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甘肃经济水平发展状况

甘肃经济水平发展状况

发布时间:2021-01-12 09:01:04

Ⅰ 甘肃经济怎样

我来告诉你 吧,首先说明的我是庆阳人。我也在深圳,庆阳当然没有深圳好,可也并不是别人说的那样差劲,如果你想真正的去发展,那么那里也算是个好地方,我也是要回家发展的。。。。。

Ⅱ 甘肃的经济状况

甘肃东部兰州相对好点,天水人多,经济稍微好点,穷人也多。其它东部城市由于地理原因,感觉不太好。西部稍微好点,酒泉、嘉峪关经济不错。可是太偏远。总的来说还是比东部城市差,总量差很多

Ⅲ 想在甘肃投资,请大家评论一下,甘肃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面貌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排名河西地区和河东地

兰州是省会,撇开不说,就河西和河东而言,河西地区经济实力比河东强,主要是因为甘肃工业主要集中在河西,河东是老区,经济条件、基础建设相对落后,而且主要是农业人口,城市相对欠发达。总体而言,除去兰州,甘肃经济发达的地区有金昌,嘉峪关,白银,天水等。从城市潜力而言,第一是河西的金昌,这个市是国家级循环经济特区,又是全国最大的镍产地,与兰州新区一样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同时,河西张掖、武威和内蒙古阿拉善紧临金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果投资恰当,肯定很有潜力;第二是嘉峪关,作为另一个工业重镇,有着发达的工业经济基础,城市建设干净整洁,还有5A级景区,离敦煌景区也很近,旅游资源丰富,人均消费能力强,比较有潜力,适合投资。第三是河东的天水,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5A级景区,自然条件好,同时,天水还是关中天水经济带的一部分,与西安、咸阳、杨凌连片发展,也很有投资潜力。希望能帮到你!

Ⅳ 甘肃经济为何那么发达

甘肃经济在中国根本不算发达

Ⅳ 甘肃经济特点

甘肃以古甘州、肃州而得名,位于祖国中心。全省设五个省辖市,七个地区以及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民族有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哈萨克、土、撒拉、满等民族,人口近2634万人。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地形大致可分为陇南山地、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以北地带、祁连山地六大区域。主要山脉大多分布在省境边缘,大多数河流都以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矿藏主要有石油、煤、铁、铬、铜、钨、磷、石膏、池盐、芒硝等。森林资源多集中在山区,主要有陇南白龙江林区的青冈、桦木、云杉、冷杉等用材林树种,木材蓄积量近l.5亿立方米。
甘肃省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面积居全国第七位,人均耕地居第六位,同时,甘肃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荒地、水域面积辽阔,可开发潜力较大;甘肃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水系,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能资源潜力巨大,发展水电建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甘肃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品种多、质量好,综合开发潜力大;甘肃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具有风格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广阔;甘肃省境跨度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业环境独特,发展特色农业具有独特的优势;甘肃工业综合实力居全国第23位,有较为良好雄厚的国有工业企业基础。石油钻采、炼化设备、数控机床、电机电器、真空设备、风动工具、军工电子设备等产业相对优势突出,具有很大的改革和盘活潜力;省内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年轻,是劳动力资源的一大优势,劳动力价格低廉。商业流通自建设兰州商贸中心以来,市场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多层次、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市场网络逐步形成,商品流通总量不断增加,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对周边省份的吸引辐射作用日益增强,商品流通枢纽初具规模,发展前景良好。
资源劣势
甘肃生态环境较为恶劣,非凡是水资源严重匮乏,传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虽然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但产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企业发展过程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现状仍未得到彻底的改变;从业人口文化程度低下,投资环境不佳,经济基础薄弱,老、少、边、困区域范围大;由于受自然条件、区域位置、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以及人文背景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甘肃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步加大,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位次不断后移,而这种状况在西部大开发中,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Ⅵ 甘肃经济为什么发展这么慢

我们中国首创在中国的工作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上市公司数目很少的地区,甘肃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的一个客户正在兰州黄河岸边进行着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建设,总投资超50亿人民币。总的来说,我认为甘肃的未来是光明的。但是甘肃最近的发展跟周边省市比却略显缓慢,到底根源何在呢?刚好我有同事来自甘肃兰州,他的名字叫刘永铎,刚刚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这里我们请他来谈谈看法: 我自小在兰州长大,儿时的记忆里对这片土地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家乡的特产和小吃,恨得是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重的空气污染。高中毕业后我去北京读书,之后又远赴重洋去了美国,其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然而每次回来都少不了要恶补地道的兰州牛肉面和手抓羊肉,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也会留意家乡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精神风貌,结论都是一样的:除了交通越来越堵,其它好像变化不大啊! 谈到甘肃为什么成为改革开放甚至西部大开发中被遗忘的角落,肯定少不了列举各方面的客观因素:比如地理位置偏僻,运输成本偏高;气候干旱少雨,沙尘暴肆虐;矿产资源外流,国家政策使然等等。有人抱怨当地政府效率低下,目光短浅;也有人抱怨中央支持力度不够。总的来说就是投资环境差。毋庸置疑,上述都是导致甘肃落后的重要原因,但却忽略了最根本的原因:人的因素。为什么甘肃留不住人才?有人会跳出来说,因为经济不好,可这又变成了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循环归因。到底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我觉得还是得从文化上找问题。由于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双重缺失,人们的向心力和创造力缺乏,这是历史,民族,宣传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 以省会城市兰州为例,兰州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也没有地方曲艺形式。外地人提起兰州,几乎只知道兰州拉面,想到的只是带着白色帽子的回族师傅拉面的场景。拉面从此成了兰州的名片,回族师傅从此成了兰州人的代表。这让兰州人哭笑不得,但是却又不得不承认:除了拉面,兰州没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是餐饮, 娱乐 ,建筑,还是婚丧嫁娶习惯,都中规中矩,甚至都没有自己引以为豪的方言。兰州年青人里会说兰州话的越来越少,在稍微正经一点的高档场合说兰州话都略显尴尬。一个地区缺乏值得骄傲的地方文化民众则缺乏凝聚力和归属感,人们对这块土地不但没有任何眷恋,也没有太多责任感。 这首先源于兰州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的历史。这里的移民来自全国各地,带来了各地的风俗习惯,因此兰州没有自己的特色也在情理之中了。上个世纪的战乱导致甘肃成为战略大后方,大量移民进入兰州;解放后支援三线建设,又是新一轮的移民。大部分移民最终定居在此,但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却很少对这片土地产生文化认同感和依赖感。在这里,三代以前就是兰州土著的并不多,大部分当年来避难或是支援建设的也并非情愿,他们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只是客居,因此一旦有机会便想逃离甘肃。我听到有的中学老师这样教育学生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离开这个鬼地方。”这似乎是穷山沟沟里教师的惯用语,不知从何时起,兰州也成了这样的穷山沟沟。其次兰州乃至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自古便处在中原汉族和西部少数民族势力范围的交错地带。在甘肃有55个民族,人口在1000以上的有16个,依次包括回族、东乡族、藏族、土族、满族、蒙古族、保安族、裕固族等等。民族风俗习惯以及观念的不同导致管理上的不便, 文化上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格局。这里少数民族青年受教育程度普遍较汉族为低,而且民风彪悍,在个别地区往往成为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实际上,兰州最让我郁闷的地方不是穷,也不是干,而是脏和乱。只有营造大家热爱的生存环境,才能真正使甘肃人热爱甘肃,留恋甘肃。兰州乃至甘肃未来的发展需要甘肃人自己的努力,甘肃人需要停止怨天尤人而立即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比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文化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力度进行热爱兰州,建设甘肃的宣传,号召省外以及国外的甘肃籍企业家等成功人士投资家乡,回报家乡。从各级地方政府到老百姓都应加强与先进地区的文化经济思想交流,努力提高人民素质,改变大众思维模式。甘肃的发展靠不了别人,只能靠自己。 责任编辑:NF075 (本文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福布斯中文网

Ⅶ 甘肃的经济排名

2009甘肃省各县市经济排名 甘肃经济总量GDP排名《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兰州位列73名,甘肃省其他11城市均排150名以后

新华网甘肃频道4月15日消息,本报讯(记者 崔雪茜 实习生 杨晓燕)4月14日,《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北京发布,该书按照人力、资本、科技、环境、文化和政府管理等12项竞争力指标,对全国294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前三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其中,兰州综合竞争力位列第73位,比上年上升两位。此外,城市竞争力最强的三个省区分别是粤港澳地区以及台湾和江苏,甘肃省排在第22位。
综合增长竞争力增长潜力较大,从强到弱依次是:金昌、嘉峪关、陇南、天水、白银、平凉、武威、定西、兰州、张掖、酒泉和庆阳;

经济规模竞争力整体规模较小,从强到弱依次是:兰州、金昌、白银、武威、嘉峪关、天水、张掖、平凉、酒泉、庆阳、陇南和定西;

生活质量竞争力整体落后,从强到弱依次是:金昌、嘉峪关、兰州、庆阳、白银、平凉、张掖、天水、酒泉、定西、武威和陇南。
1.兰州846.28亿元
2.酒泉248.02亿元
3.庆阳245.70亿元
4.白银244.28亿元
5.天水226.60亿元
6.武威210.11亿元
7.金昌192.26亿元
8.平凉170.00亿元
9.张掖169.86亿元
10.嘉峪关144.10亿元
11.陇南121.60亿元
12.定西105.65亿元
13.临夏州78.59亿元
14.甘南州

Ⅷ 甘肃的经济条件如何

概况2011年甘肃省实现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全年粮食产量突破1000万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良好
2011年,甘肃省全年粮食产量突破1000万吨,达到1014.6万吨,比上年增长5.87%,连续8年实现粮食丰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良好。全年蔬菜播种面积660.61万亩,比上年增长11.5%;预计蔬菜产量1370万吨,增长10.8%。全年中药材播种面积278.51万亩,增长12.25%;预计中药材产量62万吨,增长18.6%。预计全年核桃产量5万吨,花椒产量将超过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5%和10.0%。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7.83% 今年以来,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预计全年全省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40%。1-11月,甘肃省新开工项目6.36个,平均投资规模为62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00万元。甘肃省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城镇项目952个,完成投资1654.56亿元,占城镇项目投资的比重为49.21%。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前11月甘肃省共完成338.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83%。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物量看,房屋竣工面积增长39.65%,其中住宅增长47.94%;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4.41%,其中住宅增长13.64%。 西部大开发甘肃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壮大城市经济为龙头,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发挥比较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把甘肃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综合性高新石化基地、中药材加工基地、林牧业基地和旅游大省,充分发挥甘肃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进一步解放思路、转变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结构调整为重点,就是近期加快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退耕还林(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物质技术条件。 以壮大城市经济为龙头,就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以兰州市为重点,以陇海线和兰新线为依托,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形成大开发的支撑点和新的经济增长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镇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实施三大战略,就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强基础教育和适用人才培养,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使科技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推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吸引国内外的人才、技术、资金,推动甘肃的大开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开发中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施甘肃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走发挥比较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就是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老工业基地的比较优势,形成石油天然气与精细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生物制药、特色农副产品及以其为原料的加工业、旅游业五大支柱产业。 实施西部大开发,要有重点分步骤的推进。经过10年的努力,使甘肃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全面开发的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良性开发机制初步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框架基本形成,几大特色明显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甘肃建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甘肃。

Ⅸ 为什么甘肃经济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甘肃官吏是豺狼 没人敢来投资发展,所以经济发展不起来,

阅读全文

与甘肃经济水平发展状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