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发展高质量江苏18

经济发展高质量江苏18

发布时间:2021-01-07 20:36:52

① 为什么江苏省发展这么好

去年前个月,苏粤差距仅1500亿元人民币,2018全年落差4700亿元人民币;而今年1-6月,粤苏差距进一步扩大到2000亿元人民币,这么推算,2019全年江苏很有可能被广东狂甩6000多亿!江苏追赶广东,到2016年达到最接近的时候,突然又开始反转了,两个宇宙大省的PK,又出现了大逆转,江苏大有被广东甩开的态势,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反转呢?这是我们很值得深思的。江苏明明在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遥遥领先广东,却为何越追越难,颇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了?小编以为,江苏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制度上的问题,第一,国企占比过高,第二,外企占比过高,这两种产业制度过度发展,导致江苏转型十分艰难,以为这经济结构,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导致转型的成本极为昂贵,而广东是转型最成功的,以为广东的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特别发达,商业环境和商业制度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经济发展到最后,一定是制度的比拼,江苏如果无法扭转这种局面,估计还会进一步扩大!那么,又该如何转型呢?
小编认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进程中,江苏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各方配合协同,综合精准施策,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从而真正跨越“攻关期”,大踏步地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第一,从“速度情结”转向“质量情缘”,在质量变革上取得新突破。增长不等于发展,分量不等于质量。没有一定的增速,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质量。因此,牢固树立“质量情缘”追求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第二,从“GDP至上”转向“生态优先”,在绿色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特征,包括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因此,江苏经济的“转向发展”,还必须把生态放在优先位置。这不仅是重要内容,而且是衡量标准。

第三,从“规模扩张”转向“品牌提升”,在效率变革上取得新突破。江苏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江苏从制造业起步,以制造业见长,拥有我国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其产值约占全国的12%、全球的3%,居全国第一位。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经连续7年蝉联全国第一,并在全球产业链中拥有一大批行业排头兵。品牌的形成,是人们对品牌的精心投入、持久打磨和消费者对品牌认同度的结合,因此,品牌既是附着于高质量商品载体之上的、能够带来大量消费者从而使商品价格得以放大的标识,又是可以与国家(地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进行高度集聚、科学配置和合理整合从而带来溢价超额利润的载体。如此,品牌必须以质量为基础。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离开质量谈品牌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规模不一定有品牌,但有品牌就一定会有规模。因此,第一,必须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第二,必须增强全民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崇敬;第三,必须坚持质量文化引领,把文化传承融入产品创新之中;

第四,从“依赖技术引进”转向“依靠自主创新”,在动力变革上取得新突破。江苏对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掌控不够,科技支撑力不强,不少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从而受制于人,如40%的大型石化装备、65%的工业机器人、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核电等重大工程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以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等,目前依然严重依赖进口。
当前科技自主创新最硬的“硬骨头”有两块,一是原始创新,二是成果转化。江苏必须改变一遇到技术难题就“引进”的状况(真正高难度的好技术仍要引进),破除迷信,敢闯敢试,消化这两块“硬骨头”:

第一,以全球视野冲刺原创目标。江苏作为中国的科教人才大省,应当树立“舍我其谁”的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科技创新,首要的是科学发现。现在科学上的重大成果,都是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体现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知识更新的密切衔接和融合,是科技进步道路上的革命性变化。建议设立“创新家奖”,努力为科教人员创造宽松环境,把他们从烦琐事务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海阔天空、奇思妙想,同时淡泊名利、潜心研究,走出书斋、实验室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齐头并进;

第二,打通成果转化的通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创新精神融入企业发展血脉,重点抓好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两个关键。鼓励“创新家”与“企业家”抱团创新、联袂创新,发挥其“创新源”“主力军”作用,形成以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创新企业集群,使创新活动普遍化、常态化、社会化。

② 概述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谈谈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如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十分重要。从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明显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改革开放继续有力推进。

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开局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全年经济工作,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谋划与部署,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一、充分认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

2018年,我国面临三方面严峻挑战。首先是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其次是经济转型阵痛凸显,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再次是两难多难问题增多,要实现多重目标、完成多项任务、处理多种关系,政策选择和工作难度加大。

尽管如此,我国经济仍然在高基数上达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2019年,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仍不乐观。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下调全球经济增长展望,把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降为3.5%。

与此同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尽管如此,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这表现在:

我国经济拥有足够的韧性。2018年在大幅度压减工业产能和严格环保督察的环境下,工业增加值突破30万亿元。在国内结构性去杠杆以及融资环境收紧的情况下,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66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同时,受服务业需求持续扩大以及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服务业经营利润同样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1.4%,营业利润增长6.5%。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我国经济的需求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未来几年我国商品零售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零售市场。我国经济不断迸发创新活力。2018年研发(R&D)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2018年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在经济运行层面,我们面临新老矛盾交织,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的双重风险。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在宏观调控上,推出调结构、防风险的政策措施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为此,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加大需求调控力度。



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是,这些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措施,决不意味着“大水漫灌”,更不意味着宏观政策导向的根本转变。2019年乃至更长远的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取向都将遵循“五个坚持”。

1、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出台更有效的措施,继续推动生动实践。

3、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既要体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还要体现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4、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同时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处理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5、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使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创新强身健体,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更好发展。同时要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赋予微观主体更大活力。

三、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10项工作任务,每项任务都很重要。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关键一环是要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要立足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本途径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

其基本规律大致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价值链上的横向升级。由制造环节向上游延伸,向研发、设计、创意、标准环节推进,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由制造环节向下游延伸,向品牌、渠道、物流、服务环节推进,如家用电器产业。二是价值链网络上的纵向升级。

要使从事制造环节的企业由模块供应商上升为系统集成商,如高端船舶、重大技术装备产业。三是价值整合层面的创新。这主要包括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超前布局新兴产业。深化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

发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应该看到,以数据为关键投入要素的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此,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还要看到,智能制造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自动驾驶是智能制造最具商用前景的领域之一。我们需要着眼这些新兴产业,提前进行布局,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积聚力量。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改革攻坚。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更多集中于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上。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不优是当前发展不充分的主要表现,引入市场机制能有效解决供给不足、不优等问题。

公共品既具有不同程度的福利性,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商品性,应恰当分类、区别对待、具体施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缓解政府投入资金的不足。这些特殊产业也带有普惠性特征,引入市场机制后不能以盈利为唯一目的,但需要解决投资回报和企业发展的商业利益问题。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解决好知识经验短缺和资本积聚不足的问题。当前,不少中小企业感到忧虑和困惑,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新形势下,要依靠新动能发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产业,就超出了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以至于一些企业不知从何着手。

还要看到,一些新产业需要的投资较大、需要的技术较高,大量中小企业缺乏相应的投资和运营能力。因此,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激发全社会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推动新技能的普及,同时探索社会资本积聚的新模式。

③ 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

谈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以日本为最佳,从二战后的一片废墟,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年就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当然,日本的经济发展首先要跟介于美国为其提供的便利条件,朝鲜战争和越战爆发,为日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美军需要食品,需要修理装备,人员需要休整,等等一系列的战争订单到了日本人的手里,使日本逐渐渡过了战败的难关。
日本在战败后,不用将过多的精力和金钱用于军事目的,而是将钱用于教育和科研,使日本的技术水平飞速发展。
日本国内的紧凑型和节约型的企业发展模式,非常适合在石油危机背景下的世界经济,日本的企业又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日元队伍,且相对于西方世界,当时日本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使日本的企业高速发展,日本经济随之腾飞啊。

④ 2019年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优秀单位有哪些

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经济学核心概念。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叫经济发展,真正的经济发展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从本质意义上,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义语。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增长方式,是创新高效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增长方式,是智慧经济为主导、高附加值为核心、质量主导数量、GDP无水分、使经济总量成为有效经济总量、推动产业不断升级,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精细性、高效益,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增长与发展的统一、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的统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特征,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标。
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经济学核心概念。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叫经济发展,真正的经济发展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从本质意义上,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义语。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增长方式,是创新高效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增长方式,是智慧经济为主导、高附加值为核心、质量主导数量、GDP无水分、使经济总量成为有效经济总量、推动产业不断升级,推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精细性、高效益,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增长与发展的统一、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的统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特征,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标。

⑤ 2018年各地将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报道,截至1月30日,31省份两会均已召开,在各地工作部署中,生态文明建设亮点回颇多,答2018年各地将采取多种的方式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分析人士表示,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较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来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而这要靠绿色发展去实现,希望2018年各地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⑥ 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过识别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界定高质量发展。比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风险过度积聚、环境污染严重、创新能力不足都不是高质量发展;反之,促进共同富裕、防范化解风险、创新驱动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是否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否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否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标准,判断是否是高质量发展。

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

(6)经济发展高质量江苏18扩展阅读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基础研究、实现技术创新及突破、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创新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在微观层面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企业创新活力,在中观层面推动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报酬结构的再平衡,在宏观层面维持较高的企业纵向流动性,打开创新创业企业成长空间,为创新驱动提供不竭动力。

⑦ 常熟的经济发展

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9.36亿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2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061.55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904.54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15:52.83:45.0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315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21676美元。 2014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04.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5%,占比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金融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8.17亿元、122.87亿元和405.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8.5%和7.8%。
2014年,全市国、地税实现服务业税收87.45亿元,同比下降3.6%,增速比全部税收增速低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7.3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为34.6%,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4.9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房地产业仍是全市服务业税收的重要支撑行业,实现税收收入35.59亿元,同比下降9.5%;占全部服务业税收收入的比重达40.7%。其次为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分别实现税收19.52亿元和12.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下降4.8%;分别占全部服务业税收收入的比重为22.3%和13.9%。
2014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305.64亿元,同比下降3.0%,增速比全社会投资高6.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47%,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2.9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经营性服务业实现175.25亿元,同比增长4.4%,比服务业投资增速高7.4%,拉动服务业投资增长2.3个百分点。从投资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大行业增速居前三位,分别实现投资额3.97亿元、15.43亿元和46.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7%、81.7%和8.4%。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06亿元,增长39.4%。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全年一般预算支出5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41亿元,增长25.6%;医疗卫生支出2.08亿元,增长59.3%;教育支出8.92亿元,增长34.5%。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年末常熟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居民储蓄440.49亿元,增长4.7%;企业存款279.17亿元,增长29.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86.87亿元,增长20.7%。证券交易活跃。全年证券经营机构股票交易额1821.34亿元,比上年增长531.6%。年末股票市值101.94亿元,增长320.7%。
保险业务又有拓展。全年保费业务收入14.24亿元,比上年增长5.3%。保险业务支出5.2亿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财产险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常熟市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学质量连创新高,高考本科录取率达71.6%,总录取率达到95.3%,再次获得本二以上达线比例和总平均分两项苏州市桂冠。高质量、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3周岁以上幼儿学前教育入园(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都达到100%;常熟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8%,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007年末,常熟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29890人,专任教师8688人。
“天下常熟”立足于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常熟,以发扬悠久的吴地人文传统为己任,以传递当代常熟瞬息万变的城市资讯为服务内容。
2010年,积极稳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有效减轻。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模式,新建常熟市医学检验所,在国内首创政府举办的、集中统一管理的医学检验模式。常熟市卫生系统固定资产总值16.19亿元,卫生技术人员5971人,开放床位4947张。门急诊、住院人数分别达到762.71万人次、17.34万人次。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98.58%,人均筹资达到400元,住院政策补偿比达63.43%。常熟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0.36岁,其中男性77.65岁,女性83.02岁。各项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取得了“江苏省卫生应急示范市”、“江苏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沙家浜风景区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全区以“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之独特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崛起于旅游市场。沙家浜风景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已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水陆迷宫、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和竹林幽径、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一批景点。
沙家浜原名横泾乡,在常熟城南,曾是著名的新四军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
2013年4月11日,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通过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被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尚湖风景区位于常熟古城西,虞山之南,是国家级太湖风景旅游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建有荷香洲、桔香洲、桃花洲、枫林洲、鸣禽洲、渔乐洲、烟雨洲等7个景点。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于2010年入选“中国十大休闲湖泊”。
尚湖在当地也称为“西湖”或者“山前湖”,水面面积有800公顷(1200亩),相传姜太公吕尚居住在常熟虞山时,曾在此湖钓鱼。后人取名“尚湖”,以资纪念。 位于常熟市,由虞山、尚湖组成,是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和石景、寺观园林著称的山水风景名胜区。辟辛峰、维摩旭日、剑门、兴福寺、尚湖、小石洞等6个景点,其中以辛峰、剑门为主景点。景区面积29.71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19.94平方公里。虞山是全国闻名的常熟胜景,古称乌目山,因商末周太公次子虞仲让国南来建勾吴,去世后葬此山,遂改名为“虞山”。山由泥盆纪的五通砂岩和志留纪的茅山砂岩构成。磊坷多石,形成奇石危崖,峻拔巍峨的山岳景色,加之南面有与山平行的尚湖,山水相映景色优美。峰峦回环,林木葱郁,山间山麓遍布自然及人文景观。全区自然景观多崖、洞、泉、林。有剑门奇石、拂水晴岩、拂水双桥、常熟田、老石洞、小石洞、秦波涧、桃源涧、兴福桂栗林、宝岩杨梅林、桂香园桂林等。人文景观多寺、台、亭、墓。有齐梁兴福寺、南宋维摩寺(今扩建为维摩山庄)、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南宋辛峰亭。商周以来的名人冢墓,有商末仲雍墓、春秋言子墓、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墓、清代文坛宗师钱谦益墓及其妾才女柳如是墓、抗清名臣瞿式耜墓、“画圣”王石谷墓、两朝帝师翁同和墓、小说家曾朴墓等。名人墓众多,是常熟胜迹的一大特色,标志着常熟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与辉煌。
虞山公园
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其南部与尚湖相依,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这里不仅森林景观独具特色,而且文脉史迹极为丰富。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区的重要景区之一,1989年3月,经国家计委和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名闻遐迩的江南旅游胜地。
宝岩景区
位于虞山南麓宝岩湾,临湖依山,空气清新,为天然氧吧。园内千年古刹宝岩禅寺,香烟缭绕,周边竹海环抱,杨梅茂盛。民俗“看杨梅,烧莳香”传承至今已达900多年。景区内尚有小云栖寺、石洞冷泉、连城石壁、帝师园、虞山印象和生态科普馆等展示虞山人文与自然资源的新老景点多处。 铁琴铜剑楼
铁琴铜剑楼是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位于常熟市区以东古里镇。 藏书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285平方米。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原名“恬裕斋”,创始人瞿绍基,瞿氏五代藏书楼主都淡泊名利,以藏书、读书为乐。瞿氏第二代、绍基之子瞿镛,对鼎彝古印兼收并蓄,在金石古物中,瞿氏尤为珍爱一台铁琴和一把铜剑,铁琴铜剑楼由此得名。楼主瞿氏数代藏书,绵延二百多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1991年12月,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开馆。
辛峰亭
位于常熟虞山东岭之巅,为虞山上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南宋嘉泰初名“望湖亭”,后更名为“极目亭”。明初废。嘉靖年重建,取名“达观亭” 又废。万历间再重建,因地处城之西,取名“辛峰亭”。现存亭形为重檐六面楼阁式,黄墙黛瓦,高耸于山岭之上,为虞山上著名景观。
兴福寺
破山寺,又称兴福寺,号称江南四大名刹(杭州灵隐寺、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常熟兴福寺)之一,位于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唐常建有《破山寺后禅院》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方塔
常熟古城标志性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教兴福寺塔,原名“崇教兴福寺塔”,俗名方塔,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 当时有僧文用提出“兹邑之居,右高左下,失宾主之辨,宜于苍龙左角,作浮图以胜之。”县令李之善其说,逐令建塔。方塔与园内的古井、古银杏并称为“方塔三宝”。
方塔虽建于宋代,仍沿袭唐代方形楼阁式木塔的形制。塔为四面九层盔形顶 砖木结构,逐层递收,立面的轮廓吴抛物线状。面阔三间,明间设门洞,底层为拱圈形,其余均为壶状、每层平座深 0.9至1.1米不等,檐口用擎柱支撑,每边设几何形栏杆三扇,曲线柔和流畅。从平地到刹顶总高67.14米。
读书台
读书台位于虞山东南麓,相传为六朝梁代明太子萧统读书的地方。今辟为公园。园中奇石突兀,古木参天,分为内外两园。读书台在内园中央,上建“读书台亭”,亭内有文物石刻。全园结构,苍劲而古朴,严整而疏放。 曾赵园
曾园、赵园是相互毗邻的原虚廓园、水吾园的合称。两园皆以水景环池而筑,参差错落,布局得体,以水景取胜;各个方向均成对景,又处处借景虞山,水光山色,成为江南古典园林中独领风采的佼佼者。并传承了常熟园林借景虞山、人文浓郁的艺术特色。
拂水山庄
拂水山庄古典园林,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珍贵的艺术明珠。拂水山庄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私家园林建筑,为东南文宗钱谦益的私家别业,也是他与江南才女柳如是爱情的见证。山庄四水环抱,曲廊回绕,亭台楼阁,错落别致,一副古朴素雅的古建筑群落,浮于烟水之中,优美画卷跃然眼前。
梅李聚沙园
聚沙园位于梅李中心镇区东侧,占地面积55668平方米,因全园主体为始建于南宋的“聚沙百福宝塔”而得名。园内亭台水榭,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百花吐艳,是旅游爱好者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园内设有平山听泉、梧桐踏月、濠濮间想、古木清风、聚沙塔影、荷浦熏风、曲径寒梅、梅李风云以及名家碑刻回廊、名胜古迹展厅、中共常熟县委重建的常熟人民抗日武装纪念碑、健身中心、茶座等旅游景点和休闲场所,可谓集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休闲游览多功能于一体。
翁同龢纪念馆
翁同龢纪念馆坐落在常熟古城区翁家巷门,系由翁氏故居修缮辟设而成,并于1991年1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翁氏故居是一所保存比较完善、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官僚住宅,翁同龢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其中的主体建筑“彩衣堂”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仲雍墓
位于虞山东麓,是常熟有历史考证的最老古墓,距今约有3000余年1956年10月18日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仲雍,又名虞仲,为殷末周族领袖古公旦父(周太王)次子,为避位与兄泰伯同奔南方(今无锡、常熟一带),并“断发纹身”,与民同耕,立为句吴,泰伯无子,由仲雍继位,成为吴君,殁后葬于常熟乌目山,乌目山因而改名为虞山。
仲雍墓墓门在山麓下,为乾隆年间所建,刻“敕建先贤仲雍墓门”,其后为“清权祠”,专祀仲雍。第二道牌坊横额“南国友恭”,背刻“让国同心” 再上面的牌坊横额为“先贤虞仲墓”,背刻“至德齐光”,均建于乾隆年间。墓穴留有三块墓碑,居中者书“商逸民虞仲周公墓”,为明代遗物。
言子墓
位于常熟虞山东麓。言子,名偃,字子游,常熟人,曾到鲁国就学于孔子,勤奋好学,以文学见长,学成南归,道启东南,被尊为“南方夫子”。
言子墓初建于西汉,经历代修建,乃有今日宏大规模。墓门面对北门大街,墓道延伸至半山腰,长达142米,自下而上有牌坊三道,均有匾额柱联,第三道牌坊为雍正江苏布政使额书“南方夫子”,墓道还有石亭三座、有康熙御书横额“文开吴会”等。1956年10月18日言子墓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常熟服装城是全球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交易市场
常熟服装城荣誉
2007年8月,仕德伟投资置业公司斥资数亿元打造常熟捞品城“中国品牌服装中心”。
2008年8月常熟服装城被评为为“国家AAAA级购物旅游景区”
2009年7月常熟服装城被评为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区“
2010年末常熟服装城被江苏省工商局授予全省首家“江苏省文明诚信市场”称号
2011年7月常熟服装城荣膺”中国重点示范商圈“
中国常熟服装城自2009年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以来,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商业街先进集体。服装城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专业市场,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服饰专业市场,市场规模、商品成交额、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批发市场中名列前茅,连续三届荣登“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榜首。

阅读全文

与经济发展高质量江苏18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