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厦门的经济发展状况
厦门经济特区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福建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由邓小平亲自批准创办的全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1981年10月,由邓小平亲自批准创办的湖里加工区破土动工,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1984年2月,邓小平为经济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邓小平同意中共福建省委、中共厦门市委的建议,党中央批准,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131平方公里,特区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后来邓小平多次为特区的发展作了重要的指示,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也要成为开放的基地。我们建立的经济特区,实行的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邓小平再次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经济特区创办之际,厦门市委又根据厦门对台的区位优势,经党中央和省委批准,在厦门岛外,先后创办杏林、集美和海沧三个台商投资区,成为经济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经济特区的待遇。几个台商投资区,为厦门经济特区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区的范围由原来131平方公里扩大到690平方公里。
邓小平又根据外国友人的建议,指出:特区要发展经济,首先要把交通和通信搞起来,这是发展经济的起点。厦门市委市政府根据邓小平指示精神,采取向科威特贷款,建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从日本引进万门程控电话通信设备,扩大厦门港口,建设疏港的环岛公路,拓宽厦禾路,建设厦门大桥、海沧大桥等。大大改善经济特区交通难、通信难的状况。
市委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把厦门办成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开放重要基地,1985年继创办富山展览城之后,又创办了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厦门对外开放洽谈贸易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并提出了对外开放是面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面向世界的工作方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对内经济合作与交流也日益发展,规模大规格高,不但每年有全国性和国际性“九·八”投资洽谈会,而且每年还有地区性“四·八”台商投资贸易洽谈会。吸引外资参加特区经济建设,是厦门经济特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委提出以港立市,工业兴市,建设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方针,为厦门市现代化港口的建设、现代工业的飞跃发展和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个方针符合厦门实际。厦门市委为了扩大经济腹地,曾采取把市区的工厂,迁移到岛外到农村的决策,同时在继续搞好市区建设的同时,有计划地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岛外到农村,这个决策也是正确的。实践证明,把建设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岛外到农村,并没有削弱和影响市区的建设,而且是推动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到2007年市委市政府在岛外农村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53.5%,大大推动了四个新城区的快速发展。而市中心的思明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167.5亿到2007年增至38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31.2亿元增至73.1亿元,成为全国百强区的先进单位。
2001年在厦门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上,市委提出更好发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创建教育之城、文化之城、科技之城的决策,为厦门市进一步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改革开放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创办了集美文化教育中心、市区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集美园博苑中心、高新技术园区等文化、教育、科技等基础设施,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强市、文化强市、科技强市的建设。党的现代化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厦门市有了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提出创建教育之城、文化之城、科技之城,既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厦门实际。
在厦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区划行政调整。市政机构调整为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六个新城区,纳入厦门经济特区的体制,享受特区的待遇。后来,市委市政府又在集美、同安沿海创建环东海域新城区,面积相当于新建一个厦门岛。厦门经济特区由原来690平方公里扩大到1674平方公里。经济特区腹地增加了,投资环境进一步好起来了。长期困扰经济特区的腹地小、经济总量偏低的困境,初步得到了缓解。
21世纪以来,市委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精神指引下,遵照省委的指示,厦门要利用厦门经济特区的对台的区位优势,发挥“五缘”的优势,扩展“六求”的作为,把厦门经济特区办成海峡两岸重要的中心城市,努力在海峡两岸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的先行区,当示范,当榜样,推动两岸的经济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抓住中央支持海峡两岸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的建设,推动两岸经济、技术、文化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的领域,更高的水平发展,为促进两岸直接双向三通,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技术合作交流更加畅通,为加强海峡西岸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变化巨大:海港、空港、信息港建设成就斐然,厦门港口建设自1975年国家投资建设以来,经多次扩建,现在已有8个港区,深水线40公里,可容纳深水泊位114个,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可停靠世界最大集装箱1.2万个的泊位。世界五洲,除非洲须经中转站外,其他亚洲、澳洲、欧洲、美洲的基本港均可直接通航,已引进中国的中运集团,法国达飞集团参加建港,把厦门港建设成为国际航运的枢纽港。厦门空港:1978年仅有两条国内航线的机场,现在厦门国际机场已和11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国内地区和国际航线149条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中心站,在东南亚三小时的飞行圈,设备完善,是国内一流的国际机场。厦门信息港1978年有交换机1400门,用户1 300户,没有长途国际线,用户要通过福州、上海中转才能和国外通话。到1989年10月,厦门市话就已有33000门,通话能力比1978年提高11倍,国际直拨自动电话达到158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8年4月,厦门市已有用户916683户(不包括手机和小灵通)。厦门信息港已成为国内一流的信息港。厦门的铁路除原有的鹰厦铁路外,还有国家铁道部建设的福厦、龙厦、厦深三条高速铁路,四条铁路均在市内连接,这是国内其他城市少有的。龙厦铁路经过赣龙铁路与京九铁路相连,通过赣韶线与京广线相通,连接珠三角、长三角,为活跃东南沿海物资交流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中部崛起的湖南、江西等地打通一条沿海的港口通道,把内陆经济和港口经济联结起来。福厦、龙厦、厦深铁路将分别于2009、2010、2011年建成通车,这几条高速铁路的建成,必将为福建闽西南和闽南地区的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厦门市内的交通,过去仅有集美、杏林两个海堤通道,交通不便。现在有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成功大道、翔安隧道和市内工交快速交通,这些交通要道全部建成之后,市区六个区,均可在半小时内互通。龙岩、厦门、泉州、漳州四个市区,也可以在一个小时左右互通,海峡西岸经济中心的区域扩大了,往来的路程变短了,人流物流更方便了,厦门经济特区有了大港口,大机场,大交通,大腹地,还有大市场的建设,形成海港、空港、信息港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速城际公交,以及港铁联运、空港联运,海陆联运的大交通网络,成为厦门经济特区的一大优势。
2007年厦门市生产总值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工业总产2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厦门现代工业、火炬高新区由最初1.71平方公里,扩大到1 3.75平方公里,总产值由2000年104亿元增加到816.97亿元,工业总产值比重由41%提高到61.3%,火炬高新区已成为厦门市高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厦门三十年来,先后赢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暨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等12次中央和省级的表彰,这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排除万难,艰苦奋斗取得丰硕成果的真实写照。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指示,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体制机制创新,科学试验的重要基地,特区的实践是成功的,成绩巨大,丰富了邓小平理论,誉满中国,名扬海内外。
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精神,并把它贯穿特区发展的全过程,作为特区建设的主题。根据厦门特区的客观实际,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指导特区的经济社会建设,是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精神的。
市委市政府抓住厦门特区对台的区位优势,发挥“五缘”的优势,扩展“六求”的作为,建设海峡两岸重要中心城市、发挥二个先行区的作用,效果显著,作用巨大,符合两岸人民共同发展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精神。
㈡ 福州和厦门,你觉得哪个城市发展潜力比较大
个人认为厦门发展潜力比较大,就按现在来讲,虽然厦门经济总量并不如福州,而且福州还是福建省的省会,但是要知道福州的面积比厦门要大多了,包括人口也是,所以说厦门可以说是小而精的代表,福州虽然是省会,但是行政级别并不如厦门,厦门也是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如果以后政策重视了,随时都可以超过福州。
哪怕是中山路步行街也是非常热闹的,以及鼓浪屿每年都吸引着很多人前来旅游,所以说厦门未来的经济潜力还是很大的,厦门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这一点福州又比不上了,福州虽然是省会,但是在行政级别还要真未必比得过厦门,因为福州只是普通的省会,还没有副省级这个头衔,但是厦门不一样,厦门不仅仅是经济特区,还是计划单列市,所以说厦门政策方面就有着一定的照顾,未来发展不可小视。
㈢ 厦门经济如何主要生产什么工业
厦门经济产业主要分别为石化、电子、机械和建筑为主。产业布局中确立了石化、电子、机械、建筑在厦门产业结构中的龙头地位。
石化:带动整个经济
调查表明,“化学工业”的总产出占“石化”总产出的99.14%,形成了以翔鹭石化PTA为龙头,向上、下游延伸的石油化工芳烃系列产品和以柯达彩色感光材料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品两个优势领域。主要企业有:翔鹭石化、翔鹭纺纤、柯达感光、正新轮胎、明达塑胶等。目前,厦门PTA的产能世界第一;彩色感光材料(胶卷、相纸)全国第一;翔鹭纺纤的聚合能力(年产36万吨)全国第三。医药行业有星鲨集团、鼎炉实业、金达威维生素、金日制药、特宝生物工程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金达威公司生产的医药中间体(维生素A、D)产量在全国同行中排名第一。“石化”对其他产业部门及整个经济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决定着厦门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所以,“石化”应作为厦门的主导产业。
电子:利税总额第一
“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的“综合排名”在第二产业中处于第5位,是技术含量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形成了戴尔、厦华、夏新、松下、歌乐、建松等一批知名整机企业和TDK、FDK、NEC等一批国际知名元器件生产企业;拥有了以计算机、手机、视听产品为主导的投资类电子产品;以彩电、收录音机、汽车音响、DVD为主导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微电机、电容器、光电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变压器、继电器、磁性材料为主导的基础元器件电子产品。其中,汽车音响、收录音机、薄膜电容、小家电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电子”的利税总额占所有产业部门利税总额的10.25%,位居第一,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应作为厦门的主导产业。
机械:形成产业集群
“机械”中“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综合发展能力最强,在第二产业中居于首位。“机械”已形成了以厦工、厦汽、太古、厦船重工、群鑫机械、装载机、厦门工程机械制动器厂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因而,必须将“机械”作为厦门的主导产业来发展。
建筑:大量吸纳劳力
而“建筑业”的产业综合发展能力在第二产业中的排名处于第3名,具有较高的辐射性和制约性,对供求双方都起着较大的作用,能够带动冶金、化工、木材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既服务于生产由服务于生活。而且,“建筑业”的就业吸纳系数仅次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大量吸收城乡劳动力。综合而论,“建筑业”也应作为厦门市的主导产业。因此,综合定量和定性的计算分析,课题组筛选出厦门市主导产业为“石化”、“电子”、“机械”、“建筑”。这一结论涵盖了厦门市三大主导产业(“石化”、“电子”、“机械”)的传统观点,同时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把建筑业也纳入厦门市的主导产业群,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投入产出课题调查:为国家统计局开展的调查,一般是省一级统计局做,每5年进行一次。由于系统庞大,数据错综复杂,目前福建省还只有厦门做过。该课题可为厦门“十一五”期间的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某一经济体中的某个阶段,能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这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龙头”,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此外,航空运输、港口运输也是厦门的经济增长点。
从今后来看,从厦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看,应着重选择如下5个产业。
(一)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世界上的资源有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和信息资源三种。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传递、存储和利用的程度是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特征。电子信息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主导技术,其领域十分广阔,主要有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光纤通信等。
(二)新材料技术产业。新型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它的广泛应用将促进作为生产力主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的革新和突破。因此,被称为新产业革命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列为新材料有几十万种,最主要有五大类:信息材料、能源材料、高分子有机合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高性能组合材料等。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这是新型的机械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主要由机械、电脑、仪器三部分组成的。其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电子技术来代替机械主要功能的产品;另一类是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的产品。这个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厦门的机械、化工、轻工等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
(四)生物技术产业。这是70年代出现的一项新生物技术,包括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工业、医疗与医药、精细化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厦门在上述几个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水平,应发挥优势,重点扶植,开发出一批“拳头”产品。
(五)海洋技术产业。海洋是一个新兴的,有战略意义的开发领域。海洋产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海洋产业如海洋渔业、海洋运输、船舶制造业、海洋化工、海洋养殖、海滨旅游和水上运动;另一类是新兴海洋产业如海上石油开采、海洋能发电、海洋水下工程、海水淡化以及海洋综合开发利用。
㈣ 厦门经济怎么样哦
是排名13
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最近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搞的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依据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环境、教育、科技、政府行政能力等指标,还算比较权威的
1.上 海 2.北 京 3.深 圳 4.广 州 5.苏 州 6.杭 州 7.天 津 8.宁 波 9.南 京 10.温 州
11.大 连 12.青 岛 13.厦 门 14.无 锡 15.佛 山 16.东 莞 17.中 山 18.济 南 19.珠 海 20.常 州
21.重 庆 22.惠 州 23.成 都 24.西 安 25.绍 兴 26.武 汉 27.长 春 28.长 沙 29.沈 阳 30.烟 台
31.芜 湖 32.南 通 33.哈尔滨 34.泉 州 35.台 州 36.威 海 37.嘉 兴 38.合 肥 39.南 昌 40.秦皇岛
41.郑 州 42.福 州 43.呼和浩特 44.镇 江 45.金 华 46.石家庄 47.淄博 48.乌鲁木齐 49.南 宁 50.徐 州
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与台湾金门相望,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厦门地美物丰,吸引了大量的白鹭来此栖息,故又称“鹭岛”。清新的空气、整洁的城市环境,使厦门不仅是国家卫生城市,还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厦门最著名的景点——鼓浪屿上热闹海滨、丰富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其锦上添花。厦门是著名的侨乡,也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教育家陈嘉庚在这里创建了传奇的集美学村;美丽的厦门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沙滩。
厦门的魅力还在于令人垂涎欲滴的众多美食上,受闽南菜影响深远的厦门特色菜,道道令人感觉新鲜而美味,蚵仔煎、沙茶面、土笋冻、米线糊、烧大肉粽、花生汤、炸五香等,让人大快朵颐!
厦门拥有各种档次的酒店和招待所,最好的有厦门索菲特大酒店、厦门喜来登酒店、厦门海悦山庄等,房价在千元左右。厦门的热门区域大致有火车站、中山路、鼓浪屿和厦大等。
如果希望在厦门游玩数日,建议住宿在交通便利的酒店,如火车站区域,有快捷酒店,也有四星的高级宾馆,价格在两三百元左右。
如果想要欣赏海景,建议住在鼓浪屿上或厦门本岛环岛路上。鼓浪屿上有高级的临海别墅,厦门海上花园酒店、皓月园休闲度假俱乐部等,房价不菲;还有著名的NAYA娜雅旅馆是用原德国领事馆改建,与国际青年旅舍相邻,房价上百。
厦大附近也有众多便宜干净的酒店公寓,房价都在百元左右,是比较便宜的住宿区。
厦门旺季的房源会比较紧张,最好提前预定房间,以保证行程顺利进行。
区号:0592
邮编:361000
位置: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本岛和澎湖列岛遥遥相对
民族:汉族占99.3%,还有回、满、壮、畲、苗、高山等20多个少数民族
语言:汉语,并通行闽南方言
区划:下辖翔安区、集美区、海沧区、思明区、同安区、湖里区
重要景点:鼓浪屿、集美旅游区、南普陀寺、胡里山炮台
㈤ 厦门的经济未来发展会是怎么样的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26年,除了特区本身的发展给大陆改革开放提供了许多新鲜的经验,特别重要的是,在做好和台湾同胞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和合作方面,厦门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大规模的台湾同胞来到大陆投资是始发于福建,特别是厦门的。我们不会忘记厦门在促进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合作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里,厦门经济特区一定会办得越来越好,厦门的台商投资区也一定会办得越来越好 海西潮涌,百舸争流。已走过26年不凡历程的厦门特区,朝着“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坚定目标,扬帆奋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的经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已经正式地提到我们党和国家的整个经济战略发展的议程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厦门经济特区一定会办得越来越好,厦门的台商投资区也一定会办得越来越好。我相信,未来的厦门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㈥ 厦门经济是如何做到一年时间GDP增加上千亿赶超广州的
说起厦门,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作为福建副省级市,它同样还拥有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身份,且在旅游业日益兴盛的趋势下,顺利成为热门风景旅游城市,多次荣获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浪漫休闲城市等称号。
所以近些年选择“逃离”的人群并不少,可一个人走了,接下来还会再来两个人、三个人,对当地经济也造不成影响。
㈦ 厦门未来的经济发展怎么样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26年,除了特区本身的发展给大陆改革开放提供了许多新鲜的回经验,答特别重要的是,在做好和台湾同胞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和合作方面,厦门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大规模的台湾同胞来到大陆投资是始发于福建,特别是厦门的。我们不会忘记厦门在促进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合作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里,厦门经济特区一定会办得越来越好,厦门的台商投资区也一定会办得越来越好
海西潮涌,百舸争流。已走过26年不凡历程的厦门特区,朝着“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坚定目标,扬帆奋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的经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已经正式地提到我们党和国家的整个经济战略发展的议程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厦门经济特区一定会办得越来越好,厦门的台商投资区也一定会办得越来越好。我相信,未来的厦门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㈧ 厦门经济的发展方向
厦门与深圳同是经济特区,发展特区建设使其高速发展是共同之处;
厦门与深圳的经济发内展着力点不同,深圳依容托香港,引进港资、技术、产业发展伸展经济是先决条件,深圳的地域广阔,一、二、三产业同时发展空间很大;
厦门依托台湾,引进台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发展厦门经济有着优先条件,但是厦门地域狭小,大力发展制造业为主,限制第一产业,不断扩大第三产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深圳的经济总量大,厦门的经济总量小,厦门不断扩大总量规模也是发展方向必须考虑的。
㈨ 厦门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的观点的确很不一般,在他看来:“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土地财政基础上的。某种意义上讲,土地财政乃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放弃土地财政模式无异于自毁长城。”
按照赵艳静的逻辑,基于垄断国有土地的一级市场是中国城市融资的“优势”和“土地财政系统基于土地市场的垄断是独特的人类历史上,成功是前所未有的。”他甚至说:“为什么发达国家非常担心,不是担心中国印度?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一个模型,再通过在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他们不懂。”
现在有几个国内著名的男装品牌,一个是厦门的直辖市、计划,现在建立自由贸易区,会有很多优惠政策,包括对这部分由于地理优势,沙张泉。在厦门有许多品牌的泉州总部。
对于网络上的定义,支柱产业的定义需超过gGDP5 %,中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看4个点,而厦门则高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