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罗斯经济特点
俄罗斯经济特点: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轻工业和农业不很发达专。经济依赖自然属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多,国土面积大,多海港,重工业技术水平高。
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1)俄国经济发展的总结扩展阅读:
俄工业、科技基础雄厚,苏联曾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1978年被日本赶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严重衰退,持续下滑,2000年普京执政至今,俄经济快速回升,连续8年保持增长,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俄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2004年工业产值为112090亿卢布,同比增长6.1%。
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B. 欧洲东西部为什么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这么大
欧洲东西部社会发展差异巨大的原因如下:
第一点是东欧国家缺少像样的出海口。
因为缺少像样的出海口,致使这些东欧国家不能像西欧国家一样大力发展海外贸易。长时间下来,东欧国家积累的财富自然比不上西欧国家。
第二点就是因为俄罗斯的影响。
进入近代以来,东欧国家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以前的沙俄进行战争。不断爆发的战争使得它们的经济发展严重受到阻碍。与此同时,西欧国家却在进行海外进行殖民地掠夺,借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第三点就是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在苏联将大部分东欧国家纳入自己势力范围的70年时间里,没少走弯路。而后苏联解体,对于它们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总结着看,东欧国家经济发展不好,是先天不足加上后期发展错误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有些东欧国家经济实力虽然不强,但是军事实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C. 从客观上说,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仍然相当缓慢,其主要
:D
D. 俄罗斯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众所周知,前苏联曾一度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但自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其主体——俄罗斯经济却由于不能适应新的体制而发生严重倒退,国内生产总值连续6年呈负增长。1999年,俄罗斯经济开始重新复苏。随后,其国民生产总值连续7年保持了超过6%的高增长率。2007年的前9个月,其经济增长率又为罕见的7.7%。俄罗斯大有重回经济大国的姿态。那么,就目前来说,影响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在哪里?该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又有哪些启示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给俄罗斯对外贸易带来好的局面 俄罗斯幅员辽阔,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现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尤其是俄罗斯境内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开采时间可长达30年以上。 近几年来,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从2002年到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指数上涨了256%,而且还有不断上调的趋势。这种变化对以能源产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个强劲的支持和推动。据统计,能源产业的产值约占俄罗斯工业产值的30%,仅此一项,就为政府创造了大约54%的年预算收入和45%的外汇收入。随着国际油价的继续高位运行,俄罗斯能源产业的国际形势还将越来越好。 (二)强大的科技力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俄罗斯是一个教育、科研大国。前苏联对科技和教育的高度重视使俄罗斯的科技力量有了坚实的基础。这一优势突出表现在高科技的航天和太空领域,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向太空出访了第一位宇航使者。可以说,前苏联在科技领域的成就是位居世界前列的。作为前苏联重要组成部分的俄罗斯因此继承了相当巨大的科研力量。 据统计,目前,俄罗斯有85.8万科研人员。其中,63.6万在国家科研机构工作,科学院有11万人。俄罗斯的科技实力很强,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军事工业和一些重化工业领域。其中的武器产业更是俄罗斯知名的产品品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此巨大的科研力量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三)与周边国家良好的互利合作为俄罗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对外经济形势 自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为了尽快实现向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过渡,对外政策曾出现向西方发达国家一边倒的趋势。这一政策非但没有帮助俄罗斯摆脱因国家解体带来的混乱和贫困,反倒使俄罗斯出现了连续多年的经济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自普京总统上任之后,政府调整了矫枉过正的作法,对外政策更加务实。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政策的调整。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邦,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对双方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两国在经贸、能源等各方面都保持着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中俄“国家年”的活动更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的文化和经贸往来。同时,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极强,尤其是在能源方面。相信通过双方充满诚意的合作,在此领域将会出现质的飞跃。可以说,俄罗斯与中国和其它周边国家良好的经济往来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良好的发展和机遇。 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劣势 (一)对能源产业过分依赖使俄罗斯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毫无疑问,俄罗斯经济的迅速好转与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有紧密关系,尤其近几年来全球性能源价格的暴涨大大帮助了这个昔日大国,但是仅依靠单一的资源优势是成就不了俄罗斯的复兴强国梦的。国家若要强盛发展,要依靠本国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尤其是靠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仅依靠现有的自然资源是无法坐享其成的。 放眼世界上发达国家,如英国、瑞士、日本等国,虽然其自然资源十分贫瘠,但凭借其高精尖的具有本国特色的产业成为经济强盛之国。目前,世界资源性产品价格指数在迅速上涨,但不能保证这类大众性商品的价格会永远上涨。一旦出现价格迅速下降,俄罗斯经济对资源性产品过多依赖的缺陷就会暴露无遗,也会导致因经济内部缺乏替代性结构,过早结束黄金发展期。此外,新的科技革命也会带来新的替代性资源,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将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小,这是千百年来印证的真理。 (二)俄罗斯严重的债务危机和预算赤字将大大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过近8年的经济复苏,俄罗斯经济如今已经走出低谷。但随着国民经济美元化和资本外流现象的进一步加深,国家的债务危机和预算赤字仍十分严重。现在,俄罗斯每年还需偿还100亿以上的外债,如何缓解沉重的外债压力对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另一方面,由于车臣、第比利斯等地区仍不稳定,俄罗斯军费开支也在不断增加。在社会开支方面,居民的工资及退休金等随着经济发展也在逐年上涨。因此,俄政府还面临着要解决巨大的财政预算赤字的问题。 (三)人口数量的锐减使俄罗斯经济面临劳动力严重短缺的尴尬 人口危机一直是困扰俄政府的棘手问题。根据近20年来俄罗斯的人口变化趋势,可以算出,俄罗斯是全世界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自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口下降了近300万。极低的出生率、外来移民人口的减少,持续的高自杀率等都使得俄罗斯人口锐减。除此之外,俄罗斯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青壮年劳动力愈发紧缺。俄罗斯本来拥有令人羡慕的广阔疆域,但却因缺少足够的劳动力而无法进行开发和居住。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人口数量下滑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1世纪还没有过完,俄罗斯可能就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保卫偌大的国土了。资料显示,依据俄罗斯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至少还需要500万左右的劳动力。可以说,俄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使得俄罗斯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从俄罗斯经济发展回归到中国的经济建设,我们发现,作为世界上两个正在高速发展的毗邻大国,俄罗斯与我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对比当中也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因此,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 三、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特点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俄罗斯经济对单一产业的强烈依赖性也同样出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主要表现为我国经济对外资的过分依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而在整个进程中,外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早已超过5000亿美元,占中国GDP的比重也已超过40%,这些数字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这样的比例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和亚洲其他地区国家。外汇储备过高,将会产生潜在的通货膨胀。外资增长速度过快,又会加剧经济过热的风险。而外资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源、资金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也会逐渐形成市场垄断,从而使得我国本土企业因得不到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有效发展而导致萎缩。鉴于国际资本的有限性和流动性,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演变,国际投资商是可能出现战略方向性的集体转移的。因此,我国经济应逐渐改变对外资企业严重依赖的现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力更生”。 (二)同样是幅员辽阔且资源丰富的国家,俄罗斯可以成为能源出口大国,而我国却无法实现能源自给。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极低的能源利用率 众所周知,当前世界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近几年来俄罗斯经济的迅猛发展同世界范围的能源短缺有直接关系。因此各国政府都在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地开发新型能源并在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方面加大力度。但我国却是一个公认的单位产品高能耗的国家,其工业领域的单位产品能耗和工艺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显著。如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主要高耗能行业的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平均高出40%以上。其中,水泥综合能耗高45.3%,造纸综合能耗高120%。目前,我国现有的资源开采还不能满足工业发展需要,仍需进口一部分能源。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的今天,这大大增加了单位产品的成本。因此,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大事。 (三)人口问题是中俄两国在经济发展中都不可避免的严重问题,能否合理解决关系到国计民生 同俄罗斯人口数量锐减的危机相反,我国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恰恰是人口数量过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21%。为控制人口增长,30多年前,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一政策的实行使我国到2007年少生了至少4亿多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过快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因此也有人提出,中国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但事实并不乐观。人口数量的低增长只限于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而广大农村却并非如此,超生多生现象也都普遍存在。据科学估算,我国与经济发展、资源分布相匹配的合理人口应是9亿人。但目前,我国人口数量早已超出13亿,这个庞大的数字无疑是拉缓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沉重包袱。此外,我国人口素质偏低也是困扰政府多年的“顽疾”。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占人口80%以上的农村人口,更是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贫困区”。极端落后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影响极深的封建思想意识,使这些贫困地区的人口以“高速度、低素质”的特点逐年增长着。而与此同时,人口素质相对较高的一些发达城市却出现了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另外,遍布城乡、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又使得目前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出现严重失调:男生数量大大多于女生是目前中小学的普遍现象。这一性别比例上的严重失衡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着力改善人口环境,合理解决人口危机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点说明】:该文章发布日期为2008年,但目前依然有效。后半部分,也就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部分,仅仅作为参考性阅读。
E.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
积极影响: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俄国的扩展;推动了俄国政治变革,有利于俄国政治民主化。 消极影响: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俄国在政治上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农民遭受到一次空前的掠夺,受到更沉重的压迫。
F.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起什么作用
列宁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人,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他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他关于社会的发展阶段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都创造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一生对社会主义认识大体划为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直接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直接反映在列宁《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第二阶段,十月革命胜利后到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在这一阶段里,列宁试图把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设想,直接运用到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形成了“直接过渡”的思想,也就是“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产品生产和分配”。结果发现实践中行不通,在这个发展阶段列宁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质是一种向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的尝试,带有极左的倾向,超越了社会发展的阶段,不符合俄国的国情,结果是造成了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危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第三阶段从1921年春天到1924年列宁去世,这一阶段列宁从俄国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审视以往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建设战略构想和发展进程,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应该说:列宁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是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进程规律的深刻把握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和发展,是在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列宁不在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某些论述,也不再固守自己原来的看法,而是根据俄国的实践来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他强调“实践比世界上所有理论争论都更为重要。”列宁第三阶段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有了重大改变。
首先,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过渡”转变为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所谓“直接过渡”,就是无产阶段夺取政权后,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就直接过渡到“国家按共产主义原则进行生产和分配”。苏俄十月革命后的1918——1920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这种“直接过渡”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这种急于进入共产主义的思想,违背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规律,忽略了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长期性,忽略了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落后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国情,被革命的热情所激励,把经济建设当作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来完成。上层制定的政策同基层实际情况脱节,超越阶段式的发展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所以1921年,苏维埃共和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和士兵叛乱。这种情况使列宁认识到必须采取另一种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于是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立即废止“战时共产主义”实行“新经济政策”。并说:“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到了严重的失败,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无愧于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虽然没有做出明确的理论概括,却对落后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过渡进行了重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存在,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培植国家资本主义。并利用外资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列宁的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构想,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真正途径的唯一办法”。值得注意的是,列宁的论述,不仅针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而且还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言的,列宁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他的论述已经从客观上回答来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及其长期性,列宁的精典论述和实践,是邓小平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但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列宁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邓小平这里讲的“列宁思路”明确指出“新经济政策”。就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基本特点、基本任务,正是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得到合乎逻辑的延续和发展,邓小平初级阶段的理论更加全面深刻而具体的论证了社会发展进程的特定阶段,回答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及这一阶段所采取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G. 俄罗斯经济发展状况
基本情况俄工业、科技基础雄厚,但产业结构不均衡,对能源和高能耗工业依赖度高,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发展投入不足,发展缓慢。自然资源丰富,许多矿产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苏联解体后俄经济持续下滑,普京执政至今,俄经济快速回升,连续8年保持增长(年均增幅约6.7%),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资源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第七(6%)、天然气占第一(33%)、煤占第二(11%),森林占第一(25%),铁矿占第一(44%)。铜、铅、钾、镍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及化工等;轻纺、食品、木材加工业较落后;航空航天、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2006年工业增长率为3.9%。
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和豆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亚麻、向日葵、棉花、甜菜。近年来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开始对外出口。农业增长率为1.7%。
财政金融总体趋好。黄金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三位;外债余额从1999年的1080亿美元减至501亿美元;卢布升值7.6%;国际信用评级提高。
对外贸易出口以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为主,其中石油及其制品占出口总额50%以上,是俄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进口以机电产品、食品、农产品、轻工产品等为主。对外贸易保持高额顺差。
吸引外资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吸引外资逐年增加。累计吸引外国投资1429亿美元,外资主要投向油气和矿产资源开发、冶金、零售、不动产、租赁及服务等部门。
经济形势经济保持快速增长GDP增长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增幅达6.7%,接近完成GDP十年内翻番所需年约7%的增长率。经济总量首次超过苏联解体前水平,位列世界第十,人均GDP达7010美元。
财政状况良好,抗风险能力增强,俄外汇储备已达3030亿美元。政府利用出口能源产品换取的收益设立稳定基金,为保证俄经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俄还提前偿还前苏联所欠巴黎俱乐部、伦敦俱乐部巨额外债,俄外债已降至520亿美元。通胀率由2000年的36.5%回落至9%左右,政府力争未来几年将其控制在4-5%。俄实行卢布完全可自由兑换,目前汇率稳定。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吸引外资增加俄外贸额4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3020亿美元,进口1375亿美元。截至2006年底俄累计吸引外资达1429亿美元,吸引外资551亿美元,同比增长2.7%。
居民收入提高,内需和投资大幅增加2006年俄平均工资上涨13.3%,居民收入增加10%,退休金增加5.4%,职工工资收入增长超过GDP和消费品物价增长。俄零售贸易总额达32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3.2%,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
H. 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只能说有一段时间俄国看起来繁荣过,其实你拨开他凶悍的外衣,实质上俄国就是一个有核武器的沙特,经济领域并不具备竞争力。
沙特由于石油上面面对页岩气的的竞争大打价格战,让自身的外汇储备也消耗的很厉害。开采成本比沙特高得多的俄国经济状况自然更加严峻。
历数俄国历史,最辉煌的时期有两段时间,一是拿破仑东征俄国失败,面对西欧一片狼籍,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宪兵,积极插手欧洲事务。但几十年后的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把俄国被一顿胖揍。
这些年这个站在欧洲顶端的国家一下子被揭了老底:他们这几十年基本没有进步。
第二段辉煌的时期是前苏联,苏联的繁荣也是虚的。因为苏联的经济是畸形的,可以理解为它不是以实际需求出发而生产,而是为了经济指标而生产。
而且苏联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战争胜利后的红利,一个是百废待兴的大生产建设,特别是初期主要是恢复民生。这个其实全球都一样,其次是攻克德国的是苏联,所以德国大量的研究资料、科学家实际上对苏联日后的航空航天核武器等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苏联这个计划经济体最大的问题是,人类连一个大城市的交通规划如今靠着高性能超级计算机都无法模拟预估最佳的规划方法,却指望人能预估整个国家的经济行为。所以苏联时期度过战争恢复期后工农生产总值是在提高了,可生活水平基本却是增长迟缓。
苏联最大的辉煌成就是重工业,然而重工业生产如军事装备,如果不打仗不使用就是废铁。过剩的武器多到如今俄国还有使用很多苏联时期的装备武器军舰。
所以苏美争霸,实际上是苏联举国上下全力生产的武器装备和美国从自身的工商业抽的一部分税制造的武器装备打了个半斤八两,所以最终被拖垮。
当俄国选择市场经济后,原本强大的工业体系拿来市场上一检验,基本没有竞争力,自己东西卖不出去不说,国民自行选择都是他国的产品,哪怕中俄边界基本只见俄国人来各种疯狂买买买,而中国人会买俄国人什么东西?所以老底又被揭开了。俄国在国际有竞争力的只剩下军火和石油天然气了。无论解体前还是解体后都是如此。 所以俄国经济本质上就没好过,何谈衰落。这两年因为克里米亚问题被欧美联合制裁加上石油天然气价格走低,加重了俄国大宗商品-石油天然气的出口困难。俄国反制美国的制裁措施里却少有经济上的办法。
I. 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第一,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受到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很低,使得工业发展缺乏广阔的国内市场。 第二,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广大农奴的反抗,农奴暴动接连不断,动摇了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J. 1871年俄国经济的发展对近代史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为向国际社会输出革命打好了基础
与俄国经济发展的总结相关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