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双循环
双循环分好多种,您问的是不是双循环制冷?
下面我解释一下双循环制冷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
其工作过程为:从蒸发器出来的蒸汽经回热器后被低压压缩机吸入,压缩到中间压力并与中冷器出来的干饱和蒸汽在管路中进行混合,使从低压机排出的过热蒸汽被冷却后再进入高压压缩机,经压缩到冷凝压力并进入冷凝器,冷凝后的高压制冷剂液体进入了中冷器的蛇形盘管进行再冷却,然后进入回热器与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蒸汽进行热交换,使从中冷器蛇形盘管中出来的过冷液体再一次得到冷却,最后经膨胀阀进入蒸发器吸热蒸发。
这种循环系统,只适用于R12或R22的双级制冷循环系统中,而决不能用于氨的制冷系统中。这是因为:虽然高、低压级吸入蒸汽的过热度都比较大,但是因为氟利昂的绝热指数K值比氨要小,故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不高。
3.两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双级循环
这个系统的特点是选用了闪发式中间冷却器。它起两个作用,其一是相当于两次节流的中间液体分离器,其二是利用一小部分液体的吸热蒸发作用,对低压机的排气进行完全中间冷却。这种型式的制冷循环系统,只适用于R717或R22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中。为了防止从中间冷却器出来的饱和液体在管路中闪发成蒸汽,通常要求中间冷却器与蒸发器之间的距离要近。
综上分析可知,采用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不但降低了高压机的排气温度,改善了压缩机润滑条件,而且由于各级压缩比都较小,压缩机的输汽系数大大提高。此外,采用双级压缩循环的功耗也比单级压缩循环的功耗降低。
② 如何理解内循环加双循环 发展战略对我们国家的重大意义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需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以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和发展作为落脚点之一。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经济发展要更加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从美国、日本、德国等这些大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一旦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须要逐步从外向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十多年前这一规律开始显现,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从2006年的超过60%下降到2019年的31.8%,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配置要求大体一致。
过去,我们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大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现在,我国城镇化率超过60%,总体上进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新阶段。靠原有发展模式无法实现新的目标,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新的双循环发展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好地为全体人民所共享,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消费升级换代的迫切需要。我们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强劲,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加快形成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形成国内大循环是可行的。重要的是,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战略目标,我们有着充分的主动权,政策工具也有很多,对这些优势,我们应当有充分的判断、认识和信心。应当说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补上消费市场的短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更好解决我国社会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对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应对
我国过去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原因在于,我国在生产要素方面存在着比较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后进行全球竞争,我们有巨大的竞争优势。获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样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战略。过于依赖国外的市场,对国内市场开发利用不足,尤其是不能有效地用好逐步扩大的市场容量这一重要竞争优势。近些年来,我们自身的比较优势也在发生变化,随着发展水平的提升,廉价的生产要素不再是竞争优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势在必行。
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美国对中国的判断发生了变化,政策发生了变化。美国害怕中国赶上甚至超过自己,因此不遗余力地打压中国发展。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国际环境、国际局势快速变化,美国决策者扬言与中国“脱钩”,并开始加紧“去中国化”。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步入到一个新时期、新阶段,由于经济增长长期乏力,导致全球化的一些成本全面显化,收益下降,进一步导致各种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等现象出现。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把各国原本存在的差异和猜忌进一步暴露,加剧了分歧、对立和撕裂。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多年以来,范围最广也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危机,使全球供应链出现了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简单地以原有全球化策略进行发展变得不符合实际。因此,在全球化重构的时代,我们在战略和政策上必须进行调整。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闭关锁国、闭门造车,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不再重视国际经济循环,经济开始“内卷化”。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可以说,立足国内经济循环,办好自己的事情,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国际循环,形成双循环互动。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体现了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也是我国社会长期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从国际环境的角度看,无论是“隔离”现象、“孤岛”行为和“逆全球化”思潮,还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各国试图发展独立产业体系的可能性,都需要对国内国际循环体系进行再部署、再调整。从国内环境的角度看,国内良性循环体系的建设,对于形成“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指导原则。当前,应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快速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改变出口导向战略形成的我国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国际分工地位。
国内经济循环在不断提升产业水平、技术水平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发现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在这些瓶颈问题上进行全面突破。同时,未来具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要考虑到国际循环可能会发生一些极端现象。为了减轻这种状况的冲击,我们必须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竞争力。这就需要对国内经济循环的短板进行更深入地梳理,提高国内经济循环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
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不再重视国际经济循环,而是强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使得国外产业更加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更加依赖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从而在提高经济循环能力的同时,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 什么是单循环赛和双循环赛
单循环赛: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均能相遇一次,最后按各队在全部比赛中的积分、得失分专率排列属名次。如果参赛球队不多,而且时间和场地都有保证,通常都采用这种竞赛方法。
双循环赛: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均能相遇两次,最后按各队在两个循环的全部比赛中的积分、得失分率排列名次。如果参赛队少,或者创造更多的比赛机会,通常 采用双循环的比赛方法。
④ 从当前经济形势看我国“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形势。
这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⑤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扩大内需。
中国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理解新发展格局,首先要看到格局中既有“国内大循环”,又有“国内国际双循环”,前者为“主体”,后者则要“相互促进”。不能片面理解,更不能把两个循环割裂开来。
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共赢的选择。
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论断。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
但这并不是说国际循环不重要,我们依然要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然要扩大开放、拥抱世界。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大约30%,在新发展格局下,一个依然开放、扩大开放的中国有望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5)经济发展内循环双循环扩展阅读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创新引领,实质在于均衡发展,战略基点在于扩大内需,战略方向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支撑在于以“一带一路”引领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突破在于打造区域性的新增长极和开放新高地,战略目标在于全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内循环、双循环’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深层次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认为,未来我国需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大对企业扶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扩大民众消费等综合措施,消除痛点、补齐短板,更好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畅通经济循环,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应加快完善科技和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只有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效果。”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晓说,面向未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求由“门槛式”开放转向“规则式”开放,要着力增强我国在区域经济市场规则的兼容性,更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⑥ 血液循环中双循环和单循环
鱼类的心脏里全是缺氧血。心室把缺氧血送到鳃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含氧血,再送到身体各部,又变成缺氧血流回心脏。这种血液循环叫单循环.
从两栖类开始,在更高效率的新陈代谢基础上,动物血液循环变成双循环,就是体循环和肺循环,但是两栖类和爬行类属于不完全的双循环。其心室的分隔不完全,所以这两类动物心脏里的血液仍是清浊相混,代谢率不高。哺乳类是真正的双循环,心脏分两个心房两个心室,含氧血和缺氧血不再混合。完全的双循环使哺乳类脊椎动物的身体结构和机能更趋向于完善。体循环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肺循环负责气体交换。这样缺氧血和含氧血不混合,气体交换和运输氧气的效率更高
⑦ 双循环是什么
双循环指所有参赛队伍在竞赛中均能相遇两次.最后按各队在竞赛中得分多少,胜负场次来排列名次.一般是在参赛队较少,竞赛时间较长时采用。而在生物学上,双循环指在体内血液的循环过程。
双循环赛制
在2011年女足联赛不再实行赛会制,而采用双循环分站赛赛制。该赛制时间跨度7个月,每支队伍的联赛比赛场次将增加到30场,加上今年的足协杯赛和全国锦标赛,每名球员的比赛场次将达到40场左右,而过去全年所有赛事才15至25场左右。
双循环分站式赛制是指,全年联赛共分成10站进行双循环形式的分站比赛,每站设4个赛区,每个赛区4支队伍。最终比赛名次按照全年各分站赛总积分排列。该赛制已获得全体会员协会和俱乐部的通过。此前,中国足协考虑过采用主客场双循环赛制,但考虑到女足球员训练比赛量的科学分配以及经费限制,因此最终采用了分站赛的形式。
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双循环
简介
双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肺循环的血管包括肺动脉和肺静脉。
门静脉系主要是收集腹腔内消化管道,胰和脾的静脉血入肝的静脉管道,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内又分成毛细血管网(与肝动脉血一起注入肝内血窦),然后再由肝静脉经下腔静脉回流入心脏。
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分别经左、右肺门进入左、右肺。肺动脉内的血液为静脉血。肺静脉左、右各两条,分别由左、右肺门出肺,注入左心房。肺静脉内的血液为动脉血。
体循环的血管包括从心脏发出的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以及返回心脏的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及其各级属支。
体循环的动脉从左心室发出,分布于全身。体循环的静脉从各部的毛细血管网开始,逐渐汇合成较大静脉,最后汇合成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注入右心房。
体循环静脉可分为三大系统,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包括门静脉系)和心静脉系。上腔静脉系是收集头颈、上肢和胸背部等处的静脉血回到心脏的管道。下腔静脉系是收集腹部、盆部、下肢部静脉血回心的一系列管道。心静脉系是收集心脏的静脉血液管道。
体循环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静脉血流回右心房后,接着流入右心室。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入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较少而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肺循环
肺循环自右心室开始。静脉血被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鲜氧气,变静脉血为动脉血,然后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左心房的血再入左心室,又经大循环遍布全身。这样血液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不断地运转,完成了血液循环的重要任务。
在脊椎动物中两栖纲及爬行纲的双循环都不完善。而其中爬行纲较两栖类又有了一定进步。从鸟纲开始,恒温动物(及鸟纲与哺乳纲动物)具有了完善的双循环。
⑧ 经济学家彭文生是如何从“小事”看“内外双循环”的
最近,针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发了很多讨论。市场对这个新提法十分关注,但也存在诸多的认识分歧,譬如内、外循环的含义与两者之间如何互动?如何理解“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逻辑联系?彭文生是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他结合新冠疫情给经济带来的新挑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⑨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意思
如今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⑩ 单循环和双循环的公式是什么
单循环
单循环,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均能相遇一次,最后按各队在全部比赛中的积分、得失分率排列名次。如果参赛球队不多,而且时间和场地都有保证,通常都采用这种竞赛方法。
单循环比赛轮次的计算
如果参加的队数是偶数,则比赛轮数为队数减1。
例如:8个队参加比赛,比赛轮数为8-1=7轮。
如果参加的队数是奇数,则比赛轮数等于队数。
例如:5个队参加比赛,比赛就要进行5轮。
计算轮数的目的,在于计算比赛所需的总时间。
例如:有7个参加比赛,其轮数是7轮,如果比赛中间再休息两天,则比赛的总时间为9天。
单循环比赛场次的计算
单循环比赛场次计算的公式为: X=N(N-1)/2,即:队数*(队数-1 )/2
例如:8个队参加比赛,比赛总场数是:
计算场次的目的,在于计算比赛所需的场地数量,并由此考虑裁判员的数量,以及如何编排竞赛日程表等。
单循环比赛的编排
单循环比赛顺序的编排,一般采用轮转法。
不论参加队数是偶数还是奇数,都应按偶数编排。如果是奇数,可以补一个“0”号,与“0”相遇的队就轮空一次。
例如:有8个队参赛的情况下,其编排如表1-1。 图表显示
这种轮转法,适用于各队实力互不了解,故采用抽签定位的办法,很可能出现强队早期相遇。
"逆时针轮转法",这种编排方法可使最后的比赛保持精彩,是通常采用的编排方法(表1-2)。图表显示
在有5个队参赛的情况下,可用补“0”的办法编排,如表1-3所示。 图表显示
下述方法,通常可使最后的比赛保持精彩,是常用的编排方法,如表1-4所示。 图表显示
为了避免劳逸不均的情况,还可以把“0”号放到右边最下位置,并且保持不动。
轮次表编排完后,各队进行抽签,并按各队抽到的号码填到轮次表里(或按上届比赛的名次顺序确定编号),据此再编成竞赛日程表。编排竞赛日程表,首先要贯彻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当然也要适当地照顾到比赛(观众)的需要,可以从时间(上午、下午、晚上)、场馆(大馆或小馆)、地区(本地或外地)等不同的方面作出调整,达到各队大体上的平衡。
编排中,要考虑到轮次中间的间隔长短,以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如果竞赛期限允许,通常打完3轮后要休息一天。至服装的颜色,应按规则规定执行,即秩序册中队名列前的队(主队)要穿深色服装。编排时,要注意到留有洗晒的时间。
表1-5是较为正式的竞赛日程表格式。 图表显示
双循环
双循环,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均能相遇两次,最后按各队在两个循环的全部比赛中的积分、得失分率排列名次。如果参赛队少,或者创造更多的比赛机会,通常 采用双循环的比赛方法。
目前,全国男子篮球甲联赛采用主客场制,在第一阶段预赛和9~12名保级赛中采用的就是双循环比赛。
双循环比赛的轮次、场次以及比赛时间,均是单循环比赛的倍数。
分组循环
分组循环,是将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先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第一阶段预赛,然后每组的优胜队之间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决赛,决定第1名和以下的名次。在分组预赛中采用单循环的比赛方法,在决赛中可采用单循环赛、同名次赛、交叉赛等,故也称这种竞赛方法为混合循环制或"两阶段制"。分组循环适用于有较多的队参加的竞赛,可以在不长的期限内较合理较公平地完成竞赛任务。
分组循环的不足之处,是参赛队由于实力不同,如果分布不均,可能造成强队先期被削减、弱队反而名次排列在前面的局面。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在编排中应设立“种子队”。所谓“种子队”,就是实力和成绩相对较强的队,应被合理地分开;种子队"可以通过协商确定,也可以根据上一届比赛的名次来确定。为了照顾主办竞赛的单位,有时也将竞赛规程中应作出规定,还要经过一定会议的讨论和认可。
分组循环的具体编排如下:
例如:有16个参加比赛,为了使各组的队数相均,可分成4个小组,每组4个队。如果时间、经费允许,又希望多打比赛,也可分成两个小组,每组8个队。在分成4个小组中,“种子队”可设立4个队,也可设立8个队,经抽签编到小组内,或者将1、8,2、7,3、6,4、5(依照上届比赛的名次排出)经抽签编入组内。
其余蛇形排列方法,将1、4、5、8“种子队”排到第一组,2、3、6、7“种子队”排到第二组,其余各队再经抽签编入组内。
第二阶段的决赛如果采用单循环赛,4个小组的第1名(两个小组的第3、4名)编为一组,决出5至8名;其余依此类推,决出全部名次。
第二阶段的决赛如果采用同名次赛,则由两个小组的第1名决冠、亚军,两个小组的第2我中决3至4名,依次类推,决出全部名次。
第二阶段的决赛若采用交叉赛,则A组的第1名对B组的第2名,B组的第1名对A组的第2名先进行半决赛,再由两场比赛的胜者进行决赛决出冠、亚军,负者决3、4名。其余名次,也是依照上述交叉的方法进行。如果两个小组都各有5个队,剩下的队不能采用交叉赛,也可采用同名次赛决出最后的名次。此事应在竞赛规程中作出规定,如表1-6所示。以上情况,在混合制中还要重点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