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怎么看待共享经济
共享经抄济最起码应该是去盘活闲置资源,有偿与他人分享,从而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反观共享单车和充电宝却都是在人为制造新的资产和新的需求。其收取押金和使用费的方式,与我们去景点游园时,租个电动车逛逛本质上并无区别。
㈡ 你如何看待共享经济未来的发展可以说一说么
共享,共产,资源利用最大化。
㈢ 共享经济的发展你咋看
当我们去来看待一个事物是否适合共享源时,还是要看它的拥有成本是不是很高,共享之后,使用成本是否明显减低,使用效率是否提高,整个经济模型是否成立,不能为了共享而共享。2018年,不靠谱的共享会死掉,靠谱的共享会走向纵深,服务是竞争的关键。
㈣ 如何看待共享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可持续健康之路势在必行
共享经济进入当前关键调整阶段
近几年,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从共享充电宝到共享雨伞等,一系列共享经济新形态不断涌现,带动了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过,从2017年以来,尤其是进入2018年,以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暴露出许多问题,监管措施也在持续完善,共享经济已由过去的“高歌猛进”阶段进入当前关键的调整阶段。
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催生经济活动新业态新模式
共享经济蓬勃发展,不仅促进了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催生了经济活动的新业态新模式,也带动了大量就业,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辟了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条新通道。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非金融共享领域交易额为20941亿元,比上年增长66.8%。
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约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9.7%,意味着城镇每100个新增就业人员中,就有约10人是共享经济企业新雇用员工。
2017年我国参与共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7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参与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7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
共享经济发展阻碍分析
在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也引发了新问题。比如,平台企业的盈利模式如何定位、要有怎样的社会责任、用户的合法权益如何保护、协同治理体系如何跟得上、如何维护公共数据的安全等。这些新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共享经济是否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下去。
共享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调整拐点
在经历了初始阶段的“火热”后,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应该讲,共享经济发展目前已进入一个拐点,面临着重构调整的重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共享经济已经进入困局甚至开始走下坡路,而是提示共享经济这种新经济形态,如何根据它的本身特点,探索出“量身定做”的发展模式。毕竟,共享经济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消费选择。新时代,随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定制化、个性化、品质化消费已然成为新趋势。而且,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让消费继续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是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消费形态,其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和重视的。
释放共享经济的积极作用,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释放共享经济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并助力经济发展。让共享经济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平台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合力努力很重要。共享经济企业应回归企业本质,加大创新力度,创造新的业态、新的服务、新的场景和新的用户习惯等,避免同质化或跟风,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要探索建立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改变以往依靠资本高投入“跑马圈地”式粗放型发展路径,因为资本“催肥”下的共享经济难具可持续性。此外,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除了重视盈利,也要重视在经营过程中对社会、消费者、环境等的贡献,使企业具有更高层次的发展理念。
推动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必须跟得上。最近,政府有关部门针对网约车、顺风车平台企业的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已正式启动,涉及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网约车、顺风车平台企业。可见,监管正在加强。需要指出的是,在共享经济经历了“井喷式”发展后,根据共享经济特点实施全方位监管正逢其时。希望监管部门在打破垄断、防止资本绑架市场以及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的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工夫,从而形成常态化、法治化的监管体制机制,促进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㈤ 如何正确理解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版发展成果由人权民共享是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崭新表述,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政策基点和时代命题。
共享发展充分体现了“十三五”发展目标的重要特点,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追求发展速度,更要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最终的受益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理念深刻阐释了“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和发展成果的分配”等问题”,是与人民最广泛最关切的利益诉求形成的共振和共鸣,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共享式发展,是党和政府在发展实践中的自觉自醒,有利于破解社会发展的各类难题,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障碍,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㈥ 共享经济如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共享是一种理想化的意愿。是经济就有竞争,就有优胜劣汰,强者恒强版,弱者弱化直至消失。权只有当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或者各有所长、需要支持的时候才会考虑合作共享,自然也要考虑共享,因为谁也代替不了谁。
竞争当然也要合法甚至合理合情,否则会得一地而失全部或长远。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初级阶段共享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一是国家调控;二是现阶段谁也做不到全域掌控;三是符合中国文化传统
㈦ 如何看待共享经济
和看待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㈧ 如何看待当前发展迅猛的"共享经济
共享概念早已有之。传统社会,朋友之间借书或共享一条信息、包括邻里之回间互借答东西,都是一种形式的共享。但这种共享受制于空间、关系两大要素,一方面,信息或实物的共享要受制于空间的限制,只能仅限于个人所能触达的空间之内;另一方面,共享需要有双方的信任关系才能达成。
200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虚拟社区、BBS、论坛开始出现,用户在网络空间上开始向陌生人表达观点、分享信息。但网络社区以匿名为主,社区上的分享形式主要局限在信息分享或者用户提供内容(UGC),而并不涉及任何实物的交割,大多数时候也并不带来任何金钱的报酬。
2010年前后,随着Uber、Airbnb等一系列实物共享平台的出现,共享开始从纯粹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走向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共享经济”。
从狭义来讲,共享经济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共享经济的五个要素分别是:闲置资源、使用权、连接、信息、流动性。共享经济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最优匹配,实现零边际成本,要解决技术和制度问题。
㈨ 如何看待共享经济的
这种文化属性很可能只是分享经济在初级阶段的偶然副产物,最终会随着规模的扩张而被抹平,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㈩ 怎样评价共享经济的未来
据统计,去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5万亿元,增长速度超过100%,未专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年均属40%左右增长。如果快速的增长,需要有效的政策监管。目前共享经济最受关注的有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和共享汽车。
参考前瞻《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达12.3亿元,用户规模达0.28亿人。预计到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将达102.8亿元,用户规模超2亿人。
首先,尽管热钱不断往共享领域投入,但行业目前还未见盈利;其次,目前在共享经济领域,比如共享单车已经出现供需失调、甚至是供过于需的状况。而很多的资本为了跑马圈地,依旧不顾一切的持续供给多余资源,这也是造成泡沫的一大成因,最后,盈利模式同质化导致大多数企业前期都是靠“烧钱”维持运营,不断堆叠泡沫,最终只能导致大量公司死亡。
当然,对于行业未来的走势,业内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共享经济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行业已成一个“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