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影响(利弊)
根据商务部12月17日公布的外商投资数据,今年1至7月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下降20.35%,7月份下降35.71%。这是外商直接投资连续第10年出现负增长,也是自7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今年1至7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483.68亿美元,同比下降20.35%。全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264家,同比下降27.39%。
7月份,实际使用外资53.59亿美元,同比下降35.71%。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45家,同比下降21.39%。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一直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很大的国家。目前,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正在下降,中国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产生的问题
(一)扩大了产业结构偏差。目前,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偏低,对第一产业的投资规模很小.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在第二产业内部.一方面外资主要投资于规模小、见效快风险小的轻工业和一般加工组装企业.对重工业的投入相对薄弱.导致我国轻重工业发展不协调,不利于对产业结构升级空间的拓展。
另一方面,外资工业高度集中于制造业。而在制造业中又主要集中在加工工业.加快了我国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的进程。在第三产业结构中,外资过多地流向商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业等利润较高的产业,而流向通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部门和科教文卫部门较少.对这些部门的产出比重变化还没有起明显作用
(二)形成垄断,降低市场效率。随着我国引进外商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市场结构变化速度加快.外商投资企业的垄断现象开始在部分行业中显示出来。随着国内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华独资经营的环境明显改善.不再依赖中方投资者与其合作以求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许多特点。
(三)对我国的民族工业带来压力和阻力以市场控制为目的的FDI.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会构成抑制的一面.表现在外商控股控市.对我国民族工业构成威胁。我国企业尤其是大量国有企业因机制障碍越来越难以适应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从而受到外资的排挤。最终退出市场。
2.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哪个更有利于发展
市场经济的优点:
1、能够是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
2、能够个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进步;
3、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能促进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及时协调。
4、调整物价,控制物价不乱上涨。特别当前阶段应该发挥供销系 统的行政职能,对其部门应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5、纠正市场失灵的弊端: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6、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
二、市场经济的缺点:
1、对经济总量的平衡、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的调节显得无能为力
2、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容易造成经济失衡和出现盲目性,导致资源的浪费
3、市场规律的作用会引起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出现两极分化等现象
4、市场竞争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问题
5、忽视长期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对经济总量无力调节
6、对于大的结构调整,市场机制显得软弱无力
三、计划经济的优点
1、能保证所有的人都有工作,能保证国计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
2、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在宏观上优化资源配置,对国民经济重大结构进行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合理化。
3、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4、能够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
5、贫富差距不象市场经济那样严重,身份等级差别也较小。
四、计划经济的缺点
1、容易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对微观经济活动与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容易产生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相互脱节。
3、不能合理地调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现象。
4、形成特权阶层和被奴役阶层不可避免。消极怠工成为劳动者的必然选择,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企业缺乏生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
3. 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4. 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极易导致的后果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1自由放任的最大缺点在于无控制,产能过剩会比较严重,导致经济危机;
2计划经济最大缺点在于过于死板,虽然因为计划而不太会产生过多产能过剩,但是因为市场调节变弱,因此不利于优胜虐汰。
5. 改革开放前,我国是什么经济体制。有何消极影响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就是企业所需要的原料由政府调波,产品归政府分配。
(5)计划经济消极影响扩展阅读:
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高度集中的,实践中低效率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
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6. 以英国和苏联为例 说明自由放任 和 计划经济 的消极影响
自由经济的缺点不受政府介入的市场将会导致垄断。最常被举出的专例子是标准石油。不属过应该注意的是,当标准石油被控垄断时,市场上有超过100个与之竞争的石油精练业者,而在1911年审判结果出炉导致政府介入时,标准石油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1890年被控时的88%下跌至64%了。
·不受监督的市场将会产生如安然一般的诈骗行为。不过,自由放任并非主张“没有监督”,在自由放任的制度下,诈骗是非法的行为,而政府应该介入阻止诈骗行为。自由放任不意味着就没有管制,而是意味着管制应该以保护个人免受诈骗和暴力行为为限。
7. 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请采纳。
8. 公司重组与破产重整的区别有哪些
破产重组和破产重整不是一个意思。一、重整与重组的相同之处1、前提条件相似公司企业面临重大财务危机,陷入生存困难,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等情况,是二者的共同前提。2、目的相同通过清理债权债务关系,引入战略第三方,公司企业整体转让,易主经营等措施,挽救困境中的企业,以使企业获得新生,避免公司破产带来的消极后果。二、重整与重组的区别重组,不是一个严谨的法律概念,而是一个约定成俗的称谓(通俗讲,法律从未针对重组作出任何规定)。约定成俗的“资产重组”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收购兼并。(2)股权转让。(3)资产剥离。(4)资产置换。重整,是一个严谨的法律概念,其法律依据在于《企业破产法》的明文规定,其内涵、程序、效率、后果均由法律明确规定。重组,由于没有法律框架约束,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协商都是自愿的,没有任何强制。比如,谈判的时间、债权人的清偿率等等,均是自由确定的,没有法律约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七十条债务人或者债权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
9. 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自由放任模式因复市场调节本身具制有的盲目性,自发性导致生产过剩,例如美国1929年的经济危机。
计划经济模式国家管理过多,导致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经济发展,例如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苏联矛盾激烈,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