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北流市经济适用房

北流市经济适用房

发布时间:2021-01-13 00:14:07

❶ 广西北流市怎样申请经济适用房

没有用的,北流的早已经分配好了。

❷ 北流经济适用房申报条件

你到房管所去了解一下吧,不过现在北流经适房少,条件应该很苛刻

❸ 求一篇关于房屋建筑学的论文!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概论
摘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苗、布依、侗、土家、彝等17个世居民族。千百年来,贵州各少数民族在
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民族民间美术。贵
州民族民间美术品种类繁多,包括建筑、服饰、蜡染、挑花、剌绣、银饰、雕刻、剪纸、陶器等等。本文拟
对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起源、分类、形式、特点作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概论
“民间美术”这一概念的流行,始于20世纪70年代,
它大约是和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一样,仿借民间文学的称谓
而来。民间美术是指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
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
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
的源泉。
贵州高原蕴藏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丰富而独
特的民族民间美术是高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
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下,经过贵州各
族人民不断地实践、创造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民族民间文
化。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品种类繁多,包括建筑、服饰、银饰、
挑花、剌绣,岩画、雕刻、漆器、竹编、剪纸、陶器等等,从生活
用品到生产器具,无所不包。民族民间美术,作为贵州各族
人民生产生活装饰的必需品,体现着各族人民独有的审美
情趣和造型能力。本文拟对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起源、形
式、特点作简单的论述。
一、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贵州高原,曾经是远古人类栖息、
繁衍的地方,是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之一。贵州的“史前文
化”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在已知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考古发掘中,旧石器早、中期的黔西观音洞遗址、盘县大洞
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著名考古学家斐文中先生称观
音洞文化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之一”;白寿彝在其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指出“黔西观音洞
石器,加工之细致和方法之多样,为同期各地之冠”。旧石
器时代晚期以普定穿洞人遗址、兴义猫猫洞遗址最具代表
性,在其发掘物中,除了石制品外,还发现了大量的骨、角
器,骨角器制作之精、工艺的稳定、磨制技术的熟练及数量
之多、品种之丰富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地位。
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烧制出陶器,并在陶器上绘制出
各种纹饰,于是审美物质文化便开始出现,也可以说是最早
的民间美术产生了。在贵州普安铜鼓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各
类器物中,就有大量器型多样、纹饰丰富的陶器。有专家考
证说:“彩陶文化典型集中地体现了原始绘画、原始雕塑、原
始乐舞以及原始民俗生活一切方面的特征,是原始审美文
化的最高体现”。
战国至秦汉时期,以贵州为主的西南地区,出现了一个
夜郎国,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西南夷君长以
什数,夜郎最大。”“西南夷”是指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
族,而夜郎的主体民族是濮人与夷人,也就是今天的仡佬族
与彝族的先祖。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他民族的先
民在各时期相继迁入贵州,形成了今天的苗族、布依族、土
家族、水族、侗族、瑶族等民族。今天在夜郎地域范围内的
普安铜鼓山、赫章可乐、威宁中水三个文化遗址中发掘了大
量的玉石器、陶器、青铜器(铜鼓)、铁器等物品,这三处遗址
的发掘物,品种之多、造型之奇、纹饰之美、铸工之精,甚为
罕见,它们不仅显示了高超的技术水平,而且有别于中原汉
族文化,应是当地少数民族遗留的痕迹。这说明了生活在
两千多年前的古夜郎人,就具备了制造、制作各类生产生活
工具、兵器、民间工艺美术的能力并有相当的水平。
二、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主要形式
(一)织绣印染
1、民族服饰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最直接的体
现和重要载体。贵州民族服饰非常丰富,生息在贵州高原
的17个世居少数民族,长期以来,他们勤工巧织,创造了绚
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其间包含着蜡染、刺绣、挑花、织花、银
饰等多种工艺。许多民族服饰的款式结构、纹样图案,具有
一定的含义及渊源,反映了各民族的信仰,包含着本民族的
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民族精神。
(1)苗族服饰:苗族服饰种类繁多,风貌独特,造型优
美,清朝陈浩到贵州画了《百苗图》,吴世忠在其《中国苗族
服饰图志》记录了170多种。其中有以刺绣著名的台江妇
女服饰;以挑花突出的贵阳地区妇女服饰;以蜡染为特点的
丹寨、安顺、黔西、织金、黄平的妇女服饰;以银饰最多的雷
山、台江、凯里、黄平的妇女服饰;以毛织为主的威宁服饰;
以编织著称的贞丰、安龙妇女服饰。苗族服饰以其精美的
工艺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承载功能,被称为:“无字的史书”。
(2)布依族服饰:布依族妇女大部分穿右衽大襟衣,宽
口裤,饰以花边和栏杆,盘发辨于头顶,包头巾,胸前戴围腰
及银饰。
(3)侗族服饰:侗族服饰大致分南、北两种类型:北部妇
女束发挽髻,饰以银簪、银花或木梳,上盖侗布,穿右衽无领
大襟衣,胸前系绣花围腰,下穿长裤,间或也有穿裙的;南部
妇女发型亦挽髻,贯以木梳、银簪,上衣或高领或无领,或开
襟无扣或紧身小袖,下穿百褶裙,常系围腰,脚上有裹腿。
(4)土家族服饰:居住在黔东北边远山区的土家族服
饰,还保留着较多的民族特色,妇女束发辩,头包青丝帕或
布帕,上着粉红色或蓝色右衽高领大襟短衣,下穿大脚筒
裤,衣襟、领沿、袖口、裤脚均有镶边,多佩带银饰。
(5)水族服饰:水族妇女多挽发于顶,以巾包头,穿蓝色
大襟中长衫,下穿靛青色长裤将围腰系在银项链上,飘带垂
于身后,脚穿尖钩绣花鞋或元宝盖绣花鞋。
(6)仡佬族服饰:仡佬族居住分散,服饰受其他民族影
响,妇女头盘大发髻,衣短仅及腰,袖背上绣鳞状花纹,下穿
无褶长筒裙,裙分三段,中段为红色羊毛织成,外披无袖长
袍。
(7)彝族服饰:彝族男女皆披“擦尔瓦”;男子头扎英雄
结,系青腰带,穿宽裤脚的灯笼裤;女子着绣花短上衣,青、
红、白三节裙,包绣花头帕,戴银领花、银耳环。从整体看,
彝族服饰体现了彝族尚黑、崇虎、敬火、尚武等共同风格。
贵州民族服饰非常丰富,种类之多,令人眼花缭乱,上
述几个民族的服饰只是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服饰艺术
的一小部分,但却是最具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服饰艺
术。由于政治、经济以及各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各个民
族的服饰习俗都处于不断发展演变中。
2、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一种纺染印花技艺,古称“蜡缬”与
“绞缬”、(今扎染)、“夹缬”(今蓝印花布)被誉为中国三大
纺染工艺。蜡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后汉书-
西南夷传》,宋代《岭外代答》、《溪蛮丛笑》就有关于西南少
数民族蜡染的文字资料。唐宋以后中原地区由于纺织、锦
缎工艺的发展,蜡染工艺日趋衰退,老的传统工艺而在边远
的贵州高原蜡染却传承了下来,并发展成独具特色和最为
普及的民族民间工艺。
蜡染在贵州各地均有分布,较为著名的是安顺、镇宁、
黄平、丹寨、凯里等地。贵州蜡染可分为蜡染、枫香染、豆浆
染、扎染、夹染等工艺方法。多用蜂蜡、树脂、豆浆等用蜡刀
在白布上绘成所需图案后在蓝靛中浸染,然后煮去或洗去
豆浆或蜡渍,即现蓝底白花,十分美观素雅。扎染等则是根
据需要,用线缝扎布头浸染,颜料未浸渍处即显略带色晕的
图案,比之手绘图案更有韵味。
贵州蜡染就其图案及制作特点,可分为苗族蜡染、布依
族蜡染、革家蜡染、水族蜡染、仡佬族蜡染等不同的民族风
格,其制作工序基本相似,图案内容及其文化内涵,因各民
族自身的历史和信仰、崇拜物等而存在差异。传统纹样有
蝴蝶纹、鱼纹、虎纹、铜鼓纹、太阳纹、三角纹、雷纹、星纹、回
纹、云纹、花纹、蕨纹、鸟纹、水涡纹、牛旋纹、龙纹、虫纹等
等。这些纹饰通过大胆的变形和夸张,组合成极富特色的
图案,充分显示出贵州少数民族妇女的精湛技艺。
3、刺绣、挑花、织花
贵州苗、布依、侗、土家、彝、水、壮、瑶等民族都喜欢以
刺绣、挑花、织花来装饰服饰,是民族服饰中最常见的装饰
手段。它和蜡染、编织是贵州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1)刺绣:刺绣以黔东南台江县的苗族及水族马尾绣背
带最有特色。苗族刺绣喜用红、绿、蓝、白、金、银等色,在色
彩的运用上,善于突出高反差、强对比的效果。色调、花纹
因支系、地区不同而有区别。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
绣、绉绣、贴花、堆花等十余种。刺绣的图案,多源于生活,
但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再现,而是大胆的夸张、变形,甚至是
抽象化的艺术处理。
马尾绣背带是水族妇女剌绣技术的完美展示。马尾绣
背带制作工艺复杂。先用剪纸纹样在厚纸或布壳上描下并
剪下背带各部份花样、图样,后选用白色细长的马尾,用丝
线细心地缠绕在马尾上,再用这种马尾丝线在预先剪制好
的背带部件上镶成各种图案,用彩色丝线固定好,然后在这
些图案间绣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立体感、
层次感、构图生动、色彩绚丽的画面。最后,将绣好的各部
件拼镶在背带底布上。由于马尾绣背带制作较费工时,技
巧要求精湛,因而水族人民十分珍爱,是难得的民间艺术精
品。
(2)挑花:挑花又称数纱绣,是剌绣中颇有特色的工艺
之一,深受各民族的喜爱,各民族在配色、构图、花纹等方面
形成了自己民族的特色。挑花以贵阳市花溪区的苗族挑花
最具有代表性。其针法讲究,风格古朴,构思精巧,极具苗
族历史文化特点。苗族的挑花有素花和彩花两种:素花以
白色或浅蓝色平布为底,以青线挑剌而成;彩色挑花以青色
或深色平布为底,用彩色丝线挑剌。挑花的针法有“十字
针”、“长短针”、“回复针”等方法,以“十字针”为常见。
(3)织花:织花又称织锦,即以编织形成的明花纹织物。
织锦大体分素锦和彩锦两种。苗、侗、土家、布依、瑶等民族
都有自己的织锦。其中以侗锦、土家锦、布依锦最具特色。
(二)银饰
银饰在贵州各民族妇女中使用极为普遍,在贵州苗、布
依、侗、水、瑶等民族服饰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是民族服
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银饰,其
中,苗族、侗族银饰在品种、工艺、数量上最为复杂多样。妇
女银饰,特别是姑娘的盛装银饰制作精巧,华丽多彩,有的
一套就重达一、二十斤。主要有:头花、银帕、银帽、银冠、银
角、银簪、银梳、耳环、项圈、项链、围腰链、银披肩、银兜坠、
压领、银衣片、手镯、戒指等数十种。
(三)剪纸
剪纸在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泛,是最普遍最单纯
最著名的民间美术,据考古发现,剪纸的历史至少有1500
年,在新疆吐鲁番高昌遗址出土的南北朝时期“对马团
花”、“对猴团花”剪纸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
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剪纸,源远流长,是各族劳动妇女为
了美化生活,抒发心中的情与美,运用简单的工具,凭借遐
思妙想和对于生活的直观感受而创作的民间艺术,富有浓
郁的贵州民族地方特色。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剪纸的用
途与北方有所不同,它不是作为独立的装饰艺术存在,其用
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为刺绣的底纹以及蜡染刻花图案
相互共存,与剌绣、蜡染密不可分。在各民族妇女中,剌绣
和蜡染能手差不多同时也是剪纸能手。另一种是用于宗教
和民俗活动中,称“神马”或“纸马”。
贵州剪纸纹样,结构严谨饱满、线条粗壮流畅,内容以
动物花草为主,但又以动物为中心,常采用夸张、变形、抽象
的手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装饰性,使剪纸显现出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贵州民族剪纸中最为典型的是台江县
的施洞型和台拱型苗族剪纸。
(四)民居建筑
由于贵州高原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文化传统等因素
影响,贵州各少数民族创造了风格独具的建筑。
1、干栏式建筑:干栏建筑是一种榫卯结构木料建筑。
在赫章可乐考古中,就发掘了1件陶制的“干栏”式房屋模
型,这种独特而适用的房屋,一直沿袭至今,成为贵州许多
民族传统的建筑模式。《北史-僚传》载:“人并楼居,登楼
而上,号为“干栏”这是关于“干栏”式建筑最早的记载。干
栏式房屋的特点是建成两层以上,底层敞开或围上,堆放农
具、杂物等,第二层住人,第三层主要存放粮食。这种房屋
非常适合南方高温、多雨、潮湿的气候,既通风防潮,又可防
止毒蛇猛兽进屋。
2、吊脚楼:吊脚楼是干栏建筑的变体,房屋依山势,建
在斜坡面上,形成半边楼半边地的格局。这种建筑形式多
见于苗族、侗族、布依族,其中以黔东南雷山地区的苗族村
寨最为典型。
3、石板房: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以石头作
材料的十分少见。在素有“山国”之称的贵州,石头建筑材
料随处可得。镇宁、关岭、安顺的布依族人民普遍建造“石
头房”、“石板房”。石头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石头砌
墙、石板盖顶,建造出了古朴自然、美观大方、造价低廉、舒
适耐用的石头房,整座房屋全用石头建成,造型美观,工艺
精湛、技术高超,充分展示了布依族人民独特的创造力及聪
明才智。
4、鼓楼、风雨桥:鼓楼是侗族文化是重要象征,广布于
贵州、广西等省侗族村寨,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它是侗族人
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侗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特征、艺术风
格,具有心理、建筑、工艺等的审美价值。鼓楼建筑为木结
构,整座鼓楼不用一颗铁钉,全部是用木栓衔结,鼓楼的楼
层都是单数,建筑工艺别具一格,侗族的能工巧匠不用图纸
只凭一跟竹竿作标尺,在标尺上刻画若干横格,就可以心中
有数建造整座楼阁,体现了侗族工匠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
鼓楼又是侗族人民议事、交际、娱乐、处理各种民事纠纷的
活动中心。从江县增冲鼓楼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侗族鼓楼,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雨桥也称花桥,因桥廊遍施彩塑彩画而得名。有普
通花桥、亭阁花桥和鼓楼花桥,一般建在村寨旁的溪流上。
风雨桥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是来往路人避风躲雨、休息、
乘凉的场所。整座建筑造型优美,结构精巧,雕龙画凤,色
彩艳丽,具有建筑艺术的审美功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黎平县的地坪风雨桥,因其在桥面上修建鼓楼式亭子,形
成鼓楼与花桥结为一体的建筑物,是我省最大、最美的花
桥。
(五)傩戏面具
傩戏是一种驱邪逐疫的戏剧。傩戏被有关专家称为
“戏剧活化石”。至今,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多
种形式风格的傩戏。傩戏在表演上的重要特点是以面具为
主要道具,面具的制作材料多为柳木、杨木、丁木、漆树、笋
壳等材料,雕刻精细、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工艺精美。贵州
的傩戏主要流行于黔东北的土家族、仡佬族,黔西南的布依
族,黔西北的彝族,黔中的屯堡人、布依族以及黔南的苗族、
侗族等地区。
1、安顺地戏面具:安顺地戏集中分布在安顺、平坝、镇
宁等地,流传在明代屯军的后裔—屯堡人中。安顺地戏面
具,俗称“脸子”,面具一般用丁木、白杨木等木材雕刻而
成。地戏面具的制作有较高的工艺要求和独特的表现手
法。制作面具时,要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用鸡血祭奠木坯
和工具,念诵有关的祝辞。制作完毕后,要举行“开光”仪
式,将制好的面具供在神龛上,用鸡血点之,以赋其神性,从
而使地戏面具带有神圣的神秘色彩。地戏面具制作精细,
色彩鲜艳,造型丰富,一般以一堂戏里的角色来确定面具的
多少,最多可达百余面,大体可分为武将、道人、丑角及动物
几类面具。
2、土家族傩堂戏面具:傩堂戏主要分布在黔东北、黔
北、黔西北地区,尤以德江、思南、印江、铜仁最为典型。傩
堂戏面具全堂戏24面,半堂戏12面,面具用杨木、柳木制
作,造型古朴、夸张、线条粗犷奔放,面具角色可分为正神、
凶神、世俗人物三大类。
3、彝族撮泰吉面具:撮泰吉又叫变人戏,是一种流传于
威宁板底乡裸嘎村的较为原始的傩戏。它的面具只有五
面,以杂木刻成,面具雕刻稚拙,简单粗糙,线条粗犷,没有
任何雕饰,仅在双眼和嘴处挖三个孔,用墨或烟灰把面具染
黑,再用石灰或粉笔随意在黑底上勾画上线条,安上用麻线
做成的胡须即算完成。“撮泰吉”面具于稚拙中透出的古
拙、原始、粗犷、刚劲,黑白分明,给人一种紧张、肃穆的神秘
感。
4、布依族傩戏面具及瑶族跳盘王面具:兴义地区的布
依族面具以及荔波一带瑶族的跳盘王面具均用竹笋壳彩绘
成面具,也有少量的竹编、泥胎纸裱及木雕面具。这种面具
制作简单,笋面以红、绿、白、黑等色涂绘,色彩鲜艳,造型稚
拙,简洁传神。
(六)铜鼓
铜鼓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及工艺美术
品,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宋朝朱辅在《溪蛮丛笑》记载:
“溪峒爱铜鼓甚于金玉”。在贵州,铜鼓是各少数民族广泛
使用的民族乐器,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都有自
己的铜鼓。铜鼓一般用铜、锡合金制造,呈侧立桶形,大小
不等,由鼓面、鼓胸、鼓腰、鼓足、鼓耳等五部分组成。鼓面
与鼓身四周还饰有各式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工艺精湛,十分
独特。考古学家将铜鼓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
型、北流型、灵山型、遵义型、麻江型、西盟型等8种类型。
(七)陶器
牙舟陶器:牙舟陶器是布依族地区的一项传统工艺,已
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因其出产于黔南州平塘县牙舟镇而得
名。陶器风格独特,造型厚重、简朴,图案吸收了苗、布依等
少数民族的蜡染、剌绣的纹样,装饰以浅浮雕为主。其釉色
以玻璃釉为基础,以黄、绿、紫、褐为基调。既有中国古代陶
瓷造型敦厚古朴的特点,又有民族民间文化风格,具有鲜明
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黄平泥哨:黄平泥哨是由黄平苗族民间艺人们制作的
民间工艺美术品,是一种供儿童玩耍的民间玩具,泥哨制作
工艺简单,系用白泥或黄泥凭手艺捏出鸟、虫、鱼、兽等各种
动物形象,而后用竹签捅出哨口,入窖烧制,并进行彩绘,饰
以黑、白、红、绿、紫等色的图案,然后涂上清漆。烧制出来
的泥哨,造型夸张变形,生动可爱,妙趣横生,色彩强烈凝
重,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八)漆器
大方彝族漆器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伴随
着彝族社会的发展,漆器已成为彝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
用具。漆器的制作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较大,一般
分四大工序,五十到八十多道环节,漆器的使用很广,诸如
家具、屏风、花瓶、餐具、酒器、马具、罐盒等几百种。漆器的
传统技法有彩绘、描金隐花等,现发明了刻纹、刻纹填彩、镶
嵌等新工艺。大方彝族漆器由于质轻耐用,制作精美,具有
浓郁的民族特色而独树一帜。
贵州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不是一篇短文所
能概括的,许多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如:思州石砚、织
金石砚、玉屏萧笛、竹编工艺等等,由于篇幅所限,在这里不
能一一列举,但是通过上述介绍,可以了解到贵州民族民间
美术是贵州各民族千百年以来,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以传统
的、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就地取材用手工制作的民间工艺
美术品,它们植根民间,自生自长,为劳动人民所创作,又为
劳动人民所享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着他们的情感
和审美理想,是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种
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安正康,蒋志伊等编著.贵州少数民族民间美术[M].贵
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
[2]史继忠.贵州文化解读[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0.
[3]周国茂.中国民俗大系—贵州民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
版社, 2004.

❹ 北流经济适用房第四期在那里

您好!
北流好像没有经适房吧,只有廉租房,在甘村和氮肥厂
望采纳,谢谢

❺ 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家乡是广西玉林、、、

近代历史
1912年(民国元年)升州为府,次年废府为县(县直接归省管辖)。1913年–1949年,市境各个县(市)区先后隶属郁江道、苍梧道、广西省政府郁林民团区、梧州民团区、梧州行政监督区、浔州行政监督区、郁林行政监督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郁林专区、第九行政督察区(郁林区)。
1941–1951年,容县属梧州行政督察区、梧州专区。解放后,1949年12月–1951年6月,郁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5县隶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郁林专区、梧州专区合并成立容县专区,辖郁林、兴业、博白、北流、陆川、容县、苍梧、藤县、岑溪、平南、桂平;贵县划归宾阳专区。1952年,贵县由宾阳专区划入容县专区,撤销兴业县,大部分并入郁林县,一部并入贵县,博白县划入钦州专区,次年划入容县专区。1956年3月,郁林县更名玉林县。1958年7月,撤销容县专区,分设玉林专区和梧州专区,玉林专区辖玉林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容县、北流县、陆川县、博白县,1971年11月就改称玉林地区。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15号】):撤销玉林县,设立玉林市,以原玉林县的行政区域为玉林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4月18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60号):撤销北流县,设立北流市。
1997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7]26号):(1)撤销玉林地区和县级玉林市,设立地级玉林市,
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玉州区玉林镇东门路。(2)玉林市设立玉州区和兴业县。玉州区辖玉林、福绵、南江、城西、名山、仁东、樟木、成均、新桥、城北、茂林、沙田12个镇和石和、仁厚、大塘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玉林镇民主路。兴业县辖原县级玉林市的石南、城隍、大平山、蒲塘、北市、葵阳、沙塘、山心8个镇和龙安、铁联、博爱、高峰、洛阳、小平山、卖酒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石南镇。(3)玉林市辖原玉林地区的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和新设立的兴业县、玉州区,原玉林地区的北流市由自治区直辖。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玉林市总人口5086215人。其中:玉州区 918229人、容县 621498人、陆川县 718439人、博白县 1247518人、兴业县 531496人、北流市 1049035人。
2005年,玉林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
玉州区:撤销南江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南江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名山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名山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城西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城西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城北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城北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 北流市:撤销华东镇,整建制并入石窝镇,石窝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容县:撤销容城镇、容 厢镇,设立容州镇,以原容城镇、容厢镇的辖区为容州镇的行政区域,容州镇人民政府驻原容城镇金珠街。
陆川县:撤销陆城镇,整建制并入温泉镇,温泉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月垌乡,整建制并入乌石镇,乌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博白县:撤销绿珠镇,整建制并入博白镇,博白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育镇、径口乡,设立径口镇,以原三育镇、径口乡的辖区为径口镇的行政区域,径口镇人民政府驻原径口乡径口街;撤销大利镇,整建制并入水鸣镇,水鸣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合江镇,整建制并入东平镇,东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江乡,整建制并入文地镇,文地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兴业县:撤销铁联乡,整建制并入葵阳镇,葵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博爱乡,整建制并入山心镇,山心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009年12月,玉林新增设玉东新区 规划用地面积112.53平方公里,现状人口为7.76万,规划人口42万
区位优势

地处广西东南部,位于粤桂两省区交界处,东与梧州市、广东省茂名市相邻,南与北海市、广东省湛江市毗连,西与钦州市、南宁市交界,北与贵港市接壤。是桂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结合部,是我国东部西进,西部东进最便捷的通道。作为广西沿海城市群与区内经济腹地相互对接、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处于多个经济合作区的相互重叠区和交叉点,是承载东部产业转移的加工基地和东部通向“东盟”的重要陆路通道和跳板。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也是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
交通优势

广西工业重镇玉林近几年大力发展大交通体系,今年,玉林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达到35亿多元。去年玉林市交通基本建设就完成投资32.64亿元,同比增长168.4%。2008年玉林市将完成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其中,岑溪至兴业高速公路是向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献礼的项目,将于11月底前建成通车,洛湛铁路玉林段、容县至藤县公路也将在今年全部建成,并再2009年9月28通车(客运)
。与此同时,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玉林到陆川一级公路改造工程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将争取于今年开工建设。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时,玉林还将全面加快交通物流建设,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据介绍,玉林将进一步修编完善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玉林市交通物流基地、玉林汽车城等交通物流项目建设,以及玉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现代药品交易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整合全市货运信息资源,推进物流服务企业、工商企业、物流园区、大型专业市场及公共信息资源查询系统联网,并引导和扶持一批上规模的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以玉林为中心,半径200公里范围分布着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贵港、梧州、柳州、湛江、茂名等中心城市,辐射人口近5000万。国道324线与黎湛复线铁路纵横相交,南宁经玉林至广州高速公路、洛湛铁路(玉林段)编织以玉林城区为中心的现代交通网络,市内形成了以玉林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
玉林公路比较发达,高速公路到贵港1个小时,到湛江2个小时,到南宁3个小时,到柳州4个小时,去广州5个小时,去深圳6个小时。
玉林市是桂东南区域中心,交通便捷,黎堪铁路穿过兴业县、玉州区、陆川县、博白县,并与全国铁路网络相连,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连结两个南部的12条重要公路干线在玉州区交汇。每天定时有4班以上豪华快班客车到达广西区内各地市及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廉江、化州、茂名等城市。市内高等级公路网络贯穿各县(市)区,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各县(市)区进入主要景点的道路全部开通,能确保旅游团队顺利进入。
航空:空中航线将成为玉林向外交往的新交通发展方向,玉林机场前期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铁路:承接京广线的黎湛铁路贯穿境内玉州区、兴业县、陆川县、博白县及洛湛铁路(玉林段玉林市、容县、北流、博白)
公路:国道324线公路横穿玉州区、兴业县、容县、北流市。以玉林市城区为中心枢纽、南广高速公路通车及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玉林到陆川一级公路改造工程等等工程,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的区域性交通网络框架已经形成,县乡级公路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玉林市全市119乡镇,全通公路,已开通汽车客运班线380条。
长途汽车:长途汽车客运站有汽车总站、客运中心、城西客运站和东郊车站外,又新增站前汽车站和城南汽车站两处。
投资环境

玉林市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商机无限。逐步建立起公共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快速发展,“一站式”服务机制初步形成。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玉林经济开发区等十大工业园区(集中区)成为投资发展的“洼地”。玉柴机器、三环陶瓷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玉林制药已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品牌;玉林国际中药港、海螺水泥、燕京啤酒、旺旺食品、晶辰电子、国美电器、北京华联超市、南城百货超市等纷纷落户玉林;机械产业、水泥陶瓷、健康产业、服 装皮革、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迅速成长。中国(玉林)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架构及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开放合作平台,特别是在积极推进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实施中,玉林市被纳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4+2”经济合作。玉林市是黎湛铁路与洛湛铁路的交汇处。
资源优势

玉林市物产景观丰富,商贸发达繁荣。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高岭土储量居广西第一,花岗岩、石灰石、莹石等储量也比较丰富。玉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粮食、水果、禽畜重要生产基地,容县沙田柚原产地,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桂圆之乡”、“三黄鸡之乡”、“沙田柚之乡”。玉林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南国园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真武阁、勾漏洞、云天文化城等120多处名胜古迹。旖旎的南国山水风光,奇特的古今建筑,特色的风味小吃,商品交易市场健全发达,现代物流服务经营体系完备,拥有全国有名的中药材市场、工业品服装市场等,商贸流通辐射各省(市)区,“岭南都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是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自然特征

地处桂东南丘陵台地,境内山地、丘陵、谷地、台地、平原相交错,尤以丘陵台地分布较为广泛。平原盆地占全市面积17.4%,丘陵台49.4%,山地占33%。其中,耕地面积19.02万公顷。有林面积68.2万公顷。气候温
和,年平均温度2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毫米;光热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795小时,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天数为346天。
水利电力

玉林市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江河72条,年平均径流量133.47亿立方米,水资源量为156亿立方米,有大中小水库474座,总库容11.4亿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5.4亿立方米。电力充足,来宾至玉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营运,35千伏至220千伏输变电网络构架覆盖全市,主电网年供电量30亿千瓦时,地方小水电量3亿千瓦时。
旅游资源

玉林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南国园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真武阁、勾漏洞、云天文化城等120多处名胜古迹。旖旎的南国山水风光,奇特的古今建筑。玉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 “岭南美玉,胜景如林”之称。以名胜古迹、侨乡风情、宗教文化、商贸旅游为特色,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 景观遍布各县(市)区,农业生态资源丰富多彩。
主要风景名胜区(点)有:世界最大的铜鼓出土地——北流铜石岭风景区;“天南杰构”江南四大名楼——容县经略台真武阁;亚洲第一天然石桥——博白天仙桥;全国四大名庄之一—— 陆川谢鲁山庄;中国二十洞天、道教二十二——容县都峤山和北流勾漏洞;唐代杨贵妃及晋代绿珠女出生地遗址, 古民居建筑群——兴业庞村古民居;李宗仁屯兵遗址——城隍鹿峰山(龙泉洞);三大温泉——陆川、博白温罗、 容县黎村;森林景观——北流大容山森林公园——六万山;近代名人刘永福、朱锡昂、王力、李明瑞、俞作豫、黄旭初等名人故居;玉林市佛子山旅游度假区和大型人造景观“云天民俗文化世界”。还有万亩荔枝、龙眼、沙 田柚果场和珍稀动物养殖场,有全国闻名的中药材市场,工业品服装市场等十大专业市场,是华南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 是侨乡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文物考古、宗教文化、商贸洽谈、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云天民俗文化世界
位于玉林市区江滨路,是一个仿古式建筑,展现我国历史文化,规模庞大,建筑宏伟,雕塑精美,气魄雄伟。可谓全国单体建筑第一,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主要包括雕塑艺术品展馆、民俗文化博物馆、珍奇异宝及国宝展示区三大部分。
北流铜石岭风景区
是铜石岭有汉代冶铜和铸造铜鼓遗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流出土120多面铜鼓和世界铜鼓王铸造均在铜石岭。北流市铜石岭风景区具有奇特的自然丹霞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国内不可多得的旅游景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经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确定建设门景区
、铜鼓文化区、综合服务、汉代冶铜遗址区汉代民居村和登山游览区等六个功能区。
容县经略台真武阁
位于广西容县城东人民公园内。经略台传说是唐代诗人元结任容管经略使时,为操练军士、登高望远而筑。台长35米,宽15米,高出地面4米,台上原有建筑经历代兴废已难考。现台上所存真武阁是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所建,虽经多次重修,但仍保持明代的样式。阁高13.2米,底宽13.8米,进深11.2米,木质结构三层楼阁。全阁靠8根巨柱支撑,用近3000件大小不同的铁木构件,凿榫相吻,以杠杆原理,相互制约,彼此扶持,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体。最为奇特的是第二层楼上4根内柱,竟柱脚悬空,离二楼板面2厘米~3厘米,神奇地承受着上层楼板、梁架和屋瓦的巨大重量,其结构之精巧,令游人叹为观止。其实,全阁所有重量都分散在底层直通楼顶的8根立柱上面。真武阁依靠杠杆作用,稳固地维持着一座建筑物的平衡,虽经地震、风暴的多次袭击,却安然无损,成为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陆川谢鲁山庄
始建于民国9年(1920年),历时七年方建成。原为国民党少将吕春馆(芋农)的岭南型园林别墅,是广西三座古典园林之一。民国23年,李宗仁曾到该山庄游览。山庄外貌与普通农舍相似,庄内房舍则是依山构建,因地设景;全部建筑物都是砖墙瓦顶,小巧、通俗。山庄分为琅环福地、前山和后山三个层次。琅环福地为山庄中心区,包括湖隐轩、水抱山环处、树人堂、倚云亭、半山亭等;前山包括大门、二门、折柳亭、迎屐、含笑路;后山包括白云路、白云深处、梅谷等。其建筑主体由六处房子构成,即门楼、迎屐、湖隐轩、水抱山环处、树人堂、庄园工人宿舍。整座山庄可概括为一股山泉,二重围墙,三个层次,四个园门,五座假山,六处房子,七口人工池塘,八座凉亭,十二个游门口。
勾漏洞风景区
是广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北流市东南面3公里处勾漏山主峰下,因洞勾、曲、穿、漏而
得名。占地面积204公顷,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勾漏洞是古代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二洞天”,以其勾曲穿漏特点而闻名。由宝圭、玉阙、白沙、桃源四洞组成,全长300米。
----------------------------------------------------------------------------------------------------------------------
资源特点

旅游资源丰富,被世人誉为“岭南美玉,胜景如林”。主要旅游景区(点)有云天民俗文化大世界、古经略台真武阁、佛子山、都峤山、谢鲁山庄、宴石寺、龙泉岩、勾漏洞、水月岩、龙珠湖、大容山森林公园。劳动力资源富有,达213万人,年向市外输送劳动力约45万人次,中等以上文化技术劳力达12万人。土地资源优越,平原盆地、谷地占全市面积17.4%,有耕地19.02万公顷,宜林果地27.8万公顷,牧草地10.33万公顷。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江河72条,年平均径流量133.47亿立方米,水资源量为156亿立方米,有大中小水库474座,总库容量11.4亿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5.4亿立方米。矿产资源主要品种有高岭土、花岗岩、莹石矿、石灰石、铁、钛铁、硫磺、金银等,高岭土储量占广西第一。地热资源主要有陆川温泉、谢鲁温泉、沙湖温泉、黎村温泉、陵山温泉。矿泉水资源主要有茶花山矿泉水、清湾矿泉水、玉石矿泉水、绿莹矿泉水、黄花山矿泉水。土特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价廉物美。盛产荔枝、龙眼、沙田柚、芒果、香蕉、柑桔、桂油、八角、松香、大蒜头、茶叶、博白蕹菜、甘蔗、波罗、剑麻、红菇、茶泡、牛巴、肉糕、肉丸;陆川猪、狮头鹅、霞烟鸡、三黄鸡、城隍酸料等,是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桂圆之乡”、“沙田柚之乡”、“三黄鸡之乡”。
牛巴

正宗玉林牛巴,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浓郁,咸甜适口,韧而不坚,越嚼越有味。为下酒美肴,馈赠亲朋挚友的佳品。玉林人举办筵席以及逢年过节,多喜以牛巴与油炸花生米拼作冷盘。夏秋季节,各摊档的凉拌粉,常以牛巴搭配。牛巴的制作以精选新鲜牛肉(黄牛后腿肉最好,前腿肉次之)为主料,拌入甘草、甘松、丁香、八角、小茴、归身、
陈皮、草果、沙姜粉、胡椒粉、蒜蓉、葱蓉、白糖、柠檬、上好米酒各适量经制作而成加工。
玉林牛巴的制作历史悠久,但初期制作规模小,销售量少。30年代至40年代,西街吴常昌的牛巴最负盛名,曾装罐头,销往柳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等地。解放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制作牛巴的数量增加,懂得制作工艺的人也比前多。牛巴已成为饭店、酒楼、熟食摊档必备之食品。目前已远销国外。
覃村葱花

全国著名葱花产地: 广西玉林福绵管理区覃村;
覃村以种植葱花而闻名,那是广西乃至全国最出名的葱花种植基地、供应基地。
福绵区覃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历来有种葱育蒜的农业传统,是出了名的“葱花村”。近年来,该村在福绵区农业部门的引导和指导下,围绕“一村一品”的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推广优质品种葱花种植,取得了较好收成。今年,该村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目前葱花种植面积已达到了3000多亩,大部分葱花已经上市。为确保蔬菜市场顺利供应,福绵区农业部门积极派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及时采收,并通过网络帮助农民发布葱花供销信息,进一步拓宽了葱花的销售渠道。眼下正是葱花采收旺季,连日来,在覃村村内,农民正忙着过称、装运葱花,来自各地的老板争相抢购,全村每天都有三、四辆大卡车满载葱花外运。据了解,该村今年葱花总产量估计达到30000吨,目前,全村新一造葱花已陆续上市,产品远销两广、北京、湖南及省内各地、市,为促进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长年种植葱花的覃村人喑知市场经济规律,笑看潮涨潮落,静观云舒云卷,在市场的博弈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仁东大蒜头
仁东大蒜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个头大、粒瓣结实、辛辣多汁、肉脆味香,茎皮颜色多为紫色,亦有白色。被列为广西土特产品,销路广,出口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产地集中在仁东、仁厚等地。
仁东大蒜性耐寒,喜松软沙质土壤,幼苗与蒜头生长期需保持土壤的潮湿。每年冬种,次年春夏收。蒜农把收获的大蒜头连苗晾干,扎成小捆,挂在厨房中烟熏,使它能久贮、防虫、不变味。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多集散于圩上,由船埠运经北海,远销东南亚。 解放后,大蒜头种植有较大的发展。每年春夏,大蒜头收获后,多在仁东圩、玉林大市场和农贸市场集散。50年代至70年代,由国营土产部门收购运销,在历年中南区和桂南物资交易会上为抢手货,产品供不应求。1980年至1990年,年平均种植1.27万亩,产量5744.1吨。1990年种植1.32万亩,总产量6864吨。80年代以来,年均出口2430吨,最高年为4834吨,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大蒜头气味辛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钙、铁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消炎、抗菌、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之功效。大蒜头还是常用的调料,在煮瓜、菜、鱼、肉时,放入几瓣,芳香可口。
果蔗
果蔗属甘类,是人们喜食的热带水果之一。玉林果蔗皮薄肉松脆,清甜多汁茎大。玉林果蔗有青皮和黑皮两种,民国时期和解放后的50年代、60年代,主要种植本地青皮蔗。青皮果蔗纤维少、皮松肉脆、落地可断、易倒伏、怕霜冻、产量低,耐贮存和运输,秋后仅在本地上市。黑皮果蔗,茎皮紫红色,皮薄肉松脆,清甜多汁茎大、不易倒伏,抗寒力强、耐贮存和运输、品质稳定、产量高,一般亩产5吨至7吨以上。
博白三滩龙眼
主要分布在南流、关塘、苏立、云龙、长发等到村,年产值达260万元。桂圆肉以色泽黄亮、肉厚、糖分较多著称,泡开果肉呈梅花形,黄色,汤色微黄透澈,气味芳香,清甜可口。桂圆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可溶性糖分。具有抗癌、降脂护心,抗衰老诞年益寿,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强非特异性免疫,补气补血,美容养颜等滋补功效。桂圆肉是滋补佳品,可配以沙参、玉竹与肉炖汤,是理想的佐膳佳肴;以红糖伴桂圆肉煮鸡蛋,是产妇或病后体虚气弱者最理想的滋补食品;桂圆肉配上中草药泡成桂圆药酒,对神经衰弱、气血两亏有明显的疗效;用桂圆肉配制的桂圆可乐,是当今流行的一种保健饮料。
桂圆肉是由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经传统的工艺技术制作而成,色泽金黄透明,干爽、清甜、个圆粒散,并加以特殊的收藏技术进行贮藏,贮藏的桂圆肉在2-3年内色泽及质量仍与新鲜加工时的一样。
容县沙田柚
沙田柚 容县是沙田柚的故乡,因产于容县沙田村而得名。沙田柚果实大、品质佳、耐贮藏、好运输、销路广,"天然水果罐头"之称。沙田柚还有"柚中之王"美誉,其果肉清甜可口,营养丰富,柚皮可以制果脯,柚核可以做中药,提炼工业油,柚椽是高级的芳香原料。
陆川猪脚
陆川白切猪脚是用猪的前脚制造,把前脚用绳与竹片紧紧捆绑,放在水里煮熟(据说水里面还有什么配料,注不是香料)。煮熟后的猪脚肉呈白色,口感脆而爽口,没有任何油腻感觉。切成薄片后拌以乌石酱油和香油合爆一下(把油烧起细微青烟后加酱油、大蒜爆一下,陆川话叫煎油水)的油水及花生、贡菜等凉菜后就成了正宗的陆川乌石猪脚了。
传统包装的豉油
何源记豉油膏
何源记豉油膏是选用小珠黑豆中有光泽、饱满、皮薄、颗粒均匀者为主料的调味品。制作流程如下:先把黑豆置锅中加水熬煮,待豆烂取出,摊在筛上,厚度为2-3厘米,移置发酵室,分层叠放。此时要注意调节发酵室的温度,适合酵母菌的快速繁殖;待烂豆充分自然发酵后,取出,洗去豆面的霉毛;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糖、盐熬出浓汁,捞出豆渣,继续以文火熬煮,浓缩成膏;冷却后,舀入容器中。
何源记豉油膏自有一种特殊的浓香;咸淡适宜,易溶解,不粘锅,无焦味,用来煮肉则味透肉心,煮鱼则去除腥味,煮青菜又可除去“臭青”气、腐水味;长期保存油润如初,不发霉,不变味,不回潮,不稀烂。
何源记豉油膏工艺独特、浓香扑鼻,特别适用于制作豉油鸡、鸭、鹅、猪、狗肉、羊肉、牛、豆腐、蒸鱼、排骨等烹饪菜肴时使用。
城市名片

玉林城市名片:向海扬帆,跨越发展
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岭南都会”、“广西的温州”;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主办地
中国动力之都——玉柴机器,中国企业五百强,全球最大的独立柴油发动机生产基地
中国药材之都——全国第三大中草药集散市场之一,玉林制药被评为中华老字号
世界日用陶瓷之都——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认定玉林博白县为“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
中国铁锅之都——国家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陆川县“中国铁锅之都”
世界裤子之都——裤子生产企业超过一千家,年产休闲裤上亿条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1年1月,玉林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2007年玉林市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开放合作前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之一,全国九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之一
“数字玉林”——“一站式”电子政务新模式项目入围2007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政府门户网站荣获2008年全国地方政府网站创新品牌

用上这些资料或许更好写一些!

❻ 北流经济适用房

早就有了,在大燕塘村旧324国道,甘村路口往新圩镇方向大约500-700米左右。

好像要五保户之类的穷人证明才能入住。

阅读全文

与北流市经济适用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