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
1.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更强了,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
,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大都为发达国家所占有或支
配,发展中国家是以所谓的“比较优势”加入全球经济的分工体系的。
这种“比较优势”说到底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包括低廉的劳动
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产和获取硬通货就只能处在国
际分工体系的最底层,而长期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虽然能使发展中国家
经济有所增长,但由于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加上过份依赖海外市场
,发展中国家内部产业严重失衡,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程度也日渐加深。
2.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加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金融
资本市场的规模日渐扩大,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在国际
外汇市场的交易中,大量“热钱”用于炒汇投机谋利。据统计,90年代
中期国际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超过一万亿美元,而其中用于国际贸易的
交易额不足2%。国际货币交换已与国际贸易中的物品交换相脱节, 规
模庞大的金融活动早已失去了相应的物质生产与产品的支撑。大规模投
机套利活动不仅直接打击了新兴工业国正常的经济活动,而且也没放过
像英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的金
融投机行为导致原来欣欣向荣的东南亚经济在很短时期内灰飞烟灭,整
个亚洲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中。
国际投机资本的猖獗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是分不开的。以美国为首
的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和转移产业及技术时,逼迫发展中国家
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开放金融市场。在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发达国
家资本投机财团所支配的财力远大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实力,自然
就能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亚洲金融危机是这些投机资本
破坏全球经济稳步发展的最明显例证。
由国际投机资本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危害了亚洲国家的经济,
而且也危及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旦以“
信用”为基础的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大混乱,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就在劫
难逃了。
3.贫富差距加大。许多人对于经济全球化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希望
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过上富裕的生活。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对不
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说得再准确一点就是,一部分人利用经济全球化
谋利,而另一部分人被迫接受其后果。前不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
了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呼吁人们重新认识经济全球化,逐步缩
小当前世界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报告指出,占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他们拥
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全球出口市场的82%,外国直接投资的68
%,全球电话总数的74%;而占全球人口总数1/5的贫困人口在上述几
项上的占有率仅约1%。在平均收入方面,贫富国家之间相差74倍, 而
在1960年,这种差距还仅为30倍。此外,200 名最富有者的资产超过占
世界总人口41%的人的收入总和。在过去4年里,这200名富翁的财产增
加了两倍,达一万亿美元以上,相反,每日收入少于一美元的穷人仍维
持在13亿左右。
通过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提供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全
球化几乎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但贫富国家并没有能够平等地分
离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贫富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面对这种趋
势,我们不禁要问,如果经济全球化不是为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而仅仅是为了某些人牟取高额利润,那么这样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
家有意义吗?
② 简述消费信用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二重的:
一方面是促进市场经济的发专展,
另一方面也属在不断地加深着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
二,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1,信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促进资本自由转移,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
节省流通费用
加速资本的积聚与集中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控
二,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2,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消极作用:促进虚假繁荣
促进虚假繁荣,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的危机
引发货币信用危机
刺激投机
③ 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中国而言
——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有一定提高
——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作用增强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局面形成
.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由全面短缺走向相对过剩
生产力有所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发展中存在众多的困难与问题
总的看,在中国步入21世纪时,全国经济已进入全面、快速工业化的阶段;在取得巨大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明显的、多侧面的二元现象: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运行,但旧体制仍然在许多领域起作用,新旧体制双轨运行并存,转轨缓慢,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面临巨大困滩;经济高速增长与低效率、低质量并存,经济仍然以粗放型增长为主,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规模经济效益差;在国内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相当部分的国产商品生产能力过剩,销售困难与部分商品大量进口并存,国产名牌不断消失,一些“民族工业”被外资打压兼并,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出口高速增长与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占主导地位并存,高档名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国内市场占有率日益下降: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奔向富裕与中西部多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收入水平相对低下并存,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日益拉大;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与全社会的失业率上升并存,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速度加快与困难加大并存,这将使得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有增加的趋势;少数人暴富与相当部分的城乡贫困人口并存,社会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工农业产品积压,产销率不高与相当一部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有效购买力不足并存;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并存,能源和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与大量低素质的剩余劳动力并存.
这些问题都是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精心的操作才能逐步解决.这表明,我国的未来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但面临的困难也是很大的.
21世纪上半叶(2000~2050年)中国经济长期预测
对2000~205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预测是超长期预测.未来50年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我们只能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如不发生世界大战,国内基本保持社会安定等),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预测.这里我们使用了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经济计量三者相结合的模型,预测中国在2000~2050年间人口、经济增长以及结构变化情况.
一、人口预测:总量不超过16亿,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二、经济增长以及结构变化放缓,加大环境恶化
三、资源更加短缺
④ 论述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和负面作用
诚实守信原则对于消解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作用之二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任何人若要达到经济上的成功,就得使自己的行为服从市场法则。所谓“用价廉物美的产品来击败竞争对手”、“以高效率的企业来淘汰低效率和无效率的企业”等等,不仅道出了市场经济中成功者的秘诀,而且也暗示了这些经济人行为也不一定与在社会现实中做一名利他主义者相矛盾。因为市场通行的是等价交换以及价值决定价格的原则。商品的等价交换既不是施舍,也不是乞讨。它需要互相尊重与互惠互利。强买强卖,掠人财物都不是市场经济的交易特征。交易者作为市场主体必须具有起码的善意,对对方的意志、权益有起码的尊重。如果不是立即实现的交易,那就得订立契约。契约的自我履行成为市场交易正常进行的保证。与此相应,以履约、守信为正当,而以违约、失信为不义,这成为起码的保证经济正常运转的条件。当然,市场经济也可能出现大量的商业欺诈行为,但价值规律最终将对欺诈产生抑制。一般说来,一旦实现完全竞争,有众多的卖者存在,消费者可以自由地选择时,价值规律的作用可以使价格接近价值。这好比一个地区只有一两家商铺出售某种商品时,他们可以哄抬价格,一旦有众多的店铺竞争时,哄抬价格者最终会被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硬性推入正常轨道,否则他就会因卖不出自己的产品而导致亏本,严重的甚至可能破产。这正好说明,商业信用对消除市场经济中的负面效应发生了积极作用。市场经济制度迫使它的“弄潮儿”必须在经济交往中恪守信用,做到遵规守约、互惠互利。否则,市场经济就会失去合理性与有效性,市场运行就会因“信用缺乏症”而陷于混乱。虽然这种“自利”与“互惠”还谈不上道德的高尚性,但确已迫使人们背离了纯粹的个人主义,使人们成为了在行为上正常、合理的人。这就是说,恪守商业信用是“经济人”的“成德基因”,在商业信用和正确舆论的引导下,市场交易行为可以使人达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辩证统一,也就是“德”与“得”的统一。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经济人具有“丧德”和“成德”两种可能性,那为什么市场经济社会还要培育经济人呢,岂不是在自找麻烦?提出这一问题,是由于对经济人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认识不清。“经济人”是市场经济的产儿,又是市场经济的经济主体,市场经济与经济人是无法剥离的。可谓失其无以名市场经济,失其也无异于从根本上消除“经济人”无异于从根本上取消了市场经济的运作。事实上,当代各国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对市场经济存在的正当性、合理性作伦理辩护时,一直在探讨的一个中心议题,就是如何确定市场经济对个人行为(即“经济人”行为)的道德要求,并探明实现这种要求的可能性及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壮大而成熟的西方近代商业信用学说,在经过长期争论之后,已经能够达到一个基本相同的结论。这些支持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们所达到的共识,是赞同一种以普遍利己主义为特征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一方面把个人的幸福或个人的自由税为基本的善,从道德上肯定了伴随着商品生产而产生的个体的觉醒和个人权利意识的增长;另一方面又肯定了遵循诚实信用道德原则的必要性,并且将遵守普遍性的诚实信用道德原则视为实现个人幸福或自由必不可少的前提。这种普遍性的诚实信用道德原则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承认每个人都具有一种诚实信用的人类共性,即普遍人性,然后从个人对个人的相互诚实信用关系中,推导出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再从契约关系推证每个人遵守维系契约关系所需的普遍的法和道德的必要性,以此论证个人必须遵守普遍的道德规范。这个推论本身就包含着一种启迪,即我们在看到了“经济人”对于市场经济的不可或缺性之后,必须进一步探讨与梳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应循的诚实信用行为取向。这正是商业信用的主题。换言之,只有通过大力加强信用制度、信用体系建设,才能化解和消除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负面效应。对商品交换与商业信用关系的探讨一直持续到今天,美国当代哲学家麦克尼尔在《再评交换关系》一文中指出:商业交换关系——放弃一些东西,作为取得一些东西的代价,是所有人类行为中最常见的、无所不在的经济行为。完全离开商品交换的社会行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离不开同他人的交往,整个人类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更离不开这种相互关系。人类不可能永远处于绝对的相互不协助的自私之中,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个体不可能摆脱交换,脱离与社会的联系,也不可能脱离其他人而生活。人们通过这种联系,不但使社会的生产力更发展、物质基础更雄厚,而且使社会比以前更适应人的全面发展、更自由和更人道。(李新庚)
⑤ 垄断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最大的影响是不利于竞争,因为垄断企业可以索取高的价格。
⑥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宰客现象产生的原因
市场经济的自身弱点与缺陷,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引发。
企业不能守法经营,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与策略,没有注重企业信誉与形象。
市场秩序混乱,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规范不到位。
⑦ 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主要有几个方来面:一是环境污染自与资源浪费严重。二是贫富悬殊日趋加大,尤其是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三是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严重。四是发展仍旧是粗放型发展,民族品牌被外资挤压严重,最近的中兴事件就是最好的说明。这是我的一点认识,供参考。
⑧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http://www.google.cn/search?q=%CA%D0%B3%A1%BE%AD%BC%C3%B5%C4%B8%BA%C3%E6%D3%B0%CF%EC&client=pub-4192198620780482&forid=1&prog=aff&ie=GB2312&oe=GB2312&hl=zh-CN
⑨ 商家宰客的行为对社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引发对行业的质疑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