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国名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

国名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

发布时间:2021-01-12 14:25:13

Ⅰ  矿产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需要的自然资源中70%,重工业原料中90%都来自于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与之有关的是原材料工业和采掘业,构成了工业的基础,是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保证。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与矿物原材料的利用关系密切,正因为此,历史学家就以此划分人类社会的历史阶段: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随人类文明的提高,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据统计人均国民产值1000~4000美元,对矿产品需求的增长最快。全球1962年矿业原矿总产值2350亿美元,1970年4300亿美元,1982年9890亿美元,1989年达11250亿美元,25年中增长5倍。矿产品国际贸易也在迅速增长,1963年为400亿美元,1987年为4423亿美元,增长11倍。

1981~1994年,大多矿产增加不少探明储量,特别是黄金(表6.10、6.11、6.12)。

矿产资源地理分布不均,绝大多数矿产资源60%以上产量都集中于5个以内国家。近年随着主要发达国家从工业社会时代逐渐向信息社会时代过渡,矿业发展速度逐渐变缓,不少矿产品需求疲软,生产能力过剩,有些矿种过剩生产能力高达15%以上,如钢铁高出30.5%,铝16%,铜23%,水泥19%,硫、磷、钾矿产过剩40%;发达国家为其环保和经济回报率等原因,逐渐将其矿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矿产品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产品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选冶技术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金属的回收利用比例越来越高,1993年世界钢产量的30%,铅产量的23.3%,精炼铜的30%,精炼铝的40.5%来自于废旧金属的回收,工业发达国家更高一些。

世界矿产品消费自7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部分放慢,部分加快,硫磷钾等农用矿产消耗量减少,铁铜铅锌低速增长,铝、镍中速增长,而锆、钛、高岭土、金刚石等快速增长,矿产品应用新领域的开拓也越来越广(表6.13、6.14)。矿产品价格在低价位徘徊,1993年以后有所回升,1992年世界矿产品贸易额6169.7亿美元,其中燃料矿产3260.7亿美元,1980~1991年金属矿产品贸易增长了30%,非金属矿产品贸易额增长速度更快,80年代前就增加1倍以上。据统计,世界矿物原料产值结构中,能源矿产占75.64%,金属矿产值占12.11%,非金属矿产占12.25%。值得注意的是,原材料的消费开始了从较传统的金属向特种金属、合金、陶瓷塑料等方面转变。

表6.10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基础①的变化

说明:①某些矿产的储量基础未列入;②可回收的金属体积;③商业品级,Cr2O3;④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未包括在内;⑤西方国家;⑥中国未包括在内;⑦估计价值;⑧工业标准;⑨相当于Na2CO3

(据世界金属和矿物年报,1995;美国地质调查局年报,1998)

表6.11世界主要矿产品的产量

说明:①精矿;②纯硼砂;③天然碱+合成碳酸钠,除中国外;④包括叶蜡石;⑤除中国外。

(据世界金属统计年报,1995)

表6.12中国探明矿产储量潜在价值在世界上的位次

(据朱训,1999)

表6.13世界上几种金属的消耗情况(年增长率,%)

(据世界金属统计年报,1994)

农用矿物中硫、磷、钾产量在80年代随化肥需求量的增长而增长,特别是在东亚、拉美。90年代以来,需求量有所下降,如硫1993年产量6877.5万t,与80年代中期持平;磷1993年产量仅与70年代中期持平,为1×108t左右;钾1992年产量甚至低于1975年水平,仅2390.5×104t。这几种矿产品的贸易也有同样发展趋势,其资源保障程度都比较高。

表6.141992年一些矿产品的人均消耗量

说明:①1990年消耗量;②1991年,K2O量;③P2O5量;④1989年。

值得注意的是,非传统农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引起各国重视,有30余种矿物岩石在牲畜和家禽饲料添加剂、肥料、土壤疏松剂和水载物质、液态肥料载体、土壤改良剂等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铁与铁合金金属,70年代世界钢铁产量持续上升,8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势,1985年较之1979年产量下降4.65%,多数发达国家单位国民总产值钢消耗量下降40%~50%,近几年全球年平均钢产量74596×104t,而1993年为72530×104t,呈波动下降,但合金钢变化不大,不锈钢年递增2%~3%。中国铁矿石产量1993年已达2×108t,居世界首位,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20%以上。全世界再生钢产量达3.2×108~3.4×108t,占当年产量的40%。较之70年代末,80年代多数铁合金元素产销量也处于停滞或下降状态,Mn下降10.37%,W下降3.34%,Mo下降5.1%,V下降14.56%,而稀土上升52.56%,铬上升2.4%,镍上升14.9%,钴上升21.2%。

80年代以来有色金属中除铝、镁、钛等轻金属外,多数产销近于停滞或下降。铜1995年世界总储量3.1×108t,储量基础大,近年精炼铜年均产量1080×104t左右,回收废铜420×104t,年均消费量超过1000×104t,预计今后10年铜需求量的年增长率1.5%~1.9%。铅和锌的消费和产量都有逐年下降趋势,铅年均产量541×104t,消费506×104t,锌年产平均680×104t,消费量670×104t,铅锌资源保证程度较高,铅1.5×108t探明储量,锌1.4×108t探明储量,可以满足40~50年的需求,铅在环保方面遇到了严重挑战。Ti、Sn、Sb产销基本平衡,平均年产量分别是381×104t,19×104t和48608t,锑年产40%是由中国生产,资源保证程度较高。世界贵金属年产量持续增长,政府和个人储备欲望较高,高新技术的需求殷切,年平均用量增长7%。世界黄金资源总量75000t,15%~20%为伴生,已采出112000t,其中15%已损耗,余下95000t,官方储备36000t,私人持有59000t,近年来黄金勘探和开采是矿业界投资热点,年均产量已达2049t,价格不稳,波动较大。贵金属的地理分布不均,南非、独联体、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国储量和开采量都相对较为集中(表6.15)。中国是亚洲黄金需求量最大的国家,1992年需求量350t,比1991年增长47%,其次是印度293t,美国132t,日本104t,沙特阿拉伯151t,中国台湾160t,马来西亚99t。世界银储量仅28×104t,年均产量8000t左右,仅能满足需求的58%~68%,由于电子工业、影像业的快速发展,已连续多年供不应求,资源保证程度也不高。铂族元素资源总量约为10×104t,探明储量5.6×104t,年产量约258t,西方国家消费年均约115t,市场供应和资源保证程度都较高。

表6.15世界金的产量单位:t

(据世界金属统计年报,1995)

稀散元素虽用量少但是高新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被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军事工业、航天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等。据日本后滕左吉教授预测21世纪初,世界对稀散金属元素的需求将成倍、成十倍、甚至某些元素成百倍的增长。稀土(REE)产量65755t年增长率5.7%,消费量以近10%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单一稀土,用途前景广阔,稀土储量达1×108t,80%分布在中国,其次是美国、印度、独联体,资源保证程度较高。

非金属及建材原料,不少人都把非金属产值超过金属矿业产值作为一个国家工业成熟的标志。70~80年代世界经济萧条时期,虽金属矿业受较大冲击,但非金属产值所受影响很小,价格波动不大,稳中有升,而且非金属矿物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有较大发展。非金属材料对传统金属材料领域起到替代品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产品技术性能,硅代替钢,代替锗,陶瓷代替钢材;橡胶、造纸、油漆、塑料亦需大量填料和新型建材等。非金属原材料的重要特点是深加工产生高附加值。如膨润土酸化成有机膨润土,价值由28.6~30.5美元/t升值为2400~2600美元/t,未磨的重晶石块矿加工成用物重晶石粉价格由40美元/t上升为2560美元/t。

金刚石因澳大利亚找矿的突破而产量大增,80年代前五年产量翻了一番,达8960万克拉,以后仍以6%的年均增长率上升,近30年价格稳步上升,世界金刚石销售总额64.14亿美元。至1994年世界金刚石保有储量9.8亿克拉,宝石级与准宝石级3亿克拉,资源保证程度不高。

轻质建材、新型水泥、陶瓷等领域,对非金属材料的应用都有较大进展,建筑砂石和石材是用量极大的非金属材料。

中国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占世界第2位,但人均很低,仅为世界的80位,为世界人均58%,矿业总产值占世界前3位。中国矿产资源有如下特点:品种齐全、配套程度高;探明矿产储量总量丰富;单位国土面积矿产资源丰度高;有20余种优势矿产资源在全球占重要地位。各矿种虽贫富都有,但大宗矿产品贫矿较多,我国矿产资源形势喜忧参半,资源勘查工作成效显著,而且资源潜力较大,但老矿山多,接替探明后备资源不足,同时开发利用中由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资源利用率不高(表6.16、6.17)。

表6.161996年中国主要矿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地位

(据朱训,1999)

表6.17中国主要非金属矿产储量与产量(1990)

Ⅱ 2级建造师是干什么的

二级注册建造师可以承担中、小型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建筑企业都需要建造师维持资质的。

二级建造师是建筑类的一种执业资格,是担任项目经理的前提条件。注册建筑师以专业技术为依托,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业的注册执业人士。

施工单位承接工程,除了项目经理必须持有建造师证之外,对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同样都要求持 证上岗,这意味着建造师证需求量大大增加,含金量势必会“水涨船高”。虽然这个征询稿并没有落地,一旦落地部分岗位的上岗证,没这个证书你就不能从事这个岗位。

对于企业来讲是取得相应的企业资质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拥有了相应数量的建造师才能取得相应企业资质,才能承揽相应工程项目。并且在工程投标时,也需要二级建造师证书。

(2)国名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扩展阅读:

报考条件

一、凡遵纪守法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报名参加二级建造师全部科目考试:

1、具备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中等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工作满两年;

2、具备其他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5年;

3、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工作满15年。

二、符合有关报名条件,取得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二级项目经理证书》,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科目。

1、已取得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

三、符合有关报名条件,取得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一级项目经理证书》,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取得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可免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和《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科目。

Ⅲ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赖进口.______(判断对错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赖进口,这是说法正确。但是,日本森林和渔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占日本陆地面积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盛产700多种鱼类。

日本的植物种类繁多。在日本本土生长着约5560种植物(4720种被子植物,40种裸子植物,800种蕨类植物)。约有1950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为日本本土原生植物,约占日本所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35%。

约有1600种被子植物和高裸子植物为日本当地的原生植物。截止到2011年11月,共有超过6万种生物在日本生息。

(3)国名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扩展阅读

日本境内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千米。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毫米至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

Ⅳ 市场是原因对外资源贫乏国内矿产依赖日本经济严重主要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赖进口,制成品大量销售到海外市场,因此对外依赖性较强,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方便工业原料、燃料的进口与制成品的出口.根据题意.
故选:A.

Ⅳ 加强矿产资源保护 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我国进入资源消耗快速增长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离不开资源的保障,而矿产资源的无序开发和破坏浪费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如何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矿产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研究考虑的一道课题。

一、矿产资源保护与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从古至今,矿产资源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近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更远胜以往。我国既是一个资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95%的能源和80%的工业原料,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基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一个经济和资源大国,我国一年石油消费约3亿吨,煤炭消费约21亿吨,钢材消费约4亿吨,水泥消费约10亿吨,各种矿产品的消耗量超过70亿吨。虽然我们从国外进口了一些原油、铁矿砂、铜矿石、氧化铝,但大部分矿产资源还是要立足国内供应。近几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矿业市场由冷变热,矿产资源开发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一些紧缺矿种供不应求,部分矿产品价格上升较快,二是矿产资源开发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问题在部分地区日趋严重。特别是一些矿山布局不合理、小矿数量过多、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矿产资源宏观管理能力薄弱等,直接影响着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三是资源面临严重短缺,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产出率和回收率严重偏低;经济粗放型增长的模式并没有改变,而资源消耗却迅速增长,对国外资源和矿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明显加大,矿产资源粗放型开发与可采资源储量相对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重要矿产资源供应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凸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1949~2000 年底仅我国矿山产出的各种废石就达162.3 亿吨,压占、破坏土地64.3 万公顷;矿山累计产出各类尾矿50 亿吨,压占土地约3.7万公顷;目前矿山每年新增排放固体废弃物约3 亿吨,而平均利用率只有8.2%。加之大量矿山废水、废气的排放,各种次生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矿山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就巩义市而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矿区总面积172.879 平方千米,其中尾矿、矿渣压占预计4000 余亩,露天采场正在采掘面积预计7000 余亩,已废弃矿山挖损荒山、土地约1.7万余亩,在占用和挖损的土地中目前需要恢复治理的矿区面积约1.5 万余亩,主要分布在全市的10个镇,对当地的矿区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去那种“有水快流”、放任开采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矿产资源管理的要求。严峻的形势,惨痛的教训,矿业经济如何发展,已到了不得不重新选择发展道路的时候,循环经济已成为矿业经济发展的必然模式。

二、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是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就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首先,要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全面贯彻国务院下发的国发[2005]28 号文件,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调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积极性,严厉打击矿业违法行为,强力推进资源整合。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步入良性运行轨道,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根本好转,推动我国矿业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得到综合利用的新路子。其次,要抓住6个关键:一是充分利用资源,节约使用资源。在开发的同时,要用各种办法节约使用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这样的不可再生资源。对于我省这样的省份,本身的工业发展迅速,煤炭、氧化铝、钢铁等行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资源开发应该注重整合、节约使用,在节约中降低成本,减少能耗,减少污染排放,促进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随着采选技术提高,我国资源利用范围不断扩大。超低品位铝土矿、煤矸石以及磁铁矿等资源逐步得到有效利用,这对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将起到积极作用。二是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工业。像我市这样的资源现状,应该积极发展依托煤炭、铝土矿、石灰岩为产业链条的耐材、铝电、水泥等精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强化整顿和规范,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进一步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管。充分发挥执法监察队伍和矿产督察员队伍的作用,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监管职能,加强监管力量,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正常秩序。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严格检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执行情况,切实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同时,采取措施,强力推动。把矿业秩序整顿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坚持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机制,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监管,建立健全维护矿业秩序长效机制,探索完善制度措施,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矿业秩序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四是完善制度,保障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行。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等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制度,切实规范矿业权管理、规范资源出让制度,严格矿产品市场准入;完善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加强勘查和宏观调控力度;推进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矿山生态恢复保障机制;修改完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等。五是调整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结构。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最低开采规模要求和准入条件。按照规范化、集约化的原则整合各类矿山,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实现规模开采。加强对小矿山的改造力度,提高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度,增强矿山企业竞争力。加大优势矿产的开发力度,优化能源开发利用结构。对重要矿产实行总量控制。鼓励矿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水平。六是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根据矿产资源禀赋条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推进优势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在实施资源整合,减少小矿的同时,积极推进规模化、产业化等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强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勘查与开发利用,促进矿产资源接替区和矿业经济区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开采和集约利用的要求,科学划定各类矿产资源规划区,完善规划分区管理制度,协调好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布局和各种利益主体的关系,合理划定项目区块,科学设置矿业权,促进资源开发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第三,要建立统一协调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科学地编制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有计划地推进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严格按照规划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严格执行规划审查制度,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科学制定规划年度实施方案,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规划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推进规划编制资质管理。加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有关行业规划的协调。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从根本上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布局、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实现矿业经济的循环发展。

三、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实现矿产资源最大效益的必然要求

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普遍要求,他对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和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具有重大意义。矿产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当前形势下更具有发展循环利用的优势。回顾我国矿业传统经济对资源的高开采、低利用和高排放所造成的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极度恶化的后果,吸取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我国矿业已迫切需要改革,具有发展循环经济,摆脱低效、高耗、重污染经营的强烈愿望;同时,我国矿产资源的共伴生矿物、生产排放的固体废弃物,矿坑水、废水、废气以及因开采受损的土地、生态环境都存在着可观的经济价值,具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巨大潜力;此外,我国矿山日益恶化的环境也急需通过循环经济的实施得到显著改观。很显然,通过实施循环经济,矿业产业链每延伸一步,矿产资源加工转化带来的附加值就会增加,并相应减少“三废”排放,从而为矿山企业和社会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和积极作用。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矿业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就是矿产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这里所说的矿产资源既包括原生矿,也包括各类矿山的低品位矿、共半生矿和排放的尾矿、矿渣、废水等二次资源以及环境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是坚持源头控制与后期治理相结合,还是只注重后期治理,这是传统矿业开发和循环矿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区别。我国矿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共伴生矿产资源多,单一优势矿种少,正是由于矿产资源的这个特点,才决定了其综合利用的重要价值。因此,目前对于矿山企业来说,实施矿业循环经济的主导方面,就是从矿产资源开发的源头上切实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采用先进管理方法与措施,遵循源头控制与后期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和尾矿、矿渣、废水的高效回收再利用活动,使我国矿业真正步入循环经济的轨道。

二是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一方面,由于多年来我国矿业的粗放型发展,加之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落后,大量共伴生矿产资源未能合理回收利用,我国矿产综合回收利用率一直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据专家分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平均不超过50%,综合利用率只有20%,与先进国家差距甚大,有价资源进入废石和尾矿等矿山固体废弃物中,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大量固体废弃物还压占土地、破坏环境,甚至引发次生地质灾害,这一切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矿山实施循环经济就必须把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放在重要地位。解决这些长期遗留下来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环境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或枯竭,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也日益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工农业生产的材料来源也将从矿山、森林等转向各种废弃物。因此,矿山的各类废石(包括煤矸石)、尾矿、矿坑水、生产废水或废液、废气、占损的土地、受干扰或破坏的生态环境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开发、回收与利用,将是实施矿业循环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前景广阔。

三是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产业化。实施矿业循环经济,无论是原生的矿产资源还是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都必须遵循生物群落的循环原理,建立循环产业链,并综合运用“3R”原则,进行产业化生产。对于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产业化已毋庸置疑,但矿山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产业化问题人们则尚存疑惑。从长远眼光看,包括矿山二次资源在内的一切废弃物终将会成为工业的材料来源,其综合回收利用也必将走产业化道路。就目前来说,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的产业化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例如,巩义市的煤、电、铝产业链的循环发展,每年煤矿产出的原煤直接供应电厂发电,电厂所发的电直接供给氧化铝厂,而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又供给新型墙砖厂用于免烧砖生产。为了解决煤矿排放的煤矸石再利用问题,该市于2003年投资1.5亿元建设了2×2.5万千瓦的煤矸石电厂,利用煤矸石作为低热值燃料发电,为巩义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开辟了道路。目前,该市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正在探索实施。

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措施

绿色工业是支持循环经济的技术平台,我国矿业为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经验教训也是深刻的、惨痛的,尤其是我们现在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来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不情愿地走上“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应加强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整治。矿山环境的治理,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均存在两个领域:其一是废弃矿山和老矿山的环境治理,通常由国家或政府承担;其二是现有的生产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恢复,要求矿山在经营活动中自始至终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实施绿色矿山工程,建设开发矿山公园,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矿山环境问题。以巩义市为例:2004年至今,巩义市政府针对矿山开采后造成的地面塌陷、矿区植被、土地破坏等现状,一方面拿出200余万资金,对铝土矿区内的部分废弃矿区、塌陷矿坑和砖瓦窑厂进行治理,先后恢复植被694.5亩,恢复耕地1289.8亩,栽种树苗13万棵,改善了矿区地质生态环境,消除了一批地质灾害隐患。另一方面按照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要求,积极开展地质环境与灾害治理项目申报工作,2004年以来,先后申报塌陷区治理工程项目3个,争取省财政两权价款专项资金610万元,对大峪沟矿务局、新中矿业集团、中铝小关矿山的采空塌陷区、废弃矿区采坑先后进行了治理,现已治理塌陷区面积70.80公顷,平整恢复耕种面积1062.15 亩。同时,还主动申报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扩大禁采区面积,消减小矿山数量,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生态地质环境。其次,应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理念。在这方面一是加强基本国情、国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在规划、计划、产品设计等源头上贯彻节约集约理念,引导全社会在生产、使用、消费环节大力节约土地、矿产等资源。转变以粗放利用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方式,逐步形成与节约型社会相协调的资源利用模式。二是完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法律法规。以矿山的各类废石(包括煤矸石)、尾矿、矿坑水、生产废水或废液、废气、占损的土地、受干扰或破坏的生态环境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开发、回收与利用为重点,研究提出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的政策措施。适时修改税费征收标准,通过税收、财政支持、价格调节、技术推广等措施,鼓励企业开发尾矿与难动用储量、贫矿、难选冶矿、多金属共伴生矿等闲置资源。三是建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制度。逐步把资源节约、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制定和完善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的政策,全面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要求。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标准、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探索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申报认定制度,抓紧制定矿山企业尾矿利用技术规范。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情况统计、公报制度,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计制度。第三,推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评价、开采和利用。一是合理选择和综合使用各种技术经济手段,全面评价主矿产、共生和伴生矿产的综合经济价值,充分查明各种可供工业利用的矿产。推动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向纵深发展,在技术条件和经济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采、提取和回收矿产资源。重点加强对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和紧缺矿产的综合利用。二是加强尾矿资源调查评价,实现整体利用技术的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加大矿山尾矿在生态环境恢复、矿山复垦回填中的应用力度。加快新技术开发和工业试验,促进贫矿资源选冶和新产品开发应用。制定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利用尾矿、贫矿资源的投融资新体制和经营管理新机制。三是发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积极扶持和引导矿山企业研究开发、引进和应用现代的采选冶技术。着力发展重点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及信息化,推进中低品位矿产、共伴生矿、非金属矿产的合理利用、综合利用,研究复杂难处理贵金属提取、稀有多金属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稀土金属矿产综合利用、矿物加工新设备和矿山尾矿资源化等技术。提高矿产资源选冶综合回收率,减少资源浪费,盘活一批闲置资源储量,增加矿物原料供应量。第四,开展矿产资源循环利用试点推广。一是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社会宣传,以提高全民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提高对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实现零排放和低排放意义的认识,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二是以立法的方式推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借鉴国外经验和范例,制定管理政策和奖励惩罚政策,促进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三是在重点矿山、矿业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探索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有效模式。重点开展国家紧缺矿产以及煤炭与煤层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工程示范。建设一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基地,推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促进矿业企业和矿山尽其所能,改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加大自主创新,逐步达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零排放,最终实现矿业经济的循环发展。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推行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开展这项工作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矿业循环经济发展这一课题做好,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一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实现矿产资源的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

Ⅵ 矿业开发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分析

摘要:我省是矿业大省,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为提高我省矿产资源的支撑与保障能力,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应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深化资源整合工作,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立我省矿业循环经济模式,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关键词:矿业;矿产资源开发;支撑与保障能力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极大推动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据统计,工业原料的80%以上来自矿产资源,90%以上的能源也来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通过形态或能量的转化,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生产、生活需要。当今社会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热点问题。在自然资源中,矿产资源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矿产资源的稀缺性、耗竭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证程度的突出地位。随着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翻两番。为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我省提出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并着手打造中原城市群,力促中部崛起。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们的矿产资源能否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矿产资源需求有多大?矿产资源能否保证国民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提高我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更好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加强矿业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

一、河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障能力分析

我省是矿产、矿业大省,矿业是我省支柱产业之一。矿产采选及矿产原料加工制品业在全省工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河南处于“重工业化”阶段,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大,矿产资源对河南经济的影响逐渐加大。我省人均占有矿产资源水平比较低,资源保障和矿产资源储备严重不足,矿业发展开始出现危机。由于多年的强力开发等原因,我省一些优势矿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支撑强度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直接威胁能源、电力、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河南省政府“十一五”期间培育提升支柱性产业中的“建设全国重要铝工业基地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和“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主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学工业”两个资源性产业发展形成制约。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瓶颈制约已经凸现,因此进一步加强我省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已发现矿种127种矿产(含亚种为157种)。截至2005年底,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73种(含亚矿种为81种),矿产地1021处。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钼、钛矿(金红石矿物),居第2位的有耐火粘土,居第3位的有钨,居第4至第10位的有铝土矿、金、晶质石墨、饰面用大理岩、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玻璃用脉石英、钛矿(原生钛铁矿)、轻稀土、硫铁矿、煤、石油、铁、普通萤石、盐矿等15种矿产。

煤炭、铝土矿、黄金、钼矿、耐火粘土、天然碱等查明资源储量较大,而且在矿产开发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我省的优势矿产;蓝晶石、矽线石、红柱石、珍珠岩、蓝石棉等查明储量大,品种与质量在国内比较少见,为我省的特色矿产。

河南省矿产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分布和矿种组合配套特点。中北部地区集中分布着煤炭、铝(粘)土矿以及冶金、建材、化工类非金属矿产组合,可综合互补开发,形成配套的产业链;西南部有高铝三石(蓝晶石、矽线石、红柱石)、石墨等,可形成配套的高级耐火材料资源基地;西部山区是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集中区,可形成贵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及加工基地。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河南省现有的工业结构以初级加工业为主,原材料及加工业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础。采掘业、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高达60%左右,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占70%以上。在工业的增长中,资源和原材料工业的拉动作用非常突出。2005年非金属矿物制品增长176.7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5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41.8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3.2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93.28%,都超过全部工业当年17%的增长速度。6大行业新增利润占全省新增利润的73.6%。这显示出,河南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资源型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支撑。

河南工业企业100强中(2004年),资源型企业有31家,但销售收入占100强工业企业总收入的62.46%,利润总额占100强工业企业总利润的76.15%,利税总额占100强工业企业总利税的61.59%。由此可见,河南矿业经济在河南国民经济中具优势地位,河南矿产资源对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河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河南省已开发利用86个矿种(固体矿产75种),目前主要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煤炭、石油、黄金、铝土矿、石灰岩、耐火粘土、铁、钼、铅、锌、铜、锑及其他非金属矿产,以此建立了强大的煤炭、石油、电力、有色、冶金、建材、化工工业,形成了平顶山、焦作、安阳、鹤壁、义马、濮阳、舞钢、灵宝、永城、渑池等一批以矿业为依托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截至2005年底,河南省各种性质的矿山企业4549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矿山259个,其他经济类型矿山(点)4290个,生产矿山(点)3234个,筹建矿山302个,关闭矿山38个,停产矿山975个。57.51万人从事矿业生产。2005年,河南省生产煤炭1.88亿吨、金矿石343.504万吨、铝土矿412.71万吨、石灰岩6272.36万吨、耐火粘土11.26万吨、铁矿367.19万吨、钼矿石814.68万吨、铅矿石30.71万吨、锌矿石24.84万吨、铜矿石15.49万吨、锑矿石1.69万吨。

2005年,河南省进行了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全省小煤矿由1569个减少到592个,铝土矿从144个减少到52个。经过整合,提高了采矿业集约化程度,使河南省矿业开发逐步走上了安全、规范、有序的轨道:整合后全省百万吨死亡率1.17,同比下降45%;全省煤炭、氧化铝产量增长50%。

(二)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

(1)资源保证程度下降。由于多年强力开发,部分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明显减少,储采比降低,资源保证程度下降。黄金资源由于长期持续强力开发,已明显出现资源不足的问题;氧化铝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远远超过了我省铝土矿资源的承载力;煤炭资源已属强力开发。矿产资源保证程度问题已成为我省矿业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产业集聚度仍然偏低。主要表现在矿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矿山布局不尽合理,缺乏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规模小、产量低的小矿山大多采用最原始的采矿方法,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回采率普遍较低,这种小规模的无序开发既破坏了矿业生产和经营秩序,又浪费了资源,同时给矿产开发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不少小企业采用土法选冶,造成综合回收率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3)矿产资源深加工利用程度低、产业链延伸度低。铝工业为我省支柱产业之一,我省已形成相当大的氧化铝、电解铝生产规模,但目前尚无形成规模较大的高附加值铝业精细加工工业;钼矿是我省极具优势的矿产资源,目前我省的钼业主要是采选业,缺乏下游产品;信阳沸石、珍珠岩、膨润土目前主要以销售原矿为主,缺乏深加工产品;南阳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的开发利用程度极低。

(4)矿山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河南省是矿业大省,矿业开发在为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对植被、岩土、水域及大气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许多矿山只顾生产,不顾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三废”排放达标率、土地复垦率和生态恢复率低,使环境污染加剧。

四、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根据河南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规划、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能源、交通、钢铁等相关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目标预测,“十一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期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12%以上。“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

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主要反映在相关行业的生产对矿产品需求上,“十五”期间,我省主要矿产品产量(除石油外)及深加工行业的产品产量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图1~图8),根据我省“十一五”预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些行业依然保持强劲的势头。

图1 2000~2005年河南省原煤产量变化图

图2 2000~2005年河南省天然气产量变化图

依据“十五”期间河南省主要矿产品及深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及河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预测,2010年,河南省主要矿产品消费与工业需求为:煤炭2.1亿吨,黄金32吨,铝土矿1800万吨,石灰岩15000万吨,铁矿石1600万吨,钼矿石800万吨。其他矿产品需求量也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五、河南省主要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

“十五”期间,尽管国际经济形势起伏变化,在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背景下,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其 GDP增长较快,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河南省统计局(2006)资料分析,河南省GDP增长的主要贡献是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图9)。从图9 可以看出,“十五”期间河南省的第二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增长率也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高增长率主要与主要矿产资源的采掘业及矿产品加工业“十五”期间的快速增长有关。有关资料预测,“十一五”期间河南省GDP仍将保持较高增长率,根据“十五”期间河南省GDP增长与工业相关性分析,两者有密切的正相关性,而现阶段河南省工业的增长主要是以消耗资源方式经济增长。即矿业经济的增长是支撑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基础。因而,对矿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的河南省工业经济来说,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至关重要。要保证河南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保证其重要矿产资源的有效供应。

图3 2000~2005年河南省发电量变化图

图4 2000~2005年河南省铁矿石产量变化图

图5 2000~2005年河南省生铁产量变化图

图6 2000~2005年河南省钢产量变化图

图7 2000~2005年河南省10种有色金属产量变化图

图8 2000~2005年河南省铝产量变化图

图9“十五”期间河南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及工业、建筑业增长变化对比图

据河南省主要矿产资源的保有资源储量(截至2005年)及经济发展的需求,将煤炭、铝土矿等主要矿种的保证程度分析于下:

煤炭:预测2010年煤炭消费与工业需求为2.1亿吨,预测2010年煤炭生产能力为2亿吨左右,供需基本平衡。截至2005年底,河南省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59.99亿吨,保有年限在百年以上。河南省煤炭资源成矿条件较好,资源潜力大,在切实加强地质勘查、合理开发利用、原煤产量保持稳定和适度增长的情况下,煤炭资源可保证长期有效供给。

铝土矿:2005年底保有资源储量4.59亿吨。预计“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氧化铝生产达到855万吨/年,按生产1吨氧化铝消耗4吨铝土矿资源储量,则年消耗铝土矿资源储量3420万吨;考虑到非铝工业消耗,全省消耗铝土矿资源储量将达3600万吨左右,则河南省2005年保有铝土矿资源储量能保障供应13年左右。资源总量预测我省铝土矿远景资源量约9.9亿吨,通过进一步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充分利用低品位铝土矿及控制氧化铝产能,我省铝土矿保障年限可能有所增加。

黄金:2005年底,全省岩金资源储量257.78吨,按2005年产量和资源利用率50%计算,年消耗资源储量45吨左右,全省岩金资源储量的可采年限为5年。近两年全省黄金企业探矿每年可新增近30吨的资源储量,全省年消耗已查明的资源储量约15吨。据此推算,在全省黄金企业持续加强地质找矿和基本保证现有生产规模的前提下,河南省黄金资源还可保障8年左右。

钼矿:2005年底,全省钼矿资源储量374.575万吨,2005年河南省钼矿(矿石量)生产能力为650万吨/年,按2005年钼精粉产量2.2万吨和资源利用率85%计算,年消耗资源储量25 882吨,则全省钼矿资源储量的可采年限为144年。根据近年来我省钼矿探矿的工作进展和我省秦岭造山带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我省钼矿仍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铁矿:2005年,全省年产生铁973万吨(据河南统计年鉴),按生产1吨生铁耗费1.6吨铁矿石计算,年需消耗铁矿矿石量约1600万吨。而2005年全省共生产铁矿矿石367.13万吨,河南省铁矿生产仅能满足其钢铁工业生产需求的1/4,因此,铁矿资源为我省比较短缺的矿产。截至2005年,我省虽然保有铁矿资源储量10.69亿吨,但主要为贫矿,贫矿占95%。实际上河南省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为富铁矿,而贫矿由于受经济效益的制约其开发规模受到很大限制,提高贫矿的选冶能力是保证河南省铁矿供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六、提高矿业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已明确将“以建设全国重要铝工业基地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主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学工业”等资源型产业列为我省今后重点培育壮大的五大支柱产业中的两项。可以说,矿产资源能否可持续供应将直接关系到我省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战略,进一步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从加强规划入手,做好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地质勘查专项规划及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增强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实行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编制制度,严格实施煤炭国家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全省探矿权设置方案,确保我省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供给,确保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供应,确保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地质工作,加大勘查工作投入

为缓解河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紧张局面,应加大河南省地质勘查工作投入,解决河南省重要矿产资源后备基地不足的问题,提高河南省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按照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河南省包括能源、有色、化工等在内的支柱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为确保这些工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足够的矿产资源物质基础保障。因此,要重点加强对经济建设急需的煤矿、富铝土矿、金、银、铜、铅、锌矿和部分重要非金属等矿种的前期风险勘查评价和长期战略储备,确保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工作

在近几年我省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工作。通过总结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取得的成果与经验,扩展资源整合的矿种范围,尤其对我省开发程度较高的钼矿、金矿、铁矿、石灰岩、普通萤石、盐矿、珍珠岩、天然碱、铅锌矿等矿产进行全省或区域范围的资源整合工作,提高矿产开发企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矿产资源加工型企业对资源占有度。

(四)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机制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管理,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现有各类矿山企业的联合重组,实现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提高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和有效利用率,提高开采的安全技术水平,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主要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全面实行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停止一切以无偿方式授予矿权的行为。凡国家有关部委已批准的矿山骨干企业的后备资源地、规划的接续矿区等,应依法缴纳采矿权价款后方可办理手续。

(五)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监管体系,强化矿产资源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保护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日常监管,检查矿业权人义务履行情况、勘查设计方案、开发利用方案及储量动态监测等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年度检查制度,逐步形成定期年度检查、面上动态巡查、重点实地调查、举报及时核查,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的监管责任体系,充分发挥矿产督察员和勘查督察员的作用,明确其监管的重点项目和重点矿山,实行任务到矿,责任到人。

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小矿山超层越界和矿山安全的专项治理整顿,坚决打击无证开采、乱采滥挖等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依法关闭超层越界、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不符合规划的矿山,确保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根本好转。

(六)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以市场为导向,以矿山企业为主体,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及其开发与推广应用,特别是加强对提高资源回采率和深加工综合利用水平的研究,支持骨干企业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示范工程。

(七)逐步建立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建立我省矿业循环经济模式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忽视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资源的开发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人类健康和财富的影响等因素,甚至用来维持环境质量的费用,也被当作国民收入、社会财富的增加来加以核算,而实际上这些费用只应当作为社会的维持成本。这些缺陷使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无法衡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反还助长了追求高的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耗竭式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其结果必然危及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来获得的。绿色GDP核算则既考虑到经济的增长,同时还注意到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开发导致的环境影响。逐步建立我省矿业发展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围绕煤炭、铝土矿、非金属等我省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煤炭开采——加工——综合利用”、“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非金属矿产开发——加工——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电铝一体化、煤化工、盐化工和碱化工等产业,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矿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对我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Ⅶ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赖进口.______(判断对错)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日本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形成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故答案为:√.

Ⅷ 二战时,黄金,石油,各类矿产,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现代战争对这些资源还那么依赖吗

必须的,没有国,哪来的家,这些东西都是国之根本,黄金,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来源,石油和矿产是储蓄物质!

Ⅸ 关于日本经济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日本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大B.日本科学技

A、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原料需要进口,产品大量出口,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大,故专A正确;属
B、日本科学技术水平发达,多高端人才,故B正确;
C、日本经济发达,许多产业都位居世界先进行业,故C正确;
D、日本的工业品在国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主要贸易对象有美国、中国和西欧,故D不正确.
故选:D.

Ⅹ 中国哪些矿产资源及其丰富哪些矿产是及其稀少的需要依赖进口

你好:
1、铁矿石
2、精炼铜
3、精炼铝
以上三个需求量大,需要进口。
煤炭和稀土储量最大

阅读全文

与国名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