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杨凌怎么样
教育部直属的38所高校之一,因此学校很有钱,学校建设很好,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很好,很大很现代化很绿色。所在地杨凌是全国唯一一个农业高科技示范区,地方比较小,接近农村,消费不高。但治安环保绿化方面做得不错,人少路宽。人少:只有14.7万人,有将近一半是学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4万师生)。路宽:路很宽,车很少,路也很干净,这一点比西安都好。除此之外,空气质量很好,每年11月有为期一周的全国农业高科技博览会在这里召开,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公司来次参展。杨凌除了西农之外,还有一所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大专,不过在大专里很不错,就业率满高的)。杨凌坐出租车3块起价,一般来说,人在杨凌的要去杨凌某地的话,3块到5块就可以坐出租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了。杨凌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和最大的昆虫博物馆。西农的农业在全国排名第三,西农综合排名在全国高校里是第53,“211”工程里的一所重点一本高校。杨凌交通很方便,汽车站和新火车站都不错,位于关中平原,距离西安,咸阳和宝鸡都不远,因此不算偏僻。学校师生素质都比较高,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和污染,学习氛围不错,如果在研究方面发展的话,将来出来了就业也不错。 杨凌环境优美 空气清新 这个城市没有工业污染 居住条件绝对在陕西排前三 就是少了些酒吧 歌厅 ,最高级娱乐设施基本上就是网吧了。 生活可能会单调 但是个做学问的好地方 这个学校在杨凌 实力很强 咸阳与之没法比 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型农科城 。最有名的小吃是杨凌蘸水面 ,西北是以面食为主的。距离西安80公里,15到20分钟一班车,大约一个小时到西安,比较方便。学校分为南北校区,两校区隔着两条街,挺近的,20分钟就能走到。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当不错。出国几率也大,公费出国名额在全国能数得着。黑龙江人到这里还算可以,如果再往南天气我都受不了,我是山东人,跟你同级,我被葡萄酒学院录取。这是该校的特色专业,你那个农学的毕业工作不好找,不过发展还是看个人。就知道这些。
② 杨凌的发展前景如何
国家政策是很好的,近年来杨陵的城市化建设确实非常快,但是不得不承认,杨陵的底子太差了,不是一般的差,所以即使经过这么快20年的发展还是没有成形。但我个人觉得随着环境的改善和集群效应的不断推动,杨陵的发展会越来越快的,至少,赶紧再南站附近买套房那是必须必须滴!
③ 有谁知道西安杨凌的经济条件如何
那边的生活消费不高,尤其和西安比起来.由于地广人稀,所以生活环境会比较理想,不浮躁.然而也是因此,没有西安那么繁华.如果您们公司的待遇尚可,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④ 杨凌重点发展,在什么区域
向西,到揉谷
⑤ 杨凌目前发展如何
多要求自己,你会更加独立,少要求别人,你会减少失望。
⑥ 杨凌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他是一个城市的幼儿期 等待开发 投资的方向也比较多 还有就是周边小乡小镇的人比较贫穷 可以拥有一定量的廉价劳动力 同时也能带动周围的经济发展 同时在这个地方还拥有一所比较有名的大学 一个学校可以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很大的 同时也可以就地招用他的毕业生 人才很关键 最为关键的是那里的交通比较方便 公路和铁路都很健全
不利条件:他的名字很少人知道 旧街道和老居民会影响新城市的建设自然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在杨凌发展经济不能发展重工业 只能是轻工业等污染不大的 毕竟他的升市之前是这样的 还有就是听说哪里的政府单位比较难缠
⑦ 杨凌的未来怎么样
就在杨凌买吧!在本人看来,杨凌的发展前途无量,真的,现在人少,是实话,但周至,扶风,武功,乾县等地都将在下一步划归杨凌,等杨凌的地盘大起来之后,人口必然会增多,而且现在的杨凌将会成为市中心,中古现在还是城市化的国家,而且杨凌周围的富人也将涌向杨凌,到时候杨凌的人口。。。
⑧ 陕西杨凌的经济怎么样
在陕西很不错,杨凌已经成立国家级产业示范城市10年多了,和西安等大城市享有一定的市级行政权利,国家级的科技项目也很多,你是想报西北农林科大吗??呵呵,确实不错,211和985工程的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啊!!!那里交通方便,环境在西北最好,算是北方一颗耀眼的明珠啊~~~~~~~
⑨ 陕西省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考试用
陕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是大西北的门户,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人口3748万,辖10个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06个县(市、区)。全省地形南北狭长,由北至南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黄土高原,约占全省面积的45%,人口的15%,畜牧业比较发达,能源资源富集;中部是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约占全省面积的19%,人口的60%,是主要的工农业生产和科研教育基地;南部是秦巴山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6%,人口的25%,水力、矿产和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生物基因库”。
一、陕西是一个资源丰富,科技实力强,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陕西是资源大省。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42.61万亿元,约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33%,居全国第一位。在全国探明的主要矿产中,居前10位的我省有50多种。特别是能源资源富集,煤炭储量1676亿吨,石油探明储量14亿吨,天然气预测储量6-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1万多亿立方米。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田,陕北有条件成为我国本世纪现代化建设一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
陕西横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复杂多样的地形,差异明显的气候,形成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特别是陕南秦巴山区处于南北气候交汇带,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被誉为中国植物资源的天然宝库,有野生种子植物3700余种,珍稀植物37种,药用植物近800种,大熊猫、金丝猴、朱缳等珍稀动物80种。陕西还是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陕西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对缓解黄河水土流失、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意义十分重大。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明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中心。曾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历史上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历时1180年,留下了大量的、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在近代史上,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在陕北领导中国革命历时13个春秋,革命圣地延安保存着一批革命旧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陕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全省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0个,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唯一珍藏佛祖指骨舍利的法门寺、西安古城墙等驰名中外。陕北黄土高原、陕南山水风情令人神往,西岳华山、壶口瀑布、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景观独具特色。
陕西是科教强省。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是我国航空、航天、机械、电子、农业等领域重要的科研和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全省有专业技术人员110万人,两院院士49人。有各类科研院所1061个,其中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6所,有8所高校已进入国家“211”工程,3所高校进入国家“985”工程。以西安、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骨干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已经形成,西安高新区是中国首批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杨凌示范区是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均跻身于国家重点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列。
陕西是实力雄厚的老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把陕西作为重点建设区域,进行了大规模投入。“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先后在陕西摆布了一批大型骨干项目,全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有24项在陕西落成,占15.4%,居全国第二位,从而奠定了陕西制造业和军事工业的基础,并确立了国民经济的框架和产业结构。通过几十年的建设,陕西已经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军工企业规模居全国第一。新型电子元器件、通信及网络设备、计算机软件、数字化家电等研制能力在全国具有优势。机械装备产业承办全国电力建设1/3的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具有技术先进的重型汽车变速器和驱动桥等关键零部件及总成生产能力,是我国重要的机床工具加工生产基地。工程机械在推土机、液压挖掘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制能力和竞争优势。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具有全国唯一的集飞机设计研究、生产制造、试飞鉴定、教学为一体的航空产业体系,拥有占全国航空工业1/3的人员和1/2的总资产,科研生产能力强,产业配套齐全,综合实力在国内航空工业中优势明显,具有国内发展民用飞机最好的研制条件。
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陕西出现了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保持了11.6%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36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地方财政收入474.5亿元,加上上划中央税收收入共891.6亿元,增长27.8%。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全省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正处在上升阶段。
二是以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十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98亿元,是“九五”的2.4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64公里,以西安为中心连接周边省份主要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初步形成。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750公里,“两纵五横四个枢纽”骨架网正在建设形成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辟了通往国内外70多个城市的130多条航线,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和输变电能力既可满足省内需求,又能向中国华北、西北其他省区输送。陕西通信网络的装备水平、技术层次已与世界接轨,基本建成了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传输网,综合通信网已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日臻完善,70%以上的大中城市实现了城市气化,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提高。随着黑河引水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的建成,西安等主要城市和重点投资地区的供水有了可靠保障。
三是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陕西一直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不懈努力,近年陆续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到去年底,全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改造3209.5万亩,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到37.26%,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四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经济发展势头较好。高新技术产业、果业、畜牧业、旅游业、国防科技工业和能源化工工业等六个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西安、宝鸡、杨凌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迅速崛起,连续几年技工贸总收入增长速度超过20%。果树种植面积已达1327万亩,其中苹果727万亩,总产量居全国第一,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畜牧业发展方兴未艾,鲜奶产量居全国第6位。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了全省服务业快速发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三个转化”势头良好,一大批产业化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五是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45.6%,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内资的总量大幅增长,外向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三、发展前景展望
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蓝图。“十一五”期间,陕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l.7万亿元,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过300亿美元。到2012年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以上,到2020年生产总值超过20000亿元。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4000亿元。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要求,继续大力实施“六个战略”,即项目带动、工业强省、科教兴陕、人才强省、城镇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四大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陕西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规律,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提出了在全省三大区域建设四大基地的区域经济布局。四大基地建设即“陕北煤油气、关中高科技、陕南中草药、渭北优质果”。具体讲,就是以“一线两带”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陕南现代中药(绿色产业)产业基地和渭北绿色果品基地,实现全省三大区域优势互补,携手并进,协调发展,夯实陕西经济全面振兴的根基。
陕西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综合指标
指标 计算单位 2006年 2007年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一、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第三产业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4523.74
488.48
2440.5
2094.02
1594.76
12138 12.8
7.4
14.3
14.5
12.4
12.4 5369.85
594.69
2916.97
2599
1858.19
14350 14.4
6.7
17
18
13.1
14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亿元 2610.22
394.86 31.7
32.1 3641.88
535.32 39.5
35.6
三、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亿元
亿元 696.77
821.55 31.7
28.6 891.6
1050.71 27.8
27.5
四、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9268 12 10763 16.1
五、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元 2260 10 2645 17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522 15.1 1800.91 18.3
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1.8 1.8 105.1 5.1
八、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53.6
36.3
17.3 17.1
18
15.3 68.88
46.72
22.16 28.5
28.7
28.1
九、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9.25 47.2 11.95 29.2
十、国际旅游人数
国际旅游收入
国内旅游人数
国内旅游收入 万人
亿美元
万人
亿元 106.11
5.10
6950
378 14.3
14.3
16.06
19.5 123.13
6.12
8015
458 16.0
20.0
15.3
21.2
十一、人口自然增长率 ‰ 4.04 4.05
十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率 万人
% 26.52
4 28.15
4.02
⑩ 杨凌的发展有利于什么行业发展
无论在什么地区,地区的发展的实质都是工商业的发展。其最主要的具体行业表现为:二产和三产,具体说即为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服务业。任何地区的发展都是以此两种产业为发展的先行主导。
地区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工农业产值的增加。有两种情况:
1.有生产率的提高所带来的人均GDP的增加,通俗的讲,杨凌的人数没有变,但通过技术革新和多种因素,致使人均收入增加了,大家比以前过的更好了。这种的发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反映到宏观市场,及住房的改善,投资的增加。住房改善的需求,直接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并且,杨凌居民的投资消费倾向是以房地产为主的,这就将直接使建筑业及房地产业为主的相关产业受益。如
建筑工程材料的销售与租赁。
工程承包
地产中介
装修建材
同时,消费的提高将带动三产的发展,最先受益的为:
大众一般消费品的终端销售(明显的表现为大型的超级市场)
餐饮业
家政业
家电销售及维修
汽车销售及养护等
另一种发展的模式是,人均的收入没有增加,但人口大幅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耐消费品,不动产的增长就不明显了。由于人均收入没有增加,因此不动产的消费比例没有增加,尽管销售总量增加了,但这种增加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带来的。但是一般消费品,尤其是必需消费品的消费就增加了,这种表现主要在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如
餐饮
商品零售
家电业等
总之,实质性的发展不光是人口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科技的更新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区域发展的探讨可发至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