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13 00:56:53

Ⅰ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是什么

区域经济一体化:

  1. 成员国之间经济活动中各种人为限制和障碍逐步被消除,各国市场得以融合为一体,企业面临的市场得以扩大。

  2. 成员国之间签订条约或协议,逐步统一经济政策和措施,甚至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组织机构,并由该机构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Ⅱ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什么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相互协助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
(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自由贸易思想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
(三)区域谈判与多边谈判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为多边贸易谈判提供经验和技巧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消极影响:
(一)区域性经济集团都实行对内自由贸易、对外保护贸易的贸易政策,这种“内外有别”的政策明显背离多边贸易体制的非歧视原则,形成保护主义的贸易壁垒。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贸易转移效应”,背离比较优势原则,对区域外的国家造成损害,往往导致区域内外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使世界贸易组织经常处于“救急”状态。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增加了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力量,抑制了竞争,削弱了 WTO 体制的作用。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把各国追求自由贸易的目标由多边贸易协定转向区域性一体化组织安排,不利于 WTO 体制发挥作用和进一步发展。

Ⅲ 区域一体化五种形式的比较

在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类依据,其形式也各不相同。根据生产要素流动水平,经济学家里哈德·利普西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划分为六个增长层次:优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货物自由流动)、关税同盟(统一对外关税)、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

圣安德鲁斯大学经济学家彼得罗布森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五种形式: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货币同盟和经济货币同盟。

《三方对抗》上海世界经济研究所吴毅康教授主编,根据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的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般分为四种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共同市场或经济共同体、经济和货币联盟。

(3)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扩展阅读:

经济一体化有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

特点:

(1)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西欧延伸到其他地区。

(2)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工业化实际进展缓慢。

(3)大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处于低水平阶段。

(4)环太平洋地区经济一体化滞后。

(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基础已经破灭。

参考资料:

网络——区域一体化

Ⅳ 中国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意义

1、区域经济一体复化促进了我制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着区域内各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我国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员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既可以消除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等障碍,同时也为区域内市场规模的扩大与市场的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我国与区域内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战后,在世界经济范围之内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体现成员国共同意志的经济贸易政策相继出台。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贸易领域竞争的产物,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促进了我国同区域内各国的贸易国际化和自由化。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资源优化配置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我国生产要素在国际流通,而且提高资源配置的优化效率。从生产、贸易、金融三个角度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利于我国生产要素参与国际流通,而且也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能并刺激经济增长,最终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这显示出我国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

Ⅳ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促进新的世界经济关系格局的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欧洲、北美、亚太三个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发展,使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块式”结构和“网络”状态的新格局。所谓“块式”是指这个大区域一体化形成三个经济圈;这三个区域集团又与非洲、中南美、中欧、北欧、东南亚等其他大、小区域一体化组织组成一个相对峙、抗争而又联系合作的世界经济网络。这种新的格局必然使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点发生转移,即国与国的经济关系和对外贸易格局被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区域国际贸易所代替,各国必须更多地以自己所处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依托、谋求发展。同时这种格局也必然促使各国更加注重自身发展,经济发展成为各国的基本战略
(2)有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各国经济日益增强的相互依存性和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全球化趋势和态势。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各个角落发展起来,并呈滚雪球似的发展势头,各大集团都在吸收更多的成员,对外经济贸易交往并没有停止,同时在加强彼此的沟通和联系。这种情势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各区域集团融合在一起,可能会形成一个包容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内的单一的世界经济共同体,在共同体内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从长期来看,从总体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会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3)推动经济国际化加速发展,提高世界科技开发水平。自由市场的建立必然会推动和加强集团外国际垄断资本在这些市场的竞争,如“跨国直接投资”的兴起。目前西欧、北美、东亚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世界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不仅推动了国际资本的互相渗透和交融,使集团内部优化配置资源,也使国际化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提高了世界科技开发水平

Ⅵ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区别与联系有那些

转播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的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的趋势,是一个牵动世界全局,影响长期发展,引发世界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实际是经济国际一体化趋势进一步深化,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国际商战日趋激化,科技发展日益迅猛,区域集团化、企业国际化进一步加剧的现代经济大背景下,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转移时人为限制逐步消除的过程与状态。即经济资源愈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全面、大量、结合地流动,世界经济愈加相互融合,各国经济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的变动愈加相互影响和制约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点。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扩大,各国、各地区经济资源配置不断突破国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达到更高的水平。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区域内的国际分工寻求扩大经济合作,提升经济增长潜力。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10+3”模式与“10+1”模式的出现,标志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开始步入体制化发展的新阶段。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区别和相互关系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我们应当将它看作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系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不仅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并且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而世界市场的分割首先是主权的分割。当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经济活动突破国界的限制,使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更加紧密地结合,并且使国内市场进一步成为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需要“国际惯例”和一定范围内的“制度性安排”为国际商务活动提供便利,由于地区性安排较之多边安排协商范围较小,更易实践,也更易成功,所以区域经济合作广受欢迎,并得到加速发展。
2.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并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特别是由政府间自由贸易协定推动的区域经济合作趋势在加强。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世界市场环境的变化,各国对世界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分工,吸引更多的跨国投资为本国、本地区的经济繁荣提供条件。地区内各国实施经济一体化措施,进行区域经济合作,不仅可以使各有关国家享受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国际分工利益,而且可以通过创造稳定的区域市场环境,提升区域经济吸引跨国投资的能力,保持区域内各国经济和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
3.显然,经济全球化是比区域经济一体化更为强大的一种具有结构性特征的趋势。因为,世界市场的全球化能够造就吸引企业投资环境的基础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世界市场经济的主体一跨国公司的行为和意愿是决定市场走向和市场结构变化的主要力量,也是影响乃至可以成为改变许多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主要力量。从这一意义上来讲,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已经成为刺激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可以说,目前区域经济更加注重内部合作的趋势是区域内国家应对全球化的一种战略调整,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要求的一种区域性体制安排。
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跨国经济、资本和市场的国际化以及市场机制作用的推动,后者则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和有序发展为目标,建立在政府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措施、实现一体化目标的基础上。但是,尽管其发展动力和实施途径不同,最终都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个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融合。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为企业创造更为统一的市场环境,为世界范围内的商务活动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相辅相成,可以实现两种潮流互动,共同发展。
5.目前的国际经济合作在双边、地区和多边这三个层次上并行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单个国家在应对国际竞争中实施经济措施的效果减弱,需要新的应对力量,所以地区合作和多边合作受到普遍的重视。况且,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已成为富有成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使区域内有关国家得以充分利用国际分工,为自身的经济发展谋取利益,产生了明显的示范效应。因此,目前的区域经济合作异常活跃。对于国家而言,参加地区经济合作已经成为进行国际经济合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

Ⅶ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取得了哪些进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相互协助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雏形可以追溯到 1921 年,当时的比利时与卢森堡结成经济同盟,后来荷兰加入,组成比荷卢经济同盟。 1932 年,英国与英联邦成员国组成英帝国特惠区,成员国彼此之间相互减让关税,但对非英联邦成员的国家仍维持着原来较高的关税,形成了一种特惠关税区。
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形成三次较大的发展高潮。
第一次高潮发生在 20 世纪 50 ~ 60 年代。
第二次高潮发生在 20 世纪 70 ~ 80 年代后半期。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1 、联合一致抗衡外部强大势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因
2 、二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3 、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及其政治利益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维护自身的经济、贸易领利益,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4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经济源泉。
5 、贸易创造等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Ⅷ 中国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意义

1、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着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回经济增长答。我国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员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既可以消除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等障碍,同时也为区域内市场规模的扩大与市场的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我国与区域内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战后,在世界经济范围之内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体现成员国共同意志的经济贸易政策相继出台。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贸易领域竞争的产物,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促进了我国同区域内各国的贸易国际化和自由化。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资源优化配置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我国生产要素在国际流通,而且提高资源配置的优化效率。从生产、贸易、金融三个角度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利于我国生产要素参与国际流通,而且也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能并刺激经济增长,最终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这显示出我国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

Ⅸ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有哪几种

1、“构建创新共同体”助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腾飞

今年是中国-东盟创新年,本届东博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为主题,其中“构建创新共同体”的提法引起中国和东盟国家各界人士强烈共鸣。

博览会突出创新合作,新设置 “一带一路”国际展区和南向通道展示区,首次在“魅力之城”展厅设置“主题国岛”。

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5G网络应用……本届东博会专门设置先进技术展区,吸引中国和东盟国家170多家企业、机构带来430多个参展项目,涉及人工智能、医药大健康、新材料、生态环保等领域。

在跨境电子商务、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领域,许多中国企业将自己最前沿的创新产品进行了展示,积极开拓东盟市场。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鲁东亮说:“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数字经济方兴未艾,为中国和东盟合作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2、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合作共赢为目标,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在东博会期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说。

目前,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起步顺利,以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合作互利为基本内容,逐步形成以广西为支点的中国-东盟信息枢纽,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菲律宾打拉省省长苏姗·雅普说:“现在我们与中国在跨境电商等诸多方面有合作项目,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受到年轻人追捧。希望以后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能有更多合作。”

国际产能合作是另一大亮点。在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区,中国中车展示的多种动车、地铁样品吸引很多人观看。南宁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李谏说,目前公司不仅向东盟国家输出技术,还在当地采购材料、就地制造并输出服务。

3、东博会“朋友圈”越来越大

15载耕耘,15年收获。统计显示,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已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5148亿美元。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15年来,东博会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魅力之城、主题国、特邀合作伙伴……一个个稳定高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入,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越南连续多年参加东博会,展位的数量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今年越南设立的展位数达250个,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

“这充分体现了越南企业对合作前景充满信心,期待与各国加强能源、农业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深入合作。”越南副总理王庭惠说。

(9)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扩展阅读: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个关键点

1、在差异化中谋求发展

海西空间布局既然已经明确,显然今后海西发展的重点任务应该是严格科学地按照三大功能区划分和“一带、五轴、九区”的总体布局,充分发挥海峡西岸区位、资源环境与人文、对台以及特区等优势,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目前,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正呈现千帆竞发、方兴未艾之势,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已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而海峡西岸经济区刚起步几年,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此我们应发挥海西的后发优势,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海西实际,勇于开拓创新,避免走弯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差异化中寻求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发展的同质化。相反,发展的思路应该是从各个功能区、各个发展区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现实发展基础出发,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让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优势叠加、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这种情况下,确实需要从区域一体化这个更高层面上加以协调。

比如平潭可重点发挥对台地缘相近的优势,集中力量建设大的“三通”客运码头,而在大型集装箱运输方面则可利用江阴港现有的航运设施;与此同时,江阴港的三通客运业务则可以委托平潭方面去完成。

总之,实施差异化战略,促进各地区错位发展,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至关重要。

2、在竞争之中寻求合作

区域经济发展拥有自身的规律。一个区域经济综合体的形成,往往与该区域拥有相同或相近或互补的地理形态、生态功能、经济流向、文化习俗等密切相关。只要是真正搞市场经济,各类生产要素就会按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由流动,实现优化配置。

也因此在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级政府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努力突破现有行政区划束缚,做好统筹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充分涌动和优化配置。在竞争中的合作十分重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排斥竞争。竞争是活力之源。但我们要倡导有序竞争、良性竞争,反对无序竞争、恶性竞争。

比如海西的9个集中发展区: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温州沿海、粤东沿海等,相互之间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能快则快,无疑相互之间会有很激烈的竞争。但竞争并不排斥合作。

比如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谁引进高端适用人才多,谁就发展。但与此同时,人才的竞争并不排斥人才合作。9个发展区之间应积极鼓励人才流动、人才合作,而不是互挖墙脚。唯有如此,才更有利于各发展区提升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

3、在共赢中构建长效机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区域内不同功能区、不同发展区间的共赢。只有共赢,“一体化”才能持续。这就需要在合作共赢的思想指导下,构建区域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中西部集中发展区和生态保护生态发展区三大功能区之间,以及“一带五轴九区”之间就有一个山海协作、生产与生态等之间合作共赢的问题。

这就要求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在投资硬环境建设方面要实现有效对接,而且在投资软环境建设方面更要实现有效对接。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各设区市就必须制订共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行动纲领,不能有的地方严格执法,有的地方放松管理、甚至睁一眼闭一眼搞地方保护。

又比如在食品安全方面,产区与销区之间也要实现政策对接和标准对接,并建立共同应对危机的应急机制。

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海西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可以大力发展工业,增加地方财税收入,而海西中西部集中发展区与生态保护发展区,为了保护青山绿水,工业发展受限制,地方财税收入严重不足。

因此三大功能区之间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我省在主要江河流域与生态林补偿机制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仍然存在补偿金额偏低、补偿随意性强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相关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

总之,要根据海西规划与要求,在跨省层次上尽快设立相应的、具有较高权威的协调发展机构,领导建立并完善海西区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阅读全文

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