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对文化的影响

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对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06 08:26:05

⑴ 文化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
政治、文化体制改革是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
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保障,
文化体制改革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⑵ 文化体制改革如何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

①把文化产业推抄向市场,让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但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还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文化体制改革既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③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每点4分。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⑶ 中国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及其影响

一·先秦时期:
【政治】从夏朝时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王位世袭制和宗法制决定了中央政权的平稳交接,而分封制则是这一时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权比较大.
【经济】
(1)农业: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是由于青铜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农具的使用依然很普遍;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被称为“官营手工业”.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商朝时,人们已经能够烧制出原始瓷器,也有了织机,能够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铁器出现;春秋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
(3)商业:商朝时商业就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贝成为了一种实物货币;西周时,在较大的城邑都出现了市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金属铸币的技术,此时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发展繁荣.
【文化】
(1)文学:春秋末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战国时,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楚辞这种新的诗歌体裁;这一时期还有诸子百家的散文值得称道.
(2)科学:西周时发明了“圭表测影”的天文观测方法;春秋时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此时的名医“医和”奠定了中医病源学的基础;战国时制成了司南,《黄帝内经》在此时问世.
(3)绘画:远古主要以彩陶画为主,春秋战国则以帛画为主.
(4)书法:商朝时,汉字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甲骨文为其代表;商朝晚期出现了金文,到西周时发展到顶峰;战国时期出现“大篆”.
二·秦汉时期:
【政治】秦朝时创建了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西汉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了“内朝制”,以皇帝的亲信为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在地方上,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并存;武帝时颁布“推恩令”,之后正式实行“州-郡-县”的地方行政体系.选举制度上,西汉实行的是“察举制”.
【经济】
(1)农业:“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继续发展,西汉时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2)手工业:在冶铸业方面,两汉时发明了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在制瓷业方面,东汉时已经能烧制出成熟的青瓷;纺织业方面,西汉的丝织业发达,此外还有麻织技术.
(3)商业:秦汉时期的商业大都集中在城市,交易的物品大多是为贵族、官僚享用,由于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文化】
(1)文学: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除此为基础创造了汉赋这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科学:西汉前期,纸出现;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等便宜的原料造出了便于书写的纸;东汉时,数学上出现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医学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3)绘画:秦汉时期的绘画门类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和画像砖等.
(4)书法:秦朝时通行文字为“小篆”;后来“隶书”出现,至西汉初年时成为通用字体.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治】此时期内,三省六部制开始逐步形成,首先掌握实权的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称为“九品中正制”,“九品”指的是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是选举官,负责评定人才的等级.
【经济】
(1)农业:这一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2)手工业:冶铸业方面,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制瓷业方面,北朝已经能够烧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两晋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开始逐渐南移,南方的一些城市逐渐成为当时最为繁华的大都会.
【文化】
(1)文学: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南北朝时期,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此时期内,志怪小说十分流行,干宝的《搜神记》是其代表.
(2)科学:祖冲之进一步精确了圆周率的数值、制定了《大明历》;贾思勰著成了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齐民要术》.
(3)绘画:魏晋时期的士大夫画家们总结出了很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比如: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的绘画方法等.
(4)书法: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都发展成熟.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自魏晋开始.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发展的“自觉阶段”.
四·隋唐时期
【政治】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已经发展成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唐朝皇帝通过分割相权的形式加强了皇权;在地方上,唐朝政府设置节度使,这造成了唐朝后期严重的割据局面.选官制度上,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经济】
(1)农业: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能够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唐朝时创制了“筒车”,用于灌溉.
(2)手工业:制瓷业方面,唐朝时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丝织业方面,唐朝的丝织技术以“轻盈精湛”著成,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3)商业:隋唐时期,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文化】
(1)文学:唐朝时,诗歌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词”作为诗的另一种形式也在唐朝出现.
(2)科学:隋唐之际,雕版印刷术出现;唐朝末年,火药已经开始应用于军事;以孙思邈的《千金方》为代表,医学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绘画:隋唐时期的画家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的风格进行创作;唐朝诗人王维开创了水墨山水画的技法.
(4)书法:颜真卿创造出了方严正大、形体敦厚的颜体书法,这种书法融篆书、隶书于行楷,影响深远;柳公权则创立了风骨挺拔的“柳骨”书法;此外,还有被称为“草圣”的草书书法家张旭等杰出书法家.
五·宋元时期
【政治】宋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来又设置“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元朝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地方上,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影响至今.选官制度上,依然沿用科举制.
【经济】
(1)农业:宋朝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了江浙地区;宋朝还出现了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作为灌溉工具.
(2)手工业:制瓷业方面,宋朝出现了汝、官、哥、钧、定这五大名窑;宋朝的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此时煤炭开始大量被开采并被中原地区普遍作为燃料使用.元朝时,民间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宋朝时,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收官服的直接监管;两宋时期的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在宋朝,纸币“交子”出现;元朝的高利贷盛行.
【文化】
(1)文学:在唐代出现的“词”在宋朝时发展到了顶峰,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民间在此时又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元代时,散曲的创作进入了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此外,宋朝时,“话本”这种文学形式也很盛行.
(2)科学:宋代的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此时,指南针也应用于航海.
(3)绘画: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开始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上的亮点,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代表.元朝时以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写意画盛行一时.
(4)书法:苏轼、米芾、蔡襄、黄庭坚被称为“宋四家”,书画兼工;元朝的书法以赵孟頫为代表,主张“书画同法”.
六·明清时期
【政治】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朱棣统治时期,“内阁”开始出现;清朝康熙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地方上,明清两代都实行行省制度.
【经济】
(1)农业:风力水车作为灌溉工具在此时出现.
(2)手工业:制瓷业方面,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形式多样的瓷器品种;纺织业方面,明朝时,棉纺织业发展迅速;精致细密的缎成为了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此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明朝中后期的纺织业领域,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开始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兴起.
(3)商业: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很大,作为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商帮”也出现了,比如:“晋商”、“徽商”等.
【文化】
(1)文学:小说在这一时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以“四大名著”为代表.
(2)科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成为了这一时期科学领域的成就.
(3)绘画:此时,以写意画为主的文人画依然占据明清时期绘画界的主流.
(4)书法:明朝的书法以文征明的行书为代表

⑷ 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这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

1)召开十一届三来中自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3)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经济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3分)
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3分)
(4)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为我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分)

⑸ 我国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为什么还要不断深化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

中国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它的特点是国家的最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将近三十年来,尽管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总的来讲,反映了这一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民营经济发展,劳资纠纷,甚至冲突,工人和农民的利益,损害政府无奈的困境。
深化的政治体制的改革,首先要尊重宪法。必须在“宪法”的框架下运行的所有政党和组织,包括所谓的改革,不应该占主导地位的宪法改革,二是政治改革的主题是绝大多数的人在社会上,你必须相信人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充分倾听的人的声音的群众;再次,改革的目标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都在短期生存利益每个人的长,长远利益,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而不是由少数的官僚利益集团绑架的人由他们主导的话语代言的人。具体来说,就是改革旧的人民代表的选择机制和人民对代表的监督机制,使权力的行使在阳光下。
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发展,这是必须解决的财产公示以及为自己的国家高级公务员和政府工作人员,以赢得的国籍宣传问题的直系亲属公众的信任。
想象一下,一群外国国籍的中国人在国外的亲属(俗称的裸正式)管理的全中国人民,这是难以言表的方式转移到国外财富持续,怎样才能使所有竭诚后,立即党对中国人民进入政治改革的做法吗? ......

⑹ 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哪些影响

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当前经济政策,从历史中可以看到,中国是从农版业直接走向工业甚至权到信息产业,这其中越过了资本业,一个很大的跨度,各个方面的法律不健全。从先在看,2003年中国经济改革,是第一代民营企业倒闭好多,政府控制市场,这给市场经济带来不便,从2008年世界性的经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市场性问题思考,美国等国也慢慢的从事政府控制市场。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是在表面起一定作用,正真起作用的是政府政策。

⑺ 中国传统文化四大核心价值观念影响下形成的国家长期基本制度对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制度改革的双面影响浅析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应根据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来决定,凡是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所有制形式都应允许其存在和发展。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构建,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运行的效率和方向。
我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处于基本的和主要的地位,从而为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水平的多样性决定的。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参差不齐,呈多层次、不平衡的结构状态,经济发展必然长期受到人口多、消费需求大、就业负担重、资源相对短缺等种种矛盾的制约。这种状况,客观上限制了人们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统一支配生产力的能力。因而,只有建立起多种所有制经济合理配置、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才能调动起国内外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各种经济成分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有利于解决经济建设中的矛盾,满足现实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各个经济主体在市场上围绕经济利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发展目标。实现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则有利于形成充分的公平竞争环境。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要求打破传统经济体制下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的格局,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培育多元化的相互竞争的独立经济主体。
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根本标志;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公有制经济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性质,有效地组织社会生产,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大事,促进经济高速发展。这种优势,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应该注重“质”的提高,即体现在产业属性、技术构成、科技含量、规模经济、资本的增殖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目前,在现有的608个工业门类中,国有企业涉及604个,其中大中型国有企业涉及533类,占全部工业门类的87.7%。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为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对少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对于军工、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开发及电网、电信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应保持独资或绝对控股;对于石化下游产品经营、电信增值服务等领域的中央企业,应加大改革重组力度,引入非公经济和外资,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在其他领域,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可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国有经济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让更多的社会投资主体进入,依靠多种经济成分解决现阶段面临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内在地包含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中。非公有制经济“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部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决不是权宜之计,它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拓宽了就业渠道,并且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已经占GDP的1/3。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融资体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化。到2001年底,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已达到38.5%。 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促进了一批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材

改制后,公司经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3分)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回理的组织机构保证答了公司高效运转;(3分)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3分)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3分)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3分)(本题共12分,以上答出任意4点得满分)

⑼ 科举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一、科举制对唐宋文化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宋词的繁荣。

2、消极影响
科举制也制约和局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科举制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作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极端维护了专制王权。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二、科举制简介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与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对文化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