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台湾的经济要比大陆好
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得益于大量的美国经济援助以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从1950年至1965年给台湾的经济援助共计l5亿美元。15年间,“美援平均约占台湾投资毛额的34%,从而弥补了台湾商品及劳务人超的91%”。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不仅限于资金或物资,还包括军事援助、低利贷款、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人才支援等。美援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台湾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美援,“台湾经济至少要比现在落后20-3O年”。此外,战后西方国家在60-7O年代的经济繁荣,给台湾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二)从祖国大陆带去的财物和人才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国民党统治集团败退台湾时,从上海运送黄金 80万两以及大量银元、美钞到台湾,由孔、宋家族将20亿美金转移至美国花旗、大众等银行,并带去了大批各类财经人才。这些资金和人才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国民党统治集团还将大量的机器设备运到台湾。
(三)台湾民众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台湾民众勤奋节俭、吃苦耐劳,对台湾在提高储蓄率以集聚资本,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在工业化过程中作出了牺性,中小企业者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角。
(四)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五)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十多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具一定规模,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保证了其贸易收支的平衡,且提高了其在本岛的投资能力。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的困难,并且有利于台湾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特别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祖国大陆在台湾出口份额中的比重上升,减轻了台湾外贸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对台湾经济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② 为什么台湾的经济要比大陆好
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得益于大量的美国经济援助以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从1950年至1965年给台湾的经济援助共计l5亿美元。15年间,“美援平均约占台湾投资毛额的34%,从而弥补了台湾商品及劳务人超的91%”。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不仅限于资金或物资,还包括军事援助、低利贷款、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人才支援等。美援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台湾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美援,“台湾经济至少要比现在落后20-3O年”。此外,战后西方国家在60-7O年代的经济繁荣,给台湾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二)从祖国大陆带去的财物和人才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国民党统治集团败退台湾时,从上海运送黄金 80万两以及大量银元、美钞到台湾,由孔、宋家族将20亿美金转移至美国花旗、大众等银行,并带去了大批各类财经人才。这些资金和人才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国民党统治集团还将大量的机器设备运到台湾。 (三)台湾民众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台湾民众勤奋节俭、吃苦耐劳,对台湾在提高储蓄率以集聚资本,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在工业化过程中作出了牺性,中小企业者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角。 (四)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五)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十多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具一定规模,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保证了其贸易收支的平衡,且提高了其在本岛的投资能力。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的困难,并且有利于台湾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特别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祖国大陆在台湾出口份额中的比重上升,减轻了台湾外贸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对台湾经济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③ 中国台湾经济水平和大陆比怎样
中国台湾经济水平和大陆究竟处于何种状况,这一点国人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即不要妄自菲薄,更不需要盲目乐观,需要以一种客观,理性态度看待二岸经贸关系。
首先看一下一组数据【美国贝恩咨询公司Bain Capital】:
1990年台湾GDP为1700亿美元,大陆为3878 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43.8%;
2000年台湾GDP为3212亿美元,大陆为10808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9.7%;
2013年台湾GDP为4893亿美元,大陆为9393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5.2%;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人均GDP方面中国大陆跟中国台湾还有很大的差距,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台湾还是人均方面遥遥领先的,但总统趋势已经很明显,中国台湾经济水平和大陆不具备可比性,要比较的话,也只能和大陆二线省市比;不如比较一下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的异同更现实些。
一、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就共同点而言,两个经济体在发展市场制度方面都很成功。
1.台湾的经济自由化和大陆的经济改革中,都认可了市场激励机制的作用,
并鼓励发展私人企业。两地银行业自由化的进程都很缓慢,但如今两地的银行业都能自由发展。记得在上世纪20到30年代,中国的商业银行盛极一时。上世纪50到70年代间,台湾和大陆的私人银行都不能正常开展业务,这种现象直到金融机构能自由开展业务后才改变。
2.和众多西方国家相比,两岸的政府部门在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这是中国历史传统的结果。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陆都实行计划经济,是
另一个导致政府在大陆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在台湾,经济计划曾风靡一时,直到50年代尹仲容改变了蒋介石的观念。从历史上看,晚清重臣梁士诒
1907年指导交通银行的创立,和李国鼎1987年扶持台湾台积电公司的建立这两件事,很为相似。台积电后来发展得非常成功。两岸至今仍在使用经济计划:大陆的发改委做5年计划,台湾的“经建会”做6年计划。
二、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在不同点方面,值得注意的包括:
1.和台湾当局相比,中国大陆的政府部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更重要。在市场经济改革开始的时候,
中国大陆的人们很穷,商业银行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私人部门新建企业的资本需求,使得私人企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乡镇政府建立了他们的企业(乡镇企业)来
满足市场需求。他们建立的“公共”企业在财务上是独立的。晚一些的例子包括财务独立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企业改革中建立起来的。
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陆的中央、省、市等各级政府都很庞大。市场化改革开始后,政府官员急于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只要政府的企业在财务上是独立的,他们就能够为市场经济和私人企业服务。
2.两地政体不同。由于立法议员的意见分歧,台湾的民主制度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的效率比较低。正如美国国会难以就增加美国联邦政府债务限额的具体条件达
成一致,台湾“立法院”也无法通过一些重要的经济政策。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台湾当局的权力相对集中,在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方面比现在有效。
3.两地的市场经济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1)两地的大学通过提高自主决策权都能得以改善。大陆的教育部保留了从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权力。这影响了大学校长和行政领导人依据学校特点来发展
学校的积极性。台湾大学教员工资的制定没有大陆大学来得灵活。因为不能支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水,台湾的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不仅不能从国际上聘请到一流的
学者,也很难留住他们已有的一流教员和研究人员。
(2)两地在建立私人企业方面做得都不错,不过大陆做得更好。大陆的政府部门积极鼓励、支持有识之士创建成功的企业。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支持施正荣博士建立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3)台湾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限制甚于大陆。这主要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过去,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建立某些企业是受到限制的。目前这种限制已经减小。然而,台湾地区历届领导人政见上的差异仍然会影响到台湾的经济发展。对商业投资而言,经济上的不确定性总是不利的。
三、综上所述,上世纪80到90年代,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大陆要向台湾学习。如今,恐怕台湾要向大陆学习如何促进市场经济活动。
④ 总是有人说台湾经济差,可是为什么大陆这么多台湾企业啊
旺旺集团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旺旺的广告,应该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个品牌吧。旺旺集团是台湾第一个在大陆注册商标并且拥有最多注册商标的公司,旗下业务主要有生产及销售休闲食品、饮料及相关产品。
顶新集团这个公司在中国大陆知名的品牌那就太多了,有康师傅,味全,德克士,全家便利(国内运营权)。顶新集团是台湾一个以食品制销为中心企业集团,由彰化永靖出身的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魏应行四兄弟共同创立。
徐福记徐福记由来自台湾的徐氏四兄弟于1992年在中国大陆注册创立,专注于生产经营糖果、糕点、沙琪玛、巧克力及果冻布丁等糖点休闲食品,在超市经常能够看到它的产品。
技嘉科技是台湾的电脑硬件生产商之一,以主板、显卡产品为主力。技嘉主板你值得拥有~~
华硕是目前全球第一大主板生产商、全球第三大显卡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领先的3C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致力于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最具创新价值的产品及应用方案。国内大部分人见得多的应该是华硕电脑,想当初有不少同学在用呢。
微星LoL比赛直播,每次比赛基本都有它的广告。其总部位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是全球前五大主板厂商之一和第一大显示卡生产商。
台积电大家平时见得多的应该是它的平板,但是,台积电是一家半导体制造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第一家、以及最大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企业,半导体的运用可就非常广泛了,常见的手机、电脑等等。台积电在2017年的世界500强中排名369名。
统一集团为中国非碳酸饮料及方便面主要的台资制造商之一,主要饮料产品为果汁饮料及饮茶。平时小商店电冰柜里面很多饮料都是统一集团的,比如冰红茶,当然还有前面的康师傅,这两家基本制霸了小商户的冰柜。
永和豆浆在中国大陆有很多家门店,是1982年由台湾弘奇食品有限公司创立餐饮业知名品牌,1995年跨过来到大陆发展。
宝岛眼镜以前在家乡小城市看到过好几家宝岛眼镜的门店,每次都觉得这应该是台湾企业,毕竟宝岛台湾嘛。然而现实是它就是台湾企业!宝岛眼镜拥有30多年历史,在大陆有超过1200家门店。
国泰人寿由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与台湾地区国泰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双方各持有50%的股权,是第一家海峡两岸合资寿险公司,是台湾地区第一家进入大陆市场并正式获得营业资格的金融企业。2017年世界500强411位。
捷安特是全球自行车生产及行销最具规模的公司之一,其网络横跨五大
⑤ 中国大陆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若台湾地区产业的利基在中国大陆中间财市场时,两岸三通后此类厂商利专润提高”;反属之,“若台湾地区产业的利基在第三地市场(如美国)时,开放两岸三通后,会使中间财价格下跌,进而降低台湾地区厂商的整体利润。台湾经济年鉴(2003)指出,2002年台湾地区对外贸易的最大特色是对外贸易顺差扩增资金呈净流入,经常账与金融账同呈顺差,国际收支综合余额剧增为336.64亿美元,创下历年最大的顺差纪录
⑥ 台湾的大陆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朱磊指出,未来两年是台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中的一个较为关键的阶段。如台当局顺应形势采取对大陆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将会对台经济的长期发展起到明显的加分效果。
文章分析指出,在台湾地区未来两年经济发展趋势上,一方面,台湾经济增长速度难以出现大幅提高,而产业结构升级会继续进行;另一方面,在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摆脱大陆”经济政策路线的前提下,台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会放慢,整体经济转型和发展难以出现大的飞跃。当前台湾经济正处于又一轮重要转型期,其未来两年发展有五个显著趋势:
第一,总体经济维持低速增长。台湾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6%以下的中低速区间。这一方面是因为台湾经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均GDP处于1万美元到2万美元之间,由于经济规模基数较大,台湾经济很难出现以前那样年均9%的高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台湾政治环境对消费和投资的负面冲击也制约了经济增长速度。台湾经济出现这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民进党上台执政几乎同步发生,两者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首先,走“台独”路线的民进党上台,造成岛内朝野尖锐对立和两岸关系空前紧张,大大提高了台湾的政治风险,严重影响了民众消费和企业投资的信心与意愿。
其次,民进党缺乏执政经验和技术官僚团队,而且其经济施政与策略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与“拼选举”色彩,无法形成稳定的政策运作机制。民进党的诸多政策如停建“核四”、处理基层金融改革等举措,引发严重的政治震荡和社会风波,动摇了民众与工商界对当局的信心。
再次,民进党执政后“朝小野大”,朝野政治上的尖锐对立使其很多经济政策受到在野党的杯葛,经济政策的决策与运行成本因此大大提高。最后,“政党轮替”使传统的政商关系重新洗牌,岛内相当一部分靠政商利益起家的传统大企业集团在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上必须重新进行调适。
总之,2000年“政党轮替”所带来的政治环境与经济运行体制方面的巨变,已使长期处于较稳定环境下的台湾经济付出了巨大代价,并且这一调适期预计在未来两年仍将继续。
第二,主导产业升级面临挑战。自1990年代开始,台湾IT、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加速外移,以致无法给后起产业提供从容的成长、适应空间。因而从1990年代后半期以来,台湾已逐渐出现“产业空洞化”的迹象。依据后雁行模式理论,创新或二次创新的能力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在政治、经济环境方面为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创新机制提供保障,就会产生新兴产业迅速外移而后起新兴产业成长乏力的被动局面。在未来两年,台湾如果继续目前的政治局势不稳定、经济政策不一贯的情况,企业创新机制将难有大的改善。
第三,财政与金融状况很难改善。从1990年代中期后,台当局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开始出现赤字。民进党上台以后,台当局财政收支加剧恶化。近年来,台“中央政府”总预算每年产生的财政赤字均在2500亿新台币左右。据台湾当局预估,2005年底台当局债务总额将达3.7万亿新台币,占前三年度平均GNP的比重为35.9%,未来即使不再扩张支出规模,到2009年底债务总额占GNP比重也将逼近公共债务法40%的上限,达到39.1%。如果再加入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以及大量隐藏性债务,岛内专家估算应占GNP的60%-70%左右。在股市方面,自民进党执政后,台股持续下跌,台湾全体股民的财富值缩水了1/3甚至一半左右。此外,岛内失业率升高、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现象日趋严重,也将困扰台湾经济未来两年的表现。
第四,适应国际经济波动能力有限。2000年以来,台湾吸引外商投资连年递减,岛内产业则呈加速外移之势,岛内人才近来也出现大量外流现象,台湾已连续多年由过去的资源净流入地区转为资源净流出地区。特别是随着90年代中后期台湾电子产业生产基地的加速外移,台湾电子工业生产重镇的地位正在逐渐式微。在整个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中,台湾正在逐步失去作为生产基地的角色,台湾在今后的亚太产业分工体系中将扮演何种角色正面临新的选择。
第五,两岸经济相互依赖继续增强。近年来,大陆对台商的“磁吸效应”不断增强。按照台当局的统计,从1999年到2004年,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由17.5%迅速上升至25.8%。按照大陆海关的统计,2005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实际已达到39.4%。台商投资大陆大型化趋势也日益明显。2005年台上市、上柜的大型公司中有一半以上已在大陆投资,且家数和金额还在持续增加。台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近年来,台制造业对外投资的2/3以上集中在大陆,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海外投资地区。
文章最后总结说,台当局未来两年的经济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两岸经贸往来及台湾经济发展。如果台当局继续执行“摆脱大陆”的两岸经贸政策,台经济转型面临的结构性瓶颈就很难突破,其转型阵痛期将大大延长,很难摆脱经济持续低迷的态势。反之,如台当局顺应形势采取对大陆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将会对台经济的长期发展起到明显的加分效果
⑦ 台湾经济比大陆发达吗
看来确实是比较发达的,这样挺好,希望台湾同胞越来越好。
⑧ 台湾经济发展比大陆好到底是什么原因
台湾经济很烂啊
亚洲四小龙垫底
体量小
以前的优势产业也不行了
尤其是微电子产业要面对韩国的竞争
还要面对大陆政府扶持的电子行业的竞争(大陆是亏本也要上!)
还有美帝高通
英伟达。。的竞争
mtk估计要完蛋。。。。
台湾的那点产业未来被上下挤压,没有希望
2013年前三季度台湾gdp初值22426.61亿元人民币,本币同比实际增长1.9%
今年台湾省的经济总量要被大荷兰省超了吧。人均会被苏州无锡和深圳超,未来5年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应该会全面超越。
台湾人自己都急了!
机场捷运50km修了二十几年还没通,核四停停废废多花了2000多亿新台币。
民粹盛行,政府没决心,议会效率低,全世界都不愿意去台湾投资了。
唯一想去台湾投资的大陆,还被拒之门外,鬼岛之名已经是名副其实了。
台湾的经济结构比新加坡和韩国已经落后了,想当年台湾是四小龙的排头兵
以台湾决策层的垃圾和制度的缺陷,台湾经济继续停滞毫无悬念
未来台湾的出路,作为中国沿海的旅游休闲省份,类似海南那样还是可以的
⑨ 台湾经济衰退的因素有哪些
湾的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大陆,每年双边贸易额大约有1600亿美元,对全部5000亿美元的总量所占比重很大,现在与大陆政治上对立,这样下去,大陆给它隐性制裁,自然影响经济。而与台湾有贸易关系的国家或地区中,台湾的经济会越来越差。对大陆自身几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量,制裁台湾,唯有大陆经济增长最多,因此,与大陆减少的贸易,很难从与别的地区得到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