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类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人类
经济
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
阶段
,即
农业
、
工业
和
知识经济时代
。在第一个阶段,
经济发展
的关键是生产力;在第二个阶段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先进生产力;在第三个阶段,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
杠杆
是科学
社会
生产力。
② 人类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
人类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农业、工业和知识经济时代。在第版一个阶段,经济发权展的关键是生产力;在第二个阶段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先进生产力;在第三个阶段,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杠杆是科学社会生产力。
③ 十年探索时期经济发展分为那三个阶段
答案来: 三个历史时期总体经济状自况:过渡时期,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经过一五计划,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十年探索时期,一方面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的 “ 左 ” 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另一方面一些成功的探索也使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 文革 ” 时期,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使经济建设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建设方针;从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出发,调整生产关系。教训:避免阶级斗争扩大化;重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避免追求过高的公有化程度,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④ 改革开放分为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改革开放的三个阶段及重大历史事件:
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的时期。
这一时期找准了改革的两个突破口,即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改革和兴办经济特区,从而使改革开放迅猛发展。
建立沿海开放城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第二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的时期。
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时期。
十四大报告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邓小平思想被写入党章,承认私有经济的地位,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
(4)经济发展三个阶段扩展阅读:
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世界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贡献者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被世界公认为“发展奇迹”。1978-2017年,中国年均保持9.5%的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商品、贸易、投资、市场以及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源源不断地为世界经济增长输送着强劲的动力。
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外溢效应。
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引领者
中国是最早提出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自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开始,中国政府就开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加以贯彻实施。
近十多年来,中国全力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消除贫困与饥饿、普及初等教育、促进性别平等、保障妇幼健康、疾病防控、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三、人类发展权的坚定倡导者、捍卫者
中国通过捍卫发展权利,参与发展议程,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能力,深化发展合作,加大发展援助,为人类发展权的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成为全球实现发展权的表率。40年来,中国解决了13亿多人民的温饱问题,减少了7.4亿贫困人口,被世界银行行长金镛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过去5年,中国创造了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的记录,平均每天3.7万人脱贫。由于中国的贡献,全球提前3年完成了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极贫人口减半”的目标。
四、新型发展道路的奋力开拓者、先行者
长期以来,西方垄断着现代化的话语权,西方模式被包装成唯一成功和正确的发展模式。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的软硬兼施下走上“西化”道路,但经过实践却尝尽了苦果。在这股“西化”浪潮中,中国没有迷失方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这一根本原则,拒绝照搬照抄别国发展模式,同时积极向其他国家学习先进经验,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⑤ 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人类经抄济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袭个阶段,即农业、工业和知识经济时代.在第一个阶段,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生产力;在第二个阶段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先进生产力;在第三个阶段,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杠杆是科学社会生产力.
⑥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分为哪三个时期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伊奘诺景气: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体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如此长时间连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
在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结果,从1983年贸易黑字超过西德、资本输出超过英国以来,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和资本输出大国。1987年,贸易黑字和经常收支黑字分别高达964亿美元和870亿美元;1986、1987和1988年,长期资本输出额连续3年超过了1300亿美元,分别为1315亿美元、1365亿美元和1309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资本输出的总和。另外,从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而美国则开始沦为世界最大的海外债务大国。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而且还开始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这样,日本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
平成景气期间也是泡沫经济的发展期间。泡沫经济发展,虽然通过资产效果推动了平成景气的发展和扩大,但与此同时,也使日本经济孕育了深刻的矛盾,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资产的规模迅速膨胀了。
四、长期经济停滞阶段(1991- )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泡沫经济开始崩溃的起点。
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后遗症的影响,
日本经济从1990年3月起,就陷入了泡沫经济崩溃萧条。泡沫经济崩溃萧条一直持续1993年10月,共持续了32个月。 1993年10月泡沫经济崩溃萧条下降到谷底以后,尽管景气停止了下滑
的势头,但复苏却十分乏力,到1997年5月,景气上升一共持续了43个月。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都是负增长。由此可见,在这10年间,日本的企业生产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提高,勉强实现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公共投资和出口的扩大。
2000年前后,受美国IT繁荣的影响,日本曾出现过暂短的IT景气。
⑦ 试分析世界经济格局三个主要演变阶段形成的原因和每个阶段的特
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的阶段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第一,1971年12月、1973年3月美元两次宣布贬值,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第二,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第三,美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日本、西欧的经济发展比美国快,美、日、欧各国的经济实力消长明显。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
三、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
2.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3.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4.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5.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6. 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7.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
8.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
⑧ 中国1978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第一个阶段就是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改革的最初思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时间大致从1978年到1984年,在改革开放30周年前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中国,国内外的专家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中国奇迹。
第二个阶段就是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阶段大致是从1984年到1988年。
1984年10月20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了。在这个全会上通过了一个文件,就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
第三个阶段大致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最终确立,大致的时间界限是从1989年到1992年。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启动了价格改革。
(8)经济发展三个阶段扩展阅读: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内部引入市场机制改革、有计划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内部引入市场机制改革(1978—1984 年)。这一时期在理论上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第一次使市场调节在经济体制中取得了一席之地。
1982 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不仅肯定了市场调节作为计划调节的补充是必需的和有益的。
而且把计划调节区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指出对许多产品和企业适宜实行指导性计划。
这个提法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传统观念,但在理论上没有完全树立起商品经济的应有地位。
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内部引入市场机制,以求引入市场机制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在实践方面,这一时期主要是在农村推行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以及对部分工业企业实行扩大自主权的改革。
第二阶段: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1984—1992 年)。这一时期在理论上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说法。
1984 年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思想。1987 年党的十三大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问题进行了新的概括和说明。
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同时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模式。
但是这一理论把发展市场体系仅仅理解为发展商品经济,因此对于市场机制的理解还比较简单。
在实践方面,这一时期实施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体制改革,改革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生产关系的所有方面和部分上层建筑。
一是通过所有制方面的改革,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在总的结构上,从过去的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逐渐改变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二是通过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变,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运行机制准备了体制基础。
计划体制、投资体制、财政体制、流通体制、价格体制、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都进行了以引进市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第三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3 年)。这一时期,在理论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说法。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等思想。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至此,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就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中彻底摆脱出来,市场经济开始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目标。
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在实践方面,一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微观基础的转型。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全面参与市场竞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二是以配套改革为内容的宏观制度的创新。对财政、税收、外汇、金融、投资、外贸以及流通体制等综合配套体系进行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以市场流通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宏观体制改革。通过市场流通领域改革,健全了市场规则、整顿市场秩序;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探索建立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2003 年至今)。这一时期,在理论上进一步肯定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部署。
此后围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五个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新的提法,大大促进了改革实践的进行。
在实践上,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体制改革
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第一个阶段就是1978年到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从1984年到1988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大致从1989年到1992年,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