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陕西省发展干杂果经济

陕西省发展干杂果经济

发布时间:2021-01-06 09:00:25

『壹』 绿色陕西

陕西是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重点省份之一,经过多年努力,陕西天保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凸显出来,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绿色陕西、生态陕西”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1998年,国家组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工作。陕西属天保工程试点省份之一,并且于2000年全面启动实施了天保工程。工程建设期11年,覆盖除西安市城三区以外的104个县(市、区),涉及119个县级实施单位。

据陕西省林业厅介绍,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使陕西木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天然林资源呈恢复性增长;森林资源质量逐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等生态功能明显增强。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陕西严格执行了国家林木采伐管理政策,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开展了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清理整顿活动,取缔了以本省木材为原料的经营加工企业1000多家,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森林资源消耗。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600多万立方米。

天保工程的实施,使森林的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明显增强,水土流失强度逐年降低,面积不断减少。据延安市水利部门监测,通过采取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由1998年的20.7%提高到现在的45%,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平方公里9000吨下降到6968吨,生态环境开始向良性发展,一些地方小气候已初步形成,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随着林草植被的增加,动植物生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扩大,数量增加。分布于秦岭的大熊猫栖息地“岛屿化”现象初步得到消除,种群数量已增加到340多只;朱鹮种群自然分布区已扩大到洋县周围的7个县,数量160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数量达到1500多只。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珙桐、独叶草、秦岭冷杉、太白红杉、红豆杉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在一些地方已消失多年的狼、狐狸、金钱豹、鹰、明鬃羊、梅花鹿、锦鸡、猫头鹰等野生动物重新出现。

同时,陕西各地还依托天保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林业产业,努力增加林业职工和农民收入。2009年全年林业产业生产总值达到197亿元。目前,全省五大干杂果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00.47万公顷,产量60多万吨,年产值50多亿元,果区林农人均干杂果经济收益达到340元。各地还因地制宜发展苗木花卉、林下养殖、中药材等一批绿色种养项目,林业产业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阅读全文

与陕西省发展干杂果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