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

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1-01-11 07:44:59

『壹』 古代中国(秦汉以后):总体特征、地理条件、经济条件、思想条件是什么

中国从秦汉以后的总来体特征:封建统治源者的天下,以封建社会为主推崇皇帝制。地理条件:地理条件较优越,面积广耕地多,人口比较均匀,而且自然环境也好。经济条件:大概从晋朝开始,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转为南方,直到南宋经济重心彻底移向南方,因为北方战乱多,嗯,南方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也比北方好。思想条件: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中国的封建王朝就已儒家思想为代表是想学习,历朝统治者也遵从以德治天下。

『贰』 秦汉文化的特点以及发展原因是什么

1、政治背景所致。秦汉时期是大一统的时期,有力的政权引导了文化的发展,为文专化的发展提供了属一个很好的平台。
2、秦汉时期,文化氛围相对较轻松,除去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其他的时段文化管制都比较松。直到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他学术地位才稍有下降,但是民间仍然是有的。
3、皇帝比较开明,提倡文化发展。例如汉朝开国三代皇帝提倡黄老之术,汉武帝尊崇儒术,给这些学术门派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
4、经济原因。秦汉时期经济相当发达。秦朝有多年积淀,春秋战国时就是经济强国,所以才有财力支持他的统一,这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也相当发达。汉朝虽然建国之初财力有限,但是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已经是国力雄厚了,这样也为文化发展打下基础。
5、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各种科技文化成就都离不开人民的创造,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人才,发明能手大部分在民间,强有力的政府只需组织专门人员去搜集管理,就可以让这些新的技术文化得到发展,从而实现更大的文化创造。
这些是我自己总结的,凭着高中时候的记忆啦,其实文化科技的发展终究也离不开政治经济这两方面,你多看看辅导书就可以自己组答案的。希望能给你做个参考吧。

『叁』 浅析秦汉经济的特点的历史提纲怎么写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税分为算赋和口赋。算赋是丁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年每人纳一百二十钱(一算)。口赋是儿童税,七至十四岁的儿童每年每人纳廿钱。西汉早期,自耕农是农民阶层的主体。到西汉中后期,土地集中日益严重,自耕农大量破产,沦为佃农。豪强庄园势力日益强大。东汉后,这一现象更甚,地主庄园势力的膨胀,亦间接导致了三国局面的形成。

汉朝时期,铁制农具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著名的农具种类有铁犁壁、矩犁、全铁曲柄锄等。牛耕是最主要的犁地方式,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杠。一些新式耕田法,如代田法、区田法相继诞生。国家注重兴修水利,尤以关中地区为最。著名的水渠有成国渠、六辅渠、白渠等。在洛水附近有一条龙首渠,由于附近地区土质松软易坍塌,就用凿井的方法代替地上管道,叫做井渠,极类似于今天新疆地区的坎儿井。东汉时期,出现了翻车和渴乌等水利工具,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率。著名的农书有《氾胜之书》。

西汉早期,冶铁业分国营(中央政府)、官营(地方经营)和民营三种类型。当时著名冶铁家有卓王孙、南阳孔氏等。汉武帝于元狩三年收冶铁为国营,自此之后冶铁业开始衰落,但由于此对国家财政较有利,之后一直没有改变此政策。到了东汉,冶铁业由社会自营,加上水排的发明,冶铁业更加发达。铜器虽出现变少,但在两汉时期仍是重要的金属器。漆器则是两汉时期重要的工艺品。汉朝的纺织业亦有国营与民营之分,民间著名纺织业者有陈宝光,他是织花机的发明者。到东汉时期,蚕桑养殖在长江流域和岭南等地开始推广,特别是四川地区。蜀锦更价值连城,在三国时期甚至成为蜀汉一大财源。麻葛制品中,最出名的是产于会稽地区的越布。

西汉早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文帝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下,改行贵粟政策,商人竞买爵位,国家存粮大涨,商人的地位也有大幅度提高。西汉时期,全国已有数个商业中心,如长安、洛阳、邯郸、江陵、吴、寿春、番禺、成都等,各大都会间亦有河渠或大道想通。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商路。而海上交通也有出现。在边疆地区,与外国定期有“合市”供交换有无。伴随著商业的发展,一些经商哲学纷纷出现。到东汉时期,中原地区商道线路发达,各地货物往来更加频繁。

『肆』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

1、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统治,其中包括著名的“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相传该字体为秦国丞相李斯发明。

2、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和学识。汉朝学术自由,成就博深,春秋战国诸子之学,亦能彰明综括,非有人所称独尊儒术。

3、中华文明始祖在三皇五帝,先秦时代就非常重视文教,既敬畏神明,同时更重视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归纳,并与传播,至五帝时期已兴设“成均馆”,至夏成校。

(4)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扩展阅读:

秦汉时期文化的成就:

1、《九章算术》

春秋时期,己发明九九乘法表。公元前一世纪以前的《周髀算经》,记录了勾股定律的运用。西汉的《九章算术》,涉及到算术、代数和几何等问题,其中关于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和十进小数概念等,是当时世界上都是先进的。

2、《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伍』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特点:复
①中央加强了对边制疆地区的有效管理.如秦始皇定南越后,设三郡管理,汉武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郡县等.
②加速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如秦开发珠江流域,匈奴开始发蒙古高原等.西域各族开发了西北边疆.
③促进了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如中原先进技术传到边疆地区,两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原因: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文化发展,统治者采取有效政策促进民族关系发展.
影响:
①秦汉民族关系发展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
②秦汉民族关系的发展也带动了对外关系的发展,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东汉与大秦关系的发展等.

『陆』 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有何特征

秦汉 ( 西汉、新朝、东汉 ) 时期 ( 公元前 221-220 年 )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治上几度出现强盛的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本阶段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灭六国后,为巩固统一,在中央建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和三公制,在地方确立郡县制,并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焚书坑儒”等强硬手段,初步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其实质是奴隶社会分封制的残余对封建上层建筑的威胁。自景帝开始“削藩”,又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初步削弱王国的势力。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从根本上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是西汉解决王国问题最关键的步骤。随之又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王国问题至此得到根本解决。为以思想上的统一加强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确立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其主要原因在于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这是东汉一朝政治上的突出特点。豪强地主指在政治上享有特权,在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而且世代相传具有特殊身份的大地主,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还拥有私人武装,是对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

★经济:本阶段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如西汉初年针对秦的暴政,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东汉初年针对西汉后期至新朝严重的奴婢问题,汉光武帝注意整顿吏治,并下九道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经过几代的治理,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民族关系: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
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战国后期,匈奴族威胁中原,迫使北方各国筑长城自卫。秦朝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迁发内地人民充实边防。西汉初年“白登之困”后,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并不能杜绝北方边患。汉武帝时,社会繁荣,国力强盛,三次大败匈奴,基本解除北方的威胁。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北匈奴仍不断骚扰北方边郡。东汉政府两次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它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
两汉时期,同西域各族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张骞和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往来,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的开发,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两汉的疆域也得到了扩展。
秦汉时期还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秦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在当地设三郡,迁移中原人民到那里戍守,还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汉武帝则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对外关系:本阶段,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的交往开始沟通。同东方领国朝鲜、日本的往来更为频繁,中华民族的文化开始对这些东方国家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柒』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的发展有什么主要特点

秦汉青铜器艺术是秦汉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历程

中最后的一个闪光点。这个时代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青铜艺术品,其中不少艺术品还被誉为中国雕塑史和工艺史上的经典之作。秦汉青铜雕塑较前代有重大突破,大型独立性圆雕层出不穷,雕塑语言简洁畅达,风格质朴大方,生动传神。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的发展有以下主要特点:

  1. 金银与镶嵌工艺。两汉初期不但继承了先秦时代已有的错金银与镶嵌技术的传统,

    还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创新,工艺更加精湛。此时,一些王室和诸侯王等贵族葬墓内出土的金属细工铜器可称得上是奇珍异宝。

  2. 鎏金与镶嵌技术。青铜器上的鎏金工艺早在战国中期就已经出现,到两汉时发展到高峰。鎏金工艺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金粉和汞的合金涂在青铜器的表面,经过烘烤,汞即蒸发,金就留在器的表面了。经过鎏金处理的青铜器不但器物外表色泽金灿美丽,而且鎏金本身对保护青铜器,使其不氧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 青铜器上细线刻纹的发展。青铜器上细线刻花纹早在春秋时代就已萌发。到了战国时,这种线刻图案发展起来,多装饰在铜匜、铜鉴等器物上。青铜器上的这种工艺手法,到了两汉时代,尤其是西汉后期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发展得更为发达。

『捌』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1、政治方面:本阶段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2、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

3、对外关系方面:本阶段,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

(8)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扩展阅读:

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和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秦汉时期的九原’学术论坛”近日在内蒙古包头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秦九原郡、汉五原郡处于北方长城防御区“北边”的中点,具有防务重心的地位。又通过直道与政治中枢相连接,形成了特殊的交通格局。秦汉时期,这里曾经是农牧经济交汇的新经济区,也是民族文化竞争和融合的热点。

汉民族和匈奴民族的精英人物以九原为舞台进行过精彩的历史表演。这里有赵武灵王的足迹,有秦昭襄王经营北边的遗存,也是秦始皇、汉武帝巡视边务的地方。

与会专家不仅围绕秦汉时期九原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地理沿革、民族互动、历史人物以及秦直道的作用与影响等主题进行热烈研讨,而且实地考察了秦长城、麻池古城、张龙圪旦汉墓群、昭君古渡等秦汉历史文化遗迹,对九原秦汉文化产业园区规划等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是国内成立较早的断代史专业学会之一,1981年9月23日至28日,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次学术讨论会在西安举行,至今已召开了13次年会。上级主管部门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秘书处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理事会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负责处理理事会及研究会的日常工作。著名学者林甘泉、林剑鸣、高敏、张荣芳、周天游等先后担任会长。现任会长为王子今,现任顾问为林甘泉、田余庆、安作璋、朱绍侯、高敏、张传玺、张荣芳、周天游。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在成立至今的三十多年中,在繁荣学术、加强交流、推动合作、培养人才等方面,为秦汉史研究的全方位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学会之一:已编辑出版《秦汉史论丛》12辑,累计字数近500万,还编译了国外秦汉史研究资料若干。

积极发展会员,秘书处每年定期编辑《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通讯》,及时交流会员之间的研究信息。

定期举办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及不定期的专业研讨会,还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合作,召开各种小型的专门研讨会,不断将秦汉史研究推向深入。目前研究会还与日本、韩国及港台地区的秦汉史研究团体建立了较稳定的信息交流渠道。

『玖』 秦汉时期时代特征

秦朝的时代特征主要有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3、文化上: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4、思想上:焚书坑儒,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汉代的时代特征主要有

1、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表现在改革政治体制、建立新的军事体制、实施新的财政税赋制度等;

2、思想统治更为严酷,最典型的就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学说统治中国长达几千年;

3、封建割据势力形成,这一现象在秦朝末期初露端倪,到汉代形成规模,从此,地主势力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独特产物长期占据历史舞台。

4、“多民族”与“大一统”形成格局,随着汉代疆域的不断扩大,大一统是必然趋势,而多民族则是少数民族屈从于汉族的。

(9)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扩展阅读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秦汉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也是中国文化整合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决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

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秦朝二世而亡。

在经过短暂的分裂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秦汉时期在我国的历史地位

1、秦汉时期确定了中国是一个民族主体为汉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2、秦汉时期确定了中国现在的领土疆域大体范围;

3、秦汉时期确定了中国沿用了2000年政治体制和治国思想;

4、秦汉时期确定中国文化传统。

5、秦汉时期是华夏大地第一次成为一个统一国家。

阅读全文

与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