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马斯格雷夫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马斯格雷夫经济发
『贰』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什么时候提出的
经济增长三阶段论又称为马斯格雷夫定律。 马斯格雷夫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专”,认为属不同时期由于财政支出作用的不同,财政支出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公共积累支出占较高的比重。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具有极大的外部...
『叁』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简介
经济成长阶段论 the theory of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从时间进展来分析经济成长的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W.罗斯托于1960年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
罗斯托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共分为6个经济成长阶段:一是传统社会,其特征是不存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农业居于首要地位,消费水平很低,存在等级制,家庭和氏族起着重要作用。二是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即从传统社会向起飞阶段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世界市场的扩大成为经济成长的推动力。三是起飞阶段。根据罗斯托的解释,起飞就是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实现起飞需要3个条件:①较高的积累率,即积累占国民收入的10%以上;②要有起飞的主导部门;③建立能保证起飞的制度,例如建立使私有财产有保障的制度;建立能代替私人资本进行巨额投资的政府机构等。罗斯托认为,一国只要具备了上述3个条件,经济就可实现起飞,一旦起飞,经济也就可以自动持续增长了。在西方国家中,英国在18世纪的最后20年里实现了起飞,法国和美国在1860年以前的几十年里实现了起飞,德国是在1850~1875年,日本在19世纪最后25年。四是成熟阶段。这是起飞阶段之后的一个相当长的、虽有波动但仍持续增长的时期。其特点是,现代技术已被推广到各个经济领域;工业将朝着多样化发展,新的主导部门逐渐代替起飞阶段的旧的主导部门。五是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六是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肆』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第一个阶段就是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大致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伍』 著名管理学家波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是什么!
熊彼特的主要著作如下:《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德文版,1934年英文修订版)、《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史和统计分析》(1939)、《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1942)、《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1951,由生前所写传记评论汇集而成)、《经济分析史》(1954)。
创新理论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从而闻名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影响颇大。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在熊彼特假定存在的一种所谓循环运行的均衡情况下,不存在企业家,没有创新,没有变动和发展,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因而不产生利润,也不存在资本和利息。只有在他所说的实现了创新的发展的情况下,才存在企业家和资本,才产生利润和利息。这时,企业总收入超过总支出,这种余额或剩余就是企业家利润,是企业家由于实现了新组合而应得的合理报酬。资本的职能是为企业家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支付手段,其所得利息便是从企业家利润中偿付的,如同对利润的一种课税。在这个创新理论中,人们只能看到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的变化,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剥削关系则完全看不见了。
经济周期理论 熊彼特又以“创新理论”为依据,在《经济周期》及有关书刊中,提出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他认为,一种创新通过扩散,刺激大规模的投资,引起了高涨,一旦投资机会消失,便转入了衰退。由于创新的引进不是连续平稳的,而是时高时低的,这样就产生了经济周期。历史上的创新千差万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大小不同,因而周期有长有短。他综合了前人的论点,提出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三种周期的主张:①历时50~60年的经济长周期或长波,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②通常所说的平均9~1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③平均40个月的所谓短周期或短波,又称“基钦周期”。他宣称,这几种周期并存而且互相交织的情况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创新理论”的正确性。
『陆』 经济发展阶段论的介绍
首先提出经济发展阶段论的是历史学派先驱F.李斯特,他将发展阶段分为:①狩猎状态;②游牧状态;③农耕状态;④农工状态;⑤农工商状态。这是在斯密的三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加上了后两个阶段。目的在于明确当时德国国民经济所处的历史的落后地位,和它所应采取的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是为振兴德国产业资本、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其后旧历史学派的B.希尔德布兰德(1812~1878)则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的三分法,他以财货的流通形态为标志,将经济发展阶段分为:①实物经济;②货币经济;③信用经济。他的“实物经济”是指物物交换的经济;“货币经济”是指近代市民社会,包含有资本主义经济一切特征的经济阶段。由于“货币经济”阶段产生了种种的弊害,他认为“信用经济”是可以解除“贫困”的理想的经济状态。他的这种划分在理论上早已没有任何影响。但他所用的“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概念,直到现在仍被沿用。
『柒』 罗雪尔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提出看哪些观点
罗雪尔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论”指出,德国社会已经发展到资本阶段,贫富对立的阶段到来了。但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生在躯体上的疾病”,必须加以反对。但是社会矛盾又需解决,这就只能实行“人为治疗”。他认为,私有制是不能废除的,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想多享受,少劳动,要是实行公有制,人们对社会总节约效果的关心程度就大大降低了。“人为治疗”的关键就是保护私有制,实行阶级调和。只要政治上德国资产阶级与容克地主阶级相协调,经济上各阶级利益相协调,就能给德国带来永久的繁荣。
『捌』 西方经济理论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重要代表人物
你里面是不是放了一万重要新闻经济理论怡适是属于基础?他们主要是发展经济,对国家
『玖』 起飞理论的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
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WaltWhitmanRostow)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提出了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1971年他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中增加了第6阶段。经济发展的6个阶段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段。 这是经济由落后阶段向先进阶段的过渡时期。罗斯托认为,经济起飞必须具备4个条件:
①生产性投资率提高,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
②经济中出现一个或几个具有很高成长率的领先部门;
③发明和革新十分活跃,生产过程吸收了科学技术所蕴藏的力量;
④适宜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风俗环境。
在起飞阶段,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制造业,外国投资明显增加,以一些快速成长的产业为基础,国家出现了若干区域性的增长极。起飞阶段完成的标志是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从农业出口转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开始出口大量的服装、鞋、玩具、小工艺品和标准化的家电产品。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起飞阶段的时期如下:英国1783-1802年,法国1830-1860年,美国1843—1860年,德国1850—1873年,日本1878—1900年。中国,则在1977—1987年间实现了起飞。 罗斯托对大众消费阶段以后的社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不过他认为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随着这个阶段的到来,一些长期困扰社会的老大难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在考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后提出的,它正确地强调了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理论。
在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第三阶段即起飞阶段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开始,在所有阶段中是最关键的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因此罗斯托的理论也被人们叫做起飞理论。
『拾』 简述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W.W.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提出的理论):该理论按照科学技术、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主导部门的演变特征,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历史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理论简介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W.W.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提出的理论):该理论按照科学技术、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主导部门的演变特征,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历史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特征
经济成长阶段的特征如下:
(1)传统社会阶段:此阶段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主导产业是农业。
(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从传统社会向起飞阶段转变的过渡阶段,农业产量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主导部门是工业部门,如食品、饮料、烟草、水泥。
(3)起飞阶段:增长成为各部门的正常现象。此阶段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主导产业体系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如纺织业)和铁路运输业。
(4)向成熟推进阶段:起飞后经济持续发展,已经有效吸收了当时技术的先进成果,并有能力生产自己想要生产的产品。主导部门是重化工业和制造业体系,如钢铁、机械和肥料。
(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工业高度发达,经济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部门,主导部门是耐用消费品工业(如汽车)。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关部门成为主导部门。
其中,起飞阶段是关键,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突破。主导产业的更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哪个阶段的主要因素。但该理论忽略了生产关系变革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