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介绍
蚌埠,是华东地抄区重要袭的交通枢纽城市,皖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城市。同时,蚌埠市也是“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员,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城市西南部,1994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36.7平方公里。2013年9月,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禹会区秦集镇及所辖秦集、大周、大徐、彭巷、姜顾、仁和、河北、九塘、大孔、枣林、高埂11个行政村,马城镇新城口、贡姚、叶姚、姚郢、洪集、殳李、团结、禹庙、东周、岗李10个行政村和长青乡黄山、山香、九龙3个行政村的行政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及部分法律事务、行政执法事项整体移交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托管,扩容后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将增至约130平方公里。
2. 蚌埠有几个区
蚌山区来、
禹会区
、
龙子湖区源
、
淮上区
,就是以前的中区、西区、东区、郊区,另辖怀远、固镇、五河三县,可能2018年凤阳要划归蚌埠,这两个地方历史上就是一个地方,以前蚌埠始终属凤阳管辖,后来清朝的时候才属怀远管辖。
3. 蚌埠市有什么开发区急
蚌埠高新技术开发区、蚌埠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新城综合开发区)、蚌埠工业园区
各县有怀远经济开发区、五河经济开发区、固镇经济开发区
还有蚌埠精细化工产业园(沫河口工业区)、蚌埠玻璃工业园两个工业园区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4. 蚌埠蚌山区中的经开区是什么意思
蚌埠市行政区划现在有蚌山区、龙子湖区、禹会区、淮上区。经开区的全称是经济开发区,经开区的区划是从蚌山区、龙子湖区划出来的,是一个经济功能区划,没有自己独立的行政区划,没有区政府,只有管委会,目前行政区划全权归属于蚌山区。
5. 蚌埠经济开发区的基本概况
2004年6月全市区划调整,又将其它行政区的8个村和2个街道划归开发区管辖,规划面积46.9平方公里,全区人口约12万。为更好地优化区内资源配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区从成立之初就积极申报国家生态示范区,并于2002年6月获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试点单位。2003年10月,所辖龙子湖风景区又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和“精简、高效、透明”的原则,开发区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管委会现内设七个部门,即党政办公室、财经局、国土规划局、环保建设局、社会事业局、市容管理局、民航筹备处,每个部门一般只有5—6人,并成立了实行企业化运作的招商中心、建设服务中心、航空服务中心3个中心机构,把大批的行政职权转变为服务职能,建立了开放式办公制度,对进区项目实行了审批备案登记制,制定实施了投资鼓励政策,为投资项目提供“陪伴式”服务,为区内群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了行政效能,优化了投资环境。同时,管委会下辖淮河、湖滨两个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和胜利、龙湖新村两个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管理机构。工商、国税、地税、公安、交警、城市综合执法、卫生监督等部门也在区内派驻机构,共同做好区内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
6. 蚌埠市包括哪几个县
蚌埠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共设镇36个,乡19个(其中民族乡1个),街道办事处19个,村民委员会124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4个。市人民政府驻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
市辖区
蚌山区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 22万。邮政编码233000。区人民政府驻南山路。
辖 天桥街道、青年街道、纬二路街道、胜利街道、黄庄街道、宏业村街道、龙湖新村街道、雪华乡、燕山乡
龙子湖区面积 162平方千米,人口 23万。邮政编码233000。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路。
辖 东风街道、治淮街道、东升街道、解放街道、曹山街道、延安街道、长淮卫镇、李楼乡
禹会区面积 125平方千米,人口 22万。邮政编码233010。区人民政府驻红旗一路。
辖 大庆街道、张公山街道、纬四街道、朝阳街道、钓鱼台街道、秦集镇、长青乡
淮上区面积 232平方千米,人口 20万。邮政编码233002。区人民政府驻淮上大道。
辖 淮滨街道、小蚌埠镇、吴小街镇、曹老集镇、梅桥乡
县
怀远县面积2400平方千米,人口129万。邮政编码2334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辖 城关镇、双桥集镇、魏庄镇、万福镇、鲍集镇、龙亢镇、河溜镇、唐集镇、常坟镇、马城镇、褚城乡、古城乡、徐圩乡、兰桥乡、陈集乡、淝河乡、淝南乡、找郢乡、荆芡乡
五河县面积1580平方千米,人口 73万。邮政编码233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辖 城关镇、新集镇、沫河口镇、小溪镇、双忠庙镇、小圩镇、东刘集镇、大新镇、头铺镇、武桥镇、浍南镇、申集镇、朱顶镇
沱湖乡、临北回族乡
固镇县面积1363平方千米,人口 61万。邮政编码2337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辖 城关镇、王庄镇、连城镇、濠城镇、新马桥镇、刘集镇、湖沟镇、任桥镇、石湖乡、杨庙乡、仲兴乡
开发区
蚌埠新城综合开发区、蚌埠高新技术开发区
7. 蚌埠那个经济开发区属于哪个区啊 靠近那里
属于蚌山区,在新城区,典型的代表像淮河文化广场周围都是经济开发区。
8. 蚌埠有几个区
蚌埠市下设蚌复山区、禹制会区、淮上区、龙子湖区四个市辖区。
9. 蚌埠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哪个区啊
蚌埠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叫“蚌埠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你可以查阅蚌埠市市政府的网站。
蚌埠有禹会区、蚌山区、淮上区、龙子湖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其中高新区的级别最高。属副市级的。
另外蚌埠还有三个县。怀远、五河、固镇。
近几年加快发展南边准备把凤阳划进来。
10. 蚌埠市有几区和几个县
截至2019年8月,蚌埠市下辖4个市辖区、3个县: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蚌埠高新技术开发区、蚌埠经济开发区。
1、怀远地处皖北,淮河中游,素有“淮上明珠”美誉。县域总面积2212平方公里,总人口131万。全县辖18个乡镇、361个村(居),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怀远经济开发区、龙亢经济开发区),
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龙亢农场、古城镇),蚌埠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龙亢农场)。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2、五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下段,因境内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而得名。
建县于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全县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1073平方公里、丘陵面积17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85平方公里,人口67.7万,辖14个乡镇、217个村(居),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沱湖)和1个省级森林公园(大巩山)。
3、固镇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北岸,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兼有南北之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90C,降雨量871毫米,日照2170小时,南北方大部分动植物能在此繁衍生长。
全县地势平坦,海拔16.0-22.5米,面积1363平方公里,人口65.2万,耕地132.8万亩,现辖11个乡镇,228个村(居)。县城规划面积38.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9.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8万人。
4、龙子湖区位于蚌埠城区东部,北依淮河,东邻凤阳县,与凤阳新城和县工业园区接壤,下设1个乡、6个街道(中心)。辖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21万余人,区人民政府驻治淮路706号。
5、蚌山区,是蚌埠市的中心城区,也是蚌埠市发源地。行政区划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和商贸中心,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文明城区、电子商务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6、禹会区辖区总面积331平方公里,其中原马城经济开发区、秦集镇、长青乡所辖共24个村由高新区托管,共114平方公里,禹会区实际管辖面积217平方公里。禹会区辖区户籍总人口36万人,其中高新区9.3万人,实有26.7万人(城镇人口16.7万人、农村人口10万人),另有流动人口3万人。
7、淮上区位于淮河北岸,是2004年3月蚌埠市委、市政府为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实施拥河发展战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新区。新区历经两次区划调整,现辖5个镇2个社区,总人口26.8万人,面积412平方公里,是全市辖区面积最大的行政区。
(10)蚌埠有几个经济开发区扩展阅读:
蚌埠的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今蚌埠(含市区及所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下同)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路过今禹会区境内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战国时期,今蚌埠曾分别为徐方、鲁、宋、吴、越、楚等国邑地。
秦朝时期,秦王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今淮河南岸地域属九江郡曲阳县、钟离县等县分领;今淮河北岸怀远、蚌埠、固镇、五河地域为泗水郡蕲、徐等县分领。
南宋时期,至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分钟离县(今凤阳县)置怀远军和荆山县,辖今怀远县及蚌埠市区西部、固镇县一部,今蚌埠市区东部属濠州钟离县;
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军及五河县。南宋、金对峙时期,今固镇县先为宿州蕲县、灵璧县及泗州虹县分领,后为宿州、灵璧、荆山、五河等县分领。
元朝时期,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销怀远军,改荆山县为怀远县属濠州(治今凤阳),今蚌埠市区西属濠州怀远县,东属濠州钟离县;今固镇县为宿州及宿州灵璧县、泗州五河、濠州怀远县分领。
明朝时期,明洪武年间,钟离县先后改为中立县、临淮县,增设凤阳县;今蚌埠市区西属凤阳府怀远县,东属凤阳府凤阳县;今固镇县分属凤阳府宿州及凤阳府怀远县、凤阳府宿州灵璧县、凤阳府泗州五河县、凤阳府凤阳县。濠州先更名临濠府后更名凤阳府,全境均属凤阳府。
清朝时期,清沿袭明制全境属凤阳府,雍正年间泗州脱离凤阳府,五河县属泗州,其余均属凤阳府。其中凤阳县主簿衙门驻小蚌埠镇,清同治二年(1863年),划凤阳县马村沟以西、怀远县席家沟以东、灵璧县后楼为蚌埠独立行政区,置三县司,直属安徽省凤阳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凤阳府,怀远县、五河县直属安徽省。
1914年,全境属安徽省淮泗道(治凤阳县)。同时废蚌埠三县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划属灵璧县,淮河以南划属凤阳县;今固镇县仍为宿县、灵璧、凤阳、五河、怀远等县分领。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正式废道,凤阳县、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先后直属安徽省。
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翌年撤销,仍属凤阳县。
1932年,怀远县、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四区、第四专区,五河县先后改属第七区、第六专区。
1938年,凤阳县城由府城迁至蚌埠,同时蚌埠又为安徽省会(当时名为凤阳县蚌埠镇)抗日战争胜利后,怀远县改属安徽省第十专区,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九专区、第五专区,五河县属安徽省第四专区。
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
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脱离凤阳县(府城又重新作为凤阳县城),辖原属凤阳县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区,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蚌埠市、怀远县、五河县属皖北行署,今固镇县分属宿县、五河、灵璧、怀远4个县。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属安徽省;上述4县改属安徽省宿县专区。
1956年1月,改属蚌埠专区。
1961年4月,仍属宿县专区。
1964年10月,析宿县、怀远县、五河县、灵璧县各一部分地区置固镇县,属宿县专区。
1971年,宿县专区改为宿县地区。
1983年7月,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由宿县地区划属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