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经济上: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了欧盟对外的经济竞争力,提高国际经济合作水平,使国际经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政治上:增强了欧盟各国在世界中的影响了,强化了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图谋.
文化上: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联系的密切使得欧盟各国文化上相互交融,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社会环境
人从出生就受其生活的环境影响.在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群体行为方式影响其自身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并使之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尽量与社会趋同.家庭和国家的观念,是人类社会普遍的、基本的观念,也是人最早建立起来的观念.然而一旦这些基本观念被打破,人将手足无措,失去某种精神支柱,因为这些基本观念是人维持其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参与社交、政治的灵魂.所以欧洲一体化无论在观念,还是行为方式上对其中国家人民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这也是很多民众始终不愿承认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人类永久的原始的国家观念,在面对欧洲一体化时,他们找不到寄托,找不到归宿,早不到认同感.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信在打破原有国家观念的同时,欧洲会建立新的“国家”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种观念,而逐渐在文化上走向统一.同时欧洲一体化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即是关于文化多样性的问题.在人类发展初期,受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人类分居各地,文化交流较少——其实这些都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使各地区、各国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各文化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少数群体很难再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网络的发达,使得各地区交流沟通增加,人类开始趋同.人类在相互理解包容异族文化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欧洲一体化提出了“在文化多样性中发展”的口号,为保护各国的语言以及维护各国语言的平等,不惜大量人力物力建立翻译中心.欧洲统一的观念以欧洲的同一性和多样性为基础,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文化思想渊源和文化认同,同时保持了自己原有文化的延续.
安全上:强化了欧洲各国经济联系,使欧洲各国经济相互融合和渗透,总体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可能同时也可能增加了各国经济的风险.
㈡ 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对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有何影响
影响
经济上: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了欧盟对外的经济专竞争力,提高国属际经济合作水平,使国际经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政治上:增强了欧盟各国在世界中的影响了,强化了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图谋。
文化上: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联系的密切使得欧盟各国文化上相互交融,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安全上:强化了欧洲各国经济联系,使欧洲各国经济相互融合和渗透,总体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可能同时也可能增加了各国经济的风险。
㈢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概括地说,欧元的积极意义集中表现为欧洲一体化建设有了新的“助推器”,国际经济发展面临新格局。
2.1 欧元推动欧洲迈向统一
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又一次实现货币统一,其间经历了漫长的19个世纪。但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罗马帝国是用武力征服异邦,强行实施单一货币,而今天的欧洲联盟则以经济的、政治的,即和平的渐进手段逐步迈向统一,各成员国主动、自愿地让渡自己的部份主权,包括货币主权,欧元的问世便是这一进程的必然结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当因为经济的、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化等因素造成各成员国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明显时,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便分3个步骤:协调(harmonisation)--趋同(convergence)--统一(integration)。使用的法律工具是,在协调和趋同阶段多以指令(directive)的形式,提出总体目标,规定达标时间,但由各成员国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和行动;在统一阶段,则颁布条例(reglement),立刻无条件地在欧盟所有成员国生效。统一的最高形式就是形成“共同政策”(la politique commune),如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PAC),或者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如本文论及的欧元。但不论怎样,欧盟一体化进程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从协调到趋同再到统一,自始至终遵循着一种内在的、逐次推进的逻辑法则,一环紧扣一环,形成水到渠成之势,具有不可逆转性。建立自由贸易区导致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催生统一大市场,统一大市场需要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由此可见,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每个阶段既是承上的结果,又是启下的引子。欧元的意义也在于此,它的实施必将构成新的动力,推动欧洲走向更高层次的联合。
首先,欧元将促使欧盟各国整顿并严格管理自己的公共财政,防止政府开支无度,努力营造健康稳定的经济环境,因为《马约》规定的预算赤字标准和公债标准连同其他3项趋同标准具有不可逆转性,也就是说,申请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必须同时符合上述5个条件,并且一旦成为欧元国,必须始终接受上述5项标准的约束,不得违规,更不能退出。比如意大利,当年为了赶上欧元头班列车,不得不进行痛苦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致使政府财政赤字从199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降到1993年的3.9%。就连法国也是经过一番艰苦努力之后才于1997年底将财政赤字压到了决定性的3%以下。几乎在同一时期,欧盟的预算赤字也由1993年破纪录的6.2%回落至1999年的2.4%,去年仅为1.7%。另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指标是通货膨胀率。由于通胀水平是货币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所以《马约》明确规定,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既是欧盟成员国入围欧元区的首要必备条件,也是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从各成员国,特别是欧元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看,欧元效应非常明显。上个世纪70年代,欧盟国家的平均物价上涨指数高达10.6%,90年代后持续走低,2001年降至1.8%,欧元区为2.1%。葡萄牙、瑞典等国表现尤为突出,通胀率分别从1990年的13.3%和10.2%下降到1999年的2.2%和0.6%。法国近3年来更是一枝独秀,1999年欧元正式出台时,它的年通货膨胀率只有0.8%,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01年也仅为2.1%,远低于《马约》规定的上限标准。
第二,统一的欧洲货币必将首先强化欧盟内部的市场竞争,促进商品和服务流通,资本和人员流动,这就迫使欧盟各国,特别是欧元国加大税收、工资待遇、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力度,尽快实现税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趋同,以期缩小与邻国的明显差异,吸引人才和投资。为此,目前欧盟9国实行了最低标准工资制。按实际数额算,大致可分成3类国家:在西班牙和英国,最低标准工资分别相当于本国平均工资的34%和37%;在比利时、希腊、卢森堡和荷兰,最低标准工资则分别为本国平均工资的39%、41%、42%和44%;法国和葡萄牙最高,分别为49%和57%。
欧元的第三个良好效应在于刺激欧盟企业的生产与贸易。在没有统一货币的情况下,欧盟15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不能不考虑汇率的波动,以及由此带来的交易风险和成本的额外增加(如外汇的买卖差价,支付和转帐时的银行手续费等),包括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人们不会忘记,1992-93年间,法国多菲内省的企业家和德国巴伐利亚州的老板就是因为意大利里拉的突然大幅度贬值而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的。实施欧元后,由于欧元区之间的货币汇率已经锁定,这类风险便不复存在,类似的悲剧也自然不会重演。据法国专家估算,用欧元交易节省的费用相当于欧盟15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3%~0.4%,仅法国每年可少开支250亿法国法郎。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成本的降低、竞争力的增强。欧元还极大地提高了产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的透明度,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深化欧洲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改善企业生存的宏观经济环境,并最终促进整个欧盟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的确,欧盟区内贸易过去一直占欧盟成员国全部对外出口贸易的60%,而今这一份额已增加到近80%,达1.6万亿欧元。从这个意义上说,欧元是欧洲经济增长的因素。
第四,欧元的产生正在导致欧洲金融市场的资产重组,或者说促使欧洲的金融市场趋向统一。这是因为实施欧元后,汇率风险的消除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证券发行人能够以低成本集中筹措大量资金,扩大股票和证券的交易能力,并在短期内获得规模效益,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和个人使用欧元工具在欧元区进行多元化投资。1998年,欧元出台之前,在欧洲金融市场发行的美元证券总额为4090亿美元,第二年欧元正式启动后,达到4700亿美元,增幅15~20%。而在同一时期,以欧元计价的证券总量则从1998年的2210亿美元猛增到1999年的5220亿美元,翻了一番半。
第五,更为重要的是欧元对欧洲就业形势的积极影响。长期以来,流行于西方经济学界,特别是法国经济学界的一种传统观念认为,货币与就业从来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货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创汇,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强势货币抑制通胀的同时抑制经济增长,导致就业不足。其实并非如此绝对。众所周知,瑞士、美国和德国等都是货币坚挺的国家,但也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法国法郎在1981-1987年间曾经5次贬值,法国经济却并没有因此回升,失业率则从7.4%猛增到10.5%。所以说货币疲软不一定保证就业,正如货币坚挺绝非必然导致失业一样,关键要看所定币值是否真实反映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如通货膨胀率、国家财政预算、对外贸易形势,以及本国产品的竞争力等。通过综合分析近3年来欧盟这些方面的数据,表明欧元充份体现了欧盟的整体经济实力,因而对欧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稳定器”和“助推器”的作用。稳定使企业和经济人可以从长计议,增强投资信心,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再生产规模和能力。稳定使自由贸易得以制度化持续发展,促进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都将直接或者间接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欧洲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自1999年欧元问世以来,欧盟的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已由当初的10%(1999年超过1800万人)回落到2001年的7.6%。法国1999年的失业大军高达250万,占就业人口的11.1%,目前破纪录地降到200万以下(8.8%),年降幅达15%。
最后,欧元带动并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实现欧洲联合,建立一个泛欧联邦式合众国是欧洲数代人孜孜以求的理想。欧洲一体化进程从发端时起就含有这种强烈的政治意愿,只不过限于时局等主客观条件的考虑,“欧洲大厦”的设计者们采取了一种务实的态度,选择了“先经济、后政治”,“政治经济化”的发展道路,但无论如何,他们从没有放弃欧洲政治一体化的终极目标。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欧元的意义如同业已建成的欧洲关税同盟、欧洲统一大市场,都是推动欧洲迈向统一的手段。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其核心内容就是实现欧洲经济与货币的联盟,同时正式启动欧洲政治联盟。这标志着欧共体开始从“政治经济化”自然过渡到"经济政治化"阶段。正是在这之后,欧盟非常明显地加大了欧洲政治合作的步伐和力度:任命原北约秘书长索拉那为“欧洲安全先生”,专事欧盟的共同外交和安全;为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准备筹建一支6万人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和5000人的欧洲警察部队,并实行统一的欧洲逮捕令制度;中东欧12个候选国的入盟谈判进程将于今年底结束,至迟在2004年着手接纳第一批新成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欧盟最近任命坚定的欧洲统一派、德高望重的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为欧盟体制改革委员会主席,足见其推动欧洲联合的决心和意愿。
欧元带动并促进欧洲联合的另一个重要现实是,3亿多欧洲公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走近欧盟,关心欧盟,因为共同的货币意味着共同的国家,这种特有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才是未来“欧洲统一神殿”的永久基石。法国《发展》周刊(Expansion)2001年底进行的一次抽样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法国人对欧元持积极欢迎的态度。64%的受问者相信欧元将促进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认为欧元保证了价格的透明度,使消费者收益的高达71%。另有54%的受访者认为欧元将增加欧盟各国人民之间的凝聚力。
2.2 欧元促进世界走向多极
前面我们主要从欧盟的角度讨论了欧元的积极意义。其实,欧元的影响早已超越了这个范畴,以欧盟厚实的综合经济实力做后盾,以《马约》、《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和《欧元的法律地位》等一系列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法律文件为保障的欧元必将给世界经济贸易和国际货币体系带来意义深远的变化。
2.2.1 欧元将提升欧洲在新世纪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和贸易集团,面积为319.1万平方公里,人口3亿零4百万。它的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8.8万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值的32%,高于美国的27%,人均产值1999超过2万美元大关,其经济规模和实力可见一斑。
再以对外贸易为例。据欧洲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2000年世界总出口额达5.4万亿欧元,其中欧盟名列前茅,为9379亿欧元,占18%,高于美国的16%(8374亿欧元),日本的10%(5183亿欧元)和加拿大的6%(2985亿欧元)。
㈣ 世界经济走向,经济全球一体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经济一体化源于西欧,其本义在于以区域为基础,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在一体化区域内消除阻碍贸易与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因此有学者简单地表述为“再生产过程各个阶段上国际经济障碍的消除”。此外,经济一体化还需要在区域范围内设立机构,形成共同的内在管理机制,制定共同的制度规范,为市场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和持续一体化的动力。所以,组织性和制度性是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民族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制约,国际社会中的动荡、冲突以及其他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时而会阻碍全球化的进程。在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国际环境下,寻求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大国、强国的战略选择。
欧洲的历史和地缘因素决定了欧洲走向一体化的道路,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增强了欧洲的国际影响力,欧盟已经作为一个整体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至关重要的一极。尽管长时间的欧洲历史是以战争和分裂为主线,但自中世纪以来,欧洲人在共同渊源中存有基本认同,这些共同渊源可以归为三个部分:希腊哲学、罗马法和罗马天主教教会的社会伦理。正是这一共同的文化传统为欧洲最终走向联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来看,我们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初创时期,以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为标志;欧共体时期,以1967年煤钢、原子能和经济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为标志;欧盟时期,以1993年欧盟的成立为标志;制宪时期,以2003年欧盟宪法草案提交讨论为标志。
2.北美自由贸易区——南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洲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集团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在原美加自由贸易区基础上,于1992年宣布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为三国间的贸易和投资制定了许多法规,包括逐步取消关税以及其他贸易壁垒和投资限制等,加快了墨西哥吸引外资速度,特别是美国投资。美墨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强,墨西哥需要美国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美国需要墨西哥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对墨西哥来说,既增加就业机会和出口份额,又促使其进行内部调整并提升了本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与美加建立经济一体化组织,为其赢得了经济发展空间,尽管墨西哥的农业、机械设备行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看是受益的。
3.东亚区域一体化——孕育多种机遇和活力的未来亚洲振兴的关键
东亚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东亚经济所孕育的生机和能量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但相对于欧洲和美洲,亚洲尤其是东亚的经济一体化却滞后。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注重发展同东亚周边国家(指日、韩和东盟10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并积极推动中国同东亚国家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是:2002年我国与东盟达成要在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日—新自由贸易协定业已签署:“10+3”(东盟10国与中、日、韩)模式已在发展形成中;中、日、韩三方合作也在探索中。
世贸组织虽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她受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制约.真正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还有待数年.
㈤ 欧洲一体化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经济上: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了欧盟对外的经济内竞争力,提高国际经济合作容水平,使国际经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政治上:增强了欧盟各国在世界中的影响了,强化了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图谋。
㈥ 欧洲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欧盟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方面,它会产生“聚集效应”,内如今它不仅吸引了西欧的容众多国家参与,而且吸引了许多中东欧转型国家。这从经济上来看,主要是因为我们前面介绍的关税同盟效应;从政治上看,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政治影响远非单个成员国所能及。另一方面,它会产生“扩散效应”。这并非要求所有国家完全与欧盟一样,而是从一体化经济学角度来说,内部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自由贸易会取得不同程度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规模经济、投资刺激等效应。欧盟的建立对于欧洲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对非成员国向欧盟国家的商品和劳务出口、直接或间接投资就可能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而且,由于欧盟内部生产要素、商品的自由流动所导致的生产的调节,也会出现各个集团利益的重新分配,从而使一部分企业和个人遭受损失。但从长远来看,欧盟同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将很可能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扩大,内部也会采取有利措施来调节利益的分配。可以预言,随着欧盟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欧盟将在经济上持续走强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断地向建立“大欧洲自由贸易区”迈进。
㈦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国际抄贸易方面,在欧元袭区国家对区外国家的商品与服务进出口贸易中,欧元的使用量大幅上升,大约50%的欧元区对外贸易使用欧元结算。在欧元现金使用方面,欧元在欧盟的一些邻近国家已经顺利地取代了原欧盟各成员国货币。有资料显示,欧元区外的欧元现金流通量大约在200亿~250亿欧元之间,占欧元总流通量的8%。此外,在欧元现金转换过程中,欧盟邻近国家的欧元存款从380亿欧元增加到520亿欧元。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元仍将是外汇市场、石油和飞机等交易的主要国际结算货币,但一些石油生产国也开始尝试改用欧元进行石油交易,如伊拉克已改用欧元,伊朗由于近半数进口产品来自欧元区国家,也希望用石油来换欧元。
㈧ 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由此可见,欧盟在抄经济实力和国际贸袭易方面与美国旗鼓相当。但从动态来看,在欧盟的单一货币政策效应产生后,其各方面的实力还会进一步提升。这样,欧元就有可能成为各国增持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 欧元对国际储备结构的影响是渐进的和长期的,美元的霸主地位在短时间内不会动摇。随着欧盟经济的发展,欧元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会逐渐增加,当然,欧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最终还取决于市场判断。从长期看,欧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能与美元相抗衡的国际储备资产,这不仅意味着各国货币当局选择机会的增加,同时对美元霸权也可能起到某种程度的制约作用,从而克服“世界美元本位制”固有的一些缺陷。 欧元产生后,国际范围内大规模的资产组合调整有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国际金融动荡,加上未来可能形成的美元、欧元、日元三极国际货币格局所具有的内在不稳定性,所有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未来国际汇率制度的改革产生深刻影响。
㈨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欧盟在经济实复力和国际贸易制方面与美国旗鼓相当.
但从动态来看,在欧盟的单一货币政策效应产生后,其各方面的实力还会进一步提升.这样,欧元就有可能成为各国增持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x0d欧元对国际储备结构的影响是渐进的和长期的,美元的霸主地位在短时间内不会动摇.随着欧盟经济的发展,欧元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会逐渐增加,当然,欧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最终还取决于市场判断.从长期看,欧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能与美元相抗衡的国际储备资产,这不仅意味着各国货币当局选择机会的增加,同时对美元霸权也可能起到某种程度的制约作用,从而克服“世界美元本位制”固有的一些缺陷.
d欧元产生后,国际范围内大规模的资产组合调整有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国际金融动荡,加上未来可能形成的美元、欧元、日元三极国际货币格局所具有的内在不稳定性,所有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未来国际汇率制度的改革产生深刻影响.
希望能帮到你。
㈩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欧洲、世界和中国分别有何影响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欧洲新闻频道体现了欧盟培育欧洲认同感的典型努力。它从欧洲的角度出发播报新闻专,试图构建欧属洲共同的政治、历史、传播、劳动市场、消费者、艺术。为了克服语言障碍,现在每天用7种语言24小时播出相同的画面。但是,相对于近30种欧洲地方语种来说,7种语言显然不足于交流。这一局限更多是由于资源有限,而不是蓄意排斥小语种,事实上,欧盟政策支持内部所有国家的语言。
目前,欧洲媒体本身对欧洲一体化的能动作用仍然是有限的,不是决定性的。大多数欧洲媒体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发挥作用的,没有欧洲媒体时,欧洲一体化能够照样前进,但从长远来看,今后欧洲范围内的政治传播值得世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