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结合中国经济实际说明如何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如何调控的?逐渐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啊。
为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1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巩固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啥叫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真得需要职能部门好好的解释。按说,这可是件大政,是重要的经济工作方针。以自己的理解,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当是拿出更多的财力来服务社会服务百姓,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比如,幼儿园的问题别老是高价的了,该回归公益了,该纳入义务了。再比如,医疗保障的问题,有没有做到了全覆盖,报销率能不能再提高一些。城市社区的文化健身场所的建设问题正纳入办事日程,农民农村的文化体育设施的问题是不是也别总成了被爱遗忘的角落才行。
②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有哪些影响
2015年,中国经济保持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2015年,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和新常态阶段,政府稳健的宏观政策、灵活的微观政策、社会政策托底的总体思路,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与推进结构调整的平衡,保持了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央政府稳步推进经济体系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打破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管制和垄断,促进了要素市场化,支持了私有经济发展,推动了教育与研究改革、鼓励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了要素生产率水平。稳健的货币政策。2015年,央行审视“新常态”的阶段性含义与特征,长远且动态的看待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问题,在加快结构转型和缓解增长过快下行之间取得了平衡。总体来看,受货币政策宽松推动,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放缓速度慢于之前预期,但是其他一些因素的负面影响超出预期,最重要因素是在房地产下行和传统的采矿、制造业去产能周期中,国内银行体系出现了自主性信用收缩。因而,依然维持之前的经济预测,GDP同比增速由2014年的7.2%回落至2015年的6.9%。
③ 我国近五年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包括:经济增专长、价属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央行不能直接带来这些目的,却能针对它可以影响的变量制定不同的政策。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之间常常有冲突,政策可以达到一个目标,但却也使另一个目标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在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在实际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单一目标,以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的基本目标;另一种是双重目标,即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兼顾。
从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历史演变中来看,无论是单一目标、双重目标或多重目标,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当时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但货币政策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目标不能偏颇和多变。
此条答案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原网络金融)旗下的信贷服务品牌,靠谱利率低,手机端点击下方马上测额,最高可借额度20万。
④ 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
货币政策目标抄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包括: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央行不能直接带来这些目的,却能针对它可以影响的变量制定不同的政策。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之间常常有冲突,政策可以达到一个目标,但却也使另一个目标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在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在实际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单一目标,以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的基本目标;另一种是双重目标,即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兼顾。
从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历史演变中来看,无论是单一目标、双重目标或多重目标,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当时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但货币政策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目标不能偏颇和多变。
此条答案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原网络金融)旗下的信贷服务品牌,靠谱利率低,手机端点击下方马上测额,最高可借额度20万。
⑤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目前经济形势,应该采用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按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GDP总量突破90万亿元,增速约为6.5%,是全球可比大国中增速最高的,总体宏观经济状况还是不错的。但是,国际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美国的经济增速3.8%左右,德国仅1.5%,而且由于全球商品已经呈现“供过于求”状态,再依靠投资和扩大生产能力来拉动中国经济的常规做法已经无法持续,同时,我们是一个对外贸易依赖性很高的国家,一年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0万亿元,但我们的全球主要贸易伙伴们的经济状况都不乐观,这就更不利于我们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好在我们国内消费强劲,一年的商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这奠定了我们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石。也就是说,在这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只有国内消费是强劲增长,而那两大因素投资与外贸都是缓慢增长,在国内整体通胀率只有2%多一点的情况下,在今后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仍应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一定的预算赤字,扩大政府采购量,即稳妥地刺激经济发展。在货币政策方面,仍应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扩大新增贷款发放规模,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市场比较充裕的流动性,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倾斜力度,保持一个较低的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利于刺激经济发展。相信在采取这样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后,加上国家发改委保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力度,中国的宏观经济在未来两年或更久的时期内,以6%左右的合理的增速发展是完全可期的。(这是以我曾经在省级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过的体会作出的判断,都是真实国家发布的数据。你可以放心用。)
⑥ 求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演变过程
这个问题我回答过
不过那个问题是问财政政策
资料里财政、货币政策都有
货币政策无非就是紧缩、扩张,相应的实施工具无非就是公开市场出售和购买,或者是近期连续提高准备金率来回笼货币(紧缩)。
详细内容请看:
摘要:
第一阶段是从1978~1983年,为全面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准备阶段,其经济波动的特征是:经济增长率由11.7%落到1981年的5.2%,而后于1983年回升到11.1%。在这一阶段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双松”配合转向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第二阶段,从1983年到1986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一轮循环,其经济波动的特征是: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交织在一起,GDP的增长率由1984年的15.3%降到1986年的8.5%,物价则在经济增长达到顶峰的第二年达到8.8%的最高点,但在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时降到6%的最低点。这一阶段政策配合的特点是从“双松”配合转向“双紧”配合。
第三阶段是从1986年至1991年,这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二轮循环,其经济波动的特征是:物价上涨和下跌的幅度都要大于经济上涨和下跌的幅度,GDP增长率于1986年下半年时开始上升,1987年和1988年连续位于11%以上的高位,1989年陡然下降到4.2%,直到1991年才开始出现转机;与此同时,物价总水平也于1987年开始上涨,1988年和1989年连续两年保持在18%左右的高位,1990年又下滑到2.1%。
第四阶段是从1992年到现在,这一阶段财政政策又开始了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三轮循环。这一阶段后期政策所产生的效果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明显有别于前面两次政策效果,这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所导致的。
希望采纳
⑦ 我国应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包括:专经济增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央行不能直接带来这些目的,却能针对它可以影响的变量制定不同的政策。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之间常常有冲突,政策可以达到一个目标,但却也使另一个目标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在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在实际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单一目标,以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的基本目标;另一种是双重目标,即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兼顾。
从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历史演变中来看,无论是单一目标、双重目标或多重目标,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当时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但货币政策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目标不能偏颇和多变。
此条答案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原网络金融)旗下的信贷服务品牌,靠谱利率低,手机端点击下方马上测额,最高可借额度20万。
⑧ 中国政府以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经济增长和保8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相比前几年,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已有较大不同,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基于政府对当前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好金融调控力度,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坚持稳健的前提下,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已释放出了适当控制货币投放的信号。货币政策如今将由“稳健”直接改为“从紧”,从紧的货币政策由此“全新登场”,并将在明年的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