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新疆经济社会历史发展情况

新疆经济社会历史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1-01-11 22:28:46

⑴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什么举世瞩目成就

一是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1978--2008年,新疆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从2003年起,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13元增加到2008年的19893元,在西部省区中位居前列;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7.12亿元增加到2008年817亿元,增长近114倍,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1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50倍;1978--2008年,新疆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56.7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9年的137倍。特别是2000年以来,新疆进入了大规模投资开发的"黄金"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377亿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6%,大大超过建国后新疆前5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总和,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基础产业和新的生产能力,对支撑新疆大开发、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新疆在国家大局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实施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目前全区水库总库容83.8亿立方米,在建的水库库容约60亿立方米,拟建山区控制性水库库容70多亿立方米,全部建成后库容将达218亿立方米,届时新疆将依靠大型水利枢纽适时调节供水,有效地掌握水资源配置的主动权。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在相继建成北疆铁路、南疆铁路、兰新铁路复线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先后开工建设了精-伊-霍、乌鲁木齐-精河复线、奎屯-北屯、吐鲁番-库尔勒二线、喀什-和田、兰新线嘉峪关-阿拉山口段电气化改造、库尔勒-阿克苏二线、库车-俄霍布拉克、五彩湾-将军庙、哈密-罗中等,目前正在同时建设11条铁路,兰州-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福海-富蕴、将军庙-哈密、哈密-策克(额济纳)等五条铁路将于今年年底前陆续开工,新疆铁路进入了高速建设时期,这在新疆乃至全国省区铁路建设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新疆公路和民航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公路里程14.7万公里,在全国排名第10位;民航机场15个,通航里程14.8万公里,是我国拥有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目前新疆公路和民航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规划2009-2013年公路建设总投资1200亿元,重点建设境内高速公路网络、加大国省道改造力度、加强口岸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除在建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喀什机场改扩建和哈密机场复航工程外,"十一五"后两年,新疆还将陆续开工建设伊宁、吐鲁番、库车、石河子、博乐等机场。

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光热、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推进粮食、棉花、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78-2008年,农业增加值由14亿元增加到691亿元,增长48倍。2008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棉花产量301.6万吨,比1978年增长54倍,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林果面积1450万亩,其中南疆环塔里木盆地达1200万亩,果品产量451万吨,成为农民增收新的重要增长点;肉类产量175万吨,比1978年增长16.5倍,现代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27%。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治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来,新疆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相继建成了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三大油田基地,初步形成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库尔勒-库车四大石油化工基地。2008年,原油产量2772万吨,天然气产量240亿立方米,分别比1978年增长6.7倍、95倍,油气当量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随着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中哈石油管线、独山子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等工程建设,奠定了新疆作为全国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和国际能源安全大通道的地位。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已进入大发展阶段,一大批有战略眼光的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纷纷介入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一批千万吨级的煤田相继开工建设。在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卡拉通克铜镍矿、阿西金矿、阿舍勒铜矿、罗布泊钾盐等一批重点项目,钢铁、贵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一体化、库尔勒-库车石化工业带等工业聚集区,新型工业化显示出极好的发展前景。

新疆人文、地理、自然生态环境之独特,旅游资源之丰富是内地省市所不具备的。新疆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8年,全区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195万人次,超过了全疆人口总数,国内旅游收入197.95亿元;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6.3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6亿美元。

四是对外对内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地缘区位优势,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拓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和俄罗斯市场,加强与内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贸易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目前,新疆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已与1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008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22亿美元,是1978年的946倍,居中西部地区之首。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新疆优势资源开发和优势产业发展,目前在新疆落户的区外企业达10549家,其中世界500强及外国知名企业25家,引进我国500强企业75家。

五是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普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推进,率先对贫困地区中小学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阶段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全面推进"双语"教育工程,把提升高中阶段教育作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国家和内地省区的大力支持下,内地高中班和疆内初中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大力实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促进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增加到2008年的114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9元提高到2008年的3505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5倍和28倍。

⑵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发展的史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疆,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专业十分落后,没有一寸属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五十年来,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工业实力迅速增强……
水利建设成就显著……
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
通信设施与全国发展水平同步……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旅游业蓬勃兴起……
具体的字数太多,你看参考资料吧

⑶ 请简述新疆发展近年来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

“相对内地部分发达省市而言,8510亿元不算多,总量不算大,但是在新疆意义重大,过去,新疆GDP每年增长百亿元左右,近3年则以千亿元速度递增,新疆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和自豪,”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吕健说,“按这个发展速度,2014年GDP将达到万亿元。”

非石油工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2013年,规模以上非石油工业完成增加值1616.91亿元,增长19.9%,占比56%。“非石油工业已主导我区工业的发展,改变了石油工业‘一业独大’的局面。”吕健分析说。
自治区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赵德儒也认为,非石油工业快速崛起对我区GDP增长贡献颇大。他说,多年来,新疆工业内部结构一直呈现典型的重工业过“重”,石油石化“超重”;轻工业过“轻”,日用品制造“超轻”的畸形结构,石油工业增长趋势直接影响我区经济增长的走势。
赵德儒认为:“2013年自治区稳增长调结构取得新突破,工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我区工业发展已由单纯依靠石油工业发展转变为产业多元化。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我区GDP增长的动力源。2013年已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260.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0.4%。初步预计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48亿元,增长30.2%。

⑷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党和政府对新疆给予大力支持;兄弟省市鼎力援助新疆的举措;各族人民以实际行动感恩祖国,共建美好新疆等等。

⑸ 新疆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

艾提尕尔清真寺位于中国新疆喀什,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亚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

“艾提尕尔”意思是“节日的礼拜场所”,全寺总面积16800平方米,坐西朝东,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有礼拜堂和教经堂,大门是用黄砖砌成,石膏勾缝,高4.7米,宽4.3米,有一个高17米的门楼,以浅绿色为主色,布满精细刻花,门楼后面有一个大穹顶,顶端也有一个尖塔。门楼的两旁各有一个18米高的宣礼塔,但不对称,塔顶有新月装饰。大门后面是一个巨大的庭院,院内南北墙边各有一排共36间教经堂,供阿訇讲经之用;寺院西部高台上是礼拜,由内殿和外殿组成,顶部由158根浅蓝色的立柱托着,呈方格状,顶棚上和木柱的四角,都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绘的藻井图案。主殿内正中墙上有一壁龛,内有轿式宝座。

这里原是征服中亚的阿拉伯大将屈底波·伊本·穆斯林留下的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公元1442年,喀什噶尔王沙克色孜·米尔扎首先在这里建立了一所清真寺,1538年,喀什统治者吾布力·阿迪拜克为了纪念他已故的叔父,又将寺院扩建,16世纪,叶尔羌汗国君主将其扩建为能够做主麻日礼拜的大清真寺,1798年英吉沙维吾尔族女穆斯林古丽热娜在前往巴基斯坦的途中病故于喀什噶尔,人们用她遗留的旅费扩建了清真寺,并取名“艾提尕尔”。后由一位维吾尔族女富翁卓力皮亚汗捐资扩建,并购置600亩田产作为寺产。

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全新疆穆斯林聚礼处,每天到这里礼拜的人达到2-3千人,星期五主麻日下午男穆斯林的礼拜人数达到6-7千人。古尔邦节时,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来礼拜,通宵达旦地狂欢。

⑹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发生的变化

1,新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按不变价格计算,2008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4203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86.4倍,年均递增8.3%;比1978年改革开放时增长了19.6倍,年均递增10.4%。2008年,新疆地方财政收入361.06亿元,是1978年的50.57倍,是1955年的208.71倍。

近年来,新疆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均保持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在新疆经济发展中作用突出。2008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4%、49.7%、33.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兵团创造的生产总值为523.3亿元,占全疆的12.45%。

2,交通运输取得突破性进展。2000年以来,国家对新疆的公路投资达700多亿元,先后建成多条高速公路,新疆的区域交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至2008年末,新疆已有国道主干线8条、省道66条、县级公路600多条,通车总里程达到14.7万公里。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国道干线为主骨架,环绕两大盆地、穿越两大沙漠、横贯天山、连接南北疆的干支线公路运输网络已经基本形成。2008年,新疆铁路的营运里程达到3000多公里。

新疆航空事业已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结国内外近70个大中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拥有114条国内外航线的空运网,通航里程达到16多万公里,成为国内拥有航站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新疆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完整的现代化通讯体系,以光缆、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等现代化传输网络覆盖全疆各地。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根据新疆“绿洲生态、灌溉农业”的特点,以阿克苏克孜尔水库、和田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大型水利工程和大批干支渠及其防渗工程的建成,使全区的引水量、水库库容和有效灌溉面积迅速增加,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瓶颈得到缓解。

投资110多亿元的塔里木河综合治理项目结束了下游300多公里河道断流30年的历史。三北防护林、平原绿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效益显著,新疆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4,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通过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2008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790.7亿元,比1952年增长274倍,比1978年增长16.6倍。

逐渐形成了包括石油、煤炭、钢铁、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形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一体化、库尔勒—库车石化工业带等工业聚集区,建成了32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3%,成为推动新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经济力量。

5,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新疆的社会保障从无到有、渐成体系,并日趋完善。

各族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2008年,新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64.57万人,拥有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99个,城镇居民中有63.80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从2007年7月起,新疆全面启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确定对人均年收入低于700元的农牧民给予补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格局逐步建立。2007年,新疆有129万名特困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低保待遇。

⑺ 有关新疆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

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中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口岸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人文优势,使得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定位更加明晰。就新疆自身发展来说,如何利用好国际、国内良好的发展环境,创造条件不断优化组合各类发展资源,加快经济崛起步伐,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速建成辐射中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核心区,是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加快新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在经济领域合作,除正常的贸易外,当前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积极推进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区的建设。该合作区是我国第一个跨境建立的国际合作中心,具有探索、实验的性质和开创性意义。首先,要积极推进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尽快投入运行。其次,高标准定位。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各国中经济恢复最快的国家,合作区不仅要成为中哈两国的合作中心,而且成为辐射中亚各国的合作中心。使合作区成为中国向西推进的窗口、产业基地,通过合作区的建设能够带动新疆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先升级。再次,抓紧研究运行模式和相关政策与管理办法。二是加强民营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从目前看,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新疆本地已经培育出广汇、美克、麦趣尔、三宝、野马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非公有制企业集团。同时,一批有实力的国内外民营大企业,如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也纷纷进驻新疆开拓市场,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交流的急先锋和生力军。要进一步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中国企业声誉。

在工作方法上要推行“大小并举”的战略措施。在“大”字上做文章,有助于我们在合作中占据主动,有助于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无论从经济合作来讲,还是从科技文化教育合作来说,有大项目大集团做支撑其稳定性稳固性肯定显著增强。从这一意义上讲要落实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使新疆成为连接中亚的能源、矿产资源的整合区。引进国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国外的技术设备,利用新疆资源优势,发展制造业,将新疆建设成为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增强新疆挺进中亚市场的能力。同时面对新疆的实际,也要高度重视边贸工作,新疆对中亚国家的贸易额占我国对中亚国家贸易额的80%以上,2005年自治区边贸达55.40亿美元,成为自治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要继续依托新疆对中亚国家贸易的重要地位,将新疆发展成为我国与中亚地区商品物资的聚集地。 新疆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涉及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各个领域,既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来保障。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各个领域的合作研究中,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国家层面如何制定政策支持新疆加大向西开放的力度;亚洲银行层面对有前景的项目如何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新疆层面如何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内在的经济活力。研究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内地“大企业”和中央企业及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来疆投资。研究建立鼓励企业来疆投资的补贴政策,包括投资者予以就业补助,价格补贴等。同时,要建立市场化的跨地区企业协作机制,吸引企业到新疆来投资,将其技术、资金等优势与新疆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研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研究驻地中央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中央企业应适当保护地方的利益,尤其是中央企业在对资源开发的同时,要确保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现行财政体制本身过于标准化,尤其缺乏对民族地区、贫困落后地区体制性的区别对待,没有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必须建立有利于增强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扭转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财政财力匮乏、财政困难的局面的财政体制和管理手段,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

制定政策鼓励新疆企业到中亚国家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新疆参与中亚区域合作的资源开发利用,必须纳入国家能源发展的总体规划。由于中亚国家中,普遍对探矿权和采矿权采用市场化运作,国家应制定有关鼓励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优惠政策,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中亚国家进行矿产资源风险勘探,或鼓励有实力的大型矿业集团对中亚国家的矿业企业实行跨国并购。

积极研究“大项目”争取亚行资金支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我们可以在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教育、能源、城市发展和金融改革等方面研究提出好的项目积极争取支持。在公路项目方面,近期可以考虑的重点有:赛里木湖—霍尔果斯公路改造;规划建设喀什—伊尔克斯坦—奥什—安集延公路;改善口岸交通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卡拉苏—霍罗格—杜尚别公路。在铁路项目方面,近期可以考虑的重点有:新欧亚大陆桥全线扩容;精—伊—霍铁路;中—吉—乌铁路;哈、乌、吉、中四国铁路建设。同时加大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选择好的项目积极争取亚行资金和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内地“大企业”和中央企业及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来疆投资。研究建立鼓励企业来疆投资的补贴政策,包括投资者予以就业补助,价格补贴等。同时,要建立市场化的跨地区企业协作机制,吸引企业到新疆来投资,将其技术、资金等优势与新疆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研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研究驻地中央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中央企业应适当保护地方的利益,尤其是中央企业在对资源开发的同时,要确保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现行财政体制本身过于标准化,尤其缺乏对民族地区、贫困落后地区体制性的区别对待,没有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必须建立有利于增强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扭转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财政财力匮乏、财政困难的局面的财政体制和管理手段,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

制定政策鼓励新疆企业到中亚国家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新疆参与中亚区域合作的资源开发利用,必须纳入国家能源发展的总体规划。由于中亚国家中,普遍对探矿权和采矿权采用市场化运作,国家应制定有关鼓励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优惠政策,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中亚国家进行矿产资源风险勘探,或鼓励有实力的大型矿业集团对中亚国家的矿业企业实行跨国并购。

积极研究“大项目”争取亚行资金支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我们可以在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教育、能源、城市发展和金融改革等方面研究提出好的项目积极争取支持。加大财政性资金管理机制的创新力度,通过贴息、股权等方式,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和外贸质量的提升。此外,要进一步整合世行、亚行贷款与财政专项资金。要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地方投融资公司,通过公司的运作成果,争取商业银行的支持,或与商业性银行协作共同培育发展自治区资本市场,包括各类保险和企业债券,从而实现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总量的扩张。要善于把运用盘活存量,扩充增量来调整结构的工作思路,贯穿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阅读全文

与新疆经济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