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荆州市经济发展

荆州市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08 00:18:52

『壹』 荆州在1949以后经济的发展

荆州,自古以来就是经济繁荣富裕之地,在农业文明年代始终都是中华民族最著名的经济发展区域。但是,在新中国进入“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改革开放新时期,这座城市几乎彻底地衰败破落了,而今不仅在全国内地城市中属于最贫穷的中等城市,就是在湖北省内也属于贫穷落后的城市了。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恶果?我们有必要追究一下问题的历史根源!
荆州经济的彻底衰落,固然有很多种原因,但究其根源,归根结底却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在1994年荆州地区与沙市市合并的关键时刻,在组织干部任用上的错误路线造成的。当时,荆州地区与沙市市的党政部门的头头们都在绞尽脑汁、削尖脑袋想争取成为新荆沙市的大掌柜。但懂得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和工业改革的沙市市的头头们最终败北了,荆州地区以卢孝云为首的那一帮从乡村走来、根本不懂得如何建设城市和怎样进行工业发展的干部们登上了管理新荆沙市的宝座。
他们实施了所谓的“乡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启用了一大批根本不懂得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懂得城市经济建设、不懂得科技发展创新的乡村干部进入这所中等城市的管理层。这些只懂得农业生产的乡村干部的上台后,他们的全部精力都被用来经营自己的安乐窝、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和权利圈子,把一个好端端的有强大的现代工业基础的沙市市变成了乡村市场。于是,几乎所有的经济管理部门和工业管理行业都由外行来当了一把手,他们为了争夺权利,费尽心机打压懂经济、懂工业、懂技术的原属于沙市市的干部,致使一大批懂得城市建设、工业建设的干部因被排挤而出走外地,或者躺倒不干了。

『贰』 荆州的经济怎么发展

不说官方的,说实在的。经济落后。如果你是农村出来的也许觉得还不错,等很快适应。如果你是小镇出来的,会觉得荆州就像个县城。如果你是城市的,会觉得荆州实在不像个“城市”。网上太多夸荆州的了,但都是客气的,官方的,为了吸引人的,我当初就是看到网上的评价才来这儿的。网上美好的图片也是荆州仅有的拿得出手的景色。当然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感受。

『叁』 荆州六个县市当中,哪个县市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最具有发展潜力名气最大(答案只能有一个!)

松滋最有实力,但是地理位置不好,监利的潜力最大,现在没有洪水的危害,交通问题一旦解决,监利的发展将会非常惊人,地理覆盖范围大.

『肆』 请详细介绍荆州基本经济状况

荆州市统计
第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据初步核算(下同),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增速是十年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6.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141.8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完成169.6亿元,增长11.0%。经济呈现全面回升态势,三次产业共同发展,整体经济增势强劲。
一是二、三产业比例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全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9.8:31.6:38.6调整到2006年的28.9:32.4:38.7,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为12.9%、41.0%、46.1%。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农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不断优化。
二是农业稳定发展。全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最大限度减轻了自然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受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幅度较大。粮食、棉花、果用瓜以及青饲料面积扩大,油料等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一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20.4万亩,比上年增加31.9万亩,增长4.6%,其中早稻面积略减,夏粮、中稻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全年粮食总产321.5万吨,比上年减产0.2%。其中:夏粮27.7万吨,增长26.2%。早稻41.0万吨,增产9.4%。中稻因稻飞虱影响受灾严重,总产187.5万吨,减产5.7%。晚稻49.3万吨,增产2.2 %。二是棉花生产喜获好收成。棉花种植面积143.5万亩, 增长3.6% 。总产量比上年提高20.1%,达到14.9万吨。三是油料面积缩减,总产基本持平。油料面积332.4万亩,比上年减少2.6%,油料产量45.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四是生猪市场波动较大。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十年来最低、生产大幅下滑,下半年生猪价格的回升,基本扭转了继续下滑的态势。全年生猪出栏331.0万头,下降3.9%。五是水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67.9万吨,增长4.5%。渔业在养殖面积扩大、产值增加的同时,结构明显优化,优质品种、特色鱼种大量增加,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三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为124.1亿元,增长1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全市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批优势行业加快发展,食品加工、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纺织、木材加工、造纸等重点行业是推动工业增长的主力。其特点:一是重工业生产加速。全市轻工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速为17.2%,重工业增加值60.9亿元,增长20.4%,快于轻工业3.2个百分点。二是工业优势产业地位有所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全年全市化工、纺织、汽车零部件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实现增加值17.9亿元、10.7亿元、9.7亿元和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11.5%、34.4 %和35.9%,四大产业增加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一半,拉动工业生产增长9个百分点。
四是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信息、房地产经营、社会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增长速度再创新高。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0%。其中:批发零售业增长12.5%,住宿餐饮业增长11.9%,通讯业增长13.7%,房地产经营业增长12.0%,社会服务业增长12.1%,均高于第三产业平均11.0%的增长速度。同时,教育、卫生及文化产业也获得了稳定的发展。
第二、三大需求快速上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1、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1亿元,增长14.7%,增幅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品市场活跃。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9%,增幅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增长12.5%,增速同比加快2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已连续12个月达到两位数增长。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5.4%,增幅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长17.5%,增幅同比加快3.3个百分点。从消费热点看:家居装潢商品、文化消费类商品、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通信、汽车消费和休闲装饰类商品成为市场消费的热点。住房消费继续升温。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长64.7%,住宅销售额增长76.7%。
2、社会投资带动投资大幅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7亿元,增长34.0%,增幅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增长58.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1.0亿元,增长70.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6.7亿元,增长23.2%。二产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2.3%,比上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二是地方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地方投资118.6亿元,增长50.9%,高于投资增幅16.9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继续成为投资主体,国有投资增长快于非国有投资。2006年,民间投资完成108.0亿元,比重为72.1%,继续呈现活跃态势。国有投资完成41.7亿元,增长44.9%,比非国有投资增幅高14.7个百分点。四是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61.0%,电力、纺织、化工分别以9.1亿元、6.7亿元、6.0亿元居工业投资总量前三位。五是商品房销售稳步增长。全市销售商品房78.5万平方米,增长48.6%,其中销售住宅面积73.1万平方米,增长52.4%。随着宏观调控政策配套措施的逐步到位,房地产投资18.1亿元,增长12.1%,增幅回落27.7个百分点。
3、经济外向度提高,出口增长迅速。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出口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全市出口总额3.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8%。石首市仍稳居县市区出口之首,松滋市、沙市区和荆州区增势强劲,分别增长96.3%、84.2%和68.9%。出口企业中除沙隆达、楚源两个出口超六千万美元外,又涌现出了湖北华丽染料公司、洪湖德炎水产食品公司、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四机塞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等出口超过千万美元的企业。
第三、三项收入全面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1、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收入29.06亿元,比上年增加4.65亿元,增长19.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4.7%。财政支出达到57.1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2、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8元。比上年增长7.7%。人均消费支出6161元,增长5.4%,城镇居民增收一是企业效益好转工薪收入继续增长;二是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力度逐步加大,使城镇弱势群体收入增加;三是就业状况有所好转增加了部分职工收入。
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比上年增加394元,增长12.7%。农村打工人数的快速增长和农民工工资的提高使农村居民打工收入明显增多,成为增收的主渠道;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另一因素。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700元,比上年增长11.5%。
3、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0.8%,同比增加12.9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7.3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利润总额7.2亿元,同比增长39.2%。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食品加工业等行业效益增幅较大。工业入库税金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4、居民储蓄大幅增加。2006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521.3亿元和259.5亿元,分别比去年初增加81.9亿元和18.1亿元,贷款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95.7亿元,在上年增长16.9%的基础上增加49.8亿元,增长14.5%。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增长15.2%和10.3%。人均储蓄达到6200元,增长14.4%。这一方面体现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使得企业效益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和个人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潜力。

『伍』 荆州经济和黄石哪个强

黄石原来一直都是工业城市,近几年,大型企业都外迁或者生产规模减小内。所以,要容论经济,黄石不如以前,但还是可以在湖北排前5强。荆州就进不了前5了。黄石经济虽然不行了,(原来排第二)但物价在湖北却不算低,消费水平较高。黄石这2年对于绿化,一直在投资改善,不能靠工业了,就靠环境,所以,黄石的环境还是比较好的。市区就是磁湖,有山有水,荆州的话,个人感觉比黄石乱些,流动人口多。。。

『陆』 湖北十堰的经济发展怎么样,跟荆州、荆门比呢

哥们不要看一楼瞎说,绿松石从来都是竹山县的

『柒』 荆州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怎样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想关键是发展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利用优势和待进之处具体展开。

  1. 优势内:地理区容委优越,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还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之“宜荆荆”城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交通基础设施便利;农产品丰富;非物质遗产丰富;人文教育资源充足;

  2. 待进:物流产业链需完善做强;信息知识服务业及其研发的商业转化需加强;零售连锁行业加强竞争,形成几个大品牌;金融发展和创新待提升。

『捌』 武汉荆州发展的怎么样经济方面等

三线城市肯定比不上二线城市,但是荆州比安徽的三线城市要好的多

『玖』 湖北荆州这个城市怎么样

荆州,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和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处。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下辖荆州、沙市两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总人口664万,其中中心城区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75万。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长江中游重要港口、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和中国中部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荆州地处“两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中心,是我国东西南北的地理要冲,距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极”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从荆州始发和中转的物资在24小时内可运达这一范围内的任何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使荆州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发达区域与大西北之间最重要的交通枢纽。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荆州日益成为各类产业资本转移的重点城市。
荆州交通便利,全国国土开发一级轴线(长江)和二级轴线(京广、焦枝铁路)在此交汇,连东西、贯南北,“居中”独厚。公路交通发达。207国道、二(连浩特)广(州)、随(州)岳(阳)等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18国道、沪蓉高速公路横跨东西,并与京珠高速公路和全国高速公路网连接。主跨径长度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荆州长江大桥,将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连为一体。荆州已跨入全国139个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行列。荆(门)沙(市)地方铁路与焦枝铁路接转,货运联通全国;正在建设的沪汉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穿越荆州,荆(州)岳(阳)铁路“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荆州将成为全国铁路交通网上的重要结点。荆州水运通江达海,长江黄金水道483公里横穿全境。荆州港是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和国家一类口岸,开办了国际船代、国际货代和综合物流业务,实现了水铁联运、保税入库、全球直达;沙市盐卡新港为长江中上游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唯一一座高桩梁板直式码头,年吞吐货物能力400多万吨,集装箱储运能力40万标箱以上。航空便利,毗邻的三峡国际机场距中心城区仅40分钟车程,开辟有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的多条航线。
荆州科技、教育资源位居全国地级市榜首,是湖北省第二大人才密集地,拥有省部级综合性重点长江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建有博士点3个、硕士点4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7个,中专学校36所,在校大中专学生20多万人。全市科研院所300多家,其中国家和省属驻荆科研单位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5个;全市科技人才19.8万人,其中各类专家和工程师22383人,R&D人员6991人;全市拥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4个;荆州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为国家级科技孵化中心。

『拾』 荆州市那个县经济最发达

总的来说名气洪湖排第一,公安第二。因为
洪湖水浪打浪
,公安是
分洪区内
,现在
石首
是最响容的,因为
石首事件
,全国知晓。相对来说
六县
市中,交通是监利和公安优于其他县市,石首和洪湖差些,
松滋
资源多一些。经济以公安和石首好一点,松滋后来者紧紧其后。
以前有一说法,金松滋,银公安,玉石首。

阅读全文

与荆州市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