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京的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五大支柱产业拉动南京工业经济
据最新出炉的统计资料显示,南京工回业经济在能源、原材料等答价格上涨的压力下依然稳健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54.11亿元,同比增长23.0%;工业总产值1895.88亿元,增长28.2%;主营业务收入1855.32亿元,增长27.2%;利税192.07亿元,增长19.8%,利润103.43亿元,增长20.1%。
五大支柱拉动明显
上半年全市电子、石化、钢铁、汽车、电力五大支柱产业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40.07亿元,增长3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其增量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76.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1.6个百分点。
五大产业中,石化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5.01亿元,增长41.1%,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一季度的28.2%上升为40.9%,成为全市工业快速增长势头影响最大的产业;钢铁产业在南京钢铁集团公司、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瑞基钢铁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强劲拉动下,依旧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增速高达42.5%。
Ⅱ 南京各区经济实力比较(所有区,不仅仅主城区),详细一点...还有江宁怎么样发展前景怎么样
一、经济总量
2007年,全市13个区县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4.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6.4%,比全市增幅高出个0.8百分点;其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8.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从总量绝对值看,2007年,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5.46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31.0%,比去年同期微降0.4个百分点;郊县实现1229.29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37.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全市共有5个区县经济总量超过200亿元,分别为:
江宁区339.53亿元、
鼓楼区275.66亿元、
白下区264.21亿元、
玄武区229.06亿元和
六合区217.36亿元。
从增长速度看,2007年,6个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普遍低于全市15.6%的平均增幅,最高的为玄武区,比上年增长15.4%。郊县的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全市,7个郊县中增幅在18.0%以上的有6个,最快的为溧水县,增长了19.5%。
二、产业结构
2007年,城区二产增加值份额进一步缩小,三产份额扩大,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0.1:16.3:83.6变化为0.1:15.2:84.7。其中,鼓楼区、白下区、玄武区三产增加值均超过200亿元,分别达到247.4亿元、233.68亿元、204.44亿元,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89.7%、88.4%、89.3%。
郊县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8.1:57.5:34.4变化为2007年的6.9:58.5:34.6。二产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江宁区以二产增加值212.48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62.6%列全市区县二产增加值绝对额和比重的第一位;栖霞区、雨花台区的二产增加值比重也超过了60%,分别达到60.8%和60.2%。郊县三产比重较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浦口区以41.8%的三产增加值比重列各郊县之首。郊县一产增加值比重较上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其中,一产比重较大的区县是:高淳县、溧水县和六合区,分别为10.4%、9.9%和9.2%。
三、规模以上工业
2007年,区县规模以上工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41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低于全市22.3%的平均增幅;其占全市的比重为41.8%,比上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
从绝对值看,郊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2015.82亿元,是城区的5.0倍,其占全市的比重为34.8%,与上年持平。其中,江宁区以547.38亿元居区县第一位;六合区为345.82亿元,居第二位;栖霞区、浦口区、溧水县、雨花台区处于200至300亿元之间,分列三至六位。6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均不足100亿元,其中最高的下关区为99.38亿元。
从增长速度看,13个区县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高于全市的有5个,玄武区、浦口区、栖霞区、溧水县、高淳县增幅分别为25.5%、26.4%、23.4%、25.9%和 28.2%。
2007年,南京市区县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6%,高出全市工业0.3个百分点。产销率居前的是雨花台区和下关区,分别为101.92%和100.15%;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工业产销率均在99%以上。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13个区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高出全市平均增幅3.5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为81.2%,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从投资规模看,2007年5个郊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均在100亿元以上,其中,江宁区完成370.46亿元,总量位列区县之首;两县完成投资分别介于90-100亿元之间;6个城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均在80亿元以下。
从增长速度看,共有8个区县比上年增长快于全市水平。溧水县、浦口区、六合区分别增长44.8%、43.4%和34.8%成为增长最快的3个地区。江北的浦口和六合两区合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8.53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16.0%,比上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07年,区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从绝对额看,白下区、鼓楼区、玄武区包揽了前三甲,分别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49亿元、216.51亿元和191.76亿元,三区累计占全市零售总额的49.0%;江宁区以104.78亿元位居第四;秦淮区、下关区和六合区的绝对额在90至100亿元之间;其余区县的绝对额均在65亿元以下。
从增长速度看, 2007年6个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平均增长17.7%,7个郊县平均增长19.6%,快于城区1.9个百分点。江宁区和建邺区以22.7%的增幅并列第一位,秦淮区、下关区、浦口区的增幅均超过20%,分别达到21.0%、20.1%和20.2%。
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同于财政收入)
2007年13个区县共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2.52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33.4%,占全市的比重为64.4%,较上年微降0.5个百分点。其中,郊县共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3.51亿元,占全市的37.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城区实现89.01亿元,占全市的27.0%,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
在13个区县中,江宁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5.08亿元,列第一位;其次是鼓楼区,为23.90亿元;白下区、浦口区、六合区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首次超过18亿元。
从增长速度看,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同口径增长40%以上的区县有2个,分别是:江宁区增长55.4%,溧水县增长42.9%;增幅在30%以上的区县有4个,分别是:栖霞区增长39.1%,建邺区增长35.3%,雨花区增长30.8%,六合区增长30.6%;其它区县增幅均低于30%。
七、城镇居民生活
从城镇居民收入情况看, 2007年鼓楼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507.62元,成为全市收入最高的区域,玄武区(22459.39元)、白下区(21013.86元)、江宁区(19580.13元)列13个区县的前茅。
从收入增长速度看,2007年有六个区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6年增长高于全市平均幅度。下关区增长19.5%成为全市增幅最高的区,高淳县增长18.6%、浦口区增长17.7%、溧水县增长17.3%、江宁区增长16.5%、六合区增长16.1%,也均快于全市15.8%平均水平。
从城镇居民支出情况看,2007年玄武区(16142.65元)是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最多的区、白下区(14924.38元)、(栖霞区14452.54元)、鼓楼区(12483.73元)紧随其后。
从支出增长速度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最快的是白下区,比上年增长30.4%;建邺区、浦口区、江宁区和溧水县增长较快,分别为14.8%、16.5%、18.3%和16.7%
Ⅲ 南京的经济发展好不好
2008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榜单,日前揭晓。本次榜单的研究对象涉及中国大陆的652座城市,前10名分别为杭州、上海、无锡、南京、宁波、北京、佛山、苏州、常州和广州。 南京将成长三角最大交通枢纽 今年是《福布斯》中文版第5次推出“中国最佳商业城市调查”。为保障榜单的权威性,分析数据均采用历年来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权威数据,不采用专家主观评分制。 “作为拥有丰富文化遗存和深厚历史积淀的千年古都,南京正在向人们展示其青春活力的一面。”制榜人陈岚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榜城市的排名是依据劳动力素质指数、高级人才指数、经营成本指数、市场规模指数、市场潜力指数、客运指数、货运指数、资本活力指数,这8项参考指数调研数据来进行的。 制榜团队在调研时发现,目前南京长江四桥和过江隧道建设正热火朝天,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也将相继开工,南京即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这些无疑将为南京物流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仅仅是南京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软件、电子信息、旅游等产业,也将为南京经济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南京综合竞争力表现极佳 “南京科教实力雄厚,高级人才多,劳动力素质较高,交通便捷……这些都是南京位列第四的原因。”江苏省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葛守昆说,不过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南京是典型的区域商业中心城市,这个地位不可替代。他分析说,南京处于长三角北翼,都市圈辐射范围较广,我省的镇江、扬州、淮安等城市,安徽的马鞍山、芜湖、滁州等城市,都在南京的商业辐射范围之内,南京既是周边城市市民的商业消费中心,也是周边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节点。“要说科教优势,北京不比南京弱;要比资本活力,苏州比南京强。为什么它们排名在南京后面?就在于南京是无可替代的区域重要商业节点城市,而其他城市不是。” 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李程骅研究员也持相同观点。他说,现在,大家已经形成了南京是全球城市商业发展、国内城市商业发展节点城市的共识。“特别是随着宁合动车组的开通和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发展,长三角新的发展轴已由沪宁轴延伸到宁合轴,不仅大大促进了宁合两市及其周边城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把长三角和长江中上游城市连接起来,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李程骅认为:“南京商业功能、产业功能配套完善。此次排名第四,不过是南京综合竞争力的一个表现而已。” 南京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市商贸局新闻发言人何俊远对南京取得这一名次并不意外。昨天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南京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一直排名第四,说明南京的商业发展规模始终位居全国前列。“这是一座非常具有包容性的开放城市,经营成本较低,投资环境好,商业辐射周边12个城市2000多万人口,拥有发达的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可以给投资者重要的信心。而创业者和私营资本活力正是《福布斯》评价一座‘商业城市’的主要依据。” 他同时分析说,和苏南其他城市相比,南京的商业短腿在郊县,苏州、无锡的郊县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占到全市的70%,而南京只有33%,说明南京的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开拓郊县市场,拉动消费,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陈岚说,最佳商业城市起码要具备四个要素:要有一流的人居环境,要有优秀的创业人才,要有活跃的创投资本,要有高效的政府服务。政府应大力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社会环境,着力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把企业作为宝贵的社会财富和资源,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欢迎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改革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文件,长三角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南京作为长三角的重要城市,应抓住这一机遇,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陈岚说。 ■延伸阅读 “2008福布斯”百强商业城市研究指标 “2008福布斯”百强商业城市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652个城市,对其中2006年GDP超过190亿元的194个城市进行基础数据搜集和研究。 研究指标包括劳动力素质指数、高级人才指数、经营成本指数、市场规模指数、市场潜力指数、客运指数、货运指数、资本活力指数。大部分指标为2004年、2005年和2006年3年数据的平均值;个别指标采用了调查时点数据。 南京各项指标的得分为劳动力素质指数0.9134,高级人才指数0.6711,经营成本指数0.7783,市场规模指数0.4781,市场潜力指数0.7647,客运指数0.1536,货运指数0.1608,资本活力指数0.3044,总得分为44.41。
Ⅳ 南京经济发展好吗
南京这座城市历史上就是国家部委所属企业、大院大所、军方重量级企业及其研究机构、国家重点院校集聚所在,江苏省委省政府诸多机关和不少省属大型企业集团总部驻地。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条块分割”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的堡垒之一。长期以来,南京的发展受多方力量牵制、多种因素影响,“大院经济”、“围墙意识”成为制约南京发展的“慢变量”。
Ⅳ 南京市哪个区经济发展最好
生产总值最高的当然是工业集中的江宁和新六合区了
人均收入高的当然是政府部门和商业集中的鼓楼 玄武和白下区了
Ⅵ 南京分多少个区哪个区最繁华求大神帮助
南京市的行政区域: 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浦口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其中的六城区主要指: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
最繁华的区为秦淮区的夫子庙地段,白下区的新街口地段,鼓楼区的珠江路及湖南路地段等等。
(6)2014年南京主要城区经济发展情况扩展阅读: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km²,2017年建成区面积1398.69km²,常住人口833.5万人,城镇人口685.89万人,城镇化率82.3%,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13-14],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 ,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截至2016年,南京各类高等院校74所,其中111计划高校9所及学科25个,仅次于北京;211高校8所、双一流高校12所,仅次于北京上海;两院院士82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87人,均居中国第三。
2017年11月26日,中国南京获得2020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的举办权。
Ⅶ 材料一:南京是江苏省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中心,是中国经济中心区域的重要枢纽城市。近年来,南京市的
(1)①整体统率部分。要求我们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南内京市定位的调容整就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充分的发挥了“承东启西的中心城市”地位的作用。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状态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状态。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城市,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地位十分突出,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2)①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物联网”推动“智慧南京”就充分的体现了人们把握联系,利用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②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因此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南京市借助“物联网”发展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充分的分析了各种条件,对于打造中国智慧型新城市起到积极意义。 Ⅷ 南京的经济发展状况现处于什么状态 南京的经济是高度发展的类现代化二甲城市. Ⅸ 中国南京政府成立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
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农业、现代工商业及影响交易效率的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几个部分来记述。 Ⅹ 南京自解放以来不同年份的城区面积与人口
城区的发展从时间顺序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发展节点: 与2014年南京主要城区经济发展情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