高41℃,最低-9.6℃。交通便利是浙、闽、皖、赣四省的交通要道和重要货物集散地。义乌机场和即将建成通车的金温铁路,加上即将兴建的邮电通信网,构成了浙中的重要交通枢纽。92年开始建设的金华经济开发区,面积54.4平方公里,已形成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布局面合理、服务完善的良好投资环境。金华海关是我省内陆地区的唯一海关。
金华农业比较发达,工业已有一定基础。日照充裕,雨量丰沛,植物多达1500种。稻麦黍豆,品优种佳;棉油果茶,面广量大;动物世界,生机勃勃。鱼游碧水,鸟翔蓝天;兽栖林间,鸳鸯戏水;天鹅劲游,猕猴、大鲵杂居其中,大自然赋于金华可谓得天独厚。解放以来,金华工业发展迅速,现在已形成一个以机械、建材、医药、纺织、化工、食品为骨干,包括冶金、采矿、电子、缝纫、皮革、造纸、橡塑制品、文体、工艺制造等多门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1994年工农业总产值64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70亿元。
金华商业、饮服业、旅游业、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及新闻出版事业也相当发达,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Ⅳ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内陆怎样与浙江发展海洋经济
金华将以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龙头,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优化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以省级产业集聚区为主平台,提升特色产业合作层次;以区域统筹发展为目标,深化山海协作工程;以服务企业为核心,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等五大措施发展海洋经济。
一、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龙头,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我们要整合市场资源发挥义乌市场的独特作用,建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大力发展进口和转口贸易,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打造义博会、文博会、森博会等国家级会展平台,建设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优化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我们将加强与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在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十二五”时期,我市规划涉海肿大项目各、计划投资722亿元,其中交通、能源和物流类项目33个、投资546亿元。发挥交通区位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优势,加快形成以8条高速公路、8条铁路和义务机场、兰溪港为主干的综合运输网络,提高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能力。大力发展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龙头的市场贸易型物流,以永武缙产业带为主题的工业物流,以能源、建材、粮油为基础的纽带转运型物流。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的合作,拓展金华、义乌等“内陆港”服务功能,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打造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
三、以省级产业集聚区为主平台,提升特色产业合作层次。金华新兴产业聚集区将着力发展游艇等专业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发电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将重点推进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全市12个个开发区将立足特色产业基地,结合这种信息产业园、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永康五金产业总部中心建设,加强陆海产业合作,打造陆海协调发展示范区。
四、以区域统筹发展为目标,深化山海协作工程。积极适应浙江海洋战略布局,主动接受沿海地区辐射和带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商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突出特色产业合作和劳动力转移合作,深化山海协作,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工作。依托中心镇和特色村,优先发展休闲产业,加强“浙中凉都”避暑度假游、义乌小商品城购物游、横店影视体验游、武义温泉休闲游与海岛风情游等旅游目的地的对接,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加快建设绿色产业供应基地。
五、以服务企业为核心,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支持全市民营企业抓住机遇,以创业创新、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昂扬锐气,积极产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低丘工业、缓坡村镇、保护开发、集约利用”的新模式,积极争取开发国家级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保障陆海科技发展用地。依托浙中地区拥有的浙江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浙江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校,以及62所哦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校,加强涉海创新人才的培养培训,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强化海陆联动的人才支撑。
Ⅵ 浙江金华发展怎么样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之一,它与一定的地域条件和种族特性相联系。它的表现形式有三个层次:核心层为价值观念,即文化心理;中间层为制度文化与行为规范;表层为物质载体。认为“文化是世间的万物之灵—人,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认识并改造自然,认识并改造社会,认识并改造自身的生生不息的伟业。人、时间、空间,是文化创造的三要素。”
研究一个地方的经济,需要对该地方的文化进行研究。通过挖掘区域文化的深层内涵,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深层的理论基础。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世纪,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
浙中地区的文化特性和经济发展状况
浙中地区指的是以金华市为中心,涵盖周边的金华市辖婺城区、金东区二区和义乌、兰溪、永康、东阳四个地级市以及浦江、武义、磐安三县。
金华素有“小邹鲁”之称,历来为文化礼仪之邦,历史上讲学群起,书院迭兴。宋元时期金华学派与金华文派名播四海。当今则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三头并兴。文化兴盛必然名人辈出。文坛巨匠、丹青大师、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专家学者,金华土地上代不乏人。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诗名画皆奇绝”的五代诗僧和书画家贯休、宋代抗金名将宗泽、南宋“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清代戏曲家、戏曲理论家李渔,近现代有国画大师黄宾虹、一代报人邵飘萍、史学家吴晗、诗人潘漠华、艾青及文学批评家冯雪峰,杰出科学家严济慈、蔡希陶等,他们彪炳史册,光照千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崇文重教的风气沿袭至今,形成了如今金华“千名教授汇一市,百名博士集一乡”的盛况。
(一)浙中的历史文化特征和民风民俗
当我们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审视特定区域的文化传统,就会发现特定文化区中的群体性格特征大体相同。我们所感知的这种大体相同的群体性格特征就是区域文化性格。“区域文化性格,就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区域中的绝大多数人所共同具有的带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与文化传统相比,区域文化性格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历史积淀,它反映特定文化区域中的人们普遍性的、稳定的心理趋势和价值取向,构成该群体区别于其他文化区群体的鲜明特征。它形成于一定的区域文化传统背景之中,与特定的文化区紧密相连,同时受到地理环境、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外来文化传播的影响。浙江中部地区在悠久的金华文化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多种外来文化的整合下,形成了一种尚农务本、勤劳节俭、刻苦好学、热情好客、乡情浓烈的区域文化性格。浙中地区受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带自古以来频繁的商业活动的传统,成了一种“制度记忆”,为改革开放后的浙江创造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市场参与意识和创业精神。
(二)改革开放以来浙中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浙中地区市场经济发育较早。改革开放以后,一大批深受区域性的传统文化熏陶的农民,率先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当区域文化与社会的经济体制相融时,便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浙中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发达,90%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医药化工、汽配摩、轻工纺织、工量具、食品、建材等6大产业呈集群式发展态势,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区域块经济。浙江是市场大省,而金华又是浙江的市场大省。目前,金华市共有各类市场400多个,2002年市场成交额566亿元,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的市场有7个,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市场有32个。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建筑面积达82万平方米,经营户3.4万多户。2003年,市场交易额达248.27亿元,已连续13年雄居全国集贸市场之首,是浙江省唯一的五星级市场。永康有中国科技五金城的美称,年交易额达120亿元。市场的繁荣为浙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带动了区域特色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它的发展与浙江的人文背景息息相关。
Ⅶ 金华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浙江处于什么位置
1.宁波(首屈一指,牛抄!~)
2.温州
3.杭州(省会充其量只能排名第三了)
4.嘉兴
5.金华(十年前还是倒数第二,现在翻身了!主要依托下辖的义乌、永康、东阳的经济占有量)
6.台州
7.绍兴
8.舟山
9.湖州
10.衢州(昔日四省通衢,可惜辉煌不再)
11.丽水(倒数第一,当之无愧
Ⅷ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情况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经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位于金华城回市核心区块,已成答为金华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行政管辖面积85.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0万。建区以来,市开发区经历了依托老城、商贸起步,开辟园区、工业集聚两个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以商补工、以城带园、以园促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良性互动的发展新路。截止2005年底,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50亿元、上缴国家利税17亿元,其中200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2亿元、财政收入近10亿元。
Ⅸ 浙江金华经济发展水平
资深经济专家王芳森在金华市统计局上班。10多年前,面对金华市区江南一天天变大变美,他就把自己的家安在了江南。但10多年后,老王的观念又开始转变:“随着金华江北老城区进一步改造,我又有回江北安家的打算。”
其实,许多生活在金华市区的市民都亲身感受到了金华城市近些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据《金华日报》报道,上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宣读了2005年度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名单。金华从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中脱颖而出,名列第82位。看着这张排行榜,王芳森说:“金华名列百强之内,很不容易!”
王芳森感叹“很不容易”,自有他的理由。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是国家统计局首次给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发榜。它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等五个方面。“撤县建区以后,金华市区的农业人口比重增加不少,这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指标。因此,在五个指标中,我市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等指标掉了分。但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等三个指标却进步较快。从2000年开始,市区面积由34平方公里扩展到64平方公里,年均增长17.2%。城区扩展后,绿地、城市基础设施等也发生了可喜变化。现在,走在市区到处可见高档的小区和漂亮的绿地。”王芳森说。
在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指标中,我市位列第30位。在浙江省内,我市的环境指标排名仅次于绍兴、杭州和宁波,与全国著名的花园式城市大连不相上下。
在双龙风景区鹿田、赤松黄大仙宫风景区钟头等村庄,每年都会接待上海等地的游客入住避暑,村里办起了10多家家庭旅馆。金华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04年,上海到金华的游客数量就有12.5万人次。
金华市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徐华水把金华看做一个连接点:一边,它连接着国家“十一五”区域规划的“长三角”经济圈;一边,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连接着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一方面,金华接受着“长三角”经济圈的辐射;另一方面,它又要辐射带动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的其他城市。
从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排行榜来看,金华的发展水平已优于“长三角”部分城市。从排名来看,“长三角”经济圈内的16座城市中,就有湖州、舟山两个城市落在金华的后面,分别位列第91位、第97位。从单个指标来看,金华的环境指标已超过“长三角”经济圈内的七座城市。其中,舟山的指标为-2.5419,而金华为 5.4903。社会发展指标(包括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住房医疗服务、科技教育文化、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五个子指标),金华也超过江苏泰州、浙江湖州等多座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指标也是如此。
徐华水说,现在,金华还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员,但实际上,通过市里的努力和金华自身发展的影响,协调会已将金华视同协调会的成员(在协调会当中,金华有参加会议讨论的权利,还没有投票的权利)。去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邀请金华市有关领导参加了六个专题会议,议题包括方方面面。
在金华市区大街上,高挂着一些旅游指示牌。其实,这是实行“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后带来的影响。而在物流方面,金华本地的货物,不必再接受宁波、上海等海关的第二次例行检查就可以直接出境。在金华,哪家科研单位需要先进的科学仪器,科研人员可以到上海一些科研单位免费使用。另外,信息共享、城市间的交通衔接等,金华都已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系之中。
“现在,实质性的东西金华其实都已经享受到了,缺的就是一个名分。” 徐华水说。
“从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排行榜来看,金华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已远远优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当前,最关键的是,要让一些农民进入工业化进程之中,加快婺城、金东两区的工业化发展,从而让金华的城市化发展和工业化发展齐头并进
Ⅹ 浙江金华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义乌市的商品市场吗
说到我国的浙江省,相信大家心中都对这里有一个十分全面的认识,无论是从早些年这边出了不少做生意的奇才,勤劳踏实地发家致富,从此这边的商品经济逐渐发达,各种民用企业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这是当时的浙江省特有的现象。
然而近几年来浙江省以省会杭州市为首,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不仅将杭州变成了“网红”城市,其他的城市们也都在向着“电商”逐步靠拢,与时俱进地开创新的经济局面。
浙江省优秀的城市真不少,除了金华之外还有名扬海外的温州、名人鲁迅的故居绍兴等优秀的城市在,那么金华市未来能不能突出重围,成为大家公认的“浙江第三城”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