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发展再上

经济发展再上

发布时间:2021-01-05 17:22:03

A. 什么是经济发展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经济就是对物资的管理;是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的指一个家庭的家务管理,宏观的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包括着人类的生产、储蓄、交换、分配的各项活动;生产是这一动态的基础,分配是这一动态的终点。

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依建立起来的基础。

(1)经济发展再上扩展阅读:

中国经济改革问题的经济学研究,也都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资源配置问题,一条是激励问题,当然还有两者的结合。与资源配置问题相关的是关于市场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帮助性作用。价格,包括产品市场价格和要素市场价格,是其中的核心问题。

与激励问题相关的是关于产权、合同、所有制、治理等问题。当然,激励与价格也密切相关,但是它不仅与价格相关,更与政府与个人、政府与企业、政府层级部门之间的权力配置关系密切。

由于经济思想和学说受社会、历史、阶级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必然随着历史时代的更迭而发生变化。

B.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在目标上具有什么性

低碳经济与我国生态文明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有相同的关注专对象,相容的发展属目标,共同的策略手段;但二者又有区别,两者在协调能源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矛盾上的探索可以互补,但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C. 如何全面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再上新水平 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来被视为提升企业源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有效举措。参会企业普遍认为,全面推进精益管理,培育精益管理文化,是推进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效益、要方法、要提升的重要举措,是现阶段中央企业提质增效、瘦身健体的现实迫切需要。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强调,中央企业要大力推进精益管理文化建设,把精益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战略、目标、愿景和使命,坚持“全员参与、持续改善”,建立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同时,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创新运用、灵活运用精益管理工具,将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全面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激发企业内在经营活力。

近年来,一些中央企业在精益管理文化方面努力探索实践,取得成效。在当天的交流会上,国电河北衡丰公司、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国投靖远二电、中国中车戚机公司等企业交流了精益管理实践经验。

D. 中国面对现在的经济发展在未来的5年以内该怎么做

未来5到15年面临什么突出矛盾。第一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剧。我们现在看看人均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最丰富的煤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环境质量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未来十多年不可能根本改变。第三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还将加大对资源环境的消耗,目前的消耗水平下,经济增长是难以维继的,不可持续的。上面罗列这么多问题,要点出它的要害,问题要害就是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体制框架以及发展理念指导下,这些问题没有根治的可能,是没有出路的,只能这么恶化下去,但是一旦我们技术水平能有突破,体制框架有所更新,观念也改变了,我们有可能找到打破这种瓶颈的主出路,这才是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点睛之笔,如果大家都在描述,中国就一片漆黑。中国就是这样一种国情,就处于这样一种发展阶段,怎么样打破这种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现在不滚科学家还是经济学家还是政治决策者都在说资源环境的危险性,但是需要我们各个方面专业分工不同,术业有专攻,要解决这个途径的出招,经济学家讲了半天说你科学家应该怎么做,打破制度瓶颈,技术瓶颈和观念瓶颈。

第二个方面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现,这一轮投资扩张投资过热不解决未来很难走出困局的。投资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这种改革不太适应目前的需要,还没有明确的政府职能和民间政府的职能进一步界定清楚。第二财政税收体制不大规范,不利于消除政府过多干预经济的内在动因,我在很多场合讲,现行的转移支付和税制想控制地方政府不让它过热做不到的,因为地方政府现在责任大财权小,解决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没有必要的正规收入来源,不开这个门必然要开旁门。从经济财税规范关系来说,不能奏效于永远,未来十一五期间还要在这方面下工夫。第三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金融参数失真。去年可圈可点把贷款利率放开了,今年汇率改革再走一步,以后金融参数失真的情况逐步有所好转。

另外我们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过低,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信号本身失真发展空间这么大,在这么大空间,成本这么低,地方政府企业谁不上谁傻瓜,这就是我们要研究我们体制矛盾,当然还有政治领域改革。这是带有相当深刻的影响,我们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高峰往往和党代会换届的年份重合的。我没有做这研究,有学者做过研究,那就说明问题。所以我们要警惕今年是十五最后一年,各地要攀比政绩,必然在十五结束的时候,各地都要报政绩。

第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尖锐,我们分了这么四层,第一公共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公共教育和卫生领域,严重的像少数高校,少数大中城市的医院倾斜,导致了不公平。

第二现有的公共财政和社会协调机制不适应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分层加快的新挑战。大家知道为什么现在矛盾这么多,群体性突发事件规模越来越大,原有的协调机制不适应,大家知道社会流动加快是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动力机制,低层上到精英层社会才能进步,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就构造了这样一个机制,计划经济扼杀了,市场经济又激发了,这样矛盾不是计划经济那么简单。现在市场经济大量农民要进入城市,大量农民工孩子要上学,我们不能支持他们,就产生各种各样城乡矛盾,暴力事件,人口态势严峻,基数大、增长偏快,素质偏低,“未富先老”。因此我们面临就是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怎么样协调发展。

第四个层面就是贫困问题现在日益突出出来了,这里不是一般的说收入分配差距,一般的说没有意义,我们所观察的是什么?社会无助这部分人,丧失劳动能力你得保障基本的生活条件。收入差距拉开以后政府职能把这个差距缩小一些,最重要的减少贫困人口,弱势群体,现在这方面拉得比较大,也表明我们公共资源配置不大合理,导致我们社会矛盾比较突出。

第四我们区域发展矛盾,将来挑战越来越严峻,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很明显缩小。第一发展市场经济必然还会进一步拉大区域差距,再加上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区域政策整合力度不够,一些地方自我发展能力也不足,这样在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差距还会继续拉大,不可能缩小,政府关注的是什么?我这里要点一下这个要害,区域发展的要害不在于经济差距而在于社会差距,就是我们每个地方的群众,能不能享受到比较统一的社会福利条件,能够有比较平等的发展机会,这是政府要关注的,不然政府都去一个一个关注落后地区的发展,你要布局一些项目就乱套了。所以区域差距扩大,要正视它,政府要干什么,减少经济差距和市场配置资源导致经济差距过大,而进一步引发的社会代价。

第五个突出矛盾,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因素和不可测因素越来越多。这里面不想多说,一个点的就是新贸易壁垒,绿色壁垒,技术壁垒,还有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过去我们接触得很少,现在跨国公司跟我们签的合同,由于企业在社会责任不达标,人家把合同撕毁了,这迫使我们将来面对新的情况,不能简单说新的贸易壁垒不利于我们或者制约我们,这都是中性的东西,我们所要关注的是什么?对外开放扩大以后,这种不确定性必然越来越多,我们怎么构造比较灵活的,能够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运行机制。

第三部分简单说说对未来预测,前景展望。第一个展望就是经济增长还是有一个比较平稳的,预计前五年平均8%,后十年平均7%,这样可以实现我们人均3千美元的战略目标,那时候我想也不过就是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低限,中上等收入国家高限9665美元,低限2996美元,因此我们刚刚跨越上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的低限,我们现代化道路还非常漫长。为什么这么预测,从理论分析来说,我们有很多长期支撑的因素,第一内源型的要素优势很明显,市场回旋余地大,劳动力充裕,低成本优势还会保持很长时间。再有居民储蓄率很高,这又解释为什么中国投资率高,你想让它低能低下来吗?老百姓就是想存钱,个人消费行为不是那么好弄的,高投资率来源于高储蓄,这是中国独特的,不像一般发展中国家缺资金。第二消费结构最终拉动强劲的需求需求,另外工业化进入中期,城市化迅猛以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第二个预测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可以适当得到调整,主要是为了使人民群众在经济增长得到更多的实惠,预计十一五期间投资率的下降会有一些但不会非常明显,后十年我们努力使投资率下降再多一些,但是我们估计空间也不会很大,工业化什么时候完成了,投资率下降比较明显,在这进程当中还是要努力提高老百姓的消费水平。

第三要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根据预测未来的五年到十年大概能达到什么程度?到2020年使农业劳动比重降到40%以下,三次产业的比重达到1:4:5。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应该考察这方面的进步,再有电子信息产业应当成为支柱产业,现在占GDP的比重不到3%,一个支柱产业应该达到5%,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基本实现工业化任务相当繁重。

第四对未来做这样一个展望,十一五期间我们增长方式应当取得较大进步和转变,我这用的是较大进步,后十年争取取得重大进步。

第五个展望人力资源应当得到更好开发。

第六社会和谐程度应当有较大提出,这和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和水平把胃口调高,是非常崇高的理想境界,在这一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能达到什么水平,我们重点放在哪里这是构建和谐社会认真思想的,我个人认为放在最贫困最无助的群体和地区。在不能提高水平我们要把现有的结构进行调整,是不是能解决我们深层次的问题,光指增量提高水平构造和谐社会,恐怕也不是太到位,现有的既得利益都保证,那和谐社会不可能和谐了,因此要调既得利益结构。现行水平不能很快提高,政府重点就是调公众资源怎么合理分配。

第四部分简单说说未来的政策取向,主要想强调我们应该坚持五大战略。第一个战略要坚持内需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我们内源型发展非常雄厚,不立足这个不是没发挥优势吗?另外把着眼点挪到内部来实际上逼着我们转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依赖国外的资源,另外这样可以减少跟国外的摩擦,实际上非常主动的,我们对外讲的以内需为主导,我们减少对世界资源的依赖,减少贸易摩擦,在国际上我们非常主动的,中国威胁论也就可以稍微的消灭一点,有些经济学家讲中国就得用世界的资源解决自己就业问题,在国际场合很多人不接受你,实际上这样就被动了,因此我想这个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要鲜明提出来有利于我们争取国际上主动,也有利于逼着我们眼睛向内转变自己的增长方式,另外内需是扩大进口,满足内需,这不是缓解贸易摩擦,这和外向型经济和对外开放一点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的。

第二还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点只说一条,我们在国际分工链当中,好多产业处于低端,不要急于向高端提升,高端提升以后我们劳动就业怎么解决,我们传统产业怎么改造,我们比较优势怎么发挥?这都要考虑的,因此有条件的一些部门争取进入国际分工的高端,其他的该在低端待着就待着,那有市场能解决就业,这也是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使人力资源的优势得到发挥。

第三个大力推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也不是一般的说科技进步,科教兴国国家早就提出的战略了,我们讲产业技术,有利于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围绕这个你来研发,完善机制,让它愿意用这些技术。你有技术供给才能打破技术瓶颈,有制度创新让这个企业愿意用这些技术,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资源环境制约的突破口。

第四还是大力推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哪薄弱,哪政府的资助不到位哪就是我们开发的重点,农村贫困落后群体,低素质人口,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这是我们应该着重开发的。不能一门心思都搞高科技,我们提出的战略,你要追国家都提出来,人才强国,科技兴国有什么新意,没有,就是更具有针对性,这些围绕什么?一条主线在十一五期间促使我们经济增长方式能够发生较大的转变。

E. 新中国建国以来到2018年在经济上的发展、变化、成就有哪些(从各方面)

1949年10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1951年的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

1952年 土地改革。

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

1959年 “反右倾”斗争。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1973年8月24日至2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 恢复高考。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82年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

1983年 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诞生 。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射落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2008:成功举办奥运。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2008年8月8日,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

2008年9月25日到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中国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出舱进行出舱活动。

2010年5月1日,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2010年11月13日,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

2011年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成功发射升空,3日凌晨1时36分,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成功,中国从此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5)经济发展再上扩展阅读: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2万多千米。

领海由渤海(内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

F. 某镇政府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决定再上一个投资3 000万元的大项目,可是资金不足,镇长找到当地农业银行,

(抄1)企业从银行贷款,是对银行的负债,要偿还本息;银行吸收储蓄存款,又是对储户负债,同样也要还本付息。
(2)老百姓把钱存入银行,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假如借款的企业失信,向银行贷款而不按期还本付息,银行就会背上呆账、坏账的包袱;银行如收不回贷款,长此下去,银行就会倒闭,老百姓就会跟着倒霉。
(3)在我国,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账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从总体上说,银行的钱要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发展,而不是某个企业可以随便乱花的。
(4)货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的,农业银行无权发行。而且,纸币的发行必须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相一致,不能乱发。如果纸币发行多了,必然造成纸币贬值,物价飞涨,最终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G.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

1.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2.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3.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达到经济量的增长。

二、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区别:

4.规模不同: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5.依据不同:经济发展的财富增长体现在国民生产总值,费用与时间在流通、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分配与效率直接影响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因而,管理、服务与流通等环节越是精简、廉洁和有效率,就越能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6.影响因素不同: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达到经济量的增长;而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则是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

(7)经济发展再上扩展阅读:

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处于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环节,税收与经济有着内在联系,从根本上说,经济决定税收,但是税收作为以国家的政治权力为依据的特殊分配手段,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对经济有反作用。

税收工作的好坏会深刻地影响经济的发展,国家可以自觉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国民经济中的总供求、生产力布局、生产结构和产品的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等,从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同时,税收工作也只有在促进经济的发展中,才能使税本强壮,税源茂盛,使税收有稳定可靠增长的基础。税收促进经济发展原则的理论依据是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的客观规律性。

网络-经济增长

网络-经济发展

网络-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H. 我国经济稳中有进再上新台阶的原因是什么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经初步核算,2017年,我国GDP总量达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这是一份有体量更有质量、有颜值更有气质的成绩单。

观察一个经济体的运行态势,仅看规模和总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观察中国经济不能只考量其增长速度和规模,而应该关注其质量和效益,关注后续的经济发展动力。

从2017年的经济运行数据看,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在经济结构方面,我国经济已经从过去主要依靠工业拉动转为工业、服务业共同拉动。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8.8%,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的主要拉动力。在工业结构中,2017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3%和13.4%,增速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4.7个和6.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已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91%,内需仍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发展动能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5大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较好。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新兴行业保持较高增长,新动能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C919大飞机、复兴号动车组、量子通信和卫星、深海探测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并加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从发展效益看,2017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30.4%,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从财政状况看,财政收入增长7%至8%,超出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预算要求。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比上年实际增长7.3%,实际增速比人均GDP增长快1.0个百分点。此外,微观的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也在提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有所下降,反映节能减排成效的全国单位GDP能耗2017年下降3.7%,顺利完成全年下降3.4%的目标任务。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要始终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确立以提升发展质量为导向的目标,努力实现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风险可控制、资源环境可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希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富民强。

I.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在哪些产业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预测了中国将来可能的六大重点产业领域。

内第一个是体现国家战容略要求,由国家直接大量投资支撑的产业,如军事工业,航空航天产业。

第二个是具有显著市场和生产规模经济优势产业,如钢铁、有色、化工、汽车等产业。

第三个是以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为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研发设计能力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信设备制造行业。

第四个是以劳动密集和产业配套优势为基础,同时具有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等优势的产业,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部分电子机械等产业。

第五个是由于技术重大突破,形成新的技术平台和发展机遇的产业,如平板电视对电视行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机遇。

第六个是全球范围内打破技术瓶颈的新产业,如最近出现的新能源、环保能源产业。

J. 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

答案A
解析:应选A。题干叙述经济发展基础上。人民过上小康生活,也就是专生产发展,提供丰富物属质生活资料,才能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生产决定消费,故选A。B项限制消费是错误的。生产发展是生活提高的前提,但不是惟一条件。C项太绝对。D项表述不准确并且与题干无关。因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B、C、D不选。

与经济发展再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