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我就给你举个例子。有句话叫: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说明因地制宜的回重要性,不答同地区,不同地形的土壤成分,温湿度,酸碱度等条件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地形适宜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使各种农作物在适宜自己的条件土壤中生长,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收成。
⑵ 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是什么
影响农作物的分布的因素:气温、水资源、地形、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社会经济内条件是交通运输容,电力设施等。
如东北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良好
①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②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良好的生态条件资源条件,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⑶ 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别有哪些(秒采纳)
自然:水资源分布 土壤营养程度 光照时长 温度
社会:市场 交通
⑷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应当考虑的两大主要因素是什么
顾名思义,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地区发展农业的禀赋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业类型或农作物回。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般考答虑的禀赋条件和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
自然条件如:1、地形(平原丘陵盆地适宜种植业,山地适宜林业,高原适宜畜牧业,洼地水面适宜渔业)。2、降水(水分充足地区可发展需水量大单产高的农作物,反之适宜发展耐旱性强,需水量少的作物)。3、气温(热量充足的地区种植热带或亚热带农业,热量不足的地区可以发展温带农业或高寒农业)4、土壤。5、灌溉水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1、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可发展商品化程度高的农业,不便的地区更为明显的受自然条件限制)2、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据消费市场近的区域,如城郊一般适宜选择肉乳蛋禽等高产出农业部门的生产)3、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农业科技富集地区可以发展复合型高经济农业,如陕西杨凌区农业示范区)
大体上就这些吧
⑸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
⑹ 说出我国三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1、新疆的葡萄
新疆葡萄是产于新疆的葡萄。新疆葡萄甲天下,尤其以吐鲁番的葡萄最负盛名。尤其是这里生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其含糖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
在秦汉时期可能是经由北疆传入了东疆的吐鲁番地区,同时可能是由中亚经帕米尔传入了南疆塔里木盆地绿洲各城廓小国。此时,新疆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已经很普遍了。
2、陕西的猕猴桃
陕西猕猴桃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大型落叶藤本植物;小枝基本无毛或幼嫩时星散地薄被柔软绒毛或茸毛,叶膜质或纸质,卵形、长圆形、阔卵形至近圆形,顶端急短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背面绿色,花序腋生或腋外生,苞片线形,
花绿白色或黄绿色,芳香,萼片卵圆形至长圆形,花瓣楔状倒卵形或瓢状倒阔卵形,花丝丝状,花药黑色或暗紫色,长圆形箭头状,果圆球形至柱状长圆形,长2-3厘米,成熟时绿黄色或紫红色。种子纵径约2.5毫米。
该种分化强烈,分布广阔。中国从最北的黑龙江岸至南方广西境内的五岭山地都有分布。生于混交林或水分充足的杂木林中。
果药用,为强壮、解热及收敛剂;又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果既可生食,也可制果酱、蜜饯、罐头、酿酒等。花为蜜源,也可提芳香油。该种既可作为观赏树种,又可作为果树。
3、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
寿光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人口108万。
寿光历史文化悠久。西汉景帝时置县,境内现已发现北辛、大汶口、龙山等古文化遗址150多处。史传汉字鼻祖仓颉在此始创了象形文字,秦皇赢政在此筑台观海,汉武帝曾躬耕于巨淀湖畔,北魏农学家、世界上第一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是寿光人的骄傲。
寿光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南、中部土质肥沃,盛产蔬菜、粮食和果品,北部地下卤水资源丰富,是全国三大重点原盐产区之一。
4、丹东市东港草莓
丹东地区是辽东山地丘陵的一部分,属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有丰富的水资源,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光照有余,适合草莓生长,丹东草莓果实呈圆锥形或长圆锥形、椭圆形等,外形美观、色泽亮丽,芳香浓郁,酸甜适口。
⑺ 谈谈你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认识
了解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明确农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根据地区具体情况有利的发展农业
⑻ 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要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在适宜区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发展,主要是为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农业主要特征:
(一)地域性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二)季节性
(三)周期性
动植物的生长大于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社会经济条件扩展阅读:
有关中国农业起源的问题,是学术界十分关心的课题。中国考古学界几十年来一直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进行探索,在江淮河汉诸流域及广大地域内进行调查、发掘,发现了一批遗址,如广西桂林甑皮岩、江西万年仙人洞、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北徐水南庄头、湖南澧县彭头山等地点。
前两处遗址的年代距今约八、九千年。武安磁山遗址和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年代,也比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年代要早,距今已有七八千年之久。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1986年在河北省徐水县发现的南庄头遗址。
在发掘的60余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一条小灰沟和草木灰层,出土了兽骨、禽骨、鹿角、蚌、螺壳、木炭、石料,以及石器、骨角器、木板、木棒、夹沙红陶片等与居民生活有关的遗物。特别是作为谷物加工工具的石磨盘和石磨棒在遗址中出土,说明当时已有农作物栽培业出现。
据碳14测定,它的年代为距今10510±u65297X10—9690±u65305X5年(未作校正)。它比磁山文化还早,甚至比江西万年仙人洞、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还早千年之久。它是中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年代最早的一处,因此,它把中国农业起源的时间上推至万年以前。
⑼ 讲一讲你家乡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
读图可知,(1)A地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适宜发展林业;C地地形平坦,土回壤肥沃,利于大棚蔬菜种答植;B地适宜栽植果树;D地适宜发展渔业的地方是D.(2)如果习惯吃煎饼,可以种植水稻;如果种植油料作物,可以种植油菜;如果在A处毁林开荒种地,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容易造成水土流失.(3)根据该地所处的温度带以及地形特点可知,水电站D的水量丰富的时期一般出现在夏季.(4)受气候条件的限制,东南丘陵地区的农作物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5)水电站D所在的河流位于南方地区,是外流河、所以冬季不结冰.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A;C;B;D;(2)水稻;油菜;不合理;毁林开荒容易造成水土流失;(3)B;(4)C;(5)D.
⑽ 发展农业的原则——因地制宜指的是
顾名思义,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地区发展农业的禀赋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业专类型或农作物。属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般考虑的禀赋条件和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
自然条件如:1、地形(平原丘陵盆地适宜种植业,山地适宜林业,高原适宜畜牧业,洼地水面适宜渔业)。2、降水(水分充足地区可发展需水量大单产高的农作物,反之适宜发展耐旱性强,需水量少的作物)。3、气温(热量充足的地区种植热带或亚热带农业,热量不足的地区可以发展温带农业或高寒农业)4、土壤。5、灌溉水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1、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可发展商品化程度高的农业,不便的地区更为明显的受自然条件限制)2、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据消费市场近的区域,如城郊一般适宜选择肉乳蛋禽等高产出农业部门的生产)3、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农业科技富集地区可以发展复合型高经济农业,如陕西杨凌区农业示范区)
大体上就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