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刘少奇发展经济

刘少奇发展经济

发布时间:2021-01-13 03:06:24

㈠ 刘少奇的经历

[刘少奇](1898一1969)湖南宁乡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1920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回国,被派往江西安源煤矿开展工人运动,同年9月参与组织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后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代主任、主任。1925年5月,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在广州和上海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1926年10月,任湖北省总工会组织部长兼秘书长。1927年1月,在武汉工人群众争取收回英租界的斗争中,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同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6月任中共中央驻顺直省委特派员,并参加省委领导工作。1929年6月,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夏赴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被选为执行局委员。会后留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回国,任临时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根据长期的斗争实践,他主张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秘密工作必须实行深人群众、长期隐蔽、积蓄力量的方针。他在实际工作中对当时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左”倾错误进行过抵制。1932年冬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革命根据地的工人运动。1934年春,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同年10月参加长征,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第五军团政治委员和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6年春任中央代表,前往天津指导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后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系统地批判了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左”倾错误,阐述了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斗争策略,使华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获得了蓬勃的发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领导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坚定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斗争的方针,组织力量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8月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建设理论。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和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与陈毅等迅速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使长江中下游的抗日武装力量得到了发展,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2年底回到延安。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参加中共七大的筹备工作和领导整风运动。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统的论述。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提出和执行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转移到华北,负责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7月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
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参与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外交等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1954年9月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提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规定了方向。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4月,在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60年代初期,为扭转国民经济所出现的困难局面,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参与制定一系列的重要政策和措施,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大量的外事活动,从1963年起先后访问了亚洲许多友好国家。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错误的批判,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诬陷和人身摧残,并被开除党籍。此后,被长期非法关押,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于河南开封。1980年2月,中共第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决议,为他恢复了名誉。

㈡ 刘少奇对新中国成立做出哪些贡献

刘少奇同志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
[刘少奇与王光美]

刘少奇与王光美
势力的腐朽统治,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中华民族正处于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刘少奇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远大志向,积极投身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奋起响应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走上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1920年,他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夏,他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我们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刘少奇同志就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杰出代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他参与领导安源工人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同志坚持战斗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北平、天津、哈尔滨等地。他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他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主张。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派刘少奇同志前往民族救亡浪潮高涨的华北地区。他领导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党在华北地区的组织,成功实现党在白区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巩

[刘少奇同志]

刘少奇同志
固和发展了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 刘少奇同志是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曾在三大战略区独当一面地开辟根据地和领导工作。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新军创建工作。他组织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出色完成党交付的发展华中的重任。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同陈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为把新四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受毛泽东同志委托,统一山东党政军领导机构,调整策略方针和各方面政策,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迎来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刘少奇同志长期担任我们党的重要领导职务。1931年,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3年3月,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此后20多年,他一直工作在党中央领导岗位上,成为毛泽东同志的一位主要助手。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科学概括,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正是从这次代表大会起,我们党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期间,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适时作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以很大精力参与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引亿万农民彻底摆脱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剥削压迫,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力量和群众基础。受毛泽东同志委托,刘少奇同志对新中国经济构成和发展道路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比较完整的设想,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刘少奇同志]

刘少奇同志
绘制新中国建设蓝图作了重要理论准备。他领导建立华北人民政府,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苏联,为建立新中国争取了有力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 刘少奇同志是新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新中国建立初期,他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悉心指导土地改革运动。他潜心研究合作社经济问题,大力倡导农民组织供销合作社,加强城乡物资交流,对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持起草并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为新中国宪法制定和实施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他是新中国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有伟大功效的制度”,“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统一意志,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的出发点。”他先后主持召开5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和109次常委会会议,用很大精力来建立健全这个崭新的制度,其中包括建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等等。他主持制定一大批重要法律,对新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刘少奇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之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筹备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他召开数十次座谈会,为制定八大路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八大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高度重视由分配和物质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由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响应毛泽东同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深入农村、工厂开展调查研究。他坚决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对面临的困难作出清醒而充分的估计,提出战胜困难的有力措施,为我国经济走出困境、进入健康发展

[刘少奇同志]

刘少奇同志
轨道付出了大量心血。刘少奇同志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出许多指导意见,大力倡导试办托拉斯,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改革物资管理流通体制,这些重要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党的建设等领域作出许多理论建树,留下数百万字的著作,深入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治党治国的重要经验,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在刘少奇同志的理论贡献中,尤为突出的是关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刘少奇同志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是党内公认的党建理论家。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论党内斗争》等都是党建理论的重要著作。他指出:“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府,必须取得绝大多数人的拥护、赞成,才能巩固。”“我们要信任群众,群众才会信任我们。”“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都要有群众观点。”他认为:“严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方法,是一种执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党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只要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我们就有可能少犯错误”。他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紧密结合党的阶级性质、最高理想、当前任务,在革命的实践中努力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修养,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族的优良思想道德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他还强调:“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一切党员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这些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刘少奇同志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强调,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多样性,丰富多彩”;要用经济的办法来管理经济,党和政府“管计划、平衡、仲裁、监督、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要充分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他认为,“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是我们的一个根本方针”;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他指出:“科学上的真理是愈辩愈明的,艺术上的风格是必须兼容并包的。”“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刘少奇同志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幸的是,刘少奇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不幸蒙冤致死。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仍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向中央建议“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并坚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并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一生。刘少奇同志的英名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刘少奇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㈢ 刘少奇的主要贡献

刘少奇的主要贡献如下:

1、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杰出代表。

2、刘少奇同志是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

3、刘少奇同志长期担任我们党的重要领导职务。

1931年,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3年3月,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此后20多年,他一直工作在党中央领导岗位上,成为毛泽东同志的一位主要助手。

4、绘制新中国建设蓝图作了重要理论准备。

他领导建立华北人民政府,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苏联,为建立新中国争取了有力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 刘少奇同志是新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创立者之一。

5、刘少奇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之一。

6、刘少奇同志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出许多指导意见,大力倡导试办托拉斯,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改革物资管理流通体制,这些重要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

7、刘少奇同志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现在仍有重要启示。

(3)刘少奇发展经济扩展阅读:

刘少奇的人物评价:

1、刘少奇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为党的巩固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为反帝反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2、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一贯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勤于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并且善于把实践经验提到理论高度。

他对我们党的建设,对我国工人运动和党在白区的工作,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的建树。他在这几方面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原则,是党和人民几十年英勇奋斗的经验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

㈣ 关于刘少奇经济思想问题

二楼回答得好,我复习一遍

国营经济

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经济形式。如国营工厂、国营农场、国营商店、国家银行等。通过国家投资和对私人企业实行国有化的办法而产生。因国家的性质不同,有资本主义国营经济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营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为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

合作社经济
以劳动者或村民联合组成,股分合作,集体劳动,集体经营,按股劳结合分配为主的合作经济类型,是初级形式的全民所有制。有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劳动合作社,运输合作社等形式合作社。建国前解放区已经有从事农业生产和信贷内容的合作社。合作社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管理之下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它本身不是国营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当然,过渡并不是没有困难,但应看到有利条件。首先是肯定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领导的经济,其他各种经济都要受国营经济的领导。这是在《共同纲领》中规定了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其中国营经济部分是处于领导地位的。
(这是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十九次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的一段)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和私人资本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其前途是很快地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它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有本质区别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以资本家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私营经济,主要是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保护的民族工商业经济。

小商品经济

小商品经济 又称“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
个历史阶段。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同生产发
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从原始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开
始产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都以简单商品
经济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商品生产者占有生产资料,
自己劳动,产品归自己所有;他出卖自己的产品,是为了
借以购买满足自己消费需要的其他产品。所以,小商品经
济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形式。小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1)社
会分工,各个生产者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2)生产资料
私有制。与这两个条件相联系,小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样的两重性。一方面,由于这种劳
动建立在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基础上,生产什么,生产多
少,全由生产者个人决定,劳动产品也归其个人所有,因
而它是私人性的劳动。另一方面,由于每个生产者都是社
会分工体系中的一员,每个人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
一部分,因而这种劳动又是社会性的劳动。这种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了小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小商
品经济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前驱。在价值规律的
作用下,小商品生产者之间不断进行竞争,经常发生贫富
两极分化。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会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中,也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小商品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
商品经济中,它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仍有
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必要性。

半自然经济

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形式,以以户为单位的分散个体劳动为主,通过简单商品货币交换维持一定生存地位的经济方式,其生产力水平低,抵坑天灾人祸的能力弱,经济地位不稳定。解放初期,通过农业合作道路来引导向社会主义合作经济过渡。

关于建国初期过渡时期的经济措导路线,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已经有了基本的构思.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

㈤ 文革前,刘少奇的“四大自由”和“三自一包”是什么

四大自由指的是自由租地、自由贷款、自由雇工、自由贸易。

三自一包指的是扩大自留地,发展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

“三自一包”是“自由市场”、“自留地”、“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的概括总称,是建国后中共中央调整农村政策的产物,1960年至1962年中央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时,围绕如何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存条件而出现的一种提法。

由于中央领导对此做法存在严重争议,所以当时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贯彻实施,部分地区就某一方面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实验,但未贯彻始终。三自一包,对后来中国政治形势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自一包”包含的自由市场、自留地、自负盈亏、包产到户四个概念,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同时,发展农村自由市场、保留农民自留地、生产队承包到组,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所以从目标一致性方面,“三自一包”是统一的、一脉相承的联合体。

(5)刘少奇发展经济扩展阅读: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

刘少奇同志对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强调,中国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多样性,丰富多彩”。

要用经济的办法来管理经济,党和政府“管计划、平衡、仲裁、监督、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要充分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他认为,“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中国国民经济,是中国的一个根本方针”。

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他指出:“科学上的真理是愈辩愈明的,艺术上的风格是必须兼容并包的。”“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

刘少奇同志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㈥ 刘少奇的事迹

2003年3月17日 09:41

今年75岁的安徽省公安厅离休干部李太和,从1962年起担任刘少奇主席的卫士长,共历时7年。最近他深情地追述起刘少奇鲜为人知的几个生活片断,现摘编如下。

有一次,刘少奇到上海视察工作。他在火车上休息时,摘下手表,放在茶桌上。旅途中,由于火车颠簸,那只上海表滑下茶桌掉进了痰盂里。李太和趁机说:“反正这表也够旧的,早该换新的了。正好到上海,买块新的得了!”刘少奇却摇摇头说:“这表捞出来洗洗还能戴,即使出了毛病,到上海修理正好方便。”李太和帮忙把刘少奇的手表捞出用水洗过后,刘少奇看看这表没出毛病,于是又继续戴上。此后,他一直没有丢弃,直到去世,他还戴着这块从痰盂里捞出来的上海表。

“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与副食品奇缺。一些地方负责人为了照顾中央首长,派人进京送些副食品。针对这种情况,刘少奇叮嘱李太和等工作人员:能退的坚决退回,实在不能退的,也一定要按价付钱。李太和说,那一段时间,刘少奇外出无论到哪里,都是自己带上茶叶、香烟,不用人家招待,即使是在接见外宾时,出于礼节不能用自带的茶叶沏茶了,但他仍旧吸自己带的一般香烟。

刘少奇在农村调查时,有一天路过一个木匠家,见屋里有老人病在床上,便走进去探望,并让随行医生给老人看病。由于刘少奇着装朴实得像个农民,那木匠没太在意进来的几个人是干什么的。等他们唠家常时,那木匠越发觉得其中一人眼熟,这时他对照了墙上贴的伟人画像,才兴奋地喊起来:“哎呀,您是刘主席呀!您老人家怎么到我家了?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呀!”

在偏远农村,信息不畅,也许便于领袖微服私访,可在北京,谁不认识国家领导人?然而,刘少奇同样愿意身处群众之间。那年,有位朝鲜国家领导人来中国访问,刘少奇陪同他参观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为了国家领导人的安全,李太和领着警卫员,把没进馆的群众堵在外面,把进馆的观众拦在一边。见此情景,刘少奇皱起眉头,因陪同贵宾无法脱身,他让王光美转告警卫员:“不要这样做,要让群众继续参观。”

刘少奇的故事 —— 一卷票子

1942 年麦熟的时候,大树村熊老爹家隔壁住下了一个高个子、约莫三十来岁的干部。这干部到村后,每天晌午,拿张报纸到熊老爹菜园里去看。逢着熊老爹没事,他就唠家常,还帮着熊老爹薅草。日子久啦,比一家人还亲。熊老爹心里可乐哈哈的,逢人就夸,说他懂穷人们的心思。
一天,这干部到熊老爹菜园里来买菜。熊老爹正在摘黄瓜、刨小葱,忙得团团转。这干部二话没说,就帮着熊老爹一起摘,一起刨。待把菜弄好了,才从袋里摸出一卷票子递给熊老爹,说是菜钱。
熊老爹一看,就动了气,两手一推,说: “同志啊 ! 你这就见外啦。自己种的,还能说要钱 ? 你三天两头地帮俺弄地,别说你来拿,俺送也得送给你呀 ! ”
这干部见老爹高低不肯要,就坐下和老爹磨蹭了一会儿,只好拿着莱走了。
到了傍晚,熊老爹想吸袋烟,摸着烟袋里有卷东西,不像烟丝。掏出一看,嗨,还不是那票子 ! 熊老爹气又来了,冲着他老伴说:“这个人,他高低给钱,我高低不收,他又把钱放在我的烟袋里啦 ! ”
说着,就要给送回去。大娘说:
“别啦 ! 天不早啦 ! 再去抹黑碰门的,惊动人家。明儿待他来看报,再给他不得啦 ? ”
这老爹才把票子叠了又叠,放进贴肉的小口袋里。
可巧,打从这天起,熊老爹在家等了一天、两天、三天,但再也不见那干部来看报了。到了第四天,熊老爹等不及了,就出门找去。才出门,就见村上三个一堆儿、五个一圈儿地谈得正欢。老爹上去一打听,都说那干部就是刘少奇同志。三天前就走啦 !
这一下,可把个熊老爹乐坏了。他一口气奔回家,捏着那一卷票子,对老伴说:
“你晓得这卷票子是谁的 ? ——刘少奇同志的 ! ”
当下,熊老爹就叫老伴给他小褂上缝个口袋,缝在左襟靠胸口的地方。他把票子装在小口袋里,袋口又别了根儿别针。
打从这天起,熊老爹那件褂子再也不离身了。干活热了,别人对他说:“老爹,热啦,把褂子脱了吧。”
熊老爹说:“我不热,我褂子上有宝贝。”
累了,别人对他说:“老爹,累啦,歇会儿干吧。”
熊老爹说:“我不累,我褂子上有宝贝。”
这卷票子就一直靠在熊老爹的心上,从没离开过

㈦ 刘少奇一生的伟大攻绩

刘少奇一生的十大功绩 一、领导早期工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的发展内,训练、组容织了无产阶级队伍。 二、扭转中国共产党在白区工作中的被动局面,提出一整套正确的白区斗争策略方针。 三、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华中抗日斗争新局面,重建新四军军部。 四、在中共七大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毛泽东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五、抗日战争胜利后,及时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调动10万军队先机进入东北,并部署在东北“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根据地。 六、主持制订《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指导老、新解放区土地改革,为在全国范围内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作出突出贡献。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提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八、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基本任务。 九、20世纪60年代,在第一线主持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为克服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作出重要贡献。 十、提出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

㈧ 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土地,是农业国家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源。历史上回的农民起义答、改朝换代,都没能彻底改变封建官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资源的社会现实。只有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使广大的雇农、贫农和其他农民群众,分得并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所以,就是“几千年以来以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阅读全文

与刘少奇发展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