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
世界上一般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基本方面看,大体可分两种,经历两个阶段: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头一二十年,实行所谓“传统的发展战略”(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简称CDS)。这种战略以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为主要目标,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求得国家的富裕和繁荣。实行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对外贸易,提高了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有些国家和地区进入了中等国家行列。但由于片面追求 GNP的增长,往往忽视人民福利,以过高的积累率,过多地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比例失调,经济结构不合理,消费品不足,贫富悬殊,财政赤字、外债剧增,通货膨胀,环境恶化。
②由于实行传统发展战略的结果不理想,60年代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改行所谓“变通的发展战略”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简称ADS),或称“新的发展战略”。这种战略,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以满足人们基本需要为目标,在增加GNP的同时,重视保证最低限度的人类需要,重视生活的物质质量,重视分配的公平。它要求新的衡量体系,较通行的有:美国经济学家W.D.诺德豪斯和J.托宾(1918~)提出的“可维持的经济福利量”(Sustainable Measure of EconomicWelfare),美国经济学家M.D.莫里斯(1921~ )提出的“生活的物质质量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简称 PQLI)。这些衡量体系设想突破了单纯以GNP增长作为评价标准,分别纳入闲暇、环境、寿命、死亡率、识字率等因素。这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群众愿望,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社会条件下难以真正实行。
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需采取相应的战略方针、政策和措施。由于各国实际情况不同,在这些方面所采取的决策不可能完全一样。石油生产国和非产油国,新兴工业国和低收入国,资源丰富的大国和自然条件差的小国,在决策上会有许多区别。一般认为,从本国国情出发,产业结构合理化;自力更生为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外部条件;把国内发展战略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南合作紧密结合起来,应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要求。
②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济有方法
中国、俄罗斯、巴西和拉丁美洲国家、东亚等发展中国家,虽然在经济增长率上都超过了发达国家,但它们的社会福祉取决于发达国家。为此,发展中国家为了不受制于发达国家经济,不能重复发达国家的增长道路,而需探寻全新的经济模式。
在21世纪我们面临着重要的任务,中国、俄罗斯、巴西和拉丁美洲国家、东亚等国在内的所有国家,他们在经济增长上都超过发达国家。他们的社会福祉取决于发达国家,所以,如果我们看到经济停滞,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很低很缓慢,同时他们也面临挑战。
因为发达国家的需求及其他国家的需求可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比如说金砖国家还有很多其他的G20成员国目前并没有面临严重的经济停滞状况,他们也面临着一些财政紧缩,如果他们能够进一步追寻发达国家的增长道路,来进一步重复他们的经济模型,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觉得应该进一步遵循全新的经济模式,竞争和依赖共存。竞争主要是指很多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比如说新的国际组织,他们也在存在相互竞争的态势,他们可以通过相互竞争带来一个更完美的世界。因为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政策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独立。这主要是指本国的经济政策应该相互独立,对于G20可以起到协调作用,来彼此沟通本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一些一体化的模式。我们在布里斯班提出了一个增长计划,对于政策制定者这个规划很有意义,我觉得对澳大利亚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功,他们实现了成功,他们也通过了这样一个布里斯班计划。第一年这个计划并不是特别的成功,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实施了这一计划。因此,对于G20我们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让所有的国际组织、国际机构能够相互见面来讨论他们的政策。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战略来让他们彼此相互扶助,帮助我们促进经济再增长,实现经济再度可持续增长。
③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1,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专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属.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
2、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
发展中国家一般是在同发达国家的强烈对比中激发了社会现代化的决心和目标,这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现代化过程;"赶超"表达了一种尽快强大起来的强烈的愿望.
3、异质文化和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发展中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从外部输入种种现代化因素,包括经济模式、社会价值观念、发展战略、科学技术等.
4、"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
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城市社会和相对非现代化的农村社会.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既具有积极意义更具有消极性.
5、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政府发挥着特殊的、广泛的和重要的作用。
④ 比较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要分时期,对比明显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十五年和日本比,后十五年和印版度比。权
前十五年,日本做转口加工贸易,对美国实行赶超战略;中国出口加工,比较优势战略,破坏环境掠夺资源什么赚钱干什么。
后十五年,印度对中国做赶超战略,但整个工业体系不健全越赶越远;中国对美国赶超战略。
⑤ 世界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对发达国家经济战略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各产生了什么影
你在书上绝来对能找到答案的只是需自要你自己总结。我讲一下思路啊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首先是英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然后讲一下法国,德国,还有美国。而发展中国家此时却在经济落后中徘徊挣扎。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了,这要你讲些具体的例子,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进行殖民侵略。,导致亚洲革命风暴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德国超过英国,还有日本的快速发展。对亚非拉的资本输出。亚非拉民主运动开始
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恢复飞速发展。亚非拉国家开始利用新的新的科技革命发张本国经济。
⑥ 怎样认识发展中国家经济战略的变化趋势
http://www.cndss.net/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88249
战前,绝大多数发抄展中国袭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极不合理。因此,要发展民族经济就需要利用国家...即使这种市场机制已相当完善,也无法达到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⑦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分为赶超战略和平衡战略,分别解释说明两种战略,及其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赶超战略 是指采取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办法和以计划制度替代市场机制的制度版安排,提高国权家动员资源的能力,突破资金稀缺的比较劣势对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制约,进而使产业结构达到先行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战略。
平衡战略 是通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时大规模投资来实现的。罗森斯坦- 罗丹在他的“大推进”理论中认为,只有各类工业同时并举,才能冲破市场容量狭小的限制;主张通过大量投资扩大资本形成规模,以适应投入的不可分性。
平衡增长理论确认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对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有重要启示作用
平衡增长发展战略强调的是资本存量在各个行业同时扩张到一定规模可以产生外部经济效益
⑧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策略是什么
评论2 ┆ 举报来
回答:羊言
新手自
9月23日 15:07 以我的理解,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应该首先考虑经济利益、其次是考虑环保利益。我国确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和人口素质提高、社会进步等因素相结合、协调,反对“杀鸡取卵”式的、不顾环境保护、引起环境恶化和生态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道路。
但是,必须同时看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并驾齐驱的。经济建设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主要矛盾决定的,除非发生外族大局入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决不动摇的!
再者,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经济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
⑨ 发展中国家战略地位下降是什么意思
抄发展中国家的崛袭起,是战后世界政治、经济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并成为影响世界未来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已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种作用在未来20年不但不会消失,而会愈发显著.但是发展中国家在不断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收到排挤,使得对经济大国造成威胁,所以地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