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1年为什么世界经济增长放慢
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引发全球经济减速
联合国LINK项目的经济专家的基准预测是,2001年世界生回产总值(GWP)的增答长率将从2000年的4%大幅下降为2.4%;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也将急剧下降到6%,仅为2000年12%的一半左右(见附表)。虽然预计2002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回升至3%左右,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下滑风险。1997-199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刚刚过去3年,现在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又一场动荡。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最近全球经济的减速一直在不断地蔓延并深化。
1997-1998年间,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金融混乱引发了上一次全球经济低迷。与之相反,目前的全球经济动荡是由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下滑带动的。
2001年,世界各地尤其是主要的发达国家的决策者们都遇到了很多挑战。
主要挑战是:(1)必须找到尽快扭转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消退的办法;(2)必须打破金融市场和一些工业部门中正在形成的悲观预测;(3)需要控制住制造业的低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尤其如此
2. 为什么中国经济速度放慢
中国经济保持什么样的速度,才是合适的?
中国经济近几年速度放慢,相较于全球而言,仍是快的。
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是不科学的,不正常,是不可持续的,会造成严重后果的。
3. 经济放慢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常用的指标有物流业增加值、社会物流总额、货运总量等等。这里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作为物流业增加值来计算我国自1978~2006年间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82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2032.4亿元,增长了66倍,而同一时期我国的GDP总量则增长了58倍,物流业增长基本与GDP的增长同步。由此可见,物流业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我国大众对“要想富,先修路”的广泛认同,反映了我国社会对物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肯定。物流业对经济增长能够产生促进作用的分析,通常是遵照经济学的创建者亚当·斯密的分析而的。即认为,物流产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并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故而,现代物流的本质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又促进了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物流的发展,扩大了市场的范围,促进了进一步的劳动分工。分工越深化,生产率就越高,经济就越发达,因此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促进投资增长物流业的发展能促进投资的增长,投资的增长则会导致经济的增长。物流业的发达能吸引大量投资的观点是为大家所公认的。无论是我国的香港、上海、深圳,还是欧洲的阿姆斯特丹、北美的旧金山,它们都是以发达的物流业吸引大量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优秀典范。当然大家马上会意识到,在多数时候这个促进关系应该是相互的,即物流业能促进投资的增长,投资也能反过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实际上,正是这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使得经济能够得以长期稳定的增长。在投资快速增长,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物流业的发展不能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那么经济的增长就会受到制约,最终,经济增长会受到拖累而放慢步伐。这种例子在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是有的,运力紧张的情况时而会出现在我们身边。不过,也正是这种不利情况的出现,才使我们更明确的认识到,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物流业发展涉及到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为吸引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同等条件下,资本总是愿意流向具有发达的物流业水平的地区,这是资本的逐利性所决定的必然结果。发达的物流业能使资本以更低的成本运营,能极大的提高资本的产出效率。绝大多数企业在选取投资地点时,都会仔细的评估其物流业发展水平。对于投资小者而言,投资地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优惠政策,还要考虑其物流环境。企业生产运营体系的建立,总是希望地借助于当地的物流资源来实现其高效的生产运作和市场扩张。在土地、劳动力价格低廉以及各种优惠政策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发展而逐步减弱的趋势下,物流环境在吸引外来投资中所占的权重越来越大。物流业的这一重要作用使得它应当成为我国经济优先发展的产业。促进需求增长发达的物流业能通过对需求的推动来促进经济增长。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生产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几十年前商品数量生产的矛盾,而是流通矛盾。这一矛盾的核心在于,如何将社会生产的产品以高效经济的方式进入消费领域。物流业的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方面,物流的发展使商品流通速度加快,大大降低了人们需求被满足的时滞,从而扩大了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物流的发展使得各类商品能便捷高效地扩散到不同地区,客观上使得一个地区的商品种类更加丰富,从而引发社会需求的增长。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亟待解决的问题。物流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最终必将以依赖内需为主要基础,物流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将日益显现。促进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物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创新、社会分工及产业结构优化,从而满足制造业供应链的需要。物流产业的前向效应是指物流产业对物流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新装备工具出现的诱导作用;是指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促进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系统业、物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不但能促进物流产业优化,而且能潜在地增进经济和社会机会。物流产业的后向效应是指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仓储、通讯等物流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对钢铁、煤炭、水泥和制造业的需求。物流产业的旁侧效应是指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所有的商业、供销、粮食、外贸等行业乃至所有行业的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各类经济活动的效率。由此可见,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一个发达的经济必然存在着完善的物流产业结构。现代物流的发展,将有效整合地区内物流资源,将制造业企业物流活动延伸至商务环节,组成并优化链路,通过生产、销售环节,把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变成价值增值的产品,并送到顾客手中,以增加整个供应链价值,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物流业发展对促进我国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具有尤为重要意义。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创新,而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物流业发展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涉及到机械制造、电子信号技术、控制技术等许多产业。物流业对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是广泛而深入的。类似的物流业发展推动创新的例子还有许多,例如我国大型飞机项目的研制等等。物流业发展所促进产生的创新往往是能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效果的创新,其创新活动的经济效益非常的显著。
4. 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解决通货膨胀吗
是的。
通胀形成原因有几种,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抑制总需求的增速,从而减弱对商品特别是资源的需求,如果此时总供给能跟上来了,从而平抑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能够减弱需求拉动型的通胀。例如,产能过剩的产品多数都会降价,供过于求。
如果是输入型通胀,也是能通过降低需求来减弱的。即使是石油等输入性产品,如果需求减弱了,仍然会面临降价的压力,因为石油产能形成之后,一般不会轻易放弃产能。
对于成本推动型通胀,减缓需求是没有什么帮助的。例如70年代西方社会的滞涨,就是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典型特征。成本不断提高,收入要求提高,收入要求提高再次推动人力成本提高,直到这个循环自行减弱。在这里,经济增长速度是难以起到明显作用。
最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之后,实体经济对资金需求量会有所减弱,基础货币投放增速可以降低,甚至收回部分基础货币,这样也有利于减少基础货币的投入造成的通胀。不过现代法币社会,收回基础货币的规模一般都很少。
5. 中国GDP增速放缓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全球增长。
《华尔街日报》1月31日报道,中国增长放缓的经济正在通过其主要贸易伙伴,对全球增长构成影响。报道称,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制造业及消费的下滑正在影响中国自亚洲其他国家、美国及欧洲的进口。多年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过去10年间,中国占全球进、出口增量的五分之一,并在欧元区金融危机等脆弱时刻充当了支撑全球市场需求的重要角色。
现在,全球各国均感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影响。中国对半导体加工设备及智能手机配件的需求下降,使日本去年12月出口同比下降3.8%,创两年多来最大跌幅;尽管努力增加对华出口,但德国经济去年仅丝线1.5%的增长,为五年来最低水平;牛津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美国等主要大型发达经济体及其他亚洲国家去年的对华出口额同比下跌近10%。
澳大利亚投资公司AMPCapital首席经济师ShaneOliver表示,中国作为全球增长主要贡献者的角色如此重要,以致于中国经济增长一旦放缓,将对全球造成影响。在亚洲,中国增长的放缓使亚洲其他国家间商品出口,尤其是半导体产品出口的竞争压力加大;
对欧洲而言,2017年中国已成为欧盟在美国之后第二大出口市场,占欧盟出口份额由2007年的5.8%提升至10.5%,中国经济放缓的趋势是政治不确定性和贸易摩擦之外,欧洲经济面临的又一不利因素;在美国,中国市场销量下跌使一些美国制造商持续三年的业务蓬勃期宣告结束。
6. 为什么放慢经济增长可以抑制通货膨胀此处“放慢经济增长”是指减少生产量吗
不完全正确!其实在之前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基建拉动产业!现在基建差不多完版善再不可能像以前一样拼权命生产材料来提供基建!之後是把产量过剩的产业调整!例如基建材料和设备有关联所有产业调整!不要再麻木地生产,所以就经济放缓!
7. 美国经济20世纪70年代发展放慢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内容: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为什么会明显放慢,最终导致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答: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战后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战后“马歇尔计划”实施和西欧国家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使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欧洲共同体和七国自由贸易区等组织形式的出现,增强了西欧贸易的竞争力,随着西欧、日本与美国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强,西欧和日本想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这样在激烈的竞争中,力量的对比变化朝着有利于西欧和日本,而不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第二,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解体的主要原因:一是70年代,依赖于美援和扶植的法国、西德、日本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均高于美国,西欧和日本的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的贸易逆差扩大。二是战后美国在经济上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军事上的扩张政策,使财政赤字逐年扩大,美元贬值,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解体。第三,石油危机的冲击。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产油国两次提高石油价格,从而导致了西方的石油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打击下,美国经济衰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8. 为什么放慢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源泉大致来自于下面几个方面: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资本投入的增加版。3.劳动力投入的增加和权4.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这四个部分增长率的加权平均值,就是一个经济的增长率。我将论述,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上述四项东西的增长均会放缓。而这直接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以上是从客观要求放慢中国经济增长。
现在中国政府要求经济增长要有质量,就是“又好又快”地增长。以避免经济过快增长后造成的无法调控的问题出现
9. 特朗普说要放慢检测速度会对美国的经济造成什么危害
放慢检测速度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漠视生命的行为,就因为每天阳性数量激增,管控不严,数据一直居高不下,对经济造成影响。所以放慢检测速度对恢复经济没有好处,只能把美国带到深渊。
10. 国家十二五规划为什么要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的好处,急啊!!!!!!!
一个国家的来经济就像是自运行中的火车,我们希望火车开的越快越好,但是前提是火车必须安全行驶,风险可控。国家的经济也是一样的。经济发展速度快简单的想象会认为的国力就快速增长,老百姓会快速的富裕起来,其实不尽然,国家的经济发展要和上层建筑、环境等相适应。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给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过度的环境破坏是不可逆的,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另外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对基础设施、资源能源供给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的要求不是短期内能够达到的。还有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必然引发社会财富分配公平性问题,国家层面的管理也成为需要研究的课题,上述等等都需要时间需要解决和相互磨合,因此说经过多年来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必须适当降低发展速度以求得社会稳定、公平,也就是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