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中国2013年经济发展情况

中国2013年经济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1-01-13 01:44:09

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几

排名 国家名称

GDP总量 (十亿美元)

所在地区

1 美国 16197.96 美洲

2 中国 9038.66 亚洲

3 日本 5997.32 亚洲

4 德国 3373.33 欧洲

5 法国 2565.62 欧洲

6 英国 2532.05 欧洲

7 巴西 2503.87 美洲

8 印度 2117.28 亚洲

9 俄罗斯 2109.02 欧洲

10 意大利 1953.82 欧洲

Ⅱ 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从最通俗的GDP经济指标变化显示,平均环比增长速率达到了13.42%(1979年至2012年间)。GDP总值的环比增速与人均GDP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两者之差在1989年达到最大值,随后一直呈现差值下降趋势。这预示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小于人口总量的增长。而且,GDP总值的环比增速以1994年为分水岭(图1-1),1998年以后虽然总体看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但是环比增速在减小。这些都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永久地这样快速进行下去,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今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

图1-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

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统计见表1-1。2000年到2008年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呈现不断增长态势,2008年达到最高峰值后开始下降,2013年该系数为0.4730。

表1-1 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情况统计

(据参考文献[4-5])

* 2014年1月2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

2010年中国人均收入接近8000国际元,2012年达到9000国际元左右,2013年预计接近10000国际元[6]。如果今后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2014年最迟2015年就可达到11000国际元水平这个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回落“点”。在人均11000国际元水平上增长速度“自然回落”是顺利渡过工业化高速增长阶段的成功标志,这是一种潜在增长率的下降[7]。到那时能源的供求状况就会出现不同于现在变化的新情况。因此,从长远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必须解决能源供给或将成为瓶颈的问题。

Ⅲ 如何看待2013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

党的明确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农村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为当前和未来的农村改革和发展工作中的重大原则新形势的最近一次会议上作出部署一个显著期限届三中全会,将会把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为了帮助读者学习和理解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从今天开始,河南省委党校本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主题解释的精神,敬请读者留意。

最近,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全球经济中的国家普遍遭遇“寒冬”时,我们的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目前的经济形势呢?

党的分析,十七届三中全会显然,强调中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的稳定运行,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

一,健康,快速发展并没有改变。中国的整体经济形势目前的发展是好的,健康,农业丰收,连续五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国内居民的购买力大幅增加,金融业运行平稳,基本遏制了势头的通货膨胀。从长远的战略角度来看,中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现在至少还有30年的高速发展,这是由我们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其次,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引起了我们的国家在可控范围内。虽然金融危机使我们对金融公司的一部分而受到损失,但少数的损失,这是不可能撼动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的根基。面对新的形势,国家已经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及时作出调整,并出台了多项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

最后,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最重要的是让我们自己的运行。在新的时代,中国正面临着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和新挑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我们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首要任务。

目前,主要的原因是国内需求不足是农民由于导致有限的收入水平的购买力不足,因此,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必须是新一轮农村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只有让农民增收致富,尽快,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被释放,只要农村消费市场就可以开始,我国将可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使我们的增强能力抵御国际经济风险。我们坚信,在党的农村改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新一轮的春天,将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的经济增长

Ⅳ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七大取向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
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近期各部委相继召开工作会议,对2013年经济工作作出了明确安排,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也浮出水面。
改革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
在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改革的方向、路径做出新的表述,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一是深入研究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改革开放前30年,主要是为了提高经济总量;今后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经济质量。这就需要在经济深度转型调整、利益矛盾更加突出的背景下,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从而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二是鼓励基层创新与局部突破。我国是转型发展的大国,全局和局部的情况存在很大差距,只有对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统筹考虑,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才能增强改革的有效性。基于此,2013年,相关改革探索将得到鼓励,即在顶层设计的前提下,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允许摸着石头过河。
三是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2013年,仍会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的原则,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重质重效
政策目标指向的变化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民生(生活质量),如果说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追求人们的温饱和社会经济的积累,那么新的经济增长目标就是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过去的中央经济会议中,“快”一向是经济增长固定的前缀,无论是“又好又快”还是“平稳较快”,“快”的基调总是不变的。而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快”字消失,“持续健康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目标。“质量”和“效益”在会议中也是首次被置于醒目的位置。这说明,决策层不刻意追求经济增长高速度的意图更加明显,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重视人民实际收入的增加,重视对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追求产业附加值的不断提高,追求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
新型城镇化
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
据测算,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有统计显示,若未来城镇化率提高速度保持现有水平(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则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至城市。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其实也是消费观念更新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这必将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
尽管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但拥有城镇户籍的市民不足35%。也就是说,还有近17%的城市常住人口不能享受到市民待遇。因此,加快城镇化并非简单的城市建设扩张,首要的是实现人口城镇化,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更强调消费结构升级、信息化、智能化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方向是建设美丽、环保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量”的扩大,更重视“质”的提高,由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到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建设“幸福城市”、“智慧城市”、“和谐城市”。
鉴于城镇化的巨大潜力,预计将它成为2013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抓手。可以预期,2013年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城镇化: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总结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引导和规范新城、新区健康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供水、排水和供暖设施的建设与改造等。
结构性减税
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
要持续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力,就必须加快政策转型。政策的着力点也将作相应的转变,最主要的是从扩大支出转向强调结构性减税,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
2013年相关部门将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抓紧研究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全国试点的方案,适时将邮电通信、铁路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同时,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对消费税税率结构、征收范围和征收环节进行合理调整。完善稳定出口政策,降低能源、资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对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关税。完善和落实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流通业等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税收政策,制定促进农业科技应用等税收政策,运用税收手段支持鼓励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继续清理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2013年,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文化等的支持力度。具体来看,将完善强农惠农富农财税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业水利的投入;严格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重点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支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建立研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
防风险 稳增长
稳健货币政策的两面
2013年货币政策取向中性,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和稳定货币供给为重点。一是通过外汇占款、央票余额变化及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基础货币必要的增长,保持市场必要的流动性。二是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波动中的相对稳定。针对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稳定。三是更加注重优化信贷结构。适度增加信贷投放总量,把握好投放力度、节奏和投向,优化信贷结构。四是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不过,国内银行业仍面临短期风险暴露和中长期战略转型的双重压力。特别是以委托和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融资、民间借贷等构成的“影子银行”体系日渐壮大,意味着2013年的监管复杂性和压力不小。2013年1月1日,巴塞尔协议III在国内正式实施。因此,2013年将扩大金融监管范围,逐步把“影子银行”体系所暗藏的系统性风险纳入监管视野,同时更加强调操作风险,推动金融机构内控管理体制等改革。这在监管要求上将更加细化,着重防控金融系统间的风险传递。
促进城镇健康发展
土地政策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提升城镇化质量,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等,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预计2013年的土地政策将延续2012年的方向,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统筹等方面着力。
首先,完善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分配比例,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其次,允许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参与城镇经营型项目的开发,制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办法,合理确定国家、地方政府、集体和个人的收益分配比例;第三,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促进存量土地的盘活、再开发利用。
新增长点 流通体系
促进消费的着力点
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55%左右,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引擎。2013年,在促进消费增长、扩大内需等方面将有更大的举措和动作。具体会有两方面体现:一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加强流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新的消费增长点包括:一是引导热点消费,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重点带动家电、家居、汽车等耐用品消费;二是倡导绿色循环消费,加快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三是提升便利消费,加快建立“一刻钟便民消费圈”,完善农产品零售终端网络,建设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社区连锁菜店和标准化菜市场;四是保障安全消费,加大打击侵权假冒力度。
同时,创新流通方式,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流通发展格局,优化流通企业结构,加强市场调控。比如,进一步加强城市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商圈和商业街的布局,加强宽带网络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流通发展格局,优化流通企业结构,加强市场调控。

Ⅳ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

经济发展状况

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经济扩张和衰退期(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导致后来灾荒的主要原因。

3,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4,一路一带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根本原因:

第一、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这样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二、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1950年,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十多年的物价上涨的阶段。为解决中央财政困难,中央决定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解决当时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现象。1950年,国家财经开始好转了。

第三、 合理调整工商业。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重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的根本好转起重要作用、1950年上半年中央在统一财经政策上,又合理地调整了工商业。这 主要是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5)中国2013年经济发展情况扩展阅读

新中国经济特点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0.6%和8.9%。全部工业增加值18.86万亿元,增长10.7%。消费、投资稳定增长,内需动力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增长17.1%。

2、物价涨势得到初步遏制。在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价格涨幅逐步收窄。

3、财政金融稳健运行。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89720亿元,增长22.6%。财政支出108930亿元,增加19056亿元,增长21.2%,“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各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6%。

4、农业和农村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夏粮、早稻、秋粮季季丰收,分别比2011年增产2.5%、4.5%和5.1%;2012全年粮食产量达到57121万吨,增长4.5%,实现连续8年增产,总产、单产都创历史新高。棉、油、糖、肉等其他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5、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2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成为新的国际标准。

6、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2012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颁布实施。支持重点节能项目924个,建成后可形成2200多万吨标准煤的年节能能力。

7、区域发展更趋协调。西部大开发新10年政策措施全面实施。促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及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区发展的各项举措得到较好落实,新时期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开展。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得到巩固和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

Ⅵ 中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状况

稳中求进,中高速发展最少持续30年

Ⅶ 2003年以后中国经济状况

呵呵,我对各行各业都比较感兴趣,那么我来拙劣地回答一下啦~ 股市:03年以后,股市基本是一路飙升,在2001年后也就是入世后,中国商品经济一直飞速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必将带动股市迅速飞跃,因而一直到2008年,股市总体呈现飞毛腿式的发展,但2008年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股市几乎崩盘,指数下降三分之二,者中国经济跌破8%的增长,但09年后又进入强势复苏阶段,股市也逐渐好转,但是任呈现疲软状态。 煤炭:煤炭是中国主要能源,因而它的发展一直较为平稳,虽然受到国家对小煤炭的控制和新能源的发展的影响,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更多能源,故并没有呈现明显衰落,但以后衰落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新兴行业: 新能源,新材料 由于国际油价日益攀升,再加上世界能源危机,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目前中国主要是风能、光能、核能,国际上已逐渐研究盐差能和海浪能,这个行业发展一直很迅速。 见于目前世界目前在进行各种科研,传统的材料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故发展新材料成为唯一解决手段,超导材料,导电塑料,高硬度低密度合金等,都是现在发展的方向,长久来看,此行业将不会衰退。 网络资产:这里只各种与网络有关的资本市场,例如网购等。在03年以前,中国没有网购业务,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日益提倡快节奏生活,于是网购成为购物首选,而这个行业在目前看来,潜力并未完全挖掘,日后应该有更大发展,但是应该首先解决快递问题 节能环保产业: 主要目的是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该行业在目前被大力提倡,将会长期发展,但需要技术突破 生物产业: 传统药理学出现瓶颈,现今的许多疾病治疗已经从纯化学转向生物化学,借助生物生产新药,还有更多的基因工程以及蛋白质工程,生物产业发展势不可挡~ 关于游戏行业: 多年以来每年基本以20%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国家经济增长的2倍)持续增长,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该行业将继续强力增长。 03年以后火起的游戏: 网络游戏:我想03年以前基本没什么网络游戏吧…………现在很火的游戏基本都是03年后的 DNF CF 天龙八部 魔兽世界 跑跑卡丁车 ……………… 网页游戏:03年以前没有页游~ 那么现行的火爆页游都是03年以后的 梦想帝王 七雄争霸 王朝霸域 …………………… PC游戏:魔兽争霸,星际争霸,暗黑破坏神,火炬之光,生化危机,古墓丽影,战锤,植物大战僵尸…… 其他游戏:愤怒的小鸟……………… 一字一句打的…………希望对您有帮助

Ⅷ 中国近几年发展情况

中国经济目前进入调整期和恢复期,以前的高速增长势头将不再重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会逐渐转型,房地产所聚起的巨大泡沫将逐渐被滤干,GDP不再是国家发展唯一衡量标准。

Ⅸ 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概况

201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前4个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尽管有所回落,但仍属高位运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外贸进入恢复性增长轨道,进出口平衡状况有所改善。也就是说,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仅动力增强,而且更加趋于协调。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处于向好运行的态势。
再从其他统计指标来看,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8%,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全国70个大中型城市的房价同比上涨12.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人民币信贷增长7740亿元;并继3月份来实现了扭转了贸易逆差局面。这些数据也表明国民经济正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多数数据是市场预料之中。不过,这些数据公布股市的理解则不同,A股及H股在全球股市大力反弹的大势下则全面下跌,特别是上海综合指数下跌到了一年来新低。那么A股及H股为何会大跌?是尽管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处于向好运行的态势,但是最近国际媒体及一些著名经济学都对中国经济增长表示十分质疑,或是说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行到顶阶段,或是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等,对中国经济的否定与担心又成了国际上的时髦。但是,实际上,中国经济是有问题,其运行的风险也很高,但是如果政府能够处理一些城市的房地产泡沫问题,让国内房地产市场回归居住的功能或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那么中国经济的城市化进程将有30年的发展,住房的发展仍然会成为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中国经济面对的许多困难与风险都会迎刃而解。也就是说,只要切除当前中国房地产泡沫这个毒瘤或医治房地产泡沫这个癌症,那么中国经济又会重新步入新一轮的增长轨道,而不是中国经济的崩溃。早些时候,我对中国经济担心也这些学者一样,但是最近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国十条”出台,尽管要落实该房地产政策仍然存在重重的阻碍与困难,但是其方向是正确的,也把握到当前房地产问题的要害,只要踏踏实实地按照国十条的精神去做,并不断完善与调整,那么当前中国房地产泡沫这个毒瘤一定会切除。如果房地产泡沫这个毒瘤切除了,中国经济岂能不重新步上经济增长快车道?
可能市场会担心,国十条不是出台了,为什么4月份的房价仍然上涨得这样快?其政策的效果不是十分令人质疑吗?其实,这种理解有点过急了。试想,国十条是在4月17日出台的,不要说这些政策要逐渐地由各地方来落实与实施,即使没有这些环节,其政策也只是在4月中出台的,那么当月的数据能够有多少改变。更何况国十条要各地方逐级来落实执行,其政策效果至少有几个月的滞后性。强调当月的数据来评估国十条的政策效果是操之过急了。我相信,国十条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与冲击是谁也左右不了的,它将改变整个中国房地产基本理念与基本利益格局,从而引导国内房地产市场步入新的发展方向,从而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市场还担心的是目前已接近政策紧缩预期的最严厉时刻,央行货币政策将在利率及人民币升值两个方面全面紧缩。特别是当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8%,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时,市场更是担心央行利率即将上调。但实际上,市场应该看到了,在中国当前的CPI体系下,它主要是以食品价格变化来决定通货膨胀变化的速度,当月CPI上行仍然与全国自然灾害有很大关系。比如,北京市的气温在4月份仍然是零度左右,直到月底上升到20度以上。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农产品的生产是相当不利的,也是当前菜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再加西南干旱及南方大洪灾等,自然灾害对农产品生产的影响决不忽视。当全国气候条件好转,菜价回落也是自然。根本就不用担心今年的CPI会上升到多高的水平上。还有,PPI快速上升,并高于CPI这样多,市场担心PPI作为CPI先行的指标,很快就会传导到CPI上来。但实际上这种担心也是过虑了。因为,当前的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及中国这种特殊的价格统计指标体系下,PPI要传导到CPI上还得有十分长的传导链。如果说真的PPI的价格传导到CPI上时,整个中国的高通货膨胀也就出现了。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过高的PPI更多的是传导到了房价上去了。如果全国的房价调整,过高PPI的传导可能就在房价上结束。因此,现在市场最为关注的利率什么上调及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在本文看来,如果CPI在当前这样的水平上,尽管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较高,但央行动用价格工具机率或利率上调机率会比较小。如果CPI过高,利率也就自然上调了,而不是当前市场所猜测的今年二季度后会加多少次利率。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央行在5月10日在发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按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是中国自2008年第4季度以来首次改变汇率政策的措辞。这或许预示著人民币汇率可能有松动。不过,在本文看到,对于人民币汇率,央行仍然是会以静制动,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机率更是会谨慎。今年整个货币政策走向更多的是动用数量工具,特别是会在优化银行信贷规模的结构做文章。因此,市场不用过度解读央行的货币政策会出现全面紧缩,但是同样也不会出现2009年银行信贷极端过度。总之,当前中国经济态势已经步入快速增长轨道,这种态势在今年内或明年内也不会有多少改变。当前中国经济也不存在多少过热,只要把房地产泡沫这个毒瘤切除,整个中国经济又会步入新一轮的30年持续快速增长的轨道上。在短期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更关注的信贷增长平衡稳定,更多的会在优化银行信贷结构上做文章。

阅读全文

与中国2013年经济发展情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